02. 有用的物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 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 浮力的应用:古希腊的教学家阿基米德首先提出比重概念并发现了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的规律,并写了<<浮体论>>正因如此,才发明了潜水艇和航空母舰..此外,阿基米德发现杠杆、滑轮等机械的工作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他说一句名言世”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移动地球。 2. 电磁波:科学家发现了“电”和“磁”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于是各种各样的电器才应运而生。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跑得跟光一样快的物质。 3. 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了这一发现,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了宇宙、天体的运动和变化,并制造出各种航天器。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描述) 1.筷子提沙子实验
现象:沙子被提起
2、纸托水
现象:水不流
1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3瓶吞鸡蛋实验
现象:鸡蛋会掉入瓶中
4试管上升实验
现象:水流出小试管上升
三、小结本课
四、作业:课后完成学习活动卡第三页A、B、C、D、
2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
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内容 二、 导学达标: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 种各样的欣赏影片,回忆情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景并思考问题。进行猜的? 想???? 1、声音的产生 进行一些振动发声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实验,讨论声音产生的共—音叉振动,发声。 同特征。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观察课本、录像里马上停止。 的发声现象,思考声音产(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生的原因。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
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学生活动:
课本14页的探
究实验
(1)、得出:固体、气体可
观察分析
3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 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
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
难点。
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4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二、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释耳朵听到声音
的过程
学生活动: 2、 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
1.通过看书,了解人
耳的结构。
2.进行一些有趣的实
验去体验骨传导。
例咬住音叉,把耳朵捂
住,敲击音叉,是否听3、双耳效应 学生活动: 到声音。 观看录象,讨论
双耳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小结:
5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教后记
本节课堂内容不多,可以增加一些其他有关声音的知识:如声波、人体的结构等。 设计好练习,物理套餐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
三、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三、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四、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6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教后记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7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P 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
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
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
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8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光的直线传播 颜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 2、 3、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9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
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
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3)、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怎样显示光路、光的传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 方法,课堂反应比较好,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究。
在需要较多时间的课时上,不要只顾进度,要避免出现学 生的滞后情况。
10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知道光路可逆。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探索光的反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重、难点:
4、 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5、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3、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8min的时间,那么太阳到
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 可以看的见?
11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也可以看见,是因为这 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举例说明: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那么,光 的反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可以参考课本步骤„„P39) 结果:填入下表 角i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角r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i r
镜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法线:垂直镜面的直线(虚线?实线?)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试验:光路可逆,得到结论如下: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
(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
(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12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课后活动:
3、 4、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6、 7、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 传播的。
13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 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 S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 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 (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 车灯„„ 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5、 完成物理套餐本节内容。 6、 完成课本后习题。
7、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14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重、难点:
8、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9、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 是
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
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15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进行新课: 1、试验:
空气 界面 水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空气 界面 水
2、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 线向法线偏折。
(2)试验: 空气 其他介质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3)、试验: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水中的物体上升:做图说明 (包括水变“浅”、筷子“折”等„„)
(2)、海市唇楼:做图说明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8、 完成课本练习。
9、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最好能做图。
16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先示范
看不见的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
10、 知道太阳光谱的内容。
11、
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白光是由各种 混合而成的,把白光分解成各色光
17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的过程叫 。 2、完成光路图:
空气 A 水 B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 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进行新课:
1、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
不可见光 可见光 不可见光 红外线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紫外线
2、红外线:
(1) 、阅读课本50页的内容,并归纳。
(2)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3) 、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4) 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教师注意指导)
3、紫外线:
(1)、阅读课本51页的内容,并归纳。 (2)、紫外线的来源? (3)、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4)、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5)、荧光效应。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教师注意指导)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0、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11、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简单,可以利用时间复习、练习前
面内容,或总结整章内容。
透镜 教学目标:
18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12、 13、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 玻璃 水 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图3.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 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试验:
19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结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
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2、 完成课本练习。
13、
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
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14、 照相机的原理。 15、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20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一、前提测评:
1、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3、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 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4、 完成课本练习。
15、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1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试验。
重、难点:
16、 试验的过程。
17、
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
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4、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5、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6、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 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学生猜想„„(引导“可能与距离有关) 1、演示试验:如图示
F F 有关概念: 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22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注意事项: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1) 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 (2) 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 (3) 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4) 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照电脑模拟)
物距 u>2f u=2f fF F F F (作图法) 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
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6、 17、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后记:
注意几个概念的讲解„„物距、焦距、2倍焦距等 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最清晰的位置? 如何确定虚像、实像?
23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四、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
18、
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 玻璃 F F 水 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24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
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图3.4-3示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8、
完成课本练习。
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 比较
总结规律:眼睛是可调的凸透镜
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
显微镜和望远镜
25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9、
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
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图3.5-1示 各部分的作用„„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
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
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26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9、 20、
完成课本练习。 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
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
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20、 21、
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27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 〕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 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4.1-2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 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 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28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例:37℃读作 -45℃读做 0℃读做
5、体温计:
(1) 结构、量程、分度值 (2) 使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2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 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29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难点:
22、 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3、
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 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
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
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 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为( )
A、38℃;B、37℃ C、36℃ D、35℃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固体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1 6 3)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 5 4)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液体 气体 5)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4 6)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试验:课本75页
( ) „„提出问题 ( ) „„猜想与假设 ( )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 „„进行试验
30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海波的温度/℃ 1 2 3 4 5 6 7 8 9 蜡的温度/℃
温度/℃ 温度/℃„„分析和论证
(海波) (蜡) „„评估
„„交流和合作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 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 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3、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23、 24、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 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31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和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
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24、 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5、
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酒精灯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________。物质从固 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叫_____。
2、一切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 晶体的凝固温度叫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凝固 温度是______的。
3、铝的熔点是660℃,那么温度为660℃的铝是: ( ) A、液态; B、固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
里去了?
学生猜想:〔 „„ 〕 进行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 ) „„提出问题 ( )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32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评估
温度/℃ „„分析和论证
„„交流和合作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
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问题:衣服干了是否沸腾现象?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可以使温度下
降,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现象:课本81页的想想做做。
4、液化:
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25、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6、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 子进行分析
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
33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重、难点:
26、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7、
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
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 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 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 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 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34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A、 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 降低了人的体温;
C、 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 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雪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想:〔 „„ 〕 进行新课:
1、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结论:(1)、注意“直接”。
(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雪的形成 卫生球变小
灯壁变黑 固体
3、小结本章内容:
液体 气体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27、 28、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要分析一些常见的凝华、升华现象
一、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
路的方法。
重、难点:
35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28、 知道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29、 能认识、使用电路图。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门铃、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给出小灯泡、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
后两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看 谁最快最好!
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问题:你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由有什么疑问? 教师:刚才我们实际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其实收
音机、电视机、冰箱、照明„„这些看是复杂的 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成的,让我们走进神 秘的电的世界吧!
进行新课:
1、电流与电路
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录像(电子运动)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从录像可知,要出现电流,还需要:
电池、发电机这样的电源;灯泡、电动机这样的 用电器;导线的连接;开关的控制。 (2)、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 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画图时„„画实物麻烦又不清楚„„
2、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
就是电路图。
学生观察“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学生动手:对照刚才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教师更正、规范如下:
3、电源和用电器:
要产生不断的电流,就需要一定的装置提供能量来维 36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持 „„录像(电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
电源提供的电能哪去了: „„录像(用电器)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风扇把电能 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能量。
4、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讨论: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
常见的导体有哪些?绝缘体有哪些? 结论:观看录像(导体),总结结论。
5、电流的方向:
观看录像(电流的方向),得到结论: 电流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 简介电灯、二极管的电流方向。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29、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30、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这节课真失败!对学生的思维估计不足,仓促间没能引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拢,自己都觉得是比较生硬的去改变学生思路。
应该说是准备不足,以后不能在出现这种情况!!!!!!
37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二、并联和串联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说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30、 31、
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及连实物图。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通过讲解上一节课的练习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课本p95“想想议议”: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要
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几种接发? ↓
思考并讨论
↓
画出电路图
↓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分析规律、结论 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进行新课:
总结上探究: 1、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
按照一定的顺序首尾相连。 电路图 如图所示:
特点:电路中没有分支,电流沿一条路径从正极到负 极;电路某处出现问题,影响整个电路。
38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2)、并联:用电器、开关等元件并列
相连,连在电路中。 电路图 如图所示:
干路:所有电流流经的线路 如图所示 支路:部分电流流经的电路
特点: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沿不同分支从正极到负
极;各支路互不影响。
2、简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1)、日常生活中的电路及电路图 (2)、给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增加开关等元件进行连接、
画电路图,熟悉所学知识。
3、练习:课本9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3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3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如何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从课后练习看来
似乎还有较大问题,应该总结好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进行一定的练习、操作。
三、电流的强弱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会连接电流表,会读电流表上的读数。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间接地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强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32、 会连接电流表。
33、
能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
39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通过讲解上一节课的练习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实验:一个电池和一个灯泡,使灯泡发光;然后
↓ 两个电池串联使它发光。
思考:亮度不同,说明什么?
↓
结论:电流大小不同„„如何判断、测量?
进行新课:
1、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
1A=1000mA 1mA=1000µA
例:12mA= A= µA
2、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等于一条导线) 电流必须从正极流进,从负极流出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
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 (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示数 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串联电路,并连上电流表测电流 (2)、读出电流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10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33、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34、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是电路的连接,部分学生还是连错电路,
40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可以教师示范一遍或让学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电流表量程有所不同,
最好要提示一下。
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34、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35、
能用电流表测出各点的电流。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1、 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C三点的电
流有什么关系?
2、 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C三点的电 流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关系
(1)、学生猜想: IA=IB=IC IA>IB>IC „„„„ (2)、设计实验:把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测
41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量出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点的电流I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即IA=IB=IC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2、探究:并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关系
(1)、学生猜想: IA=IB+IC IA>IB>IC „„„„ (2)、设计实验:把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测
量出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点的电流I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
路的电流之和
即I总=I1+I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利用水流说明上面电流的规律 计算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B点的电流IIB C点的电流IIC B点的电流IIB C点的电流IIC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35、 36、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问
题,应该示范部分电路的连接,并要求一定要有 实验结果。
部分学生不会从实验结果中找规律,应加强分析
42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引导。
五、家庭电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家庭和教室的实际电路,能简单描述家庭电路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重、难点:
36、 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
37、
能分析家庭电路的各组成部分。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家庭电路的样板、电源、试电笔、保险丝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43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一、前提测评:
1根据电路作出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小于0.5A)
2、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庭电路与我们前面所学的电
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进行新课:
1、家庭电路的组成
问题:① 保险丝有什么作用?
② 什么是空气开关? ③ 用电器如何安装?
按照顺序逐一分析电路中的各部分,并让学生讨论 如何连接用电器?同时作出相应的电路图。
2、火线和零线
①火线:
②零线:与地面相连 ③试电笔:
结构:说明流经试电笔的电流很小 使用方法:通过演示说明
3、两种类型的触电及急救
触电:一定要形成通路 观看106页图形„„ 急救:①断电源 ②隔离带电物
4、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
三线:火线、零线、地线
44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思考:什么是地线?有什么作用? 讨论地线如何起保护作用的? 漏电保护开关:原理、使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37、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38、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一、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
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
38、 39、
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
进行新课:
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 45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 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
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 kV= 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
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 (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示数 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39、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40、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由于部分学生还是连错电路„„串、并联混淆,教师可示范一遍或让学
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电压表量程有所不同,
最好要提示一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46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40、 41、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时(1串联,2并联)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1、 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 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a=Ub=U总 Ua+Ub=U总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
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电压U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
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47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1)、学生猜想: U=U1+U2 U>U1>U2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
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电压U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例: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41、 42、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
问题,应该示范部分电路的连接。
2、部分学生不会从实验结果中找规律,应加强分 析引导。
48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三、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重、难点:
42、 电阻的大小因素。 43、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导体„„
绝缘体„„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试验:课本13页图6.3-1示
结果: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
进行新课: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符号:R 单位:欧姆(欧)(Ω)
其他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kΩ=1000Ω 1MΩ=106
Ω 例:
(2)、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生讨论:
49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教师总结: a、材料
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横截面积:
学生阅读:13页表格,了解电阻的属性。
学生阅读: 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
3、变阻器: 电位器、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符号 (1)、结构:实物观察 (2)、原理: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 (3)、作用: (4)、使用:
学生试验: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注意问题: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电阻的大小如何判断?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43、 44、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
问题, 必要进行示范。
2、电阻的变化因素学生容易忘记,应想办法加深 学生的印象。
3、滑动变阻器的大小判断应画示意图进行分析。
四、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和方法
50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重、难点:
44、 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45、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3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通过讲解上一节课的练习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阻变化,电流变化;电压改变,电流改变。电
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1课时)
猜想或假设:„„学生完成 设计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
需要器材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
实验步骤:需要多组数据,如何改变电压? 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 换一个电阻,再进行实验
结果分析和论证:I、U、R的关系 结论:→
(1课时)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51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公式变换:U=IR 或 R=U/I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短路:R=0,I很大 断路:R很大,I=0
3、例题 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
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 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解:R=880kΩ=8.8×105Ω U=220V
I=U/R=220V/8.8×105Ω=2.5×104A
答: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
例题 实验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8V, 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学生练习:完成21页的4个计算题(认真检查)
(1课时) 4、综合练习
1、 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测得R1的电流为0.2A,电压为2V;求R2的电流、
电压和电阻。
2、 在下电路中,已知R1=6Ω,R2=10Ω,当开关闭合时,V1的示数为3V,求电源电压和电
路中的电流大小。
3、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10V,R1= 5Ω,R2=8Ω,求电路中干路以及各支路的电流分别为多少?
4、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8A,R=5Ω,流过L2的电 流为0.3A,求灯L2的电阻有多大?
52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45、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1、重点是公式的应用,由于第一次学计算题,要强调格式、过程,让学生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要 求,教师示范要清晰。
2、在理解定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练习。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钨的特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的兴趣培养。
重、难点:
53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46、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47、 掌握电阻的特性。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一个电阻被接在6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
2A,若把它接在12V的电路中,它的阻值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阻――?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
进行新课: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学生分析 I=U/R 可得 R=U/I
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阻 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注意电阻的特性) (2)、设计实验: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
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电压U 电流I 电阻R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平均值 (5)、实验结果:
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46、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47、
课本后练习。
54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教学后记: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
问题, 必要进行示范。
2、电阻的变化因素学生容易忘记,应想办法加深 学生的印象。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
48、 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
49、
能用欧姆定律分析怎样安全用电。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家庭电路的样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55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同学们,电池有电压,家庭电路也有电压,为什
么前者安全?后者却很危险?
进行新课:
1、 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体是导体,阻值一般不变化,由I=U/R 可知,电压越高,产生的电流越大,所以越危险。
参考资料电流: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大小 人体反应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经验表明) 2、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1)手湿后人体电阻减少,由I=U/R可知,
电流变大。
( 2)水是导体,又会流动,易使人体与电
源相连。
3、 注意防雷:
(1) 雷电的特性、数据 (2) 避雷针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48、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数据。
一、电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2、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56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重、难点:
50、 电能的概念、相关单位。 51、
围绕“电能”进行教学。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小灯泡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进行新课:
1、能量和电能:
(1)、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存在方式: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原子能等 学生讨论:能量可以转化吗?
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举一些其它能→电能的例子 (2)、电能: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电能的应用„„教师总结 电能的单位:千瓦时(kW·h)即“度”
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 1kW·h=3.6×106J
2、电能表: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1)、电能表的结构: 接线柱、转盘、示数 (对照实物观察)
(2)、电能表的使用: “220V”„„ “10A”„„ “50Hz”„„ 接线方法„„ (3)、读数: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4)、介绍新型的电能表:
3、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做功) 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1) 符号:W
(2) 单位:与能相同„„焦耳。
57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3、达标练习:课本后3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49、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1、重点是电能的概念,其他概念要围绕电能的概
念进行。
50、 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会判断使用的电能。
二、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52、 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53、
会用公式P=W/t 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能表
教学课时:3时(1电功率,2电功率的计算,3电功率的测量)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电能„„ 电能表„„ 电功„„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能表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为什么?
58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
进行新课:
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讨论:如何表示?)
教师:规定一时间,看谁做的功多!!!
(1)定义: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
耗的电能。
即 电功率=功/时间
P=W/t 或 W=Pt
(2)单位:W――电流做的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1W=1J/s 1kW=1000W (3)、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
例:电视机的功率P=200W= Kw 例:我们说洗衣机的功率是500W,其含义是 例:课本34页例题
练习:课本36页练习。
2、“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 W=Pt
所以 若P――千瓦、t――小位
则W――千瓦时 (1课时)
3、怎样测量功率
学生讨论: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
试验表明: P=IU
单位:I――安(A) U――伏特(V) P――瓦(W) 例题:课本35页例题
练习:1、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若电路的电压为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利用本题解释额定――实际)
2、某电能表标有“220V 3A”字样,这表最多可
以在220V电压下给多少只60W的灯泡供电?(利用本题解释功率可以相加)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5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52、
课本后练习。
59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教学后记:1、重点是电功率的含义,特别要注意单位,避免
学生混淆。
2、 对于公式的应用,应通过一定的练习量进行培养。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
54、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55、
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
60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标有“220V 11W”“220V 22W”的灯泡各1只,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
际功率各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功率P=W/t P=UI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进行新课: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学生分析 P=UI
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 (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
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电压U 电流I 电功率P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5)、实验结果: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是不同的;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53、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54、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
问题, 必要进行示范。
61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2、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应进行必 要的复习。
四、电和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重、难点:
56、 电流的热效应:电能„„热能
57、
热效应的计算公式:P=I2R P=U2/R的使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阻丝、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电炉丝发热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炉丝、电饭煲发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课本38页如图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热效应:
电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讨论:为什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炉丝热的发红,
而导线基本不发热?电流的热效应跟什么有关系?
62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学生猜想„„教师分析„„结论: 跟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学生阅读39页试验)
2、影响热效应的因素:
P=IU=I2R P=IU=U2/R 即:
P=I2R P=U2/R 讨论:热效应与电阻成正比?反比?
例: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12V的
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解:R1=6欧 R2=8欧 U=12V
I=U/R=U/(R1+R2)=12V/14欧=6/7A P1=IU= I2R1= P2=IU= I2R2=
例: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12V的
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结论:两公式都成立,一个是电流相同时使用(串联)一个是电压相同时使用(并联)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学生阅读即可
3、达标练习:课本后4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55、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1、重点是热效应的影响因素。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公式的使用。
五、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保险怎样“保险”;归纳安
全用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63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通过实验,观察体验电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观察体验保险丝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的应用。 教具:电路演示板 保险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的。例如下面这些例子:
1、(羊城晚报)2000年3月29日,河南焦作一影视厅发生罕见惨剧——“天堂”烧死74人。
2、(羊城晚报 )2002年3月23日,一民房今晨失火死2人 疑是家中电线短路引起 3、(厦门日报) “用电不当毁了世界文化遗产”2003 1月19日19时左右,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
师:上述的例子大多与电器有关。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一部分了,这一节课我们从另一角度来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电功率与安全用电”(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师: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将电线换成更粗的,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上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十年前和现在所使用的用电器分别有哪些。屏幕上的是一个同学的调查结果。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调查结果。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交流。 师:添置了新的大功率用电器。那么添置前和添置后对电路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用电功率的知识来计算十年前和现在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同。
让时光倒流回十年前,我们的家里有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你们能计算出干路的电流是多少?
生:计算。
师:回到我们现在,添置了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那么干路中的电流又是多少呢?
生:计算,讨论得出结论 师: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板书)现在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进行线路改造呢?
生:讨论回答
师:演示实验,证明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得出: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能太多。 (二)保险丝
师:在刚才的电路中,由于具备安全用电的知识,才避免了大的损失。这都得归功于电路中安装了保险丝。(板书)
常见的保险丝如课文的插图所示。大家可以看看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阅读书本的材料,可以参考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关于保险丝的知识呢?
生:阅读讨论
师:总结保险丝的特点以及使用保险丝的注意事项。(板书)
64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生:练习(屏幕投影)
某学校教学楼里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装有40W的日光灯4盏。如果你是学校的电工,你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保险丝?常用保险丝的规格见右表。 (三)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 直径(mm) 额定电流(A) 生:根据投影的画面,对安全用电的知识进0.21 3.75 行知识归纳。 0.98 5 师:归纳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板书) 1.02 6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1.25 7.5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
难点。
1.51 10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数据。
一、磁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和方法
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难点:
58、 59、
磁场、磁感线的含义。 知道磁场间的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
二、导学达标:
65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引入课题:利用航海史引入磁场
我国在磁方面上取得的成就
进行新课:
1、磁现象:磁体吸引钢铁一类物质的现象。 试验:47页图8.1-4甲示,结论
(1)磁极:磁体的两端,吸引能力最强的地方
南极(S极) 北极(N极)
试验:47页图8.1-4乙示,结论 2、磁场:
试验:把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 结果: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 (1)、结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看不见、摸
不着,对放入其中的某些物质有力的作用, 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试验:48页图8.1-6示
结果:小磁针的排列很有规律,一系列的曲线。
(2)、结论: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带
箭头的曲线表示出来,就可以形象描 述出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其方向有N极→S极)
磁感线是一种物理模型
几种常见的磁感线
练习:49页画磁感线 指南针为什么总指一个方向?
(3)、 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
在磁场。
地磁场的N(北)极在地球南极,S(南)极在地球北极 (有些偏差)
3、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 试验证明:
生活中的磁化现象: 探究:磁化钢针
3、达标练习:课本后50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66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56、 57、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磁场的含义,以及磁感线的含义,比较抽
象,应重点分析。
58、
多试验。
二、电生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
60、
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67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61、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指北 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
2、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 ;可以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 场,这样的曲线叫做 。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
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
什么物体?
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 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
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
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
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
存在?„„如何增强磁场?
(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1)试验:54页图8.2-4示 (对比条形磁体)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
指出N极、S极
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 (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 结果:
结论:
68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指出图8.2-5中的N极、S极
讨论: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
(参考55页提示)
(3)安培定则: 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
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 螺线管的N极。
练习: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达标练习:课本后50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59、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60、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磁场的含义,以及磁感线的含义,比较抽象,应重点分析。
2、 多试验。
三、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初步认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69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2、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
62、 知道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结构原理。 63、
能分析有关的实际器材。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磁继电器、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磁场、螺线管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电磁继电器:
(1)、作用: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
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结构:先观察59页的构造图 再实物观察。 (3)、原理:对照结构图说明。 (4)、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说明。
(并总结作用、结构、原理)
##学生阅读“想想做做”,讨论回答文章中的问题。
2、扬声器: (1)、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原理:
注意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 对照结构图进行说明。
3、达标练习:课本6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分析这几种器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70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6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重点是电磁继电器怎样控制电路的,一定要对课本后面几
个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电路的控制,并学会分析 电路的方法。
三、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初步认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
64、 知道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结构原理。 65、
能分析有关的实际器材。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磁继电器、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磁场、螺线管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是什么?
71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它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电磁继电器:
(1)、作用: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
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结构:先观察59页的构造图 再实物观察。 (3)、原理:对照结构图说明。 (4)、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说明。
(并总结作用、结构、原理)
##学生阅读“想想做做”,讨论回答文章中的问题。
2、扬声器: (1)、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原理:
注意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 对照结构图进行说明。
3、达标练习:课本6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分析这几种器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62、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重点是电磁继电器怎样控制电路的,一定要对课本后面几
个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电路的控制,并学会分析 电路的方法。
四、电动机
72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
66、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67、
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评讲上一节的物理套餐的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等效一磁体,把它放在
另一磁场中,会不会发生作用?
进行新课: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实验:61页图8。4——1示 结果: 结论:(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2、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实验:62页图8。4-2示 结果:转动(左右)
结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学生探究:让线圈转动起来
(让学生按照课本步骤完成,并说明这就是一个小电
动机)
3、电动机:
看录像、然后分析总结如下: (1)、结构:转子、定子、换向器
(2)、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实质是机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3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3)、重点分析图8。4-5,说明为什么要换向器。 (4)、简述“生活中的电动机”
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63、 64、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6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学后记:
1、 实验得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结论。
2、 重点分析图8。4-5,说明为什么要换向器,怎样换向。
五、磁生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 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赫兹,能区分直流电与交流电。 2、过程和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的关系。 观察体验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了解探索奥秘的方法。 认识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初步具有创造意识。
重、难点:
68、 69、
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 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发电机模型
74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丹麦物理学家 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电流的磁场方向与 有关。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3、直流电动机是由 、 、 、 组成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流周围有磁场,哪能不能利用磁场产生电流?
进行新课:
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66页图8。5——1示
结果:
次序 1 2 3 4 实 验 条 件 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于磁场中, 且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仍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把单根导线换成匝树很多的线圈,仍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维持上实验器材不变,使导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 电流表指针反应 1、电磁感应:(法拉第实验)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 产生 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思考: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哪些条件? 条件: (1)、电路闭合 (2)、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利用这结论做成电动机) 2、发电机:
看录像、然后分析总结如下:
(1)、结构:转子、定子 (2)、原理:电磁感应
实质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交流电(AC): 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4)、频率: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流频率是50Hz
3、达标练习:
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 利用磁场产生 的条
件和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于导体在 中运
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一
75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种 。产生的电流叫做 。3、电路中产生 ,叫交变电流。4、在交变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 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
我国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为 。5、发电机发电过程是 转化过程,是把 转化成 。6、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65、 66、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6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学后记:
3、 电磁感应的实验分析是重点。 4、 分析清楚交流的的来源。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
人类社会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
70、 71、
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电话机
教学课时:1时
76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 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进行新课:
1、电话的结构: 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 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 电话线:传递信号 2、电话交换机:
想想议议: 完成课本77页的问题
结果: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
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分析:占线的现象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
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
很稳定,容易编辑。
3、达标练习:课本后79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67、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68、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大多数内容只要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少量课外知识,但注意不要太多,
太深,否则会起反效果。
77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二、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
重、难点:
72、 73、
电磁波的产生。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收音机、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话的传播需要电话线,收音机、电视信号的传
播没有导线,它们靠什么传播?„„电磁波
进行新课:
1、电磁波的产生:
演示:课本80页试验
结果:产生了电磁波(为什么电流要时断时续) 结论: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项目 水波 声波 电磁波 振动源 木棍的上下振动 发声体的往复振动 导体中电流不断变化 波的形成
2、电磁波的传播:
在很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 c=3×108m/s
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
①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
78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②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 1MHz=1000kHz=1000000Hz 它们的关系: c=λf 3、电磁波的分类:
课本81页图示,分类的依据是频率或波长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阅读“科学世界” 录像„„电磁波的海洋
3、达标练习:课本后83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69、 70、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大多数内容只要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少量课外知识,但注意不要太多,
太深,否则会起反效果。
三、广播通信、电视、移动电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
响。
重、难点:
74、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79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前面我们知道电磁波可以在真空、空气中传播,
这节课我们学习电磁波的一些应用。
进行新课:
1、无线电广播:
大致过程:课本84页图示
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 但有两个问题:①信号弱
②频率低,传递性差
解决方法:①放大
②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
例:声信号10000Hz+载波100000Hz=110000Hz发射
接收后110000Hz-载波100000Hz=声信号10000Hz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对照课本85页图分析说明
(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 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
3、移动电话:
即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
(可以看做是广播电台与收音机的组合) 无绳电话:
阅读“科学世界”“STS” 观看录像:
3、达标练习:课本后89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7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7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分析清楚一种就可以了,可以举一反三。 2、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少量课外知识,但注意不要太多,
太深,否则会起反效果。
80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技术。重、难点:
75、
了解科学技术,培养学习的动力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前面我们学习电话、广播、电视、无线电话,着
都是信息传递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 息传递的方式还会越来越多。
进行新课:
1、微波通信:
微波: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00000MHz
之间的电磁波。
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大量的
频道,穿透性好。
缺点:传播近似直线,不能沿地球表面传播,在地面的传
播距离短。
改进方式:需要大量的中继站,约50km一个。 讨论:能否用月球做中继站?
结论:不行,但可以用卫星做中继站。
2、卫星通信:利用卫星做中继站的微波通信方式。
81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同步卫星:
优点:覆盖范围广,只要三个卫星就可以让信号覆盖全球。
3、光纤通信:利用频率更高的光波进行信息传递。
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大量的
频道,穿透性好。
但普通的光不可以:发散性,不单一
激光:频率单一、方向集中,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光导纤维:
阅读“科学世界”“STS”
4、网络通信:把计算机连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 优点: 电子邮件: 因特网: 观看录像:
3、达标练习:课本后97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73、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74、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少量课外知识,但注意不要太多,太深,否则会起反效果。
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