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22-01-14 来源:欧得旅游网


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观念落后,农民的教育负担过重,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落后观念。

关键字: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村问题,实现了农村的发展也就实现了中国的发展。要实现农村社会长期的、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探讨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经费短缺

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1.2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

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1.3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教育负担过重

我国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城市居民收入是乡村居民的2.90倍。农村居民收入低下,加上孩子多相比城市居民在教育经费上负担较重,农村的支付能力较弱,加之过重的教育负担,降低了农村对教育的有效需求,使农村教育处在较低的水平。

1.4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保障,加上他们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待遇低,业务培训少,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的实际,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1.5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普遍认为教育投入是消费性的,而缺乏教育投入是生产投入,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观念;认为教育是单纯传授知识,而缺乏教育担负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的任务观念。这些落后和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原因分析

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教育是具有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其发展的水平如何以及如何发展主要受一定社会的教育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影响。而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2.1经济原因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相应地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讲,经济落后是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对教育的支付能力相对不足,降低了农村教育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劳动力的素

质要求不高,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生活和生产并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许多农民未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教育的明显收益,从而形成了轻视教育的落后观念。

2.2制度原因制度本身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我国现行的某些教育制度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在教育财政制度上,我国政府义务教育经费分担的基本特征是地方负担为主,中央政府只提供少量的补助。国家把农村教育交给了县镇,而县镇财政支付能力有限,教育经费在农村实际上主要由农民直接负担。农村学生的支付能力远远低于城市的学生,农民支付不起过高的教育费用,以致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减少。这在客观上牺牲了农村教育的利益,减少了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机会。

3发展农村教育的对策

3.1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运用财政转移支付使我国的公共教育投资向农村倾斜

在有限的公共资源条件下,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保证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以有效地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尤其要彻底解决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的问题,保证农村教师工资按时发放和农村教育办学的基本经费。国家在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上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别对待,经济发达地区中央财政投入可相对少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政府应多承担一些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责任。除此之外,还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开办农村教育,逐步建立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经费的机制,以解决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3.2调整农村教育结构

农村教育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应该建立合理的教育结构,使“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发展基础教育、普及义务教育,仍是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积极为农民提供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为农民在农村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和为到城市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因此,在抓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整体素质、要做的是结合农村实际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教育,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并以此确立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教育现状,使得农村教育适应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加速实现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业社会的转型。

3.3加强政府对家庭教育支出的诱导和激励

家庭教育支出是以教育的最大社会经济效益作为投资目标和驱动因素的。政府应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诱导家庭增加对教育的投资。提倡科技兴农,加强引导和扩大宣传知识在家庭收入中的显著作用,使农村家庭自觉增加受教育的期限,积极进行技术培训。执行义务教育法,促使家庭教育投资。

3.4优化教育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进修机会,鼓励并支持教师之间的专业知识的交流,不断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鼓励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要先到农村学校任教,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提高工资待遇,并记入退休工资之内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改变农村教师素质低下的状况,为提高农村教育的总体水平提供基本的条件。

3.5转变农村观念

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使农村接受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观念。通过教育投资——收益分析,增强农村对教育投资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刘新科.西部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

[2] 李永贤.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

[3] 马成荣.关于农民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思维,2000.6.

[4] 万小妹.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1.

[5] 李欣.农村教育投资系统改革刍议[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