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日本全面质量管理

2021-09-14 来源:欧得旅游网


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经历了1946-1954年引进和推广美国的统计质量管理阶段(SQC),1955-1970年推行全面质量控制阶段(TQC),1970年以后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大发展阶段。 目前,日本大多数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鲜明的特点:把质量管理提到了经营思想革命的高度。日本企业界认为,抓住质量管理中心环节,即可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链条。

因此,通过建立和运行以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体系,组织企业所有部门、全体人员

积极参与,从而科学地、经济地开展研制、生产、售后服务等经营活动,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日本企业突破了以往狭义的质量概念,由产品质量扩大到产量、成本、交货期等多方面。不是仅仅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强调“以市场、顾客、消费者为中心”,动员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在设计、试制、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实行系统的质量管理。

倡导企业中所有部门的积极参与。它不仅仅限于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部门,也涉及到新产品开发、成本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以及劳务管理等部门。日本企业认为,质量管理不单单是质量部门的事,强调企业的所有部门都有责任来保证产品质量。

在日本企业,从企业领导到每一个从业人员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参加质量管理活动,如自愿或半自愿组成的质量活动小组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估计,1962年-1972年日本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提合理化建议500万项,增加250亿美元的收益,比日本195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要多。

全面质量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对供货方的引导和控制。在企业之间,通过订货企业对外协企业的质量管理指导,把外协企业紧紧地扣住,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盘工作。

TQM理念背景

八十年代的美国,在饱受日本竞争压力之余,兴起向日本企业学习的风潮。他们发现,日本质量管理理念原来是源自美国质量大师包括:戴明、朱兰、克劳斯比…等人。职是之故,美国政府与企业开始将质量管理原则纳入质量管理范畴,鼓励组织全员投入持续改进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活动,因而创造出TQM一词。

当年的TQM理念,简单地说,大致包括对人、系统、顾客、领导等方面的想法: 1.管理从专注于以「事」为中心的重「效率」,转变为专注于以「人」为中心重「质量」的方式。

2.充分了解质量是人造出来的,员工是组织中最有价值资本财的道理。

3.系统不良是造成问题的主因,因此,要透过跨部门团队合作,解决现有的系统问题。 4.明白企业存在的理由是服务顾客,利润来忠实的顾客,因此,必须以「顾客满意」做为经营理念,致力于经营顾客的心。

5.时时谋求质量改进以维持忠实顾客,吸引新顾客来维持竞争优势。

6.领导者应为组织建立一致的目的与方向,创造与维持内部环境,使其中成员能完全投入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并展示其对达成组织目的的承诺。

TQM内涵

此内涵系以戴明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由领导者负起持续改进责任以达到顾客满意的目标。它可用—3T 2C1I&K所显示的七原则来表达:

1. 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此处指的是广义的顾客,包括:员工、供应者、社会等利害相关者。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做好每一关键过程,让他们喜出望外,出现所谓的”魅力质量”。

2. 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顾客的期望和需要是会不断提升的,因此要持续改进全组织内每一系统,每一关键过程,来提升质量以期超越顾客期望。甚至扩大范围到组织风险与营运持续管理(Business continue management)的持续改进。

3. 高阶管理领导(Top Management Lead):展现创造力特质,明确定义,建立TQM文化的环境,运用愿景与价值观领导,制订赢的策略,激励有贡献者,教导能力不足者,并以身作则,成为伦理行为表率。许多研究发现「最优秀的公司,都能够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与标准。成功的关键不在公司制度,而在每一个领导者性格与做事方法。」、克劳斯比:「质量是谨慎建立的文化环境之成果。」

4. 全员参与(Total Involvement):激励全组织内所有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彻底执行持续改进活动,把工作做得更好,以产生成就感。

5. 团队合作(Team Work):系指利用小团队、小编组式的型态,团结与合作、彼此归属、相互支持,从事改进活动,朝组织目标迈进。团队合作的概念甚至可以延伸到供应链上的伙伴关系者。

6. 运用工具/技术及信息科技(Information Techniques):善用品管工具/技术及信息,掌握事实,从事理性决策与沟通。

7. 实施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教导员工创新的知识,期望人人皆成为知识工作者,分享知识、经验与教训,以成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

为什么强调尊重人性

因为工作是人做出来的,质量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诚如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所说:「正因为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为着共同目标而工作的人的集体,所以它永远以人性为课题,……。」为了作好管理/领导”人”的工作,管理者要了解”人心”知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知道”人”有个别的情感、个性、需要、能力等的差异,面对”人”的问题时,要尽量做到彼此尊重、异中求同、相互理解和包容,愉悦相待。尊重人性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的展现,要认真看待人性基本需要,包括:

1. 生理与安全需要:员工薪资要能足以应付生活所需,在工作场所工作时,要能获得安全的保障。

2. 归属感的需要:归属感是每个员工都想拥有的感觉,如果领导者能为员工创造一个彼此归属的环境,或在设订组织的愿景、目标、策略时,能让员工参与,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我们是一家人的归属感。就会兴起与组织荣辱相共的一种情怀,责无旁贷地为组织效力。 3. 被尊重的需要:被尊重也是一种最基本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感觉自己很出色,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肯定,因此,如何善用激励和表扬手段,应是组织领导者们重点工作之一。

基于人性基本需要考虑的人性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策略和技巧,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之所需。因此要真诚而宽容地对待员工,透过关怀产生理解与信赖,从而建立成功的信心。

组织员工的做事习惯与态度,是组织/公司文化的缩影。良好的组织文化,必定孕育自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组织。

《企业文化获利报告》—书作者专业服务管理的权威戴维.麦斯特,从研究企业文化(员工态度)和财务绩效的关系中发现,财务表现最佳的公司都注重:a.质量与客户关系b.员工训练与发展c.上司指导d.参与e.热忱与尊重f.秉持高标准g.长期导向h.赋权i.公平的酬劳制度j.员工满意度。

TQM可促成组织文化之转变

哈佛商学院曾对美国二十二个行业中挑选出来的两百零七家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哈佛的研究人员得出两个结论:

1.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具有重大的作用.。

2. 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国际企业管理大师柯林斯(Jim Collins)在《从A到A+(good to great)》一书中指出︰「曾经风光一时的卓越企业之所以没落,并非追不上科技的变迁,科技本身从来就不是企业兴衰的主因,企业文化才是主因。

TQM---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程序)

它指P,D,C,A循环。把质量管理全过程划分为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总结处理Action)4个阶段8个步骤。 第一为P(计划)阶段,其中又分为4个步骤: (1) 分析出状,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2)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3)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 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定出质量目标。 第二为D(实施)阶段,也即是步骤。 (5) 按照既定计划目标加以执行。 第三为C(检查)阶段,也即是步骤。

(6) 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计划的预期效果。

第四为A(总结处理)阶段,其中又分两个步骤,一是根据检查结果加以总结成熟的经验,纳入标准制度和规定,以巩固成绩,防止失误。二是把这一轮P,D,C,A循环尚未解决的遗留的问题,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支解决。其特点是:4个阶段的工作完整统一,缺一不可;大环套小环,小环促大环,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PDCA是质量管理最突出 最实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石川謦的观点: 1、质量第一; 2、面向消费者; 3、下道工序是顾客; 4、用数据、事实说话; 5、尊重人的经营; 6、机能管理。

近一、二十年来全面品质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这名词已经是许多管理人员耳熟能详的名词。多数公司也都在过去几年纷纷导入tqm以追求持续不地改进,然而据许多的资料显示,依据terrance r. ozan,ernst & yung的一位股东于经济学人( economist ) 1992出版的一份杂志上指出;很多其他国家公司在导入TQM,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日本的终生雇佣制和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所以经过意识形态的转变,在其他国家最终形成了人性化标准化品质化兼具的管理,最著名的就是我们不能保证雇佣你一生,但是尽量保证你一生被雇佣。

1).真正的客户导向,提供安全放心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2).跨部门的研发、供应链合作,与供应商的高效协作;

3).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善,进行基于数据测量和事实的分析改进,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4).培养员工的客户意识、质量意识和跨部门协作。

精益生产可能是日本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的贡献和表现。

精益生产是基于这样的似设:时间的浪费是由不得不修复次品导致的,而资源的浪费则是由保留非必需的巨大存货引起的。所以,精益生产必须做到: 1。只生产所需的东西----适时生产而不是生产大量产品以防万一;

2。把每个人都变成质量检查员,有责任随时纠正错误,树立“无次品”的质量管理观念; 3。按照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价值流向看待公司,由需求拉动生产,按单制造,日本工业协会甚至把质量管理定义为“是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

所谓

OJT,就是On the Job Training的缩写,意思是在工作现场内,上司和技能娴熟的

老员工对下属、普通员工和新员工们通过日常的工作,对必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等进行教育的一种培训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具体工作中,双方一边示范讲解、一边实践学习。有了不明之处可以当场询问、补充、纠正,还可以在互动中发现以往工作操作中的不足、不合理之处,共同改善。也称为“职场内培训”。 OJT的目的 1、让属下员工能熟练而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2、提高本部门的整体工作业绩。 3、促进属下的个人能力成长。 4、通过指导别人,负责培训的人自己也获得能力提高。 如何做好OJT培训工作? 1)首先掌握培训者的工作情况,技能情况。即熟悉培训对象。 2)对培训者明确指出培训目标,以及通过培训要让他们达到什么层次标准,即指明培养目标。 3)明确告诉培训者,现在他们的水平和希望达到的水平间,差距还有多大。即指明差距。 4)明确告诉培训者,为了消除这个差距,实现目标需要在哪些方面学习,怎么学习,学习多长时间。即给出长期的学习与培训的计划。 5)进一步作出详细的学习、培训内容项目与日程。即作出短期内、阶段性的学习、培训计划。知名猎头公司烽火猎聘就是这样做OJT培训的。 做好OJT必需的知识、技巧与态度 1)沟通能力、对他人的理解能力: 只有在平时留心观察、了解下属和新人,才能明白“指导什么、怎么指导”。日常的工作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需要负责培训的

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 2)对OJT的态度 其实比起知识、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领导层对于OJT的态度。如果上下都能对OJT给与充分的重视与积极投入,即使在具体的方法与技巧上稍有不足,OJT培训工作还是能取得显著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