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究

2021-06-06 来源:欧得旅游网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究

作者:王萍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9期

王萍

(青岛市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标志,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主要从绿化景观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总结了设计的主要方法以及养护措施,希望为今后城市绿化水平的提升提出可以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意义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甚至会影响整个生态条件,对于外部环境影响也比较大,因此,提高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是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一大课题[1]。此外,提高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水平,能够保证城市建设顺利实施,与城市规划要求相一致。良好的城市绿化景观水能够将城市看做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宜居条件。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构思

2.1 分车绿化带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分车绿化带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优秀的设计方案能够充分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提高环境质量水平,让行驶车辆中的人员感受到城市良好的环境。想要提高该部分环境质量,需及时修剪树木,保证枝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生长,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应保证不同区域具备不同的分车绿化带,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最常见的是隐藏性的常青植物,在此基础上种植灌木,如丁香、金叶女贞等品种,提高观赏性。在车流量不大的车道中,应设计以乔木为主,可大大提升道路的隔离特性,远观还有一种壮观的视觉感。

2.2 行道绿化带设计

行车绿化带是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所有的道路行道树基本都选择两行左右的乔灌木形式。绿化带的宽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其能够在日常生长中获得足够的养分,根据经验,其一般的宽度需要保持在1.5m左右,最好结合种植大小乔木和灌木。行道绿化带的种植方式非常重要,通常选择树池式的种植方式,也可以选择树带式的方式。树池式的种植方式是在行道树种植的过程中,将2个种植点根据材料的不同作区分处理,充分保证树基范围内的合理性,然后使用缘石固定种植坑,这种方式一般选择在行人密集且绿化带宽度较小的环境中。如果在设计中选择树带式,就要保证绿化带的宽度满足施工的需要,在行车道和行人道中至少需要留出1.5m宽的绿化带,通常是乔灌木或草本植物的种类,因为其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保证人员的安全[3]。行道树的间距设计要合理,合理确定植物株间的距离,同时尽量选择规格较大的苗木,根据树木种类以及生长速度来确定最佳的距离,比如槐树的生长速度非常慢,所以其树木的距离通常设置为5m左右,而杨树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其间距一般设计为4~6m。

2.3 交通岛绿化带设计

交通岛主要是为车辆行驶确定方向,保证车辆行驶速度的前提下,提高道路的整体美观性,因此,交通岛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植物尽量要保持通透性,不能遮挡驾驶员的视线,如果交通岛周边区域存在高层建筑,那么在该路段设计中尽量选择灌木植物,这样可以充分保证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2.4 交叉口绿地设计

交叉口的设计要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特别在特殊的路段中,一定要保证交叉口处不存在遮挡的植物,让驾驶员可以及时了解道路运行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因此,交叉口的位置行通常是矮小的灌木,其距离至少在6m以上,树干直径不能超过0.4m,这样是比较安全的设计方案。

2.5 林荫道与停车场设计

林荫道绿地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性,将时间和空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要保证其具备一定的宽度,方便人们游玩,又保证不阻挡驾驶员的视线。停车场绿化设计中,要大量使用乔木植物,因其遮阳效果佳,可提升绿化效果。

3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养护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对于其正常功能的体现非常重要,也是保持其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在养护工作进行中,要充分考虑其经济性,选择最佳的植物种类,不仅要保证城市绿化满足要求,还应该具备遮阳效果,同时保证所有的植物成活率达到一定的要求,还应具备除尘、降噪的作用。此外,城市道路绿化还要具备一定的可观赏性,制定专业的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

4 结论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逐渐重视城市居住环境,这也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的美化效果,保证行人的安全性,还应具备一定的可观赏性,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岩.关于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4(15)

2 吕志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的新思考———以温榆河景观大道绿化设计为例[J].农学学报,2014(6)

3 顾雯.浅谈如何对城市道路的绿化种植进行设计和施工[J].民营科技,2012(8)

(责任编辑禾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