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2、药物剂型是根据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各剂型中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3、药剂学的具体任务:①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②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③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④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⑤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⑥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⑦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4、药物剂型的重要性①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下药,但5%注液静脉滴注有镇静、解痉作用);②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③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毒性作用;④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⑤有些剂型影回到顶部响疗效。
5、药物剂型按给药途径分类: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乳剂、片剂等);②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剂、气雾剂、外用溶液剂、洗剂、贴剂、滴眼剂、滴鼻剂、栓剂等)。
6、药物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等。
7、药物剂型按形态分类:①液体剂型(如溶液剂、混悬剂等);②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等):③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④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栓剂、糊剂
等)。
8、在药剂学中使用辅料的目的:①有利于制剂的形成;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③提高药物
定性:④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足生理需求。
9、辅料在药剂中的地位:①一个新辅料的开发,意味着开发出一种新制剂或一类新剂型;②辅料是制剂的组成成分:③辅料不同、剂型不同、疗效不同:④辅料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⑤辅料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⑥辅料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及部位:⑦辅料增加药物的可接受性:⑧辅料是新剂型、新制剂开发的重要环节。
10、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写,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11、《中国药典》每5年修订出版1次,现行版《中国药典》为2020年版,分一、二、三、四部,一部收载中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以及放射性药品等;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及相关通用技术要求:四部收载通用技术要求和药用辅料。
12、《中国药典》属于国家药品标准。
13、非处方药(简称OTC)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14、处方药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5、药用溶剂的种类:①水(最常用的极性溶剂);②非水溶剂: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三醋酸甘油酯、植物油、二甲基亚砜等。
16、溶剂的极性大小常以介电常数和溶解度参数的大小来衡量:①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极性大,介电常数小的溶剂极性小:②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17、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①加入增溶剂;②使用助溶剂;③应用混合溶剂;④改变部分化学结构(制成盐类、在结构中引进与溶剂有较强亲和力的基团)。
18、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固体表面积、温度、溶出介质的体积、扩散系数、扩散层厚度。
19、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著下降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20、表面活性剂的分类:①阴离子型:一二烷基硫酸钠;②阳离子型:苯扎氯铵、苯扎溴铵;③两性离子型:卵磷脂:④非离子型: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聚山梨酯类(吐温)、卖泽、苄泽、泊洛沙姆(普朗尼克)、单硬脂酸甘油酯。
21、表面活性剂定向排列形成胶束,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22、简单的二组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体系HLB值的计算:HLB_= (HLB xW+HLB xW)/ (W +W )。
23、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的特点是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杀菌作用,如苯扎氯铵和苯扎溴铵等。
24、卵磷脂是天然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制备注射用乳剂和脂质体。
25、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聚山梨酯类溶血作用的顺序: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26、液体制剂的优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起效快;②给药途径多,可内服也可外用;③易于分剂量,适用干婴幼儿和老年患者:④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⑤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②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③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④非均匀性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性问题。
27、液体制剂的附加剂:①增溶剂:表面活性剂;②助溶剂:苯甲酸钠、碘化钾等;③潜溶剂:能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④防腐剂: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山梨酸、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
28、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均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和非均相液制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等)。
29、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糖量≥45%(g/ml)]、醑剂、甘油剂、涂剂。
30、单糖浆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一般可作矫味糖浆,有时也用作助悬剂。
31、糖浆剂中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乙醇、甘油和其他多元醇作稳定剂:如需要可加入防
腐剂:必要时可加入色素。
32、甘油剂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甘油的吸湿性较大,应密闭保存。
33、溶胶剂是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34、溶胶剂的性质:①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教育②电学性质(界面动电现象):③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④稳定性(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35、混暴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为安全起见,毒药或剂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36、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如甘油、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触变胶等)、润湿剂、絮凝剂、反絮凝剂。
37、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符合Stokes定律,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
38、混悬剂沉降容积比用F表示,F值越大,混悬剂越稳定。
39、使用分散法制备混悬剂,小量制备可用乳钵。大量生产可用乳匀机胶体磨等机械。
40、乳剂的特点:①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快,生物利用度高:②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③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
味剂:④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⑤静脉注射用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⑥静脉营养乳剂是高能营养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41、乳剂的乳化剂:①表面活性剂类:聚山梨酯等:②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③固体粉末乳化剂:硅藻土、氢氧化镁、氢氧化钙:辅助乳化剂:甲基纤维素、鲸蜡醇、硬脂酸等。
42、根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乳化剂:口服乳剂应择无毒的天然乳化剂等:外用乳剂应选择对局部无刺激性,长期使用无毒性的乳化剂:注射用乳剂应选择磷脂、泊洛沙姆等乳化剂。
43、乳剂可发生:分层(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絮凝 (电位降低)、转相(乳化剂性质改变)、合并与破裂(乳滴大小不均一)、酸败(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影响)等变化。
44、乳剂的制备方法:油中乳化剂法(又称干胶法)、水中乳化剂法(又称湿胶法)、新生皂法(适用于乳膏剂的制备)教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教法。
45、合剂是指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
46、灭菊制剂是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47、无菌制剂是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制剂。
48、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热压灭菌法(高压饱和蒸汽)、流通蒸汽灭菌法(100℃的流通蒸汽,30~60分钟)、煮沸灭菌法、低温间歇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
灭菌法(辐射、微波、紫外线灭菌法)。
49、干热灭菊法适用于金属、玻璃及瓷器、油性软膏基质、注射用油等灭菌,不适用于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50、紫外线灭菌法适合于照射物表面灭菌、无菌室空气及蒸馏水的灭菌,不适合于药液灭菌及固体物料深部的灭菌。
51、过滤除菌法常用于气体、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原料的除菌。
52、注射剂的分类:溶液型、混悬型(如醋酸可的松注射液)、乳剂型、注射用无菌粉末。
53、皮内注射: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常用于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
54、注射剂的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发挥局部定位作用:注射给药不方便且注射时疼痛。安全性不及口服制剂: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
55、注射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不能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或发生毒性反应:渗透压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供静脉注射的大剂量注射剂还要求具有等张: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一般控制在4~9:具有必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降压物质符合规定。
56、注射剂的溶剂:①注射用水;②注射用油(芝麻油、大豆油、茶油等);③其他注射用非水溶剂。
57、注射剂常用附加剂:①抗氧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氡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②螯合剂EDTA·2Na;③抑菌剂:三氯叔丁醇、甲酚、苯醇硫柳汞:④局麻剂:利多卡因、盐酸普鲁卡因、苯甲醇等;⑤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
58、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最经典的方法,所用的设备主要为多效蒸馏水器和气压式蒸馏水器。
59、注射用水的贮存可采用80℃以上保温、70℃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无菌状态下存放,并在制备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60、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是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因而大致可认为热原=内毒素=脂多糖。
61、热原性质有耐热性,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62、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①注射用水(热原污染的主要来源);②原辅料;③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④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⑤输液器具。
63、去除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注射液常用优质针剂用活性炭处理)、离子交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等。
64、注射剂的一般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和容器的处理、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65、注射剂的质量检查:①可见异物检查;②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③无菌检查;④其他
检查。
66、输液的分类:①电解质输液: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②营养输液: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③胶体输液:右旋糖酐、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等输液:④含药输液:甲硝唑、氧氟沙星等输液。
67、输液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含量、色泽符合要求:pH力求接近人体血液的pH,渗透压可为等渗或偏高渗;不能有引起变态反应的异性蛋白及降压物质:可见异物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应符合规定;输液中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并在贮存过程中质量稳定。
68、输液染菌后出现霉团、云雾状、浑浊、产气等现象,解决办法是尽量减少制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严格灭菌条件,严密包装。
69、注射用冻干无菌粉末是将灌装了药液的安培冷冻干燥后封口而得,常见于生物制品,如辅酶类。
70、眼用药物的吸收途径:药液滴入结膜囊内后主要经过角膜和结膜两条途径吸收。
71、滴眼剂是指由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眼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常作杀菌、抗炎、收敛、缩瞳、麻醉或诊断用,有的还可作润滑或代替泪液之用。
72、洗眼剂是指由原料药物制成的无菌澄明水溶液,供冲洗眼部异物或分泌物、中和外来化学物质的眼用液体制剂。如生理盐水、2%硼酸溶液等。
73、醋酸可的松滴眼液(混悬液)处方分析: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硝酸苯汞作为抑菌剂;硼酸作为渗透压调节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助悬剂。
74、各剂型口服吸收速度快慢顺序为:水溶液>混悬液>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75、休止角是检验粉体流动性好坏的最简便的方法。休止角越小,说明摩擦力越小,流动性越好
76、散剂是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分为口服散剂和部用散剂。除另有规定外,口服散剂应为细粉,科用和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77、散剂的特点: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②外用散覆盖面积大,可起到保护和收敛作用:③贮存、运输、、携带方便:④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要注意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刺激性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78、散剂的制备工艺:物料→粉碎→过筛→混合一质量检查→分剂量→包装→散剂。
79、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除主药含量测定外,《中国药典》2020年版还规定了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装量及微生物限度等检查项目。
80、片剂的特点:①剂量准确,含量均匀;②制剂的稳定性较好;③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人价较低:⑤片剂类型多。但幼儿及昏迷患者不易口服。
81、片剂的分类:普通片、包衣片、泡腾片(含酸氢钠和有机酸)、咀嚼片、分散片、缓释片或控释片(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多层片、舌下片(避免首关效应)、含片、口腔贴片、口崩片、植入片(无菌药片)、皮下注射用片、可溶片、阴道。
82、片剂的辅料:①稀释剂(填充剂):淀粉、糊
精、乳糖、微晶纤维素、甘露醇等。②黏合剂:淀粉浆、聚维酮、纤维素衍生物等:③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等;④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等。
83、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亦称为填充剂。
8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英文简写HPMC。
85、片剂的制备方法:湿法制粒压片法(不适用于对于热敏性、湿敏性极易溶性等物料)、干法制粒压片法(适用于热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药物)、粉末直接压片法意(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但粉末流动性差)、半干式颗粒压片法(适于对湿热敏感不宜制粒,且压缩成型性差的药物)。
86、湿法制粒技术包括挤压制粒、转动制粒、高速搅拌制粒、流化床制粒。
87、糖包衣工艺与材料:①隔离层材料:(玉米朊乙醇溶液、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乙醇溶液);2、粉衣层(滑石粉,消除片剂的棱角);③糖衣层:④有色糖衣层;⑤打光。
88、薄膜包衣工艺:有机溶剂包衣法和水分散体乳胶包衣法。
89、肠溶型薄膜包衣材料: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CAP)、醋酸纤维素苯三酸酯(CAT)、羟丙基纤维素酞酸酯(HPMCP)、丙烯酸树EuS100、EuL100等。
90、胶囊剂的优点:①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②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
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③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④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
91、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0/W乳剂、易化的药物、易吸湿的药物、易溶的刺激性药物不制成胶囊剂。
92、滴丸剂的特点: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②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③质量稳定、剂量准确;④增加稳定性:⑤使液态药物固形化:⑥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⑦发展了耳、眼科用药的新剂型。
93、膜剂是指原料药物与适官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
94、膜剂的优点:工艺简单,生产中没有粉末飞扬:成膜材料较其他剂型用量小;含量准确:稳定性好:吸收快:体积小、质量轻,应用、携带及运输方便。采用不同的成膜材料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膜剂。缺点:载药量小,只适合于小剂量的药物,重量差异不易控制,收率不高。
95、软膏剂是指原料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
96、软膏剂的类型按分散系统分为溶液型、混悬刑和乳剂型。
97、软膏剂的基质:①油脂性基质: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②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甘油明胶:③乳剂型基质乳化剂:平平加O、乳化剂OP。
98、软膏剂的制备方法:研磨法(基质各组分及药物在常温下能均匀混合时可采用此法,
也适用于主药对热不稳定或不溶于基质的药物)、熔融法(适用于在常温下不能与药物均匀混合,特别是含固体成分的基质)、乳化法(专门用于制备乳膏剂的方法)。
99、羊毛脂常与凡士林合用,以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与渗透性。
100、应做无菌检查的制剂:用于烧伤、严重创伤或手术的软膏剂、乳膏剂。
101、眼膏剂的基质:由8份黄凡士林+1份液状石蜡+1份羊毛脂混合而成。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2、药物剂型是根据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各剂型中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3、药剂学的具体任务:①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②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③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④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⑤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⑥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⑦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4、药物剂型的重要性①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下药,但5%注液静脉滴注有镇静、解痉作用);②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③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毒性作用;④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⑤有些剂型影回到顶部响疗效。
5、药物剂型按给药途径分类: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乳剂、片剂等);②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剂、气雾剂、外用溶液剂、洗剂、贴剂、滴眼剂、滴鼻剂、栓剂等)。
6、药物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等。
7、药物剂型按形态分类:①液体剂型(如溶液剂、混悬剂等);②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等):③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④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栓剂、糊剂
等)。
8、在药剂学中使用辅料的目的:①有利于制剂的形成;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③提高药物
定性:④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足生理需求。
9、辅料在药剂中的地位:①一个新辅料的开发,意味着开发出一种新制剂或一类新剂型;②辅料是制剂的组成成分:③辅料不同、剂型不同、疗效不同:④辅料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⑤辅料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⑥辅料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及部位:⑦辅料增加药物的可接受性:⑧辅料是新剂型、新制剂开发的重要环节。
10、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写,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11、《中国药典》每5年修订出版1次,现行版《中国药典》为2020年版,分一、二、三、四部,一部收载中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以及放射性药品等;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及相关通用技术要求:四部收载通用技术要求和药用辅料。
12、《中国药典》属于国家药品标准。
13、非处方药(简称OTC)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14、处方药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5、药用溶剂的种类:①水(最常用的极性溶剂);②非水溶剂: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三醋酸甘油酯、植物油、二甲基亚砜等。
16、溶剂的极性大小常以介电常数和溶解度参数的大小来衡量:①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极性大,介电常数小的溶剂极性小:②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17、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①加入增溶剂;②使用助溶剂;③应用混合溶剂;④改变部分化学结构(制成盐类、在结构中引进与溶剂有较强亲和力的基团)。
18、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固体表面积、温度、溶出介质的体积、扩散系数、扩散层厚度。
19、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著下降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20、表面活性剂的分类:①阴离子型:一二烷基硫酸钠;②阳离子型:苯扎氯铵、苯扎溴铵;③两性离子型:卵磷脂:④非离子型: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聚山梨酯类(吐温)、卖泽、苄泽、泊洛沙姆(普朗尼克)、单硬脂酸甘油酯。
21、表面活性剂定向排列形成胶束,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22、简单的二组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体系HLB值的计算:HLB_= (HLB xW+HLB xW)/ (W +W )。
23、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的特点是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杀菌作用,如苯扎氯铵和苯扎溴铵等。
24、卵磷脂是天然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制备注射用乳剂和脂质体。
25、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聚山梨酯类溶血作用的顺序: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26、液体制剂的优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起效快;②给药途径多,可内服也可外用;③易于分剂量,适用干婴幼儿和老年患者:④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⑤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②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③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④非均匀性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性问题。
27、液体制剂的附加剂:①增溶剂:表面活性剂;②助溶剂:苯甲酸钠、碘化钾等;③潜溶剂:能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④防腐剂: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山梨酸、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
28、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均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和
非均相液制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等)。
29、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糖量≥45%(g/ml)]、醑剂、甘油剂、涂剂。
30、单糖浆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一般可作矫味糖浆,有时也用作助悬剂。
31、糖浆剂中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乙醇、甘油和其他多元醇作稳定剂:如需要可加入防腐剂:必要时可加入色素。
32、甘油剂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甘油的吸湿性较大,应密闭保存。
33、溶胶剂是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34、溶胶剂的性质:①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教育②电学性质(界面动电现象):③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④稳定性(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35、混暴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为安全起见,毒药或剂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36、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如甘油、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触变胶等)、润湿剂、絮凝剂、反絮凝剂。
37、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符合Stokes定律,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
38、混悬剂沉降容积比用F表示,F值越大,混悬剂越稳定。
39、使用分散法制备混悬剂,小量制备可用乳钵。大量生产可用乳匀机胶体磨等机械。
40、乳剂的特点:①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快,生物利用度高:②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③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味剂:④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⑤静脉注射用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⑥静脉营养乳剂是高能营养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41、乳剂的乳化剂:①表面活性剂类:聚山梨酯等:②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③固体粉末乳化剂:硅藻土、氢氧化镁、氢氧化钙:辅助乳化剂:甲基纤维素、鲸蜡醇、硬脂酸等。
42、根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乳化剂:口服乳剂应择无毒的天然乳化剂等:外用乳剂应选择对局部无刺激性,长期使用无毒性的乳化剂:注射用乳剂应选择磷脂、泊洛沙姆等乳化剂。
43、乳剂可发生:分层(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絮凝 (电位降低)、转相(乳化剂性质改变)、合并与破裂(乳滴大小不均一)、酸败(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影响)等变化。
44、乳剂的制备方法:油中乳化剂法(又称干胶法)、水中乳化剂法(又称湿胶法)、新生皂法(适用于乳膏剂的制备)教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教法。
45、合剂是指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
46、灭菊制剂是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47、无菌制剂是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制剂。
48、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热压灭菌法(高压饱和蒸汽)、流通蒸汽灭菌法(100℃的流通蒸汽,30~60分钟)、煮沸灭菌法、低温间歇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灭菌法(辐射、微波、紫外线灭菌法)。
49、干热灭菊法适用于金属、玻璃及瓷器、油性软膏基质、注射用油等灭菌,不适用于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50、紫外线灭菌法适合于照射物表面灭菌、无菌室空气及蒸馏水的灭菌,不适合于药液灭菌及固体物料深部的灭菌。
51、过滤除菌法常用于气体、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原料的除菌。
52、注射剂的分类:溶液型、混悬型(如醋酸可的松注射液)、乳剂型、注射用无菌粉末。
53、皮内注射: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常用于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
54、注射剂的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发挥局部定位作用:注射给药不方便且注射时疼痛。安全性不及口服制剂: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
55、注射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不能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或发生毒性反应:渗透压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供静脉注射的大剂量注射剂还要求具有等张: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一般控制在4~9:具有必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降压物质符合规定。
56、注射剂的溶剂:①注射用水;②注射用油(芝麻油、大豆油、茶油等);③其他注射用非水溶剂。
57、注射剂常用附加剂:①抗氧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氡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②螯合剂EDTA·2Na;③抑菌剂:三氯叔丁醇、甲酚、苯醇硫柳汞:④局麻剂:利多卡因、盐酸普鲁卡因、苯甲醇等;⑤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
58、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最经典的方法,所用的设备主要为多效蒸馏水器和气压式蒸馏水器。
59、注射用水的贮存可采用80℃以上保温、70℃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无菌状态下存放,并在制备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60、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是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因而大致可认为热原=内毒素=脂多糖。
61、热原性质有耐热性,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62、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①注射用水(热原污染的主要来源);②原辅料;③容器、用具、
管道与设备:④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⑤输液器具。
63、去除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注射液常用优质针剂用活性炭处理)、离子交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等。
64、注射剂的一般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和容器的处理、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65、注射剂的质量检查:①可见异物检查;②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③无菌检查;④其他检查。
66、输液的分类:①电解质输液: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②营养输液: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③胶体输液:右旋糖酐、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等输液:④含药输液:甲硝唑、氧氟沙星等输液。
67、输液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含量、色泽符合要求:pH力求接近人体血液的pH,渗透压可为等渗或偏高渗;不能有引起变态反应的异性蛋白及降压物质:可见异物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应符合规定;输液中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并在贮存过程中质量稳定。
68、输液染菌后出现霉团、云雾状、浑浊、产气等现象,解决办法是尽量减少制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严格灭菌条件,严密包装。
69、注射用冻干无菌粉末是将灌装了药液的安培冷冻干燥后封口而得,常见于生物制品,如辅酶类。
70、眼用药物的吸收途径:药液滴入结膜囊内后主要经过角膜和结膜两条途径吸收。
71、滴眼剂是指由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眼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常作杀菌、抗炎、收敛、缩瞳、麻醉或诊断用,有的还可作润滑或代替泪液之用。
72、洗眼剂是指由原料药物制成的无菌澄明水溶液,供冲洗眼部异物或分泌物、中和外来化学物质的眼用液体制剂。如生理盐水、2%硼酸溶液等。
73、醋酸可的松滴眼液(混悬液)处方分析: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硝酸苯汞作为抑菌剂;硼酸作为渗透压调节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助悬剂。
74、各剂型口服吸收速度快慢顺序为:水溶液>混悬液>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75、休止角是检验粉体流动性好坏的最简便的方法。休止角越小,说明摩擦力越小,流动性越好
76、散剂是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分为口服散剂和部用散剂。除另有规定外,口服散剂应为细粉,科用和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77、散剂的特点: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②外用散覆盖面积大,可起到保护和收敛作用:③贮存、运输、、携带方便:④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要注意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刺激性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78、散剂的制备工艺:物料→粉碎→过筛→混合一质量检查→分剂量→包装→散剂。
79、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除主药含量测定外,《中国药典》2020年版还规定了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装量及微生物限度等检查项目。
80、片剂的特点:①剂量准确,含量均匀;②制剂的稳定性较好;③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人价较低:⑤片剂类型多。但幼儿及昏迷患者不易口服。
81、片剂的分类:普通片、包衣片、泡腾片(含酸氢钠和有机酸)、咀嚼片、分散片、缓释片或控释片(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多层片、舌下片(避免首关效应)、含片、口腔贴片、口崩片、植入片(无菌药片)、皮下注射用片、可溶片、阴道。
82、片剂的辅料:①稀释剂(填充剂):淀粉、糊
精、乳糖、微晶纤维素、甘露醇等。②黏合剂:淀粉浆、聚维酮、纤维素衍生物等:③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等;④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等。
83、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亦称为填充剂。
8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英文简写HPMC。
85、片剂的制备方法:湿法制粒压片法(不适用于对于热敏性、湿敏性极易溶性等物料)、干法制粒压片法(适用于热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药物)、粉末直接压片法意(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但粉末流动性差)、半干式颗粒压片法(适于对湿热敏感不宜制粒,且压缩成型性差的药物)。
86、湿法制粒技术包括挤压制粒、转动制粒、高速搅拌制粒、流化床制粒。
87、糖包衣工艺与材料:①隔离层材料:(玉米朊乙醇溶液、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乙醇
溶液);2、粉衣层(滑石粉,消除片剂的棱角);③糖衣层:④有色糖衣层;⑤打光。
88、薄膜包衣工艺:有机溶剂包衣法和水分散体乳胶包衣法。
89、肠溶型薄膜包衣材料: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CAP)、醋酸纤维素苯三酸酯(CAT)、羟丙基纤维素酞酸酯(HPMCP)、丙烯酸树EuS100、EuL100等。
90、胶囊剂的优点:①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②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③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④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
91、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0/W乳剂、易化的药物、易吸湿的药物、易溶的刺激性药物不制成胶囊剂。
92、滴丸剂的特点: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②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③质量稳定、剂量准确;④增加稳定性:⑤使液态药物固形化:⑥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⑦发展了耳、眼科用药的新剂型。
93、膜剂是指原料药物与适官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
94、膜剂的优点:工艺简单,生产中没有粉末飞扬:成膜材料较其他剂型用量小;含量准确:稳定性好:吸收快:体积小、质量轻,应用、携带及运输方便。采用不同的成膜材料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膜剂。缺点:载药量小,只适合于小剂量的药物,重量差异不易控制,收率不高。
95、软膏剂是指原料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
96、软膏剂的类型按分散系统分为溶液型、混悬刑和乳剂型。
97、软膏剂的基质:①油脂性基质: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②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甘油明胶:③乳剂型基质乳化剂:平平加O、乳化剂OP。
98、软膏剂的制备方法:研磨法(基质各组分及药物在常温下能均匀混合时可采用此法,也适用于主药对热不稳定或不溶于基质的药物)、熔融法(适用于在常温下不能与药物均匀混合,特别是含固体成分的基质)、乳化法(专门用于制备乳膏剂的方法)。
99、羊毛脂常与凡士林合用,以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与渗透性。
100、应做无菌检查的制剂:用于烧伤、严重创伤或手术的软膏剂、乳膏剂。
101、眼膏剂的基质:由8份黄凡士林+1份液状石蜡+1份羊毛脂混合而成。
102、凝胶剂是指原料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分为相凝胶和双相凝胶(氢氧化铝凝胶)。
103、水性凝胶剂的基质:西黄蓍胶、卡波姆、 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104、栓剂的一般质量要求:①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栓剂外形应完整光滑:②塞入腔道后应无刺激。
102、凝胶剂是指原料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分为相凝胶和双相凝胶(氢氧化铝凝胶)。
103、水性凝胶剂的基质:西黄蓍胶、卡波姆、 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104、栓剂的一般质量要求:①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栓剂外形应完整光滑:②塞入腔道后应无刺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