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红楼梦》中的贾母

2023-02-17 来源:欧得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红楼梦》中的贾母

作者:杨红玲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10期

该文通过对《红楼梦》中最年长人物贾母对出现在贾府的主要人物言行、态度的分析,为读者展示曹雪芹笔下这位最高权威人性、残酷、慈祥等性格的多面性,从而感受作者刻画人物丰厚的功力。

小时,读红楼梦,影影绰绰的感觉;稍大,则是懵懵懂懂;步入成人阶段,为宝黛的爱情唏嘘不已;等到在大学的学习中,才渐渐懂得如何去欣赏文学作品。近日,再次细读《红楼梦〉,感触很多。现仅就对贾母的认识写上几句“荒唐言”。

贾母又称史太君,贾府上下尊称之为“老太太”、“老祖宗”,是贾府的最高权威——“太上皇”。正如其他人物的塑造一样,贾母也是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人物。她不光是封建伦理纲常的守卫者,而且是个极富人性的“老祖宗”。 人情味十足,对孙辈慈爱有加。

在书中,读者第一次见到她,是林黛玉刚刚到贾府:黛玉方进房;只见两个人扶着三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因说:“我这些女孩儿、所疼的独有你母亲,今一旦先我而亡,不得见面,怎不伤心!”把一个至性至情、体恤晚辈、心疼外孙、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外祖母形像活脱脱展现在读者面前。

对宝玉,贾母更视为掌上明珠心上花,视为“命根子”,百般疼爱,溺爱有加。宝玉的任何愿望,在贾母那里没有得不到满足的。宝玉与黛玉拌嘴,她要亲自调解;谁要得罪了宝玉,或者对他侍候不周,就要受到她的责骂。特别是宝玉挨打、宝玉丢玉、宝玉凤姐为魇魔法所害时,更是闹得家凶宅乱,天翻地覆,她恨不得跟他去了。她之所以如此溺爱宝玉,除了隔代亲的心态外;是因为宝玉长得俊美,“可人意儿”,“那通身的气魄”很想他爷爷。当然,更重要的是她认为宝玉聪明灵秀;是贾府理想的继承人等等,书中的例子举不胜举。

但是,纵观整个书中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贾母所谓的人情味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是建立在维护封建家庭的基础之上。这一点,通过她对宝玉的婚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如她对黛玉怜爱,“饮食起居,一如宝玉”。然而,明知道宝黛平素两个不错,但是当为宝玉选定配偶时,仍然弃黛而选钗,还“批准”并参与了凤姐设下的“调包计”。当黛玉惨死之时,她正在宝玉、宝钗的洞房中欢笑。黛玉死后,也许良心受到苛责,对黛玉的阴灵说:“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儿,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更亲些。……”由此看出,贾母的爱内外有别,同时,维护封建大家庭的“理智”高于情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懂得如何享受,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会生活”。

贾母是个很会享清福的人。年轻人欢聚,她总在场;第四十回,她自己还两宴大观园,第五十四回,还“破陈腐旧套”,行酒令,自己说的“十个媳妇”的笑话能让入笑破肚皮,她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欢声笑语。她赏花看景特雅,一点也不落到人后。并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及时行乐。如第七十五、六回,听到王夫人说甑家获罪的事后不自在,说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一个年岁不轻的老人,不怕石上苔滑,与众人一起,击鼓传花,说笑话,行酒令,待到贾政等散去后,贾母仍乐兴不减,听起悠扬的笛子、赏桂花等等。

不嫌弃穷亲戚,怜惜穷亲戚。

主要表现在对刘姥姥的态度上,对刘姥姥,她并没有摆出“老太君”的威势,没拿一点大家大户的架子,和蔼可亲。和刘姥姥拉家常,就像与自己的多年至交。问年龄,拣自己的菜命人送给刘姥姥,带刘姥姥一起,和姑娘们行令,游览大观园。刘姥姥走时,又送上银子等。 被人尊敬的封建大家长。

她虽因年事已高,不理家事,但却是贾府的“至高神”,贾府内什么大小事都要“请老太太的示下”,让老太太一锤定音。“老太太说的”就是贾府的“圣旨”,没有人敢违抗。贾政训宝玉也得看着老太太的颜色,不能惹老太太不高兴,能言会辨的凤姐儿也时不时要靠老太太撑腰,叫老太太做主。而老太太哪怕是把贾琏偷仆之事认为是馋嘴猫儿的事,别人也只能是应命是从,不敢有半个不字。

但是,老太太毕竟年事已高,好多事情只能是听听“汇报”,对事实真相没有精力弄明白,左右不了大家庭内的时局,因而,在凤姐巧舌如簧的蒙蔽下,老太太实际上成了凤姐等的保护伞,成了封建家庭藏污纳垢的庇护者,也加速了这个封建大家庭走向衰亡的进程。

总之,贾母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在活灵活现的、文字精美的描述中,一个平易可近的“老祖母”“太上皇”领着大观园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向我们走来,随着宝黛爱情的死亡、随着宝玉的疯傻、黛玉的魂归离恨天、元春的薨逝,随着大家庭一日日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八十三岁的老太太的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将自己祖爷爷给的汉玉,传于最心疼的孙子,带着未见重孙子的遗憾为自己荣华富贵的一生画上了句号,它也预示着一个旧的时代已经灭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