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理论研究

2023-04-14 来源:欧得旅游网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存在的不足的同时,阐述了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原则与经济激励相关理论。

关键词: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理论

1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存在的不足

建筑节能是世界各国社会公益性较强的领域,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能奏效的,只有通过政策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及经济激励等手段,才能引导、规范和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但从宏观层次看,国家正在实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所涉及的重点领域未包括建筑节能领域;从微观层次看,国家尚未出台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专门政策和法规,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建筑节能仅有原则性规定,难以操作。

目前开展的建筑节能工作仅靠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种单一手段,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激励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支持,而标准规范实际上对开发商和消费者这两大建筑节能主体并没有强制作用,因此节能效果不显著。由于建筑节能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若不制定财政税收类的经济激励政策,而是单纯依靠建筑节能立法和标准的强制性推行,难以推动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自觉行为,建筑节能战略必将进展缓慢。

2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原则

2.1方案可行性原则

对于涉及到的相关主体而言,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首先应具备方案可行性,政策的制订应做到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适合建筑节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充分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解决办法,确保能够在实践中得以顺利推行。

2.2对象明确性原则

激励对象是激励政策的客体,激励对象不同,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也不同。由于建筑节能涉及众多生产、消费环节和领域,且与建筑物所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政策设计时要根据政策特点来明确激励对象。国外政府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经济激励对象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中介机构。不同的对象实施以不同的激励办法。而相应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应随着对象的不同而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征,能够随着公众节能意识、节能技术和产品、节

能投资等因素的变化及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其激励的对象,结合建筑节能市场的不同阶段,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积极作用。

2.3激励相容性原则

哈维茨(Hurwiez)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在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中贯彻“激励相容”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即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励的一致性,二是激励的公平性。激励相容或正向激励的管制,实质是在经济激励中更多地引入市场化机制。在激励相容的管制理念下,政府干预不是替代而正是市场运行规则的维护者,以此引导激励对象的行为,使目标的实现,转变成激励对象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市场运行规则下的自觉行动,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话说,所谓激励相容的管制应当是符合和引导。

3经济激励相关理论

3.1博弈论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它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上的决策有所不同,传统微观经济学谈到个人决策,就是在给定一个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他的效用,个人的最优选择只是价格与收入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这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的选择是相互作用的。但是对单个人来讲,所有其他人的行为都总结在一个参数里,这个参数就是价格。这样一个人做出决策时他面临的似乎是一个非人格化的东西,而不是面临着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决策主体。他既不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别人的影响,也不考虑别人的选择对自己的影响。与此相对照,在博弈论里,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博弈论研究的是在存在相互外部经济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

3.2寻租理论

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干预,而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权力寻租行为。广义的“寻租”,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狭义的“寻租”,是指利用行政法律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从寻租理论提出后,不少学者就注意到,政府在寻租活动的过程中未必是扮演一个被动的被利用的角色。由于政治创租和抽租的存在,更增添了寻租活动的普遍性和经常性。现有将寻租理论用于建筑节能研究一般用于说明政府干预正是资源配置扭曲之源,它可能带来更多的寻租行为和更高的交易成本。因此,政府在对市场失灵领域进行干预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如何避免

寻租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避免建立可能创造租金的制度。权力寻租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形象,成为政府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阻力之一。

3.3制度变迁理论

近年来,制度变迁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研究。制度变迁属于制度经济学的一部分。以D·诺思和T`W,舒尔茨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诺思认为,在影响人的行为决定、资源配置与经济绩效的诸因素中,市场机制的功能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市场机制运行并非是尽善尽美的,因为市场机制本身难以克服“外在性”等问题。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外在性”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产生“外在性”的根源则在于制度结构的不合理,因此,在考察市场行为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时,必须把制度因素列入考察范围。他们强调,制度是内生变量,它对经济增长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制度的基本功能,影制度变迁的主要要素,经济行为主体做出不同制度安排选择的原因,以及产权制度与国家职能,意识形态变迁的关系等问题,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制度变迁理论在研究方法论上的特性,启发了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效率时,把经济理论与政治理论结合起来,把政治要素作为经济运行研究不用缺少的要素分析。制度变迁存在两种方式,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自下而上,而强制性制度变迁是自上而下。在现实生活中,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很难分开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换。

目前我国关于建筑节能的制度变迁方式主要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出台许多制度,如建立市场经济制度、现代企业制度、财税制度,这对弥补制度的不足起到一定作用。诱致性制度变迁具有经济性、自发性、博弈性等特征,它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强制性制度变迁抑制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行政强制性制度安排替代了经济的契约性的制度安排,势必给市场经济带来危害。政府在制度变迁中权力过大,必然导致寻租现象的产生。因此,在我国建筑节能制度改革中应将两种制度变迁方式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仕廉,李学征,刘一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分析[J1.生态经济,2006

[2]徐江,刘应宗,尤爱军.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的非对称博弈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

[3]李东升.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在房价调控中的合作博弈分析[J].中国物价.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