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6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成锅 B.瓷器破碎 C.铁锅生锈 D.积雪融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水铸成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积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D.过滤操作
B.熄灭酒精灯 C.取用固体药品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下列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与软水 B.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D.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进行分析; C、根据放热的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A、鉴别硬水与软水可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A说法正确;
B、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B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燃烧放出热量,其他的一些类型的反应,如金属和酸反应,酸碱中和也放出热量,故C说法错误;
D、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炼钢、航天 B.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 C.钛合金与人体“相容性”好,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
【分析】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金刚石的特点来做题; C、根据Ti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于氧气有氧化性,可以将生铁炼成钢,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A错误;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故B正确; C、Ti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于制造人造骨骼,正确; D、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因为它具有吸水性,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粒子:S;④两个铁离子:2Fe3+;⑤导电、导热
性最好的金属:Ag;⑥+2价的镁元素:Mg2+。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
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
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故正确;
②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表示为:O3;故错误;
③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表示硫离子,其符号为:S2-;故错误;
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故正确; 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其符号为:Ag;故正确;
⑥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
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2价的镁元素,故可表示为:Mg;故错误;故选B
+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
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我们可以利用如下三种关系:
对某些知识进行归纳,以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列归纳和总结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单质和化合物:交叉关系 B.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并列关系 C.化学肥料和复合肥料:并列关系 D.酸性溶液和酸溶液:包含关系
【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定义,化学肥料和复合肥料的定义,酸性溶液和酸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所含元素种类的多少,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二者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B、物质得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失去氧的是还原反应,故二者不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C、化学肥料包含复合肥料,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D、酸溶液属于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除了酸溶液还包括不属于酸,但显酸性的溶液,故二者是包含关系,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较易.
7.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16gM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分析】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可以据此答题;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 D、根据方程式列比例求解.
【解答】解: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分子的数目为1+2=3,反应后分子的数目为1+2=3,故正确;
B、M、N、P、Q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C、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生成物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错误; D、设M、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 则M+2N=P+2Q x 2y 16g 64g
x :2y =16g:64g x:y=1:2,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复分解反应反应的条件. 8.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过滤 B.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
C.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铜 D.该生成流程所得的主要产品是银和CuAlO2
二、填空简答题
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一、实验二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一: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该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⑵实验二:试管③的现象为;将试管②和④的现象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
【分析】(1)根据空气成分中主要包括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水会进入集气瓶中,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剩余的气体主要包括氮气和稀有气体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以及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2)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
【解答】解:(1)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故填:刻度1处;不支持燃烧; (3)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紫红色溶液,碘能溶于汽油中,但是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可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故填: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紫红色溶液;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以及探究物质的溶解性的探究,难度不大.
10.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这是因为。⑵车用乙醇汽油,乙醇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⑶右图是工业上高炉炼铁的模拟图,图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⑷医疗上“钡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能用碳酸钡替代硫酸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征分析回答;
(2)根据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碳酸钡和盐酸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点燃 .
2CO2+3H2O;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4)碳酸钡和盐酸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故答案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C2H5OH+3O2 点燃 .
2CO2+3H2O; (3)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4)BaCO3+2HCl=BaCl2+H2O+CO2↑.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学知识的应用,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方法是关键.
11. 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⑴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⑵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又白又硬。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⑶厕所清洁剂和炉具清洁剂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炉具清洁剂中含有,利用其与油脂反应的性质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而厕所清洁剂因含有某些物质,呈强(“酸”或“碱”)性,能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⑷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同时还能获得氢气、氯气两种化工产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厕所清洁剂显酸性,能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进行分析;
(4)根据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厕所清洁剂显酸性,能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4)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H2O电解2NaOH+H↑+Cl↑. 22故答案为:(1)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2)Ca(OH)2+CO2=CaCO3↓+H2O;
(3)氢氧化钠,酸;
(4)2NaCl+H2O电解2NaOH+H2↑+Cl2↑.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其中,A、B都是黑色固体,通常状况下,C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常用于配制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物质C的化学式是。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
⑶物质E所属的类别可能是(写出一种物质的类别)。
【分析】根据“C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推测C为二氧化碳;根据“D溶于水会形成蓝色溶液,常用于配制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则推测D为硫酸铜溶液;根据“A、B都是黑色固体”,则推测A可能为碳,B可能为氧化铜,C可能为二氧化碳,D可能为硫酸铜,E可能为氢氧化钠、水、氯化钡等,代入检验. 【解答】解:
根据“C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推测C为二氧化碳;根据“D溶于水会形成蓝色溶液,常用于配制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则推测D为硫酸铜溶液;根据“A、B都是黑色固体”,则推测A可能为碳,B可能为氧化铜,C可能为二氧化碳,D可能为硫酸铜,E可能为氢氧化钠、水、氯化钡等,代入检验,符合题意.则: (1)根据分析,C可能为二氧化碳,故物质C的化学式是CO2.
(2)反应①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
2Cu+CO2↑;
反应②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和水,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3)因为E可能为氢氧化钠、水、氯化钡等,故物质E所属的类别可能是碱、氧化物、盐. 故答案为:
(1)CO2.(2)①C+2CuO 高温 .
2Cu+CO2↑,②CuO+H2SO4=CuSO4+H2O.(3)碱.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三、计算题
13.200g稀硫酸与13g锌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四、探究与实验题
14.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请回答:
⑴仪器①的名称。
⑵实验室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待收集完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撤出玻璃管,再停止加热的原因是。
⑶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分析】(1)从仪器的图和用途去分析解答;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实验结束,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分析解答;
(3)根据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主要成分HCl)反应,是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去分析解答;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
【解答】解:(1)由仪器的图和用途可知①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
K2MnO4+MnO2+O2↑;
实验结束,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答案为:2KMnO4 △ .
K2MnO4+MnO2+O2↑; 防止水槽内的水倒流,引起试管底部炸裂;
(3)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主要成分HCl),二者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条件是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故答案为: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
1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左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⑴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⑵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那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图像。
【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一定不是。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分析】(1)酸碱指示剂跟酸和碱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2)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aCO3);
(3)根据试验的各种现象逐一确定各种物质.由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滴加盐酸并没有气体生成,说明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当滴加一定量的盐酸时,又会生成气体,说明废液中含有碳酸钠,则一定不含氢氧化钙,因为二者不能共存. 【解答】解:
(1)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滴入盐酸红色变浅直至消失,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2NaOH+CaCO3↓;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显红色,NaOH、Ca(OH)
2、Na2CO3溶液都可使酚酞试液变红;故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
是Na2CO3,
【结论】通过图形可以看出滴加盐酸后,没有直接产生气体,滴加一定量的盐酸后有气体生成,说明一定有NaOH和Na2CO3;Na2CO3和Ca(OH)2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一定没有Ca(OH)2;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可滴加适量的稀盐酸,使其反应, 故答案为:(1)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2)Na2CO3+Ca(OH)2=2NaOH+CaCO3↓;(3)碳酸钠;
【结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拓展提高】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点评】本题利用各种试验现象推断物质的成分.考查碱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并能据图象分析相关的化学反应,能很好考查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湖北省黄冈市2016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A 5.B 6.D 7.C 8.C 二、填空与简答题
9.⑴1/5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氮气不易溶于水、不与红磷反应) ⑵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10. ⑴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⑵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⑶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⑷BaCO3+2HCl==BaCl2+H2O+CO2↑
11. ⑴能溶于水 ⑵CO2 +Ca(OH)2 ==CaCO3↓+ H2O⑶氢氧化钠;酸 ⑷
12. ⑴CO2 ⑵C+ 2CuO 三、计算题 13. 212.6g
14. ⑴长颈漏斗 ⑵2KMnO4 K2MnO4 + MnO2 + O2↑ 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其炸裂 ⑶BE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了 15. ⑴溶液由红变为无色 ⑵Ca(OH)2+Na2CO3==CaCO3↓+2NaOH
⑶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加入适量稀盐酸,使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再排放
△高温
2Cu + CO2↑;CuO+H2SO4==CuSO4+H2O ⑶碱(单质、氧化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