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初探

2020-06-26 来源:欧得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0教学研究O SCIENCE INFORMATION 2006年第11期 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初探 明志荣 (通州市兴东初级中学 江苏南通226300) 初中数学课程设计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环 ,它 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廊用问题。为此。对  要求教师从长期以来就课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从整个基 教学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造,使数学知识背景化,知识呈现新颖化,础教育课程的视野去立体地审视课程的位置与价值.时刻关注课程的 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和数学知识应用化 所谓背景化,就 学科价值与教育价值:要从静态的观念中走出来,努力关注每个学生 在课程学习中的动态变化,及时地调整预设的目标,尤其要关注动态 生成性目标;要从小课堂的视野巾走出来,把课程学习活动作为一个 教学整体来设计,在布置巩固性作业的同时,更要留下具有挑战性的 能引导学生深人学习的生长性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程的设 计.也就是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换为教育形态。 一、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第一.课程设置注重时代、社会对学科的要求.在不失萁科学性、 系统性的前提下,增加其灵活性和适用性。新的初中数学课程形成了 一个包括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在内的,并以学科类课程为_丰、活 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体系。 第二,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摆到突出地位。为了加强刨新意识的培养.加强“综合实践 活动”课,增设安排r每个学期至少一个“研究性课题”;为了提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和生产实 际,安排了“实习作业”,强调数学学习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 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摹本过程,从而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提供了重要方式和途径。 第三。课程设置注重与教育研究成果相融合。教材的编排与学生 认知心理过程相一致。既注意初、初巾的知识衔接,保持其系统性,叉 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 用网络式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 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 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标准普遍淡化r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 选评判功能,强化1r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 第四,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的新价值观 将教育的价值置于数学 的价值之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应“测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 础知识与数学基本技能的情况.叉要测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 应用数学的能力.并注意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 课 程标准设置正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努力,努力拓宽数学知识面,关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1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iE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数学 学习的自信心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让学生投入到现 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 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获得情感、能力 知识的全面发展;新 课程标准努力给教材的多样化创造条件,给教师教学留有余地,给学 生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二、初中教学课程设计的内容 第一,在选择课程内容上,要提供有价值的学习素材。即根据学生 的心理规律,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题材。如选择生 活中的问题、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作为数学学习的 素材。这些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汪,推理、 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生动参与、亲身实 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 信心;发展学生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此外,在初中阶段应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能用数学观念 看待世界,并能用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来描述数量性的或逻辑性的分 析。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教材必须承视从实 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胚 第.■,在教学过程设汁上,应该体现新课程的基本方式 即发现问 184 是寻求数学知识产生的原因。所谓知识呈现新颖化,包括引进当代科 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也包括新颖脱俗的表达。所谓教学内容问题化,即 教师根据所选择的素材.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总问题的形式,用具有一 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就同一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 问题(巩固性、拓展性、探索性的),或者开放性问题(在问题条件、结 沧、解题策略或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开放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 需求,使令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所谓过程化就是通过问题形 式揭示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所谓应用 化.就是强化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 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 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在思维设计上,要精心设计“再创造”。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原创造过程),数学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再创造 过程).学生的原思维过程(整个创造过程)。首先,研究课本中一些优 美的定理与著名的习题.努力追寻当初数学家的研究动机与研究过 程.在教学中真实地展现、模似数学家在问题解决时的思维过程。学生 结合自己的思维.对比数学家的思维方法,较理性地接受了新知识与 方法,特别是,通过学习与比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_『数学家的思维 品质.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悟.并将永远留在记忆里。这样的教育是学生 生命的需要。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真实地再现教师备课中的研究过 程或再现教师的原创过程。教师在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时.特别要暴 露教师自己是如何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教师从“神”的位置走下来.以 学习者的姿态走向讲台,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觉得老师与自己是 一样平等的普通的研究者.也加强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学到的是 真正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数学的精神、品质。再者。在课 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研究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而不是问题的最 后结果、或完善后的解答过程)也是“再创造”。这类“再创造”.同学之 问相互影响,更易接受、更易鼓舞,全体学生受到的教育与感染同样意 义深远。 ‘ 三、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的主导因素 一要善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新课 程设计任务的前提和条件,又是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数学学习 的差异.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 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的学风。同时教师也要更新对学 牛数学学习评价的观念。全面构建和谐的师生l关系。 。: 要处理好教师与教师问的关系。一直以来,教师大都是在自我 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下来展开自己工作的。在众多教师看来.只要自己 认真备好课。至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是退居其次其甚至根 本就不重要的。从新课程设计分析,除了数学为主的内容外,无论从研 究的内容还足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方法都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 仅靠单个教师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数学教师与其他教师 之间更紧密,更有效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助的群体。当 然,教师要处理好的关系不仅仅是这些.应与社会合作、与家长合作. 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索、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