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2024-02-10 来源:欧得旅游网
76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 第11期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吴 瑞,丁翔宇,王道儒 (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 海口 570125) 摘 要:文章对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并 借鉴几年来三亚珊瑚礁保护区依托“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开展多层次的保护行 动及所取得的成效,提出加强资源监测、保护区共建、社区共管和公众意识教育的建议。 关 键 词:三亚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保护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种类最 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5个 海洋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1 992年2 月26日,国家海洋局批准设立“海南三亚国 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隶属海南省 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热带海洋沙漠 中的绿洲”“海洋中的热带雨林-[1-2]。珊瑚礁 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了食物、旅游、休闲、美 学和海岸带防护等方面的实际效益,对国家和 区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均具有重大意 义 。 海洋与渔业厅,负责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区 由3块区域组成,即亚龙湾片区、鹿回头半 岛一榆林角沿岸片区、东西瑁洲片区,亚龙 1保护区概况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亚 市南部近岸海域,地理位置在109。2O 50”E~ 109。40 30”E,18。10 30”N一18。15 30”N范围 湾片区主要包括西排、东排与野薯岛及其之 间的海域。鹿回头半岛 榆林角片区包括鹿 回头湾、鹿回头岭、小东海、大东海等区域, 保护区面积为55.68 km。。三亚保护区主要保 内。本区地处低纬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 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5.5℃,其中,6月的 护对象为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 2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 2.1珊瑚礁生物多样性 本区造礁石珊瑚种类丰富,据中科院南海 所2006年调查,本区可以鉴定识别的造礁石珊 瑚物种数合计有81种,比2001年全面调查评价 时的60种多21种。统计结果表明,1O个最常 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5 1C,年极端最高气温 为35.7℃,1月的月平均气温最低为 2O.9℃,年极端最低温度为5.1℃,日照时 间长,沿海平均日照时数为2 588 h,多年平 均降水量为1 279 mm。三亚海区年平均盐度 表层31.0~34.0,底层33.0~35.0[4 J。一般 认为珊瑚生活的水温要求在18℃以上,最适 宜的水温范围是25~3O C,下限为1 8~ 20℃,盐度范围为27.0~40.0,最适宜盐度 34.0~36.0l5],本区水文条件适宜于珊瑚群 见的造礁石珊瑚是丛生盔形珊瑚、澄黄滨珊瑚、 秘密角蜂巢珊瑚、中华扁脑珊瑚、多孔鹿角珊 瑚、梳状菊花珊瑚、同双星珊瑚、疣状杯形珊 瑚、标准蜂巢珊瑚、繁锦蔷薇珊瑚(表1)。这 些珊瑚基本上都是团块状的珊瑚,但历史上三 落的生长发育,是珊瑚礁发育的理想场所。 1990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三亚 *基金项目: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家海洋局(SOA)“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 理”(SCCBD--SC7);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905005;201005102—6;201105012);国家科技支撑 计划资助项目(2009BAB44B03). 第11期 吴瑞,等: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77 亚的珊瑚以分支状的鹿角珊瑚为主要种类,说 明种类变化之大嘲。 表1常见三亚保护区珊瑚种类 分布 科 学名 三亚湾 杯形珊瑚科Pocilloporidea 滨珊瑚科Poritidae 疣状杯形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 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 标准蜂巢珊瑚Favia speciosa 秘密角蜂巢珊瑚Favia roturnarta 蜂巢珊瑚科Faviidae 梳状菊花珊瑚Goniastrea pectinata 同双星珊瑚Plesiastrea 中华扁脑珊瑚Platygyra sinensis 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 鹿角珊瑚科Acroporidae 繁锦蔷薇珊瑚Montipora orescens 枇杷珊瑚科Oculinidae 注:“+”表示有出现 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scicularis 大、小东海 + + 一_ + + J一 + + 亚龙湾 + J- + + — + + + + + + + + + + + + 2・2其他礁栖生物的多样性 其他底栖生物主要是群体海葵,平均覆盖 3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 3.1破坏性捕捞 大规模的珊瑚礁采挖和破坏性的捕捞曾经 率达6 ,西排岛个别站位群体海葵平均覆盖率 达50 ,海胆密度不高,平均只有0.48个/m 。 在大、小东海和亚龙湾还发现较多的造礁石珊 是三亚珊瑚死亡和珊瑚礁衰退的首要因素 ]。 现大规模的珊瑚礁破坏虽已消失,但破坏性的 活动时有发生。由于以往的过度和破坏性的捕 瑚的敌害生物——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 ci)。调查记录到浮游植物51个属131种(变 种、变型),其中硅藻门38属103种(变种、 变型),甲藻门10属24种(变种),蓝藻门2 属3种,金藻门1属1种。记录到浮游动物 捞方法,当地的渔业资源已经衰竭。这些破坏 性的捕捞方法有时还继续在使用,如果用于珊 瑚礁周围海域,则对珊瑚礁造成严重破坏。 共大约80个种类,以桡足类、各类幼虫和毛 颚类数量占优势。共调查到珊瑚礁鱼类种类 102种,主要以雀鲷科(Pomacentridae)、隆 头鱼科(Labridae)、蝴蝶鱼科(Chaetodontin— ae)、天竺鲷科(Apogonidae)、鹦嘴鱼科 (Scaridae)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网纹宅泥鱼 (Dascyllus reticulatus)、雀鲷(Pomacentrus sp.)、天竺鲷(Apogon sp.)、倒盖鳞鱼 (Stegastes obreptus)、六线豆娘鱼 3.2陆源和海上污染 陆地和港口活动输入的泥沙和污染物排放 导致的水环境恶化被认为是三亚珊瑚礁衰退的 另一个重要因素。陆源污染包括鹿回头半岛由 于尚未连上污水管道系统而造成的污染,其中3 万人口排放的污水、5个小海岛排出的污水、亚 龙湾的旅馆和山庄排出的污水、水产养殖的污 水、三亚河陆地侵蚀带来的沉积物和船舶污水 等都是污染源 ]。 (Abudefdu厂sexfasciatus)、三重尾斑光鳃鱼 (Chromis notata)等,种类不算多,而且较名 贵鱼类少 ]。 4保护区的管理实践 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是由全 78 海洋开发与管理 球环境基金(GEF)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执行、国家海洋局(SOA)实施的国 别项目。自2005年在三亚珊瑚礁保护区开始实 施,项目实施促进了三亚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 建设,海上养殖和餐厅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破坏性活动得到遏制,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 面的实践提供了多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l8]。 (1)开展资源调查。项目从2005年开始, 先后开展珊瑚礁调查、鱼类调查及周边区社会 经济调查等。为三亚珊瑚礁保护区积累了宝贵 的资源数据,也为保护区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2)公众意识教育。项目从一开始就把公 众意识教育作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来抓,通过选 择试点学校,培训骨干教师,从小孩抓起,组 织学生进行环保论文比赛和环保绘画比赛,征 集到科技小论文134篇,绘画作品112幅。 (3)珊瑚礁繁殖、移植试验。5个批次移植 了4 000株珊瑚,菊花珊瑚移植成活率为95 , 移植珊瑚覆盖面积为1 hm ,最高覆盖率为 100个/m ,使局部珊瑚礁生态系统有很大修复。 (4)生物监测体系的建立。在西瑁洲、小东 海、亚龙湾西排建立了珊瑚礁长期监测站点,并 设置了野外长期监测样地、设施和标志。将收集 的各类基础地理数据以及保护区范围、环境状况 调查历史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转换为ArcGIS 9.1平台中的基础地理数据信息图层。 (5)社区共管。了解周边群众对珊瑚礁资 源的依赖情况,研究可持续替代生计,创造就 业机会,以缓解周边区群众对珊瑚礁保护区的 压力,近千名岛民转行从事海岛生态旅游。 (6)保护区共建。项目通过与区内的10个 旅游公司共同建设了亚龙湾片区、东西瑁洲岛 片区和鹿回头沿岸片区3个管理分站。加强了 保护区管理力量。 5 结论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列入 《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宣言》,其重要 性由此可见。该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是珊瑚 礁及其生态系统。通过几年中国南部沿海生物 多样性管理项目在保护区的实践经验积累,借 鉴其他海洋保护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提高有 效保护珊瑚礁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主张。 (1)建立完善的珊瑚礁资源监测体系。以 珊瑚监测为契机,完善各项资源监测体系,做 到对各项资源指标心中有数,并能随时了解到 对资源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2)加强公众意识教育。保护区管理局未 来仍然需要投入相当的精力,来提高周边社区 群众对珊瑚礁的保护意识。应利用学校和媒体 等多种手段对广大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宣 传教育。 (3)建立公司伙伴关系,形成公司、保护 区和社区多赢的发展模式。三亚保护区面临编 制限制、资金缺乏、保护和执法力量不足的现 状,通过与公司建立伙伴关系可以获得资金, 使保护得以开展,企业也可以从项目中获得利 润。另外,社区共管在众多保护区的实践证明 它是一种可行的新型有效的保护区管理模式。 (4)认真履行《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 保护宣言》,并继续扩大国际交流。以参与履行 《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宣言》为契机, 积极构建与国内外知名保护区之间的姐妹关系, 把保护区的各项管理水平提高到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Eli王丽荣,赵焕庭.珊瑚礁生态系的~般特点[J].生 态学杂志,2001,20(6):41—45. [2]赵美霞,余克服,张乔民.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及 其生态功能EJ].生态学报,2006.26(1):186—194. [3]张乔民,余克服,施祺,等.全球珊瑚礁监测与管理 保护评述[J].热带海洋学报,2006,25(2):71—78. [4]黄良民,张但,王汉奎,等.三亚湾生态环境与生物 资源E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HUANG D Y,SHI Q,YU K F,et a1.Advances in the study on coral reef in Region of I uhuitou,Hainan IslandE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4,23(2): 56—64. E6]练健生,黄晖,黄良民,等.三亚珊瑚礁及其生物多 样性[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E7]张乔民,施祺,陈刚,等.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岸礁 监测与健康评估T-J].科学通报,2006,51(增刊1I): 71一一77. [8] 国家项目协调办公室.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 管理项目自评估报告(2005—2010)[R].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