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区域经济学试卷

2022-11-05 来源:欧得旅游网


单选

1.(A)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A.统一原则

2.(A)的存在,是获得非均衡增长的区域经济的前提。A区域贸易

3.(A)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A.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

4.(B)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B.利益驱动

5.(C)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C.工业赶超 6.(C)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C.要素密集度 7.(D)不属于新产业区。D.经济特区

8.(D)城镇体系又称城市金字塔或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D.顺序-规模分布型 9.(D)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D.熊彼特 10.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柏出版的《相互依赖的经济》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了(A)A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11. 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A)A规模经济

12.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从其约束作用来看,关键是对(A)的约束。A布局目标 13.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B)B 利益驱动机制 14. 成熟的城市社会中,城镇人口比重(C)C 大于65% 15.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A)AS形

16. 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A)A关联性 17. 传统工业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B)B 运输因素

18. 从(B)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B.空间角度

19. 地区差异贸易的理论基础是(A)A绝对成本论

20. 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A),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A 信息化改造

21. 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D)。D市场因素

22. 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且多布局在科研单位附近区域的属于(B)产业布局指向。B 高科技

23. 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A)A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24. 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B)。B.要素禀赋理论 25. 恩格尔系数是(C)的比值。 C.食物支出与消费品支出 26. 发展模式中最好但并不多见的模式是(D)D 综合型

27. 防止区域经济的区位性衰退的关键是(A)A区域产业多样化发展 28. 各产业(A)的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A产品需求收入弹性

29. 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C)的地区差异。C.相对劳动生产率

30. 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开放的、交通方便的地区,(A)在城镇体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A市场原则

31. 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的提出。C.市场区位论 32. 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的标志是(A)A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 33. 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A)。A城市化水平 34.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C)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C技术密集型产业 35. 胡佛在(B)中最早构建了区域经济学体系。B 《区域经济学导论》

36. 霍夫曼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A)A递减的 37. 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是(A)A资源

38. 科技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通过(A)来体现的。A技术进步 39. 那克斯认为:经济增长中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A)A资本的不足 40. 纳克斯认为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的根本是(B)B 创造需求

41.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能源生产的(D)D.能源生产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

42. 前、后时期增长率双高的部门是(B)B 成熟部门 43.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指(A)A政府

44. 区域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以后,城市人口比重大体稳定在(C)C 70%-80%

45. 区域经济发展中进行智力型资源开发的条件是信息经济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A)A50%

46. 区域经济基本运营模式是(A)。A人力资本运营

47. 区域经济实现非均衡增长的前提是(B)B 区域贸易的存在

48. 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概括而言,包括(A)A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 49.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是(B)B 制度环境中的产权

50.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的(A)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A 经济

51. 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A)活动的总称。A商品交货 52. 人力资源主动地与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过程表现在(B)B 选择职业

53. 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区域。 D.资源缺乏型 54.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首先提出来的。B.科林·克拉克 55. 实现地域合理规模,就是要处理好(A)的关系。A聚集与分散 56.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A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57. 市场因素是对(C)影响最大的因素。C 第三产业

58. 索洛认为:因要素水平提高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是(C)。C水平效应 59. 下列不属于区域科技合作内容的是(D)D科技发展贷款 60.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D)。D.电力 61. 下面关于贸易条件的论述错误的是(D)。D如果一个地区的贸易条件减少,说明该地区可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62. 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C)C 20世纪50年代 63.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B)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B人力资本

64. 熊彼特认为:(C)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C创新

65.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C)。C.创新理论

66. 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一般要经过(B)个阶段。B三

67. 一业兴百业旺的经济发展效应属于(C)C 旁侧关联效应

68. 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的发展模式为(A)A纯自然资源型

69. 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D)D小城市 70. 在工业化后期阶段,(C)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C 第三产业

71. 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城市化呈现出(B)增长的态势。B 快速

72. 在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中,(A)通常具有重要的意义。A最大的城市 73. 在下列概念中属于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区域的是(D)D 河北省

74. 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 75. 在整个工业化时期,(B)处于决定性的地位,始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导部门。B 第二产业

76. 在知识经济时代,(B)是企业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竞争的基础。B 智力资源 77. 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是(A)A产权理论

78.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A科技进步

1.从( )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1. B 2.A 3. ACD 4.BCD 5. AC 6. ABC 7. BD 8. D. 9. BCD 10.BCD 11. ABCD 12. ACD

多选

1. 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C)。A决策 B责任 C利益 2. 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包括(AB)A企业的合理规模 B 地域的合理规模

3. 城市化水平衡量的指标主要包括(ABC)A城市成长力指数 B城市化水平 C城市化速度

4. 城市社会化新秩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BCD)A社会化 B商品化 C规范化 D法制化

5. 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划分为(BCD)B.顺序-规模分布型城 C.双中心型 D.网络型

6. 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ACD)A.关联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7. 从产业组成的分类上看,我国的新产业区大致包括(ABC)A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B新工业区 C现代农业园区

8. 从经济运行的角度考察产业布局的机制,可以揭示产业布局变化的规律,一般而言,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ABCD)。A目标驱动机制 B利益驱动机制C宏观调控机制 D市场调控机制

9. 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A工贸合作 B资金合作 C劳务合作 D科学技术合作

10.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其资金的来源包括(AD)A内部积累资金D 外部投入资金 11. 反映区域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的指标是(BC)B 影响力系数 C 感应度系数

12.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在现代化社会的特征表现在(ABC)。A第三产业开始分化B智能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C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追求个性

13. 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ABCD)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14.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AC)。A.水平合作 C.垂直合作

15. 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者是(AB)A杜能 B 韦伯 16. 判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的指标有(AB)。A.影响力系数 B.感应度系数

17. 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的标准是(ABC)A成本最低的选择 B 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C 获得聚集效应的选择

18.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ACD)。A.成本最低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益 19. 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BCD)。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20. 区域合作三要素是指(ABC)。A合作主体 B合作对象 C合作的利益 2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ABCD)。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22.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B.独资 D.合资

23. 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ABD)。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 24. 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C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5.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ABCD)。A.区域性 B.预见性 C.综合性 D.可操作性 26.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目前研究的重点是(ABCD)A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B区域分工协作问题 C区域冲突的协调问题 D区域贸易问题

27.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A工业贸易合作 B资金合作 C劳务合作 D科学技术合作

28.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为(BCD)。B.区域发展理论C.区域关系理论 D.区域政策理论

29.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ACD)。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30.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包括(AC)。A.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C.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

31.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AB)A 产权安排 B 交易成本

32. 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ABCD)A科技研发合作 B技术贸易 C技术转让 D技术援助

33. 通常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包括(ABC)A城市化水平 B城市化速度 C 城市成长力系数

34.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包括(BCD)B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5. 我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E)。A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B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C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 D区域经济政策E区域开发模式

36.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B)A区域经济发展 B 区际关系 37. 下面对于城市化五阶段论中描述正确的是(ABC)A城市化过程最直接表现为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化人口增长的对比关系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B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乡村人口的增长规模是城镇化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C城镇人口总规模超过农村人口是城市化发展的第二转折点

38. 下面关于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贸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A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内涵的不同B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比区域贸易更为长期、更为复杂的区域经济行为C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贸易是行为方式和效果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行为D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一般是政府,而区域贸易的主体一般是企业

39. 下面关于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A 区域开发始终有明确的主体存在,不管该主体是否为发始者B 区域发展是在区域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活动的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

40. 下面关于主导产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CD)A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只有主导产业才能在地区经济中起主宰作用,能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C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D主要产业一般是具有高收入弹性的产业

41. 下面关于资金合作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A资金合作包括直接投资合作和间接投资合作两种形式B股权合资企业是直接投资合作中最重要的形式C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股票是最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证券D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及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42.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BC)。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43. 新工业园区包括(ABC) A工业园区 B出口加工区 C专业性产业聚集区

44. 新经济地理学派的理论基石主要包括(ABC)A收益递增 B 不完全竞争模型 C 运输成本

45. 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ABC)。A人力资本学说 B研究与开发学说C创新学说

46. 影响和决定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BC)。A产品需求收入弹性 B产业技术进步 C技术结构特征

47.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48.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呈现出(AC)的趋势。A多样化C复杂化

49. 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包括(ABCD)A目标驱动机制 B利益驱动机制 C市场调控机制 D宏观调控机制

50. 与农业社会相比,城市社会新秩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BCD)A社会化 B商品化 C规范化 D法制化

51.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域合作三要素是指(ABC)A合作主体 B合作对象 C合作的效益

52. 在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构成中,不属于的(CD)。C工业园 D现代农业园区

53. 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BC)B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 C南南合作

54. 在下列理论体系中,不属于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ABC)A区域发展理论 B区域关系理论 C区域政策理论

55. 在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区域经济发展含义的是(DE)。D人文素质的提高E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56. 在下列情形中,属于地区差异引起的贸易是(ABC)A海南的椰子与湖南的橘子之间的贸易B山西的煤与河北的粮食之间的贸易C美国的计算机软件与日本的家电之间的贸易

57. 在现代区位论中,主要包括(ACD)。A市场区位论 C中心地理论 D区位经济学 58.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BCD)。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59. 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主要有(ABC)。A综合平衡法 B区域分析法 C定量分析法 60. 中国地区贸易格局的重要特点表现在(ABC)A经济发展的自我循环性 B 区域市场的封锁性 C地区贸易的冲突性

61. 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BCD)A规范政府职能 B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C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D实现经济协调增长

62. 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BCD)A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63. 自然资源的特点包括(AB)A稀缺性 B 区域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 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

A中心地理论 B农业区位论 C工业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A B C )。

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 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 A B C)。

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区域资源条件的改善

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 A B )。

A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B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C 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1.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C. D. )。

A.成本最低 B.环境最优 C. 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益 2( B )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A.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宏观调控机制 D. 市场调控机制

3.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 C. )的地区差异。 A.绝对成本 B.绝对劳动生产率 C. 相对劳动生产率 D. 生产要素禀赋 4.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 C. )。

A.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B. 要素禀赋理论 C.创新理论 D.人力资本学说 5. 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 A B C D )。

A.科技研发合作 B. 技术贸易 C.技术转让 D. 技术援助 1.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 A C D )

A.关联性 B.特殊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2.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划分为( B C D)

A.层级型 B.顺序-规模分布型城 C. 双中心型 D.网络型

3.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开放的、交通方便的地区,( C )在城镇体系的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A. 行政原则 B. 交通原则 C.市场原则 D.中心原则 4.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能源生产的( D. )249

A.能源消费量与GDP的比值 B.能源消费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 C.能源生产量与GDP的比值 D.能源生产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 5.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 A B C D )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1.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主要有( A B C )。

A综合平衡法 B区域分析法 C定量分析法 D定性分析法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 A B C. D. )。

A.区域性 B.预见性 C.综合性 D.可操作性 3.( C ) 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A.进口替代战略 B.出口替代战略 C.工业赶超战略 D.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4. 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B. C. D. )。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5.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 A B D )。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 投资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