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研究
2020-07-08
来源:欧得旅游网
论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研究 ◆文瑜梁业章 541000)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摘要】我国在创新创,3k ̄ij,l这一块虽然初具规模,但许多高校仍 主要局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上,存在许多问题,前景令人堪忧。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国家能兴旺发达不竭的动 力。在发达国家,学校普遍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着 文研究我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并在借鉴国外先进 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方案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创新创业研 究有益。 创新是由奥地利的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提出的 比较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我国应当结合国内实践,汲取和借 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出扬长补短的创新创业培养方案。概括 来说,国外主要有以下两种极具典型代表性的创新创业能力先进 教育模式。 (一)设置创业和创新性思维课程 经济学概念。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而创业,熊彼特则认为:创新从创业中来.同时也成为创业的评判 标准。作为一名企业家其职能就是要实现创新.在生产要素中引进 “新组合”。在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则是围绕创业实 践,通过多种培养途径,将创新教育融人到创业教育中,使得大学 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得以同时开发和提高.以此达到培养大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办企业能力的目的。 而在高等教育中,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大众化的主力军,其以职 业教育为重心,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 任务,这就更需要对其培养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 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注人新的活力。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 高专院校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虽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高专学生非常重要,许多高 校也都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比赛、组建创业协会,社 会上的培训机构也跟高校合作开设了相关创新创业这方面的课 程.经过前期的探索,我国在创新创业培训这一块的确是初具规 模,但目前,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培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前景令 人堪忧。 在创新创业培训上,高校仍主要局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上。 多数高校是通过修订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实践、实习等教学 方面的课程,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室以及实习环节来加强学生的 实践动手能力.而相关的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培养却 并没有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规划和管理。这都源于高校对 创新创业培训上的认识误区,这也极容易造成各职业、专业教育 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形成形式的、片面的创业培训,学生们也 无法真正融入到创新创业的氛围中来.无法把创新创业的能力 和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实际上,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应该融会贯通于整个大学教育中,构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实 践教学体系与制度框架,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统一的规划与 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达到育人的目标,切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 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汲取国外创新创业能力先进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 美国率设置创业和创新性思维课程。1977年美国已经在近 7O所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到1999年,开设的院校已 将近有1100所,并且还设立了创业学与创业研究两门专业。目 前.美国己经形成以商学院创业学专业学生为主.其他专业学生为 辅,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都设有正规的创新创业教育。再 如,日本直接把创新创业教列入了高校必修课课程,着重培养学生 的创造精神和富于开拓的研究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 创造性。 (--)教学方式比较开放 比较典型的是英国,英国的院校没有统一的课程教材,教育系 统的教育思路是以如何发现并发挥出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出发点, 教学方式采用知识传授与思维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课堂讲授允许 学生随时打断,学生就没听懂的细节或者疑问之处向老师提出质 疑,老师要尽责的讲解,直到学生彻底明白,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 式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其评价体系也是别具一 格,非常灵活,由A、B、C、D四个等级加面试组成,不恪守死板的 打分模式。 三、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案 (一)以课程为载体,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的培养不应只停留在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它应该是 具体的、跟各专业相联系的,应根据高职高专不同专业性质开设不 同的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课程,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针 对性的课程体系。所以我们应当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 入点.以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建立高职高专学 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与实施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其一,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列化的创新创业课程, 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二,充分结合学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 堂,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聘请在创 新、创业领域的杰出人士亲身讲授经验,并以此形成讲座系列和品 牌效应.使其融入到学生的课程和生活;最后,改进教学与授课模 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授过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 习主动性。 (二)构建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 237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特长选择相关项目及其修读时间。 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实施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即将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 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 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全部整合形成系列的“高职高专 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具体包含了科研创新训练计划、 其次,建立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机构。 学校、系部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学校和系部层面的 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 使该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系部负责组织学 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校级活动,根据学校委托 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升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 计划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子计划还包含了若干训练项目,每个 承担面向全校的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全面规划和组织开展系级 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具体 活动项目和时间,从而形成了学校、系部、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 练机制。 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①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主要是组 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包括学生申请科研课题、参与教师课题研 究、技术发明、创新型实验、开放实验等活动。②创业训练计划主 再次,制定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 各分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 要是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③科技竞赛计划主要是 组织参加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和其它专业(技能)比赛。④人文 素养提升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 群众性(非专业)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⑤职业技能培 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各类职 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为确保该训练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周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区域实践及理论反思[J].职业技 术教育,2014,(5) [2]安玉雁.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运行[J].职业技术教 育,2012,(23) 还应当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型人才培 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 [3]郑永廷,高国希.大学生自主创新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0 (三)以管理为手段.建立实施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运行 管理机制 基金项目: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改课题:JG14B02。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 首先,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按“总体设计,分项实 施”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 该计划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以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形式每学 业能力培养体系结构研究——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广西高等教 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260。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结构研究——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期滚动开设,做到三年不断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和 (上接第236页) 干嘛,有选择的加入社团,锻炼个人的社交等能力,做到社团与学 家庭的帮助,既能满足新生因第一次远离家乡而必然产生的思念 父母亲友的心理需要,又能尽快提高新生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 学校也应当与学生家长建立一种经常性联系机制,使学生家长时 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动态,有的放矢的进行劝导和教育 (三)学生自身方面 业不冲突。 大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 三观,有益于大学生的成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让 大学生摆脱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等低级趣味情绪,从而成 为一个高尚的,有为的,向上的新一代青年。 作为一个大学生.要做到的就是客观的认识大学 大学是一 个过渡阶段,是一个小型社会,也是一个你要在这里生活很长一段 参考文献: [1]段兴利.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 4 时间的地方。步人大学,必将面对变化。但是不管是环境的变化 还是生活的变化。都要主观意识的去坦然面对,不能抗拒,因为变 化是一切发展的必然结果 [2]张海燕,李春媚.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及消除对策[J].高 教高职研究,2010.13 对于舍友。舍友是在同一屋檐下一起生活的伙伴。对待舍 友,必须存在包容。不可能每个人的性格都完美契合.当与舍友发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舒露瑶(1985-).女,侗族。湖南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生摩擦等都要学会去包容,去体谅;当与舍友存在矛盾时,不要憋 在心里,把事情挑开解决。舍友不仅仅是一起生活的伙伴,也是大 学的挚友。对于老师。大学的教育是流动性的,而且每个教师要 教的班级与人数很多,所以不能存有“让老师适应你的听课方式” 的心理。对于不懂的课,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就问,努 力地去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对于社团。社团是一个认识新朋友 马俊华(1980-),女,汉族,河南人。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 王妙如(1993一),女,汉族,广东人。 以及锻炼自身能力的地方。在大学里要明确的知道自己想干嘛要 蘩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