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彰显能力 阅读呼唤个性——试析鉴赏评价题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命题趋势及命题建议
2020-01-28
来源:欧得旅游网
2011.1 时代彰显能力阅读呼唤个性 陈环林培基 试析鉴赏评价题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命题趋势及命题建议 ◎福州第三中学金山校区 伯建省于2006年9月第二批开始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并于 2o09年起开始实施《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高校招生 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要“深化考试内容 改革”,而“内容改革往往是高考改革的难点、重点,考什么、用什么 考、怎么考,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否则将会对中学教学造成较 大的负面影响”。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作为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 成部分,“考什么”、“怎么考”,同样需要认真研究。笔者对近年部分 省市、地区,特别是近三年的福建省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进 行分析研究,试对鉴赏评价题在高考(福建卷)现代文阅读中的命题 趋势进行判断,并对鉴赏评价题的命题做些许建议。 一湖南卷、上海卷、全国卷以及福建卷,对试卷中的语基分值、现代 文阅读题分值、鉴赏评价题分值做了统计,并计算出鉴赏评价题 分值在现代文阅读总分中的比重(详见下表),从中得出一个结 论:鉴赏评价题在这几份高考试卷中或多或少逐渐加大了比例。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鉴赏评价题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实 行新课程改革之后,引起的关注在不断加大。 语基 分值 湖 2007每 南 2008缸 卷 2009住 上 2007拒 现代文阅 鉴赏评价 鉴赏评价题在现代 读题分值 题分值 文阅读题中的比重 43 43 40 23 90 90 90 80 14 l4 14 6 32.5% 32.5% 35% 26% 、命题趋势 《方案》指出,考试内容应能“反映考生的能力——学习知识 本身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落实在语 海 2008,正 卷 2009 80 80 37 37 14 l6 37.8% 432% .全 2007每 国 2008 卷 2009伍 福 2007芷 90 90 90 80 3l 3l 31 29 6 6 8 6 l9.3% 19.3% 258% .文现代文阅读题中,这就要求现代文阅读命题也应侧重学生现 代文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的考查,从而服从人才选拔的需要。现 代文阅读题中的鉴赏评价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评价, 20.6% 包括对阅读材粒r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进行初步赏析。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 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它能较好体现高考命题应 遵循的“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原则,既能体现考生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实际考查到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 建 2008伍 卷 2009每 80 80 32 27 6 6 l8.7% 222% .福建省于2006年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2009年高考是实施 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在出台的《高考方案》和《考试说明》 中都反复要求高考要与新课程改革“有机衔接”,强调以“能力测 能力和探究能力。 2006年,湖南卷更是把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单独列为一大 题,分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l6分,而2005年开始设置这道题时 试为主导”,这在2009年的试卷中已有所体现——鉴赏评价题 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的比重从2008年的18.7%上升为22,2%。上 升的幅度虽小,但与2008年相比,已初步表明了一种命题意图 分值仅仅5分。对此,我们在湖南2006年的《语文考试补充说 明》中可以找到命题者的意图:…文章赏析’是对考生阅读与 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的确,这样的一道鉴赏评价题能综合 的转变。2010年现代文阅读分值为24分,鉴赏评价题维持6分 的分值,比重进一步上升为25%。由此,笔者认为,随着我省课 程改革的深入,鉴赏评价题将引起语文界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 考查出学生分析鉴赏、认识评价、概括表达等综合能力和素养, 是综合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极佳形式,而且考生可根据自 身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素养的高低取得相应的分数。据资料显 示,本题人均得分9-82,得分率为70.1,是得分率最高的一道大 关注,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的比重将延续近年的命题思路呈现出 继续加大的趋势。 二、命题建议 “考什么”是高考内容改革的难点。同样,鉴赏评价题要考什 么同样需要慎重对待。考纲中写明此题考点有“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题。可见这样的题目对广大考生而言是“下得了笔的”,因而体 现出了试卷的公平,且又具有清晰的区分度,能选拔出具有较高 语文能力的优秀学生,是一道好题。笔者查阅了2007—2009年的 度”。在2010年福建省《考试说明》中也明确指出文学类文本的 (122 鉴赏评价题包含以下能力要求:一、鉴赏评价能力,“(1)体会重 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 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 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二、探究能力,“(1)从不同 2007 整赏题题目及分值 考点及能力要求 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表 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6分) 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 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 意的解读 ”这样的考点和能力要求正是为了要落实《语文课程 标准》提出的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j 维目标的要求。其中具有人文性的要求正是要实现情感态度价 值观这一目标的体现。要真正落实这一目标,在文本阅读教学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 考查考生理解作者的观 2008正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 点态度,以及分析文章 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 能力。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 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 考查鉴赏文章的表达技 2009每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 巧及作用和对思想情感 分析的理解 。(8分) 中就要引导学生在探寻作者意义(“即作者欲在作品中表达的主 观意图”)和文本意义(“作者在实际作品中通过语言词句呈现出 来的意义”)的基础上生发读者意义。读者意义指的是读者通过 阅读所领悟到的意义,是每一个读者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审美 情趣、生活经验、间接体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意义解读。这样的意 义解读包含了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民族心理、时代精 神等的思考、评价、领悟。这样的解读即是《高中新课程标准》提 倡的个性化解读。作为日常教学指挥棒、要求与新课程内容“有 机衔接”的高考试卷就要体现这样的导向。 笔者选取了福建省在新课程改革在首批实验区实施后的 2005年至2008年的高考试卷中的鉴赏评价题,对其中的考点及 能力要求做分析。详见下表: 年份 鉴赏题题目及分值 考点及能力要求 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 2005 本文(《日历》,作者:冯骥 鉴赏文学作品的取材和 才)(笔者注,下同)做简要赏 语言 析。(6分) 本文(《泪与笑》,作者:粱遇 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 2006 春)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 想内容 简要分析。(6分) 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 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 2OO7年 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 巧 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 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文章(《吟风》,作者:张绪佑) 罄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 2008年 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 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 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是如何表达的?(8分) 能力。 纵观上表,我们可以看出2005—2008阅读鉴赏题都是局限 在作者意义和文本意义上的解读,当然,这两个意义的解读是必 需的,但是如果只设置这两个意义层面的解读要求,那么考生就 只有学习、理解、接受的义务,而没有对文本进行审视、反思甚至 批判的权利,也失去了领悟、生成的空间,这样的题目模糊了考 生的面孔、漠视了考生的个性,想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 标如何谈起? 我们再来看下21307—2009年全国卷的情况: 从下表可见全国卷的情况也是如此!千人一面的解答衍生 出了一种阅读教学乱象:高三现代文阅读复习不重思考重答题 技巧、模式训练。诸如…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尽量用原句,不 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这样的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 在网络上是满天飞,并被不少一线教师和考生奉为至宝。 2009年10月12曰,新华社发表了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 在北京三十五中听课后的讲话。总理讲了两个“不适应”:“教育 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 求。”不能引导学生进行独特思考、个性解读的检测又如何引导 中学教学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呢? 笔者欣喜地看到2009年福建卷的文本阅读出现了这样的 个性解读引导: 文学类文本:(甲题) 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 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 实用类文本:(乙题)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 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 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 甲题要求能够根据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观点及其写作意 图。乙题要求考生能够从小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 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两道题均要求学生在对作者意义和文本意 义探寻的基础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间接经验,理性地探究 文本引发的对社会潮流、价值观念、时代精神、人生价值等深层 文化心理的思考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艺术表现力的熏陶。 且参考答案中均有这样一句话“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 可”,从评判标准上真正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2010年实用类文本《“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的第15题: 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 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 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 点。(6分) 这道题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答案只要结合全文谈启示,同样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这些题要拿高分,就要看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积累和感悟 的水平。这就引导中学教学要变革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引导学生, 兼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斯题有大用,笔者建议今后的鉴赏评价题可延续这样的命 题思路,并适当增加分值以增强对中学教学的引导,选拔出符合 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赖一郎)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