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途径方式及意义思考

2023-01-08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途径方式及意义思考

1

摘要:社会实践是我们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走进社会的好机会,它能锻

炼我们很多方面的能力。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是有的时候一些同学不太愿意参与、应付了事,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这对他们自身有不良影响也对身边其他同学有了影响,对整体的社会都有害无益。我们有必要了解其中原委,从而提高组织力,将社会实践重新推入正轨。

关键词:社会实践 学生 抽样调查 形式化

Abstract: Social practic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students, it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enter into the society, it can exercise our ability in many ways. Every student has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every kind of social practice, but sometimes some students don't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o meet up, a lot of social practice to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which of their own,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other schoolmates also had an impact, of the whole society is harmful and profitles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story, so as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power, the social practice back into the right track.

Keywords: Social practice; Student; Sampling survey Formalization

2

目录

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途径方式及意义思考 ..................................... 1 0 引语 ................................................................... 4 1.作品核心创意 ........................................................... 4

1.1创意产生过程 ...................................................... 4 1.2核心思路描述 ...................................................... 4 2.创意可行性分析 ......................................................... 5

2.1调查者、被调查者方面 .............................................. 5 2.2调查内容方面 ...................................................... 5 2.3调查其它方面 ...................................................... 5 3.创意的施行及成果分析 ................................................... 5

3.1创意施行方式 ...................................................... 5 3.2创意成果分析 ...................................................... 5 4.作品应用及功效 ......................................................... 7

3

0 引语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有着很多很多形式不同的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参观名人故居、义卖报纸、帮写春联、军训、看望老人„„同学们可以在其中体会到很多乐趣。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正的社会实践逐渐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有印章“代言”的回执单,这种现象令人唏嘘不已。目前国内已有少数的关于此问题的调查,限于网络资源问题,未对其做深入研究,笔者想要从学校同学自身的角度探究一下其中原因。意图更好地帮助学校团委党委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真正受益。

1.作品核心创意

1.1创意产生过程

每逢寒暑假,不少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活动任务,且发放“社会实践表单”,要求参与实践后盖章“证明”。然而,原本鼓励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初衷却变了样,一些学生并未实际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而是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敷衍了事,极具形式化色彩。

这种现象存在已经很久了,笔者曾在高中阶段担任团支部书记,时常组织班级同学响应团委党委号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为孤儿募捐、看望老人、宣传公益信息、整理捐赠物资等)。在组织过程中也总是发现有一些同学不愿意参与其中,造成了组织困难等小矛盾。这是由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组织的集体性社会实践活动。更何况是自己去报名参与?那么究竟有多少学生回去投入社会实践,而不是让父母、好友搞个印章盖上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同学们不愿意真正付出时间精力去投入社会实践呢?我们不否认现在的社会实践和学分制度有着不可避免的关联,但是否可以因为学分而“为学分而实践”呢?要如何抑制这种不良的形式化现象呢?

笔者一直存在这样的困惑,因此想从学生本身的角度通过无记名的调查来进行一番探究。

1.2核心思路描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需要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有“要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相关论述。因此笔者设计的问卷要符合学校的理念、适合时间长度,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符合学生期望,要在调查的同时兼顾引导和号召——使得问卷能得到同学们的良好反应和评价,愿意将自己的心声吐露,从而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同时问卷还应顾及学生感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收集同学们对社会实践的建议——使得同学们能换位思考,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4

当然只有调查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资料支持,因此还需要综合其他有关社会实践的报道、看法、建议等,才能形成有效地研究成果。

2.创意可行性分析

2.1调查者、被调查者方面

一般的学校调查以学校名义发出,多数学生并不愿意参与这些名目繁多的调查;因此由学校自身进行的调查往往难以“捕获”学生内心,且费时费力,不易获得太好的效果。而笔者以毕业生的身份进行调查,一方面拉近了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笔者自己为学生,了解学生思想,能较好的做到换位思考,增加调查的有效性。

2.2调查内容方面

调查内容最大程度贴近学生实际,首先通过前言说明调查者及调查者目的,引起学生共鸣;其次通过调查问题引起同学反思,在调查的同时起到引导作用;最后呼吁同学们全心全意参与到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中去。

2.3调查其它方面

调查成本低,资金较充足;实践单位方便,阻碍较小;调查人员少(仅笔者),组织方便;科学使用office软件,数据输入较方便……

3.创意的施行及成果分析

3.1创意施行方式

采用抽样调查方式。首先征得校方允许和支持,然后在某中学抽取一年级1个班,二年级5个班,三年级2个班,共发放问卷480份,成功回收438份。在回收问卷后进行样本数据统计,计算百分比、制图等。

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搜索获取其它有效说法和建议;综合各方观点。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说法建议的综合思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2创意成果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97.15%的样本表示参与过社会实践,而仍有2.75%的样本表示没参与过。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实践还没能完全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实际行动的参与!

5

我们都知道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从个人角度说,不仅能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自己的领导奉献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体会劳动者的辛苦,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它是体现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从社会意义角度说,有助于带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有助于体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有助于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笔者认为这不仅适用于大学生,还适用于中学生、小学生等。在社会实践如此重要的条件下,调查中仍有14%的样本表示无所谓、没兴趣——这一方面说明学校的教育不到位,班级团支部的负责人没有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另一方面说明这些学生自身责任心不够强,没能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笔者认为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询问不愿意参与的理由时有15.14%的样本认为浪费了打游戏的时间,令人痛心。

从社会实践信息的来源上看,有16.67%的样本选择报纸杂志,10.85%的样本选择广播电视,48.94%的样本表示选择学校团委、社团、学生会,23.54%选择了网络。这些数据说明学校占主导地位,而根据笔者调查有41.67%的样本认为是学校要求、班级强制(学分要求)引领他们去参与社会实践。这种现象表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确实还卡在学分之中,“不可自拔”。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负起责任来,采取据多方位的措施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水平!根据已有报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书记周巍[1]表示,社会实践虽然归属学校团委管辖,但学校各部门都应该给予支持。为了加强监督,学校还应及时反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信息。他举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每年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结束后,会采用公开答辩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收获与体会。这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同时,网络也成为一种主流的实践活动传播方式,我们可能已经看到微博、博客等网络方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学校也能利用好网络这个资源,难道不会更好吗?

回到社会实践的实施者(受益者)角度,我们先讨论集体社会活动方面,是什么造成集体组织困难呢?27.53%选择了联系实践单位,14.81%选择确定实践项目,35.58%选择了组建实践团队,而22.08%认为是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就笔者自身感受最大的困难在于组建实践团队,因为我们社会上有很多志愿组织、公益组织、居委会„„只要有心去找,想找到实践单位不是太难(不包括实习等技术领域社会实践);找到了实践单位就可以与之商讨实践项目,这也先对容易;资金方面对于学生并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去做社会实践,班费即可承担;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众口难调”,组建实践团队就成了难事,要如何协调调动同学积极性就考验了班级负责人。如果负责人自身责任心不强那就会很大程度上造成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无实际效果。就客观数据而言,我们必须加强对负责人的教育,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参与!

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个人的积极性呢?第一、可能是学业,一部分人可能会觉得学业太重无法参与社会实践;第二、游戏,前文提到15.14%的样本认为浪费了打游戏的时间;第三、放不下面子,部分同学会觉得在街上抱着募捐箱等比较丢人;第四、即我们要讨论的重点“过于形式化,是自己成为附庸”,调查中有76.69%的样本选择该项。第五……

接下来我们讨论形式化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学校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去做社会实践,而是发一张评定表要求盖章,有盖章有学分,没盖章没学分——这就造成了形式化的扩张。2012年6月左右[1],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320人参与), 73.0%的人认为“大学生实践时间短,流于形式”;62.7%的人认为“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实践的指导和支持”;58.8%的人认为

6

“大学生社会实践功利性强,与宣传报道或评奖挂钩”;54.4%的人认为“大学生自己联系实践单位有困难”;52.8%的人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过于盲目,针对性差”;39.6%的人认为“社会实践存在安全问题,学校的压力大”。 对于社会的学习室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因此对于这项调查不仅于大学生如此,于中学生也一样有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书记周巍认为,目前学生社会实践的确存在一些流于形式、造假等现象,这与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监督体制不到位密不可分,但最关键的是,部分学生还没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对于解决形式化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社会实践的益处,积极主动额参与活动,且是出自内心的参与活动——这要求老师、学长学姐、同学进行引导;第二、加强负责人的能力,老师学校应选定有强责任心的学生代表作为负责人,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起到导引作用,并及时寻找社会实践机会,以正确的形式向同学汇报情况,提早准备以时间来解决问题;第三、学校应提高管理水平,修改不符合实际的社会实践要求,创造出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第四、居委会等组织要明确学生社会实践对他们自身的好处,积极配合提供实践机会,形成与学校的联动——这样既有利于社会组织的运行、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校工作的进行,当然工作人员也应注意自身品质——遵守原则;第五、学生家长也应负责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尽力参与,而不是帮忙找熟人盖章……

4.作品应用及功效

这项调查研究,基于中学、兼顾各类学生,因此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查问卷在提问的同时引起被调查者的反思和共鸣,因此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调查的问题社会在确实存在且较为普遍,因此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个作品可应用与学校、科教机构、社会组织,目的是引导群众认清社会实践的意义和当下存在的严重问题,力图引起共鸣,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我们需要用我们的青春去奉献!去拼搏!去塑造一个好品质!在其中体现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想见这项调查的重要性和这篇论文的现实性,相信它能帮助同学们顺利的完成一次次的社会实践,真正地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和能力,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年报 逾七成受访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存流于形式现象[N]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5月08日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