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利率风险管理论文

2021-12-29 来源:欧得旅游网


西 南 财 经 大 学 天 府 学 院

TIAN FU COLLEG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学士学位论文

BACHELOR THESIS

论 文 题 目: 浅谈利率调整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作 者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定 稿 时 间

林英 金融学

2009级本科11班 40901106

肖晓明

2012-6-13

浅谈利率调整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摘要:从2004年一直到去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加息政策不断,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速,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极大的利率风险考验。在这里主要讨论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表现形式分析的基础上,利率调整会对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风险影响,在现实国情下切实可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 利率调整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管理

一.截止到2011年的加息现状 2011年7月7日起,央行加息25个基点 2011年4月6日起,央行加息25个基点 2011年2月9日起,央行加息25个基点 2010年12月26日起,央行加息25个基点 2010年10月20日起,央行加息25个基点 2010年10月20日起,央行加息25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从去年10月份首次加息以来,目前已经连续5次加息。央行明显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进行加息,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很大。

人民币利率走势

二.利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受到很大的考验。其中利率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蕴藏的风险,寻求控制的方法,是摆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

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主要是政策性风险,也就是中央银行是否决定调息,央行加息与否不是银行能够控制的,所以大多数银行将风险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的管理上,这就造成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的意识十分薄弱。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实践始于80 年代,但利率真正由市场定价的实

践是从1996 年全国统一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联网运行开始,这也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实质性阶段。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由市场决定,商业银行既无法控制利率水平,也无法控制市场上利率的走势,大多数单个银行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拥有了一定的利率自主权,但也相应承担了更大的风险。我国与国外商业银行的一个明显差别就是:利息收入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利率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影响非常大。利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至关重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行,商业银行间围绕着资金价格的竞争更加激烈,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大大增加。利率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重要的一面。

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

利率风险是利率变化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原本投资于固定利率的金融工具,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可能导致其价格下跌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利率波动引起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以及表外头寸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导致金融机构的市场价值和所有者权益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贯穿于资产负债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受各种各样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也称为成熟期错配风险,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或重新定价期限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例如,如果商业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仍然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和经济价值降低。

2.收益曲线风险。

收益曲线是指不同期限下的利率水平集合。收益曲线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曲线的意外变化造成商业银行内在经济价值发生不利变化所形成的风险。正常情况下,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因为,长期存款和长期贷款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更大,因此对应的收益/ 成本也更大。但在经济扩张阶段,如果货币政策反向操作,为刺激投资,就会出现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的现象。长短期利率倒挂,会使银行赚取存贷利差的期望落空。在金融恐慌时期,长短期利率倒挂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3.基准风险。

基准风险也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因其现金流和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一家银行可能用一年期存款作为一年期贷款的融资来源,贷款按照美国国库券利率每月重新定价一次,而存款则按照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每月重新定价一次。即使用一年期的存款为来源发放一年期的贷款,不存在重新定价风险,但因为其基准利率的变化可能不完全相关,变化不同步,就会使该商业银行面临着因基准利率的利差发生变化而带来的基准风险。 4.利率操作风险。

我国利率长期以来都是法定的,商业银行自身基本上不承担任何风险,这就

使其不太重视利率风险管理。但正是这种风险意识的薄弱、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技术手段的落后,使我国商业银行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制,不能主动介入到利率风险管理中去。此外管理体制的落后还降低了利率管理的决策效率,这些缺陷将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逐渐显露出来。

四、利率调整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

自2007 年3 月18 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虽然央行几次调息行动,其主要目的是抑制投资较快的势头,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为目前偏热的经济降温,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但是,利率水平、利率结构以及相应利差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会产生很大影响。 1.利率上升与逆向选择风险。

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如果人们预期利率水平会继续上升,那么高风险的借款人会更愿意向银行借款,而风险较小的借款人则会逐步退出贷款队伍,这将导致高风险借款者充斥信贷市场,贷款合约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信贷市场中必然形成逆向选择风险。 2.存贷利率调整与内含选择权风险。

利率上升对银行存贷款组合的影响一方面银行要应对提前支取,因为存款人需要更高的利率,另一方面银行必须以更高的利率吸引新的存款人或者面对流动性问题。当人们有理由预期利率水平会继续上升时,他们就会从追逐更高利润出发,选择提前支取利率较低的短期以及活期存款,然后转存为利率相对较高的长期存款;对于贷款业务而言,利率的调高会影响贷款人增加贷款的热情,转向社会其他融资渠道募集资金,使银行未来资产负债缺口扩大,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其次直接导致银行利率利息支出的净增加和贷款利息收入的相对减少。 3.利差变动与缺口风险。

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的结构不匹配,利率波动时引起银行收益的变动。如果商业银行持有的利率敏感性负债超过其利率敏感性资产,则利率的上升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净盈利。这样银行就面对重新定价风险,即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

利率敏感性缺口实际上是利率风险敞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动商业银行从其资产所赚取的利息收入和对其负债所支付的利息发生变动,从而带来银行收益波动的风险对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衡量有两个指标;一种是绝对指标,即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另一种指标是比率指标即利率敏感性比率,也称之为利率敏感性系数=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对应关系为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时,利率敏感比率大于1,此时称为资产敏感性缺口。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值时,利率敏感性比率小于1,此时称为负债敏感性缺口。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时,利率敏感性比率为1。保持资产和负债的持有期限的匹配,是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的最好策略从利率变动所带来的收益波动看当利率上升时,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敏感性比率小于1,即为负债敏感性缺口时短期内银行将面临净利息收入下降的缺口风险。

从银行公布的资产、负债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升息前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在于利率敏感性缺口不匹配,以及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调整没有适应利率的变化的趋势。

五、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不断的利率调整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国商业银行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积极应对。

1. 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决策机构。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大多为利率风险管理设置了专门的决策机构,被称为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许多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在各分行也设有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个集团或本分行范围内所有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中的重大决策。鉴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尚不适宜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资源配置选择适合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模式,目前比较适宜采用利率风险集中化管理模式。利率风险集中化管理模式即:通过一定方式将各分行的利率风险都集中转移到某管理中心,由该中心集中优势(包括人才、信息、技术等)对所辖行进行统一的利率风险管理,使银行在防范利率风险的同时,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3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在我国,中间业务发展还相对滞后,利率调整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已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但是从已开办的业务来看,存在着品种少、业务范围窄的问题。当然,中间业务收入也比较的少。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目前,商业银行应加大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提高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且在严格控制中间业务本身风险的前提下,使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

3.培育利率风险管理文化,并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自上而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至关重要。利率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对内在的利率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分析,明确并倡导一定的风险收益价值观,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传播以及银行内外各类沟通活动以强化管理层所倡导的利率风险收益价值观。另外,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系 统性较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国外商业银行的“金融工程师”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动,准确预测利率走势,进而制定金融产品的价格,并可以在一项交易达成后,利用一些模型准确预测风险,制定防范风险或尽可能缩小风险的措施。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有所借鉴,在强化利率风险管理者风险意识的同时,通过外聘和加大内部培训等手段储备一批自己的“金融工程师”和“金融分析师”,积极推进利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我国银行业的特点,各商业银行更应该尽快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的利率走势预测利率风险计量和利率风险管理的模型。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适当放松金融管制。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借助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拓展经营领域,大力发展非利差获利型中间业务多多培养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贺国生,栗红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金融理论与实践。 2黄建峰,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李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管理研究,财贸经济。 4 黄老金,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经济研究。

5李辉,朱小乔论商业银行的抗利率风险能力:一个国有商业银行案例研究,当代财经。 6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潘颖王淼译,中国金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