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孩子受到父母批评,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案例

2021-05-21 来源:欧得旅游网
孩子受到父母批评,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案例

孩子放学回家,哐的一声关上门,将书包朝沙发上一扔,噗地一声朝沙发一躺。

你赶紧从厨房走出来,问“宝贝,怎么啦”,孩子不搭理你。 你继续讲到,“妈妈给你做好吃的了,赶紧洗个手,来尝尝妈妈开发的新菜式。”孩子依然不搭理你。

此刻的你安慰道“又生气啦?爱生气的孩子就长得不好看了。干嘛要和自己过意不去,把那些不高兴的事儿就当一阵风,让它逝去吧,该吃吃,该喝喝,吃饱喝足好好学习去。”

孩子嫌你啰嗦,嫌你烦。你嫌现在的孩子简直无法沟通,对孩子掏心掏肺,孩子还不领情。有时候你的火爆脾气被孩子情绪一点,噌地上来,对着孩子一顿吼叫,家里又是一地鸡毛。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时间久了,孩子总是抱怨你不懂他,不理解他。

常州市妇联曾经对700户家庭进行了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竟有高达45.5的孩子在“最不喜欢的人”一栏中填着自己的父母。孩子不喜欢的原因清一色的是“不关心我不理解我”、“啰啰嗦嗦”。

孩子嫌弃父母不理解自己,是导致亲子之间感情越来越淡,产生隔阂的重要原因。

父母不理解孩子的真相是什么

是父母真的不关心孩子吗,恰恰相反,天底下的每个父母恨不得把心肺都掏给孩子,为什么有时候却得不到孩子的半分好感。其

实在于父母不懂孩子,整日像唐僧念经一样在孩子面前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引起孩子烦腻的焦躁感。

父母吃过的盐比孩子走过的路还多,究竟不理解孩子什么?知乎上有个网友回答:不理解你的感受,不理解你的想法,不理解你现在所处的境地。认为你现在所有的行为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异想天开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名词叫冰山理论,即我们整个人就像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上就是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而在水面下的冰山才是我们真正的心理需求。

说白了你只关注水面上的冰山的情绪和行为,不关注水下的冰山的真正需求,和孩子不在一个频道上,无法引起孩子共鸣,你说的话孩子当然听不进去。

为什么会出现父母和孩子不在一个频道上的情景,那是因为父母不会共情。

想做孩子的知心姐姐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是学会共情 那么什么是共情?共情可以说是一种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态度,只要你能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对别人的情感感同身受,并且能照顾到对方的心情,让对方知道你很理解他的感受,就是共情。

许多父母会讲,我对孩子的情绪也是感同身受啊,孩子不高兴、难过,我也不高兴、难过。而共情远不止是感同身受这样简单。

对孩子做不好共情的话,最后很可能是吃力不讨好,出现上述孩子嫌弃父母的情形,导致后期孩子不愿意与自己沟通,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学会共情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只需认真按照这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做,那你就是孩子的知心姐姐。生活中无论孩子还是老公不开心,这个通用的方法用在他们身上,效果出奇的好,有时候老公甚至还夸赞你是一朵解语花。

我们还是用孩子放学回家不高兴这个场景打比方。孩子放学回到家,哐的一声关上门,将包朝沙发上一扔,噗的一声躺在沙发上,连个招呼都没和你打。

第一步是接受孩子的种种表现。

说白了就是接纳他的生气,沮丧。你走到他面前去,尽量使用疑问句式,问他“怎么那么沮丧,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在生活中用一句关心的话让他感受到自己被父母重视。

父母尽量将反问孩子的话语细致化,不要总是用生气,不开心这两个词语,可以用失落、难过、伤心、郁闷、沮丧等等可以表达情绪更细致化的词,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情感观察比较细腻。

你要允许孩子生气、不高兴、沮丧,因为家是一个可以无限包容的地方。孩子如果在家都活得小心翼翼,面对的父母永远是讲理,而不是关爱,那父母就输了。

既然孩子不高兴,肯定有让他不高兴的事。一个是孩子不高兴的情绪,一个是让孩子不高兴的事情。你此刻的关注点是他不高兴的情绪,而不是让他不高兴的事。

第二步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不高兴的原因。

你可以反问“学习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了吗?”或者其他反问句式引导孩子自己说出不高兴的原因。通常这样情况下,孩子都会将自己的苦闷一吐为快。

孩子告诉你,班级竞选学习委员,自己竟然输给了一个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

对于他说的话一定要认真聆听,不要插嘴,让他将一件事情说完,也可以添加抚摸孩子头的动作,以此安慰孩子,表示理解孩子的心情。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说,那么也不要强人所难,既然他不愿意说让他先冷静一段时间,也许冷静过后不再生气或者在和你讲述生气的缘由。

第三步肯定孩子情绪的起因。

第三步尤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这步做不好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在这步中,不要指责孩子竞选失败肯定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导致选票不够高。而是安慰孩子,你学习那么刻苦努力,帮助班级做了那么多事情,结果没有竞选上,难怪会那么不高兴

呢?一句反问的话,让对方确认不高兴的原因,比你问“为什么不高兴”效果好上百倍。

这步中,为了效果和安全起见,尽量都使用反问句式,让孩子自己认可和肯定情绪不好的原因。

在关注孩子的情绪后,一定要注意关注情绪逻辑,就是按照孩子的逻辑思维,自己学习好竟然落选这个思维过程。

依然不要给孩子讲道理,心理学上说“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够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

在这一步骤中,千万不要纠结孩子竞选中的对与错,得与失,也不要急于帮助孩子找原因或者替孩子打抱不平,这样只会让孩子不想听你的话或者更加伤心。

第四步启发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和孩子讲了这么多,孩子的心情或许已经平复了许多,此时,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解决。你可以启发孩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你启发孩子为什么许多同学没有投你的票,反而将票投给了那个学习不如你的同学。

孩子可能会说,那个同学经常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好朋友比较多,所以得票多。你可以继续启发他,你的班级竞选学习委员是需要一个纯粹学习好的还是需要一个学习也不差,人际关系也好的人?

孩子基本上都会选择后者。回答完这句话时,告诉孩子班级是一个集体,班级里需要一个能带动学习大家积极性的学习委员,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学习委员。孩子基本上都会顿悟,有些不好意思。

将孩子引导到这里,其实并没有结束,要教会孩子如何成长。可以反问孩子今后怎么办?孩子会说,不仅要努力学习,也要向那位竞选上的同学学习,与同学好好相处,不能自己只顾自己。

学会用反问句式,让孩子自己说出解决办法。一次的谈话,也让孩子成长了许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