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2023-10-26 来源:欧得旅游网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针对性防治提供借鉴。

方法:采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63例和正常新生儿26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新生儿因素,孕母因素,感染溶血因素等,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推断。

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黄疸患儿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剖宫产、母乳喂养不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其它感染和abo血型不合方面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它感染、abo血型不合、母乳喂养不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独立相关。

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点监护具有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的人群,防治各种感染,恰当的母乳喂养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因素病例对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3-02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的原因是患儿在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使得血液里的胆红素含量增高,从而引起患儿在巩膜、皮肤以及黏膜出现黄疸。患儿黄疸的症状如果持续2~3周不退,且出现皮肤、黏膜黄疸加深,病情加重

等现象则称为病理性黄疸。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很多种,临床上找出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对于治疗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对16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和262例无黄疸的新生儿进行对照研究,旨在为临床针对性防治提供科学支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来源于2010年3月~10月我院产科分娩资料完整的新生儿425例。其中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63例(黄疸组)。262例无新生儿黄疸(对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符合文献[1]标准:①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102umol/l;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umol/l,早产儿>255umol/l;③血清直接胆红素>26umol/l;④血胆红素值每天上升>85umol/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1.2分析指标。经查阅相关文献,初步纳入分析的因素有3个方面:①胎儿、新生儿因素;②孕母因素;③感染、溶血因素。 1.3统计学方法单因素比较黄疸组与对照组相关因素的差异,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15.0。 2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意义的11个变量(赋值:“否或无”=0,“是或有”=1)逐步前进法纳入以是否黄疸(赋值:“非黄疸”=0,“黄疸”=1)为结果变量的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是:其它感染(or=5.986,95% ci:4.276-8.379)、abo血型不合(or=4.943,95% ci:3.499-6.982)、母乳喂养不当(or=4.095,95% ci:2.931-5.721)、新生儿肺炎(or=4.006,95% ci:2.927-5.483)、新生儿窒息(or=2.799,95% ci:2.039-3.844)。 3讨论

综上所述,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多而复杂,从以上对照分析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剖宫产、母乳喂养不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其它感染和abo血型不合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提示这些因素均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abo血型不合、母乳喂养不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和其它感染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独立相关的因素,支持相关研究结果[2]。

新生儿窒息缺氧,加速葡萄糖无氧酵解,进而代谢性酸中毒,氧离曲线右移,hb对氧亲和力下降,在肺部表现为血液携氧减少,继而组织氧供不足,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各种酶活性下降,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功能,引起黄疸。此外,新生儿窒息常累及多器官功能,使消化道分泌和运动功能紊乱,产生腹胀便秘,加重黄疸程度。新生儿产后窒息缺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因素、胎盘因素、胎位异常及产程延长分娩方式密切相关[3]。因此,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必须重视围产期保健,对存在产后窒息高

危因素的孕妇进行重点监护,同时提高助产技术,改进分娩措施,积极处理难产,减少新生儿窒息缺氧。新生儿各种感染,使红细胞破坏加速,同时毒素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或病毒破坏肝细胞的排泄系统。另外,感染时食欲差、低血糖、体温改变而加重黄疸。加强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严防皮肤及脐部感染是减少黄疸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母乳喂养不当导致的黄疸称之喂养性黄疸,产妇泌乳不足或哺乳次数减少均可导胎粪延迟排泄,增加胆汁的肠肝循环。因此,增加母乳喂养频次,促进胎便的正常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是减少喂养性黄疸的关键。医护人员应特别加强对生后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和相关指导,提高广大妇女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及正确进行母乳喂养,改变传统认为产后2~3d方可哺乳的错误观念,并鼓励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哺乳、按需喂奶以促进胎便早排,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固然重要,然而防重于治,因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高危妊娠的管理,针对存在潜在因素的新生儿,应注意观察或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早预防,从源头阻断黄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莉,金润铭.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8):795,800

[2]杨银凤,康波.22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2):217-218

[3]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