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完善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县物流产业通过培育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港口、公路以及内河网为依托,运输仓储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及“一主三辅多节点”物流构架布局,全县物流业共完成增加值54.4亿元,达到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5%,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力,进而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我县物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当前,我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44公里,公路密度121.09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干线公路骨架网内联外通、乡镇主干公路衔接顺畅、农村公路通达全覆盖的格局。拥有内河定级航道21条,航道总里程222.24公里,以“二横三纵”为骨架(两横:武太线-洛东线-钟新线、德新线;三纵:东苕溪、杭湖锡线、京杭运河),加上众多的支线航道、矿区航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网。同时,正加快建设“四纵铁路网”(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湖州段、商合杭铁路德清段、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莫干山镇-通航小镇有轨电车);另外,杭宁高铁开通,一个以高铁、高速、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及内河线网为依托、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成形。
(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我县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526万吨,货运周转量11.3亿吨公里,在矿山整治导致矿建材料物流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运输量和周转量保持相对稳
定。2015年全县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为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23.6%,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达1.8%。同时,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速也处于全市领先,位居全市三县二区首位。随着积极承接杭州物流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钢铁、建材等原材料物流,我县已逐步形成了杭州都市圈的物流基地;内河航道整治及环保要素约束增加,倒逼全县内河水运货种全面转型升级,迎来了集装箱运输的崭新时代。
(三)企业园区初具规模。目前,全县拥有物流企业142家,2A级企业1家,3A级企业2家。企业类型主要为传统货运物流企业、航运物流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和快递业等。近年来物流企业在组织上逐步优化整合,并向物流链上下游延伸,在功能上也由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向多样化、个性服务提档升级。临杭物流园区和德清港国际物流园均已初具规模,集聚物流相关企业近百家,在具备港航、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公水联运、集装箱运输以及物流信息平台等多种物流服务的升级功能,为杭州都市圈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制造、外经外贸及民生物流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招商引资产业延伸。在部门、镇街和平台的协同合作下,现代物流产业招商成效显着。相继引进了普洛斯德清新安物流产业园项目、TCL德清O2O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杭钢金属材料线上线下综合项目、德清宝湾国际电商物流港项目等一批高质量的物流项目,促进了我县智慧仓储、电商物流、线上线下的创新发展,实现了我县物流产业链的延伸和结构优化调整,逐步形成了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二、我县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衔接不畅,节点规划有待完善。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
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不够,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物流园区道路与主要干线之间的衔接有待优化;铁路货运发展较为缓慢;内河港口码头规模小,大型装卸设备少,且设备与工艺不够先进,制约了综合交通网络优势的发挥。县域物流节点布局和建设依然缺乏系统清晰、层级分明的物流专项规划进行指导,难以与现有货运及物流需求特征相匹配,制约了县域内物流节点设施充分发挥集聚、集约的作用。
(二)土地资源较为有限,物流用地相对紧张。当前,我县普遍存在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用地需求。例如,高新区内生产制造企业有较大的第三方仓储需求,各镇街也不同程度存在物流用地的需求。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用地需求还将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土地政策约束趋紧,加上我县建设用地实施“节约集约深化细化”策略,而物流用地在直接产出和税收等方面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相对较小,并且占地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因此物流企业在竞地时往往处于劣势,难以及时获得物流建设用地。
(三)物流需求层次偏低,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物流服务需求层次不高。物流用户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基本、传统服务的需求上。例如,销售物流、传统仓储、运输、装卸等服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一体化服务等高增值性、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需求较少。部分物流用户的原料采购及产成品的附加价值有限,在选择物流企业时仍然过分关注服务价格,以价格成本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而且物流服务市场价格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致使物流企业利润微薄,使得企业缺乏自主改造设施、提升服务品质的动力。
(四)信息资源共享较弱,标准应用相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物流企业发展、行业升级转型的核心力量。但是县域内拥有信息平台的物流企业较少,而且业务功能较单一,主要是物流供需信息发布、政府政务信息发布等基础功能,与市场需求
脱节,平台发展缺乏推手,企业入驻规模小,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另外,行业标准化发展滞后,虽然近年来各部门已陆续出台了几百个物流相关标准,但标准的适用性差,再加上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标准化意识的淡薄,导致全县物流标准的推广应用不够,使用率不高。
三、我县经济发展趋势和物流业发展潜力
(一)农业转型现代化,零散物流重整合。近年来,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同时,通过大力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和温室龟鳖养殖污染,促使环境改善,生态循环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总体来看,我县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物流需求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其发展重点是做好农业零散物流资源整合,着力提升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
(二)工业升级高精尖,配套物流高要求。总体来看,今后我县工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也将向高技术、尖端领域迈进,运输的产品也将由价值较低的大宗商品转向价值较高的高科技产品及新型工业品,货物流向也将辐射到内陆并延伸到海外。面临工业发展对物流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县正以发展大物流为目标,加快构建发达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物流市场主体、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物流市场环境建设,强化物流特色优势,培育形成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努力做好配合工业发展的配套物流服务。
(三)商贸流通势头劲,物流网络强支撑。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领域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定,商品销售总额、物流批发均实现较好发展,电子商务
初具蓝图。其中,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3亿元,增长12.5%,增速列全市第一;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完成36.6亿元,增长11.5%,全年商贸流通业市对县考核名列第一。为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比例,我县将围绕“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大数据、云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多领域应用。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县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在我县强有力的物流网络支撑下,商贸流通业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进出口额稳增长,外贸物流新刺激。依托强大的工业基础,我县“十二五”期的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全市第二的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2015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37.3亿元,出口120.4亿元,进口16.9亿元。出口商品方面,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及休闲文化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7%、23%和25%,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欧美等传统市场发展平稳,分别占出口总额的30%和24%,东盟等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占出口总额的7.9%,已成为对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将刺激外贸物流需求稳步攀升。
四、加快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围绕加快实现全县物流园区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更加完善,物流服务保障体制和智慧化服务平台更加健全,较好实现“接沪融杭”战略目标对物流业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落实开展改革试点强抓手。进一步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全力支持浙江省作为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充分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试点的契机,健全“大物流”管理体制,探索形成制度化的“一城一交”、“交通牵头”的物流业协同发展管
理模式。充分挖掘德清在解决制约地区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发展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等重大问题的经验,逐步理顺物流业管理体制机制及运行机制的方式方法,为全县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夯基础。拓展融资手段,完善配套政策,为降本增效提供制度保障。金融、财税、交通等部门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交流协作,加大对物流企业上市资源的培育力度。要强化全县物流节点的规划与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业装备的升级改造、物流企业培大育强等工作的财政支持。同时,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的土地财税政策倾斜,切实降低物流企业成本。
(三)打造完善基础设施建网络。加快推进全县物流枢纽节点建设,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物流节点体系,深度融入国家骨干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完善陆路物流通道建设,加强内河水运集装箱运输航线建设。围绕“两带两核四心多点”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推进一批专业功能突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加强园区作业各环节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完善集疏运体系,重点推进港口疏港公路、综合物流园区与高等级公路间的连接线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助力信息化智能化快推进。以企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信息基础交换共享网络为支撑,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推手,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在物流领域的作用,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加速“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物流政务信息跨部门协调机制,提高政务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交互水平和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各运输方式行业信息系统,推进互联互通。支持企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导规模化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和
服务升级。推动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标准统一和系统对接。
(五)推广运输组织方式提效率。以标准载荷单元为基础,以甩挂运输为纽带,加快构建我县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多式联运信息资源、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支持联运企业间强化合作,进一步提升联运、转运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人。支持企业整合资源,创新发展集装箱甩挂、网络化甩挂、多式联运甩挂等先进模式。
(六)提升专项物流发展上水平。推动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城市配送(快递)、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农村物流等为重点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建设与应用,做大国际物流,重点强化跨境跨区通道对接、信息互联、合作互信。做专城市配送(快递),发展德杭同城配送,支持开展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构建完备的城市配送节点体系。做强电子商务物流,推进商务领域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规范危险品物流发展,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危险品运输市场准入,重点加强危险品运输作业过程监督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构建“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