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3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搓捻(C uō niǎn) 绽开(zhàn) 怦怦直跳 (pēng)
B .小憩(qì) 繁衍(yǎn) 恍然大悟(huǎng)
C .遨游(áo) 觅食(mì) 花团锦簇(C ù)
D .迁徙(xǐ) 茁壮(C huó) 冥思遐想(xiá)
2.(3分)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深邃 凄楚 崇拜 窘迫
B .剔透 恣情 闪耀 遴选
C .斑蝥 莲房 蝉蜕 烦燥
D .渺茫 胆怯 沮丧 恍惚
3.(3分)在图书馆里,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 .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 .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 .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3分)下面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C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译文: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上天的意旨。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三个人行走,这里面一定有能成为我的老师的人。
6.文言文赏析。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 , 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4分)
①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不日进则日退 ④若既不出户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3分)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
散文《时 光》(作者:冯骥才)
①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
无风,这光之
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
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②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
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
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③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
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
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
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④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
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
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
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
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⑤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
⑥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⑦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
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
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
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⑧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
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⑨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
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
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人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
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
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⑩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⑾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⑿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
不在,惟有烛火
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⒀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丁丑腊月二十一日寒夜
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
(1)第④节“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一句中的他指代_______。(3分)
(2)第⑨节中“尘嚣”指____________。“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指__________。(4分)
(3)④-⑨节写作者烛光里的一系列联想,他联想的触发点是什么?(3分)
(4)分析⑨节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5)是不是只有文学家艺术家才能达到永恒?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二)
谁染枫林醉
苏更林
(1)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2)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3)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
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4)“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第二节中,杨万里的诗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作者为什么还要引用这两句诗?从文中可以看出枫叶变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其结构特点是什么?(4分)
答:
(3)枫叶中的花青素是如何形成的?(不超过50字)(4分)
答:
(4)大自然中的植物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三.作文(40分)
请以“ 与我有个约会”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1-5 D C C D D
6.(1)①通“悦”,愉悦 ②迷惑 ③每天 ④门
(2)①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昼夜不停②像孔子这样的圣贤之人,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勉励自己(好好学习)吗?
(3)1.要勤勉好学,善于思考;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台者
2.甲还谈及学习应该不断复习,温故知新;学习要常常反省;还应该珍惜时间:还谈及做人交友之道。乙注主要只谈论做学问的方法及重要性。
二(一)(1)无名雕工
(2)世俗之事,让人出头露面的公众场合。
(3)北宋天王木雕像。
(4)艺术家只有抛弃世俗和虚荣才能专心致志地进行艺术创作,才有可能创造出不朽的典型,它的艺术生命才有可能达到永恒。
(5)不是,普通人也可能达到永恒。只要我们抛弃尘俗和虚荣,惜时、努力,对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就能在生后留下一丝痕迹而成为永恒。(言之成理即可)
(二)(1)①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花青素的形成是枫叶变红的主要原因。
(2)花青素既具有碱的性质,能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又具有酸的性质,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
(3)由于深秋气温骤降,光照减少,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
(4)大自然中的植物之所以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主要取决于植物叶片所含的色素物质。
三.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