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探析——以劳动与社会保障为例

2024-01-02 来源:欧得旅游网
2015年第o7期 第3l卷 (总39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No.07,2015 VO1.31 Tl0talNo.391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5.07.049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探析 以劳动与社会保障为例 肖昕茹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上海201418) 摘要: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务操作,实践教学操作 难等;从学科特点出发,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和实践管理的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管理;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o7-_0l16-_02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应用 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同时,构建科学 科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培养应该以应用为重点。本科 层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公 共服务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基层社区服 务机构,应成为能够从事劳动争议处理、社会保险管 合理的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统筹安排理论教 学以及实践教学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管理类专 业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某本科院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 例,本专业共四届八个班级,前三个学年共有三次实 习。大一为校内实习,主要内容为学生利益以及基 理、社区公共服务的专门人才,其专业设置以培养社 会职业岗位需求能力为目标,侧重学生在岗位工作 中所需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 之间关系的研究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优化的人 才培养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素质培养;大二为社会考察,主要为学院老师带领 考察企事业单位;大三为校外顶岗实习,这也是本专 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主要实践基地为所在 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及其附属单位。 一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重课堂轻 课外 、应用型——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的风向标 教学内容以讲授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相关基础课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为劳动与社 程以及专业课程为主,重点讲述经济学、管理学基础 理论以及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演变和前沿趋势,但 是关于社会保障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的实务相对较 少,形成应用型本科学校专业的“偏科”现象。此 外,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授课形式仍然以课程 会保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和人才背景, 1999年,以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为主要内容的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始正式招生。鉴于企业人事 部门和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实际工作中需要大量的 实务操作,在有关本科院校中,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一 般包含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部分。理论教学侧重 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实践部分则侧重学生实 务能力的锻炼。 讲授为主,学生除了书本,缺少相应案例、实验以及 实务操作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论教学 效果。 2.实习基地重形式轻实效,管理难度大 专业实务实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 除此之外,时代发展的背景也决定了应用型本 收稿日期:2Ol4一l2—o4 作者简介:肖昕茹(1979一),男,河南汝南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项目简介:上海市教委“优青”项目阶段性成果。 116 问题能力的主要形式,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内 容。现实情况是虽然实习基地建设得到了大力推 进,但是效果非常有限,管理难度大。虽然应用型本 科院校从学院到专业都一致认识到实习基地的重要 性,但是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在实习基地建设的目的 和使用上并不相一致,企业实践教育流于形式。 管理难度大是另一个问题。专业实习教学以顶 岗实习为主,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企业和学校必须 分别指定带教老师分别指导,共同完成实践实习指 导工作。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时,学 校指导老师实际只能完成监督和考核工作,由于平 时在单位上班,他们也无法知晓学生整个实习过程 的真实情况。而实习单位在成绩评定时往往做好 人,一律打高分,这样评价的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导向 性,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现有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主要由原来的理论教 学和实验教学教师组成,青年教师比重大,缺乏专业 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由于专业缺少经费的支持和有 效的制度保障,无法保证教师的培训与社会同步发 展。而理论与实践俱备的老教师,由于缺乏制度的 约束,不愿在教学上投人太多精力。从企业聘请的 兼职教师人数少,因受学历、职称条件的制约,无法 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三、对策思考 1.更新教学思路和培养计划,重视劳动与社会 保障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文科教育传统教育思路重理论、 轻实践,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大多数毕业生就业能 力弱,不能够立即开展工作,虽然岗前培训可以解决 问题,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因此,我们 必须在教育观念上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平等对 待,提高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2.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应强化实践教 学,突出应用性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应 用性。具体来讲就是熟悉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法 规政策,精通社会保险业务、社区管理业务等的操作 流程和基础理论,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 的操作要领、技能技巧,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劳动关 系问题。围绕这些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实践技能,再 制订一系列全面的实践大纲和实习计划,最后落实 到精心设计编写的实践课程里面,并及时做好实践 课程的考核和评估总结改进工作。 3.校企合作,探索应用型专业实习新模式 高校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夯实并充分发挥实习 基地在学生教育、实践培养、鉴定考核、研发推广和 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主动了解企业需 求,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工作难题;充分征求企业意 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另一方面, 高校要为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提供参考意见,企业 先进的生产工艺也可以引进课堂教学,共同攻克技 术难关,从而达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局 面,促进双方形成深层次合作的关系,实现高校的长 远教学目标。 4.建立和完善实习规章制度,制定系统、配套的 实习管理制度 实习前,通过与学院教师的沟通协调,了解实习 任务,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 针对性地发动实习基地各部门、各单位上报岗位需 求计划、带教责任人等。党群部门根据双方需求,统 筹安排实习工作,坚持把管理服务工作细化到每一 个学生,安排好学生的实习岗位、主要工作内容以及 就餐服务事宜等;坚持把实习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带 教老师,明确带教老师的工作职责和内容。 实习中,专门组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加强带 教老师与实习学生的双向沟通,增进了解,深厚友 谊。适时由基地分管领导抽查有关工作的开展情 况,深入部门、单位了解学生在实习中实际存在的问 题,认真听取带教老师对学生现实表现的评价,如实 反馈给学生,切实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 实习后,一方面,带教老师结合学生的实习情 况,认真对学生进行评价,把学生在工作中展现出的 能力优势、不足之处等如实向校方反映,为校方给予 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责成各有 关部门、单位上报带教工作情况,全面掌握带教老师 责任心、耐心程度等带教情况,并由党群部门结合学 生反馈的情况给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基地系统 推先评优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庭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 2008(3O). [2]胡红娟.应用型本科专业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宜春学院学报,2011(02). [3]岳宗福.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研究述评[J].劳动保 障世界,2010(05). [4]安华,张笑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人才开发,2007(O7). [5]李燕荣,唐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J].职业时空,2OO9(08). 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