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由于地域文化、历史情况的不同,东西方爱情呈现出巨大的差异。《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虽同为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但却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说,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更动听,也不能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更凄美。因为两对年轻人都是爱情的执著追求者。只是他们在对待爱情时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经历了很大的波折,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内容上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其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罗密欧与朱丽叶》则完全不同。它反映的是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时代主题,表现人性的光辉,通过剧中人物的对白,表现了爱情的伟大与神圣。“来,苦味的向导,„„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这是罗密欧义无返顾地走向死亡前,所表述的最后的心声。莎士比亚运用“爱情的悲诗”,使文中结尾部分的死闪耀着人性的灵光,回响着浪漫的旋律,是文艺复兴晚期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拘谨、谨慎的。文学作品中的男女经常只是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西方男女则显得直露、开放,甚至异常狂热、不顾一切。如罗密欧第一次见朱丽叶便不顾危险,来到心上人家的花园里,对着朱丽叶的侧影,开始吟诵情意绵绵的台词。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以容忍和支持。
中国的传统就是“门当户对”,所以尽管柳梦梅和杜丽娘有情,经历了人鬼恋,但仍被视为异端。所以汤显祖之后还写了杜丽娘还魂、柳梦梅高中,最后由皇帝赐婚,他们之间的异端恋才被接受。中国式的爱情关键在于婚姻,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如果最后能够结婚,都可以被舆论道德所接受。但如果没能成婚,或者一方已经有配偶,则情感再真挚也不能被舆论道德所接受。而西方向来崇尚自由民主,罗密欧和朱丽叶正是这种自由婚恋的忠实追随者——虽然他们两家是世仇,但两人依然义无反顾地相爱。其根本原因是西方人持“爱情至上”的观点,他们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生命。所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家仇,为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宁愿双双殉情。这样的故事在西方的爱情悲剧中并不少见。
中西方爱情的差异是不同土壤孕育的结果。中国人的含蓄委婉,西方人的直接热情,都是真挚的爱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