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大型节事与旅游(二)——节会旅游迫切需要分类研究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24卷2009年第2期月刊 口马波:节会旅游迫切需要分类研究 口 王春雷:从目的地管理角度看大型节事与旅游业的融合 口 罗秋菊:大型事件活动提升举办地旅游形象评价研究 口 张 涛:提升顾客价值强化节事影响 口 张金山:大型节事活动旅游效应的敏感神经 口 应丽君:“世博会”——即将引发中国会展业第五次产业波动 节会旅游迫切需要分类研究 马 波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旅游界钟爱节会的程度越 会的主导动机,主导动机不同,节会的本质和旅游意 义就会大不相同。大体而论,节会可分为旅游节会、 社会节会和特定节会3类。顾名思义,旅游节会是 为了发展旅游而创设的,不管它以什么样的主题(如 旅游节、欢乐节、啤酒节、海洋节、山会等)出现,最终 来越高,但对节会的理性认识却一直甚为笼统。围 绕北京奥运的一系列判断、行为以及绩效的戏剧性 变化,就是很好的注脚。回想北京申奥成功之后,许 多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无不豪情万丈,争先恐后出 发挥了多少综合作用,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旅游产品; 社会节会不是以旅游为主要目的创设的,但旅游是 其重要功能之一,这类节会也可称为半旅游节会;特 定节会承载特殊的意志,具有准政治属性,有严格而 特别的运作规则,它能够创造目的地形象效应,但旅 游业的介入是被动和有限的。 台宏大计划,意在搭奥运的车,唱旅游的戏,随着奥 运临近,才发现“挤出效应”绝非危言耸听,无奈已无 多少调整的余地了。 北京奥运已经尘埃落定,但对节会旅游的反思 却无法停止。奥运旅游固然特殊,也正因为这种特 殊性,它提醒我们,对于节会,不能统而论之,而是需 要分门别类,具体研究。 那么节会该如何分类呢?回检文献,国内外研 究者都比较多地使用按大小分类的方法。节会确有 大小之别,旅游界习惯认为:小节会是小产品,吸引 少数人的眼球;大型节会则是标志性产品,是含金量 高的富矿,引起的是广泛的关注,需要使出浑身解 当然,上述的节会分类是概念性的、初步的和粗 糙的。即便如此,从中可以看出,旅游业界对于节会 不能笼统地过度定位,对某些大型特定节会,不能过 度要求即时效应,而是要注重利用形象效应,推动产 业升级;另一方面,为了支持旅游业的发展,特定节 会也应在保证主体功能的前提下,给予旅游业充分 的参与度。对于旅游学界,一定要警惕对节会(也包 括其他研究领域)的过度概化,以避免产生认识谬 误,误导业界。 (作者为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收稿日期:2008—12一 O2) 数。但是,大和小是相对的,也是模糊的,对大型节 会的解释五花八门,规模大,影响大,产出大,牌子 大,都可能成为衡量的标准。显然,以大小而论节 会,不可能触及节会的自在特性。也有入以主办者 的身份和影响力来划分节会,有国家级节会、省级节 会和地方节会之说,这种分类突出了行政色彩,暗合 从目的地管理角度看大型节事与旅游业的融合 王春雷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管理系,上海200234)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重新界定“会展业”的 政府主导模式,对认识节会自身,亦无多大益处。 笔者认为,节会的分类研究应首先强调设立节 日 内涵,并搞清楚“会展”与“节事”的区别和联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