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09-09 来源:欧得旅游网


河北省高三阶段性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黑藻和蓝藻的细胞都不含叶绿体,但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B. 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 C. 人浆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率比红细胞的慢

D. 人的肌细胞既有识别肾上腺素的受体,也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溶酶体等多种细胞器。

【详解】黑藻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叶绿体,A错误;处于分裂期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不存在核膜,因此也没有核孔,B错误;人浆细胞分泌抗体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因此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率比红细胞的快,C错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作用于人的肌细胞,因此人的肌细胞含有识别这两种激素的受体,D正确。

2.关于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mRNA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 B. 基因翻译时,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C. 蛋白质与DNA结合形成染色质会阻碍RNA聚合与DNA结合 D. 一个DNA分子上的全部基因转录后可合成多个mRNA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指的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指的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不同的时期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因此mRNA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A正确;基因翻译时,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转运,B正确;蛋白质与DNA结合形成染色质不会阻碍RNA聚合与DNA结合,C错误;一个DNA分

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所以一个DNA分子上的全部基因转录后可合成多个mRNA分子,D正确。

3.某科研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假设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不会使瓶中气压升高),开始时溴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蓝逐新变黄,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一开始不变是因为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黄说明酵母菌的呼吸强度在增强 C. 实验过程中母菌细胞呼吸释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D. 14C6 H12O6不能进人线粒体,故线粒体中不能检测出放射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产生CO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详解】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一开始不变是因为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A正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黄,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但是不能说明其呼吸强度在增强,B错误;实验过程中母菌细胞呼吸释的CO2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C6 H12O6不能进入线粒体,但是其产生的带有放射性的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故线粒体中也能检测出放射性,D错误。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导致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引起细胞增殖失控。此病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是正常人的10~25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人产生白细胞的速度比此病患者的慢 B. 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 可以通过神制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胞异常增殖

14

D. 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是这种白血病的致病原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这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患者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则可以通过控制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对该病进行控制。

【详解】此病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是正常人的10~25倍,说明正常人产生白细胞的速度比此病患者的慢,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患者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变异,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以通过神制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胞异常增殖,C正确;染色体变异导致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是这种白血病的致病原因,D正确。

5.图是某自然区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死亡率相同 B. 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 t2时刻,甲、乙两种群间的竞争程度最低 D. 0~t2,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呈“S“型曲线增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起点时甲种群与乙种群的数量比小于1,该比值逐渐增大到1又逐渐降低到0,说明甲种群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最后被淘汰,进而说明甲乙逐渐为竞争关系。

【详解】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数量相等,但是死亡率不一定相等,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乙两个种群之间为竞争关系,B错误;t2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数量比为0,说明甲种群已经消失,因此两者之间的竞争程度最低,C正确;0~t2,甲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降低,不是“S“型曲线增长,D错误。

6.某磷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后的表达产物会导致胚胎发育停滞而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该磷翅目昆虫群体中雄性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 B. 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该磷翅目昆虫群体中雄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数量相等 C. 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雌性磷翅目昆虫产生的卵细胞不携带突变基因 D. 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雌、雄鳞翅目昆虫杂交,子代致死的均为雌性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某磷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性为ZW,雄性为ZZ,且Z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后的表达产物会导致胚胎发育停滞而死亡,根据该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分析答题。

【的因此雌、雄鳞翅目昆虫杂交,子代致死的均为雌性个体,D正确。

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详解】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即显性致死,则该磷翅目昆虫群体中雄性个体(ZZ)均为隐性纯合子,A正确;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由于雄性个体(ZZ)有两个隐性基因才致死,而雌性个体(ZW)有一个隐性基因就致死,所以该磷翅目昆虫群体中雄性个体的数量多于雄性个体的数量,B错误;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则雌性磷翅目昆虫(ZW)不可能含有显性基因,因此其产生的卵细胞不携带突变基因,C正确;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则雌性不可能含有隐性基因,而雄性可能含有隐性基因,

7.为减轻养殖场内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创建低碳生活方式,该养殖场在污水排放处附近构建了人工湿地。下图表示该温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两、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1)⑧代表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_,图中多余的过程是_________(填序号)

(2)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通过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3)丙中的C生物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广,调查C生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法,B生物与D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合作用 (2). ① (3). 乙 (4).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5). 标志重捕 (6). 捕食、竞争 (7). 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循环使用的,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最终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已知甲、乙、两、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根据四者之间的箭头关系可知甲是二氧化碳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A是初级消费者,B、C都是次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

【详解】(1)⑧由二氧化碳库指向生产者,代表的是光合作用;乙是生产者,其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是不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因此图中①是多余的。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基石;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通过三大功能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3)已知C的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据图分析,D以A和B为食、B以A为食,因此B与D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4)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循环使用的,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最终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碳循环的过程,根据图示甲、乙、丙、丁之间的箭头关系判断四者所属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消费者层次,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8.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对水稻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中,测得水稻吸收(用“+”表示)或释放(用”一”表示)CO2的速率(单位:m・h—1)随温度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向题:

(1)A组数据可表示水稻的_____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水稻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的,其原因是____。 (3)若对水稻进行光照、黑暗处理各12小时,根据表格中信息,应选择光照为________、CO2浓度为_______、光照下温度为______和黑暗下温度为_______的条件,以保证水稻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

【答案】 (1). 呼吸速率 (2). 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3). 在温度和CO2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C组的光照强度强于B组的,C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较多,促进了C3的还原,使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升高 (4). 全光照 (5). 1.22% (6). 30℃ (7). 10℃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A组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代表各温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图中温度条件下,B与C组的单一变量是光照强度,C与D组的单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1)A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可以表示水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根据表格分析,B与C组的单一变量是光照强度,即在温度和CO2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C组的光照强度强于B组的,C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较多,促进了C3的还原,使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升高,所以表格中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

(3)根据题意分析,对水稻进行光照、黑暗处理各12小时,且要求水稻内有机物积累的最多,则光照的净光合速率与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的差值应该最大,因此应选择光照为全光照、CO2浓度为1.22%、光照下温度为30℃和黑暗下温度为10℃的条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从表格中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

因变量,并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分析三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

9.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缓冲物质(如H2CO3/HCO3—)及体液中的激素,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尿崩症患者的尿量是正常人的4-5倍,其原因可能是该病患者体内的_____激素分泌不足。该激素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的运送,作用于_______,使之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2)炎症会增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血浆蛋白进入_____,导致机体发生水肿。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若体液中的HCO3—大量流失,容易导致机体发生______(填“酸中毒”或“碱中毒”)。

(3)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抗利尿 (2). 肾小管和集合管 (3). 组织液 (4). 缓冲物质能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以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5). 酸中毒 (6).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合成体液;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1)尿毒症患者体内由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抗利尿激素能够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

(2)炎症会增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得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因此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若体液中的HCO3大量流失,则不能中和酸性物质,容易导致酸中毒。

(3)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明确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酸碱平衡,进而对题中实例解析合理的分析。

10.香豌豆具有紫花(A)与红花(a)、长花粉(E)与圆花粉(e)两对相对性状,紫花长花粉香豌豆与红花圆花粉香豌豆杂交,所得F1植株均表现为紫花长花粉,F1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有紫花长花粉植株583株,紫花圆花粉植株25株,红花长花粉植株24株,红花圆花粉植株170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F1自交结果可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 (2)F1个体产生的配子有_______种基因型,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推测,请用以上植株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离 (2). F2植株中紫花:红花=3:1,长花粉:圆花粉=3:1,但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不符合9:3:3:1的比例及其变式 (3). 4 (4).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5). 选择F1中的紫花长花粉植株与亲本(或F2)中的红花圆花粉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6). 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但子代中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不符合1:1:1:1的比例或紫花长花粉植株和红花圆花粉植株的数量远多于红花长花粉植株和紫花圆花粉植株的数量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紫花长花粉香豌豆与红花圆花粉香豌豆杂交,所得F1植株均表现为紫花长花粉,说明紫花对红花为显性性状、长花粉对圆花粉为显性性状;F1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有紫花长花粉植株583株,紫花圆花粉植株25株,红花长花粉植株24株,红花圆花粉植株170株,两对性状的分离比都是3:1,都是综合考虑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24:1:1:7,不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后代紫花长花粉的比例较高,说明A与E连锁、a与b连锁。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二代中紫花:红花=3:1,长花粉:圆花粉=3:1,但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不符合9:3:3:1的比例及其变式,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是自交后代出现了四种表现型,说明子一代(AaBb)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

(3)为了验证子一代确实产生了4种配子,可以让其与与亲本(或F2)中的红花圆花粉植株(aabb)杂交,即进行测交实验,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但子代中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不符合1:1:1:1的比例或紫花长花粉植株和红花圆花粉植株的数量远多于红花长花粉植株和紫花圆花粉植株的数量,说明以上推测是正确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杂交实验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并能够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

离比判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1.依兰油有独特的香气,常用于高级香料的制作。下图是提取依兰油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提取依兰油的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将此法划分为水中蒸馏、______和水气蒸馏,锥形瓶中得到的乳油液是_______。

(2)向乳浊液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________,向分离得到的油层中加入无水Na2SO4的目的是________,此后将油层放置过夜,再___除去固体Na2SO4就可得到依兰油。

(3)蒸馏过程中若不进行冷却操作,则依兰油的提取量会_______(填”増多”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上蒸馏 (2). 油水混合物 (3). NaCl能使水和油分层,以利于水、油分离 (4). 除水 (5). 过滤 (6). 减少 (7). 部分精油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解析】 【分析】

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水蒸气蒸馏法可以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图中锥形瓶中得到的乳油液是油水混合物。

(2)向乳浊液中加入NaCl,能使水和油分层,以利于水、油分离;向分离得到的油层中加入无水Na2SO4的目的是除去水分;将油层放置过夜,再过滤除去固体Na2SO4就可得到依兰油。

(3)蒸馏过程中若不进行冷却操作,导致部分精油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则依兰油的提取量会减少。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水蒸气蒸馏法的概念和操作步骤,能够根据被提取的对象的性质选择正确的方法,注意实验中的某些细节,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12.甲醇酵母菌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菌,研究人员将人的胶原蛋白基因导人甲醇酵母菌中并成功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两种不同的限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和质粒,使目的基因和质粒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时,需用________酶。

(2)甲醇酵母菌可高效表达外源蛋白质,但自身蛋白质分泌到培养基中的很少,这一特点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醇酵母菌分泌的胶原蛋白的结构与人的几乎完全相同,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胶原蛋白基因在甲醇酵母菌中表达,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而不是直接将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 (2). DNA连接 (3). 便于目的蛋白的分离和纯化 (4). 甲醇酵母菌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5). 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的启动子 (6). 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需要用两种不同的限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和质粒,使目的基因和质粒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时,需用DNA连接酶。

(2)甲醇酵母菌可高效表达外源蛋白质,但自身蛋白质分泌到培养基中的很少,这样有利于目的蛋白的分离和纯化;甲醇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转运,因此甲醇酵母菌分泌的胶原蛋白的结构与人的几乎完全相同。

(3)由于获得的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的启动子,也无复制原点,因此要使胶原蛋白基因在甲醇酵母菌中表达,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而不是直接将基因导人受体细胞。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能够识记限制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利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意义所在,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