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下语文教案全册

2022-10-16 来源:欧得旅游网
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一) 语文教学进度表(第八册) 周时 间 教 学 内 容备注13月3-7日通识教材(1课时)1海上日出(2课时)3课时2火烧云(2课时)快乐读书屋一(2课时)能说210——14日会写(一)(2课时)语文七色光(一)(1课7课时时)语文七色光(一)(1课时)单元复习及测试(4317——21日课时)7课时3 歌词两首(2课时)4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快乐读书屋(二)(2424——28日课时)能说会写(二)(2课时)语文气色光二7课时(1课时)语文七色光二(1课时)单元复习及测试(4课531—4月4日7课时时)5 捅了马蜂窝(2课时)6渡河少年(2课时)快乐读书屋三(2课时)能64月7—11日7课时说会写(2课时)语文七色光三(1课时)语文七色光三(1课时)单元复习及测试(4课714——18日7课时时)7血染的实验报告(2课时)8 开天辟地(2课时)快乐读书屋四(2课时)能821——25日7课时说会写四(2课时)语文七色光四(1课时)28——5月2语文七色光四(1课时)单元复习与测试(4课97课时日时)9卖火柴的小女孩(2课时)10古代诗歌三首(2课时)快乐读书屋五(2课105—9日时)能说会写五(2课时)语文七色光五(1课7课时时)5月12——语文七色光五(1课时)单元复习与测试(4课117课时16时)11最佳路径(2课时)12孙悟空龙宫借宝(2课时)快乐读书屋六(2课1219——23日时)能说会写六(2课时)语文七色光六(1课7课时时)语文七色光六(1课时)单元复习与测试(4课1326——30日7课时时)13挑山工(2课时)14 愚公移山(2课时)快乐读书屋七(2课时)能146月2日-6日7课时说会写七(2课时)语文七色光七(1课时)语文七色光七(1课时)单元复习与测试(4课7课时时)15一夜的工作(2课时)16布衣元帅(2课时)快乐读书屋八(2课时)能1616——20日7课时说会写八(2课时)语文七色光八(1课时)语文七色光八(1课时)单元复习与测试(4课1723——27日7课时时)总复习(2课时)1830—7月4日总复习(7课时)7课时 第一单元主体1<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难点: 目标1、2。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159——13日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学生读句子。评议。)③重点理解: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写出了太阳的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④“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四、总结

五、拓展、作业

1、观察日出或日落,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难点:目标1、2。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描述) “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 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7、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四、作业背诵课文。主体2<火烧云>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神奇。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填空。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2、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美在什么地方?  2、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3、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

  4、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5、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你已经把它记住了吗?

  (二)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板书)。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 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火烧云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估生:变化多端,形状各异等。

师总结:火烧云是那么得变化极多,那么从哪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呢?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 自由朗读2—7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变化极多是从哪两个方面看出来的?(颜色和形状)

2. 仔细观察,说说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估:是ABB型ABAC型)

师:这么多的颜色用了不同的这些(师引导)词语来写,前面的是事物加上后面的是颜色,对啊,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类型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事物+颜色。还能说说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只要合理都可以采取)

师总结:这么多的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吗? 4. 师引导: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 自由朗读4—6自然段,找一找写了哪些动物?(马、大狗、大狮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读一读。(生读)

师引:是的,这三种动物是各有姿态,多可爱啊,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边读边想象一下你心目中那可爱的小动物吧(齐读)。

师引:通过想象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师生齐说)“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师引导学生举例说说其中一种动物。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按照这个顺序来想象复述一下。

6. 天空中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火烧云在不断地变化着,聪明的你猜想一下还会有其他的形状吗?

7. 模仿其中的一段,(发挥想象),仿写一种其他事物形状的变化。写在练习本上。

8. 生展示自己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三、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估生:恍恍惚惚 一会儿工夫 2. 齐读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五:作业

把你想说的写在练习本上。快乐<古诗三首>

教学内容:学习《使至塞上》、《宿建德江》、《暮江吟》。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教学流程;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一、学习《使至塞上》

1、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3、师介绍作者及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尔北)。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全诗共8句,这里只节选了4句。 4、生再读古诗。

5、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同桌互说诗意,在小组内互说诗意。

6、学生再反复读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二、总结学习方法:先读通读顺古诗,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最后再反复读古诗,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诗的方法,学习《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学习古诗要抓住重点诗句加以引导,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指导背诵三首古诗。

六、认识“至、旷、瑟”三个字。

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七、迁移练习:

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景。 八、拓展练习:

找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来读一读。快乐<皎皎空中孤月轮>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课后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海上升明月的课件及图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

  (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音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用以下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1、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2、 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三)学生读书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运用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

 读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课文中联想的句子。  二、积累内化

  1、抄写描写景色的词语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课后的生字,读准注音。强调“簇、剔、皎”的读音。  4、练习

  三、迁移练习:

  观察月亮升起的过程,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阅读。

能说会写<谈一谈观察的景色和感受>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是围绕单元主体设计的,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说健说感谢下来。口语积极的内容是学生看见的、摸得着的事物,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教材有如下要求:一是要认真仔细地去观察,抓住特点,要有自己的发现和体验;一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情景和体验说出来。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在其观察的事物有自己的体验。

2、能够有顺序表达,说话又,说得清楚明白。

3、尊重他人,养成倾听别人讲话,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直到课前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有自己的体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有条理的说出来。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可见或挂图。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伴随音乐)

每天清晨,太阳为我们送来第一缕霞光;傍晚,月亮为我们拉开想象的窗帘,星星闪烁得像孩子的眼睛。你看到这些景象,会有怎样的一番感慨呢?

(生说自己的感受)

二 把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事物再整理一下,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时组长注意纪录,并把小组内的进行汇总,形成小组汇报提纲。

三 班级内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四 教师总结。 五 扩展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日月星辰,并把观察缩减和别人交流。能说会写<观美景 写感受>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 3、有中心,有顺序。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恰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教学时间 : 2课时教学过程

一、文前指导:

1、课前布置观察,写观察日记。

和父母一起观察自已喜欢的景象,细细地去体验、感受。要注意观察的

方法,如观察顺序,如何抓特点,如何细心地感受体验,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

第一课时 文中指导

一、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今天的作文课上都很兴奋,是不是因为老师上次给你们布置的观察日记很有意思,你们都观赏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把这优美的景色让老师也看看,大家说好不好?

  那么,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一齐读。(老师挂出小黑板)  二、课中交流:学生交流自已的观察日记。

  1、听了同学们的日记,谁来说说?有什么感受?谁还有补充?  (1)我们在作文中表达出一定的真情实感,这样,这篇作文就有中心了。

  (2)要按顺序写,抓住主要特点。

  我们写的时候,可以依照我们学过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还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把能表达中心的部分要详写,写出自已的感受。  2、指导布局: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构思如何作文。拟提纲,修改提纲。

  提示:根据你准备写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材料安排做到有详有略,在提纲中做上记号。

  谁来把提纲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大家听一听,他的提纲编的怎样?

  同座互评提纲,在提纲评估表中进行第一次互评分,提出修改意见。

  各位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提纲。

  3、起草作文: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你编的提纲动手写作文,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书写认真。这样这次作文目标就达到了

  拿出草稿本,开始动笔完成这篇作文。

第二课时

集体评议草稿,修改作文。  一、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老师指导同学们写了一篇作文,大家都写出了自已最喜欢的优美景色,这一节课我们来上一堂作文评改课,请同学们拿出作文初稿,回忆一下,作文前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答: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恰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课前,老师认真地阅读了同学们的初稿,我发现一部分同学写得很好,达到了这次作文的目标。(板示)他们将获得这次作文的耕耘奖。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在有中心、有顺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别灰心,只要你们上好这节评改课,认真修改,你们的作文也一定能获得耕耘奖。  二、评改作文  (一)评优秀稿  1、按目标评改

  看看“有中心”这一条,还记得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做到有中心的吗?

  生答:在描述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或字里行间写出自己的感情。

  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作文,快速默读,用“~~~”划出写他独特感受或表达他感情的句子,想一想他这一条有没有做到?  2、生画,请一学生说,师划

  这样写我们一读就知道了他写这篇作文的目标了。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自己的作文,进行自评,如果你也做到了这一点,就在相应的等第栏里打“√”。

  3、同学们再快速地默读范文,用“ ”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想一想他是怎样来写的?这样写就很有条理。

  我们再一齐来欣赏该同学作文中详细写景的片段,轻声读思考:他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

  生答:⑴按照一定的顺序⑵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方法,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活动、变化等来写具体的。

  4、老师也觉得他在写美景时做到了有条理、内容具体这两条(指板书),符合作文目标,不仅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二)评有问题的稿子

  我们来看一个写得不怎么好的片段。

  轻声读一读,思考:这个片段的毛病在什么地方?  生答:虽然按一定的顺序写了,但没有把景物写具体。  该如何修改呢?同桌之间互说,请一生说。  (三)评自已的文章  1、自评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作文目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先说说你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  2、互评互改

  谁先来说一说?(请两生说说)同桌交流进行互评,对照作文目标给你的同桌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根据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修改。 3、自改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作文目标的顺序,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增、删、调、换、订”的修改方法(出示),逐条修改自己的作文。  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作文评改课,同学们的作文跟原来相比一定有了很大进步,作文质量得到提高,这些同学的不仅可以得到耕耘奖,教师还将授予你百花奖。互评之后仍需要修改的同学将继续修改,已经定稿的同学就请拿出作文本誊写。  (四)作后评讲  概述此次习作情况。

  ⑴表扬优生,鼓励进步生。  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语文七色光一教材说明

“语文七色光 一”包括形近字和近义词选择两道基础知识的练习题;两道日积月累的题目,一个是词语积累,一个是古诗词的积累;还安排了知识窗和语文实践活动。这些内容多时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教学目标

1 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2 通过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4 通过“知识窗”和“窗外事”使学生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1 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 2 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1 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 窗外事材料的搜集。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题和第二题

教学目标:1 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2 通过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教学重点:同目标。

教学难点: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教学流程:1辨析形近字组词。

首先让学生看看每组字的字形有什么不同,然后在组词。这道题的每组字都是形似混淆的字,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能力,防止混淆和用错。从字的结构上看,都是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可以介绍一些形声字的特点,以便学生提高对形近字的辨识能力。

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这个子的意义有关,叫形旁;一部分和这个字的读音有关系,叫音旁。如“圆”,“口”表示形,“元”表示读音。对形近字的区别主要在意义上,所以要在意义上加以区分。如“惭”的 形旁和心里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2、引导学生用词要准确,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养成用词要推敲的好习惯。

第一句:选“负”,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到“负”和后面“一纵一纵,使劲儿“相吻合,可以看出太阳生气似的奋发向上的情景。

第二句:选“镶”更符合当时太阳躲在黑云中,从黑云边上透出光的情景。

第三句:选“烧”,通过读让学生感觉到天空是变化的。感受的准确性。第四句:选“沉静”,通过读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安静”是指环境而言;“冷静”是指一个人的情绪而言;“沉静”是指沉稳心情。第五句:选“映”,“映”体现海的特点,水天互相映衬。第六句:选“享受”,温暖一词只能用“享受”一词来修饰。

作业:搜集有关形容日、月的词语和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日积月累”、“知识窗”、“ 窗外事”。

教学目标:1、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2、通过“知识窗”和“窗外事”使学生增长知识。教学重点:“日积月累”和“知识窗”的学习 教学难点:“窗外事“材料的搜集教学过程:日积月累

(一)词语的积累:首先让学生搜集带月和日的词,进行汇报,学生互

相交流。记下优美的词语。然后记住书上给的词语。

(二)诗句的积累:(1)有感情的读书上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诗文意境。

(2)让学生找到原诗、原词读。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李白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只 是 近 黄 昏。——《乐游园》李商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三)了解古代作品中对太阳、月亮的别称。并记住这些别称,以便今后学习。

太阳(白驹、赤乌、金乌、曦和、阳景、光朱)月亮(婵娟、玉桂、太清、蟾宫、银盘、玉兔)

(四)学生搜集到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例子进行交流,更多地去了解太阳能的知识。

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

恍惚 至少 空旷 瑟缩 皎洁 魅力 无畏 剔牙 绸缎 簇拥

玫瑰 遐想

二、看拼音填汉字。

fu zong cha xia feng can

( )责 ( )然 ( )那 晚( ) 门( ) ( )烂 xiang zi ran ying pu tao zhen gui

( )嵌 ( )色 ( )布 ( )亏 ( )( )城( ) ( )下 shi hu shou tong tong miao rou

雄( )模( ) ( )命 红( )( ) 寺( ) ( )搓三、比一比,组词语。

魄( ) 辨( ) 装( ) 贤( ) 撒( ) 魂( ) 辩( ) 妆( ) 览( ) 撤( ) 惭( ) 染( ) 园( ) 届( )

渐( ) 柴( ) 圆( ) 庙( )四、照样子,写词语。

1、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有:一会儿,( ),( ),( )。2、一纵一纵,( )。很浅很浅,( )。3、恍恍惚惚,( ),( ),( )。4、金灿灿、( ),( ),( )。

5、半紫半黄,( ),( ),( )。五、括号里的词语用哪个更好些?(画“∨”表示)1、它的光芒给黑云(装 染 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2、太阳像(背 挑 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3、只见雄浑的天穹和苍茫的大海相交处,(映 现 露)出了一片微红。

4、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冷静 沉静 安静)一会儿再看。5、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 漫 亮)到东边。

6、当人类(享受 感受 承受)太阳的温暖时,她默默地存储着光亮,夜幕中她便让这些光为夜行者导航。六、补充成语。

( )日东( ) 光( )万( ) ( )月( )空 光( )无( )月( )风( ) 月色( )( ) ( )日炎( ) 月( )星( )( )( )众生 ( )芳( )艳 ( )( )起舞 一( )( )样七、补充诗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 )。出自唐朝诗人( )的《 》。

2、明月几时有,( )。出自( )朝诗人( )的《 》。

3、( ),只是近黄昏。出自唐朝诗人( )的《 》。4、( ),对影成三人。出自唐朝诗人( )的《 》。八、写出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太阳、月亮的别称。

太阳( )、( )、( )、( )、( )、( )。月亮( )、( )、( )、( )、( )、( )。九、默写古诗,并写出作者及朝代。

宿建德江 使至塞上 暮江吟第二单元

主体3<歌词两首>松花江上

教材说明:《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

《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此歌迅速在全国传唱,悲怆的旋律震撼人的心灵,也唤人猛醒。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教学重难点 :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2、理解歌词内容。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由于本首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所以教学时先要将歌词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将清楚。让学生先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如何践踏中国大地,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在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课上汇报搜集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了解当时的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可指名介绍,也可展示材料。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先将歌词读通读顺,在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作者通过三部分进行表达的,先叙述家乡是如何美好,在说苦难的来临。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乡。)

2、积累内化。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 3 写字指导:“衰”字不要丢掉中间的横。 4、作业

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保卫黄河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2、理解歌词内容。3、指导学生读书。教学过程:

1、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讲解本首歌词的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学生欣赏歌曲,从中体会歌词充满战斗豪情,奔涌着奋勇抗战的激情。

2、教师范读,强调读时注意事项,要读出激情。

3、学生齐读,指名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作者是通过两部分进行表达,先描绘了抗战时期黄河的宏伟壮观。诗人勾画出一幅山河壮丽,人欢马跃,气势磅礴的抗日画面。再写描绘抗日将士机智、勇敢战斗的情景,进而抒发了誓死保卫祖国的凌云壮志。先总写“抗日英雄真不少”、再写英雄们的战斗姿态,最后抒发了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写作特点:(1)写物赞人的手法巧妙运用。(2)豪放、激昂的呐喊。

5、积累内化。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

6、写字指导。(1)读的字中应注意“逞”的读音是翘舌音。(2)指导写注意“矛”不要丢掉下面下面的一撇。7 作业:搜集《狼牙山五壮士》的有关资料。主体4<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一)学习课文一、二部分

  1、指名读(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多种方式读,指导读出感情。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质疑,总结全文。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生字词    1、读生字组词

  2、读读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注意“尸、斩、磨、罢、豪”5个字的部首。  4、组词:

  寇( ) 晋( ) 挥( ) 葛( ) 尸( )  冠( ) 普( ) 晖( ) 蔼( ) 户( )  崖( ) 斩( ) 磨( ) 豪( ) 屈( )  涯( ) 崭( ) 魔( ) 毫( ) 掘( )  四、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4、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英 引上绝路 勇 诱敌上山   跳 接受任务

崖快乐<平型关首战告捷>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和意义。 2、能够正确、刘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文中要求识的字。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八路军是如何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课题。

根据课题释字猜想内容。 二 读书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课文内容是否与自己的猜想相符。 2、同桌互读、指名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3、学生根据自己读的情况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将本 次战斗的时代背景简要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理解“首战”的意思。

4、品读。(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弄清战斗的过程。) (1)战斗开始是八路军是如何将“口袋”两头封死,让日军进退不得的。

(2)当日军要抢占制高点时,我赴冀部队是如何与敌人进行顽强激战的,从那能看出战士的应用与无畏。

要让学生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选择重点段落多朗读几遍。尤其是最后一段平型关大捷的意义,一定要让学生齐读,读出其实,读出情感。 三、积累内化。

(1)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2)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 四、识字指导。

“绥”与“嘶”两个字都是平舌音。“隘”读“ài”不读“yì”。快乐<一个缺口的馒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抗战中军民是如何以民族大义为重,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文中要求识的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一、读书指导。

1、解题:为什么会有“缺口”?谁留下的“缺口”? 2、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顺。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随机纠正,指导。

4、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二、讨论: 讨论问题:

1、大胡子为什么要为饥民跪下?

2、大家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为什么又将抓到手的馒头默默地放到车上?

3、当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的坟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你们此时心情如何? 讨论方式;

1、自主读书感悟。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1、三、积累内化。

在文章中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四、识字指导。

“触、栓、搐、振”是翘舌音不要念成平舌音。五、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能说会写<举行一次抗日英雄事迹报告会>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增加对爱国抗日英雄的崇敬之情。 2、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教学重点、难点:

将自己的发言表达的正确流利。敢于在众人面前作较长的发言。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 出示挂图,引出话题。

可以出示书中三位抗日英雄的挂图,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他们的事迹。

二 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1) 指名学生分别介绍三位抗日英雄的事迹,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

(2) 可以围绕内容是否准确,表述是否清楚,以及语气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 出示要求,明确目标。 (1)阅读文字说明。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 (3)介绍自己应如何表达。 四 小组互动,全面参与。

(1) 谁知道其他抗日英雄的事迹,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2)组长做好记录,推选代表在全班面前进行发言。

五 指名表达,全班互评。

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到前面叙述,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要既找优点又发现不足。

六 讨论小结,拓展话题。

引导学生说说指导的其他和抗日有关的情况。比如自己的家乡和当年抗日有关的情况,家乡著名的抗日人物。能说会写<写一篇读(观)后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 2、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教学思路:一、课堂导语

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影视节目和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这种感受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读后感或观后观。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一个好的影视节目,你读后或看后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写读后感为例) 1、读懂读通读透原文。

读懂原文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读原文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弄懂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内容,而且要深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清楚了原文写的是什么,又知道是怎样写的,并且明了为什么这样写之后,也就为写好读后感提供了前提,做好了必要的准备。读原文时,要以“平常心”去读,不要一捧起书来就想我这是要写读书笔记啦!我写什么呢?怎么写呢?这样,自己的心先浮躁起来,就深入不到书里去了,越读越急,最后一无所获。 2、掩卷而思,以读引感。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章写了几件事?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各是什么?哪些地方给我的印象最深,我想到了什么?有了什么收获等等?然后 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来

写。

3、正确处理“读”和“感”的关系。

写读后感受,要抓住体会和感受重点写,不可大段的摘抄原文,以“读”代“感”,或重“读”轻“感”。 

写读后感想,要注意发挥联想,如联系一些相关的实际事例,对照原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联系的事例可以是自己的,别人的;也可以是身边的,远处的;或是过去的,现在的,不受时间空间和对象的限制。 4、紧扣原文,结合实际说实话。

写读后感,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既不能脱离原文内容,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瞎扯,也不可以写“检讨”,表决心,喊口号的形式代替感想,力求做到真挚自然,恰如其分。 5、读后感的一般结构。

①简介读原文的时间,原文的作者篇名,概括主要内容以及自己读原文后的总体感受(这一部分要略写)

②引用原文观点或中心句或精彩佳句,联系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谈自己的体会。(这一部分要详写)

③引用原文的句子,要用上引号,并在它与所谈的体会之间用上合适的过渡词或过渡句,可稍对原文加以分析或肯定,再联系实际进行体会,叙述时,可以“边叙边议”或“先叙后议”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④以总结中心或有启迪作用的句子结尾。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构思好后自主习作,教师对写作较差的同学个别辅导(如:整段、整段抄原文的,联系实际空洞的和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三、修改作文。四、誊写作文。语文七色光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进一步丰富知识积累,了解抗日战争中重大的历史事件。 4、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中的一些规律的认识。 2、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 一、 练

1、读拼音,然后组词语。

藏cáng(   ) 觉jué(  ) 铺pù(  ) Zàng(   ) jiào(  ) pū(  )

钉dīng (  ) 挑tiāo(  ) 模mó(  ) ding (  ) tiǎo(  ) mú(  )

féng(  ) chuán(  ) shèng(  )缝fèng (  ) 传zhuàn(  ) 盛ch éng(  ) (1)先让学生自主练习,然后形成正确答案. (2)如有错误,大家共同分析原因。 二、选字填空。

锋 峰 蜂

( )利 ( )芒 蜜( )( )蜜  奇( ) 胀 帐 账 涨

( )篷 ( )本    肚子(  )           头昏脑(  )  (  )价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日积月累,增长知识。 2、 学习知识窗,了解抗战的知识。重、难点: 目标1和2教学过程:

一、 学习日积月累。

1、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全神( )注    居高( )下   横七( )八昂首( )胸     斩钉( )铁   气( )山河粉身( )骨     热血( )腾    大义( )然 (1) 写英雄的词语有:

(2) 写侵略者可耻下场的词语有: 2、 读名言警句。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革命烈士诗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汉) 二、 学习知识窗。

1931年9月18日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很快侵占 东北全境。

1937年7月7日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我军军民开始全面抗战。

1937年8月      共产党将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1937年10月 共产党将赣、豫、浙、皖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军。

语文第二单元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

咆哮 逞能 日寇 冀东 抡起 崎岖 沸腾 山涧 嗖 屹立

眺望 绥化 浦东 关隘 层峦叠嶂 泥泞 投掷 嘶喊 效果 缴获

硝烟 触角 抽搐 木栓 栗子 挪用 嚎叫二、看拼音填汉字。

mei kuang liang shuai can pao qi

( )( ) 高( ) ( )落 悲( ) ( )( ) gang zhang hao hui mao yan

山( ) ( )本 ( )爽 指( ) ( )盾 ( )盖 tuo pi hen zhen pen miao

( )拉 ( )示 ( )毒 ( )奋 ( )射 ( )准

zhan ding jie za gua eng

( )( )( )铁 ( )碎 ( )啦 ( )头三、比一比,组词语。

拂( ) 彩( ) 蓝( ) 尊( ) 揭( )佛( ) 睬( ) 篮( ) 遵( ) 喝( )炼( ) 练( ) 冻( ) 渴( )四、多音字组词语。

藏 ( ) 觉 ( ) 铺 ( ) 钉 ( ) ( ) ( ) ( ) ( )

模 ( ) 挑 ( ) 缝 ( ) 传 ( ) ( ) ( ) ( ) ( )五、选字填空:锋 峰 蜂

( )蜜 ( )芒 奇( ) ( )利 蜜( )胀 账 帐 涨

( )价 ( )本 ( )篷 头昏脑( ) 肚子( )六、补充成语,并选两个造句。

全( )( )注 ( )首( )胸 粉身( )( ) 居( )( )下 ( )七( )八 ( )钉( )铁 气( )山( ) 大( )( )然 热血( )( ) 七、补充诗句。

1、恨不( ),( )。( ),( )。

2、人固( ),或( ),或( )。八、按原文填空:

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 ),眺望着( )和( )远去的方向。他们( )望望还在向上爬的( ),脸上( )胜利的( )。班长(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 )胜利( )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 )的枪( )了,然后走到( )边上,像每次( )一样,第一个( )深谷。战士们也(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 )了他们( )豪迈的口号声:

“( )!” “( )!”第三单元

主体5<捅了马蜂窝>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2.揣摩文章深入细致、充满情趣的语言。3.结合自身体验,理解文章主旨。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难点: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学安排:1课时1.导入

说说“曾经冒失的童年”

提请学生思考:由于我们的幼稚,这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为什么呢?

2.以读作为进入文本的路径,让学生走进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读(整体阅读)——自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自语,语速放慢,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原来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一件难以忘怀的极其有趣的事,刚才大家读了书,想一想老师的说法对吗?有没有什么不妥?

学生反应:“有趣”似乎不妥,到底哪儿不妥一时还拿不准。

教师:用“有趣”来形容中心事件不妥,为什么呢?我们将这个问题先放一放,那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写到“有趣”的事?

学生:文章开头部分——“爷爷的后院是儿时的乐园。”

教师:“堆放杂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却为何是“我”的乐园?学生:有树,有鸟儿、蝶儿、虫儿……教师:那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园呀!

学生:好奇心,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使我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取蝉衣,挖蚯蚓,驱蜢虫……

教师: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二读(分解阅读)——朗读2至7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奶奶也要捅马蜂窝,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

学生:为了通风和安全的需要。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对话描写)

教师:“我”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找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渴望”、“有趣”、“难以抑制”

教师:而且奶奶的话中还教给我方法(头上蒙块布,竹竿一捅。)捅之前,有没有害怕或是别的什么心理?学生:“迟疑”、“胆怯”

教师: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假如你是一个电影导演,让你将“捅马蜂窝”这部分拍摄下来,再现当时的情形,你该怎样拍?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镜头,模拟再现。活动汇报:

一个全景(一个手持竹竿,头蒙小褂的小子正在紧张的使劲摇撼。)一个近景(“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

一个特写(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扑过来,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教师:“捅”是紧张、刺激、有趣的,那“捅”过之后呢?又进行了哪些描写呢?(继续关注文本)

三读(精选阅读)——带着问题选择阅读

问题:①与爷爷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②“我”对马蜂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③为什么我会有沉重的“罪孽感”呢?

问题解决:捅了马蜂窝之后,“我”对马蜂的看法是:马蜂不再只是一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虫,而是会“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英雄;马蜂虽然是一只小虫,但“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它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

“我”产生这样的看法,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捅了马蜂窝之后,一只“不顾一切而拼死的”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爷爷的讲述。爷爷告诉“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

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马蜂不是害虫,你不惹它,它也不会蜇你,但是一旦你毁了它的家,它会不惜生命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现在“我”毁了它们的生活,使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生灵,所以“我”就有了一种沉重的“罪孽感”。

教师: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学生:“无家可归的一群”“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始终没能等来一只马蜂”“空空又是一年”。教师:这件事后便有了“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的教训。回到前面我

们提到的问题,能用“有趣”简单地概括整个事件吗?显然不能,因为“我”为自己的冒失行为而后悔、内疚,希望马蜂能重回家园,弥补自己的过失。

3.用辩论作为走出文本的跳板,让学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教师:结末的教训。有人认为,这个教训对我们很有意义,它教育我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要关爱一切生命,要有爱心,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人认为,这个教训对我们没有意义,因为我们很难做到不伤害其他生命,比如踩死蚂蚁,比如咬伤我们的蛇我们会打死它,再说马蜂如果威胁我们的安全,我们是应该捅窝的。

结束:对于学生的辩论,老师不必多说,可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作结。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主体6<渡河少年>教学目标:

1、结合文中描写少年渡河的有关语句,体会少年的倔强个性。2、学习文中描绘人物的手法。

3、引导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倔强”。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提问:通过昨天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点评: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又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情景之中。)二、 学习5——11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孩子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孩子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点评:组织学生两次阅读有关文章内容,读的形式不同,读的目标明确。速读时求直觉,精读时重理解,训练了学生围绕一个要点划找词句的能力。)4、组织讨论:

a.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b.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

c.通过这神情,我们仿佛看到孩子此时内心在想什么?结合1——4自然段想一想。

d.赏析“滑进”一词的妙处。

(点评:读后表演,联系上文体会孩子的内心活动,学生更能体会到孩子此时内心的愤怒,进入文本的情境之中。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读书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5、刚才我们是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孩子内心活动感受到孩子的倔强的,这倔强从孩子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点评:适时小结学法,为下面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抓手;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a.出示一组句子。

b.你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孩子的内心活动,你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孩子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组织学生交流。

(点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每个学生对文字有不同的理解,理解的层次有深浅,善于表达的方式也不同。这一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保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c.秋风秋水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谈谈对“奇葩”的理解。

此时此刻,你觉得孩子真像什么?说话训练。

(点评: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同学的情感在一起产生共鸣,进一步感受到孩子的倔强,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6、引读12自然段。

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点评:这一设问,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少年取得成功的原因,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8、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点评: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再一次拨动了孩子心灵的琴弦,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思考中、在争论中进行着思维的碰撞,从而产生着思维的火花。学生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对“倔强”的认识,对“困难”的挑战,这些态度五一不巨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课堂上生成的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要学习少年面对困难和挫折,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又不能过于任性。)三、 总结谈话:

1、用一句话谈谈学完了这一课的感受。2、质疑。

(点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还会生成许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语文学习向课后延伸,向生活延伸。)

3、总结: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快乐<做毽子>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小时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骤。体会那个时代孩童的生活乐趣和纯真的情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改精神特制定

教学重点: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体会做毽子的乐趣。教学难点: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体会做毽子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课间爱做什么游戏?大家既然那么爱踢键子,你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

3、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看看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汇报四、细读品析。

读文:思考以下的问题:

(1)做毽子的过程可分成哪几步?需要使用哪些材料?在书中画出来。

(2)做毽子时关键是什么?要选择什么样的鸡毛?为什么?学生汇报

指导理解词语:鹅毛管 飘逸

2、从文中你看出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小组内互读,有疑问的地方标在书上4、小组讨论交流、释疑五、小结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六、拓展延伸

你还会有什么游戏工具,从中有什么感受?七、学习本课生字注意:粘是多音字。八.总结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快乐《读不完的大书》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的时间了。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本很大很大的书,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读不完的大书》。板书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那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

3、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看看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品读赏析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请同学看后互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互读、互听、互学中读好描写优美景色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6方法指导: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趣”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找出来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想,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7、拓展延伸

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景象?

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四.识记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2、指名读要认的字。五.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六.作业

找出写景的文章,自己读读。能说会写《编一出小剧演一演》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图意,并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

2、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小剧本,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

3、培养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境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

教学难点:把身边相似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采取恰当的语言化解矛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5幅图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童真童趣的课文,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今天,让我们走进能说会写,去看看今天又发生了什么?板书课题。《编一出小剧演一演》板书课题二、进入文本

谈话:本次口语交际课具体的内容要求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找看。

请同学读课文

学生反馈,老师适时板书

过渡:图中的几位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看明白了吗?播放课件。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再次播放课件

先提出观察要求: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情景,可以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记录你观察的细节。提出问题:

(1)他们会因为什么发生矛盾?当时会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2)矛盾发生后,他们又是怎样做的?(3)结果怎样?

交流体会:这件事,你是怎样看的?谈谈你的看法三、生生互动,小组交流。1、学生自由练说

2、同桌互相练说,与同桌交流所看、所想。

3、小组练说,充分练说。选出比较能够代表小组水平的一个,说的全面而充分的一个。说话的要求:

(1)说话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说话要完整、具体,喜爱的理由要说充分;(3)说话态度要自然、大方、得体;听话的要求:

(1)听话时要精神集中,不插话,不打断别人的话语;5、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评议

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大家有什么感受?有没有特别想和大家说的话?请同学总结本课。

四.作业:回家之后,把你今天的交流内容与妈妈爸爸交流好吗?能说会写《童年的回忆》教学目标:

1、把事情的经过写生动、写具体;

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

3、培养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教学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

放歌曲《童年》给大家听。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都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趣事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能说会写天地来写一篇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本次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谈话:本次写话课具体的内容要求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找看。

请同学读课文后反馈,老师适时板书

小结:这次习作就是把我们童年值得回味的趣事,经过回忆、整理,选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写出来。题目自拟。给学生时间、理清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多请些学生说说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说、写时注意:

1、选择又感受的事例有针对的作简要介绍。 2、按一定顺序去说或写 。

(1)写清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2)抓住重点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3、确定重点三、写话。

请学生写话并且自己读一读,发现和修正。请写完的同学读作文,大家简评。

给学生时间修改自己的作文。四、总结

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多么幸福啊,把自己的幸福与大家分享就更好了。希望今后我们能有更多这方面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五.板书设计: 能说会写—— 童年的回忆 (1)写清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2)抓住重点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六、作业:把你的作文读给你愿意倾诉的人,请他给你一个评价。

语文七色光三

第四单元

主体7《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材简介

《血染的实验报告》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为代价,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赞颂了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设计理念

以读为媒介,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桥梁。引领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去体验、感悟科学家的崇高品格。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2.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让心灵触摸文本。

1.借助名人名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诺贝尔奖创始人、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曾经说过:“生命,是自然

赋予人类精心雕琢的宝石。”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是非常宝贵的。但是,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解放事业,很多人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位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看看他是如何以生命为代价,完成那份血染的实验报告的。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实验的事情。

3.自由朗读文章2、3自然段,边读边想:施密特博士最初要进行的是一项什么实验,会被毒蛇咬伤?

预设:他仔细观察蛇的外形、活动特点,目的是和当地的蛇种进行比较。

(1)找出描写毒蛇样子的语句,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2)这五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哪个词最能体现毒蛇的凶猛。预设:“透” (指导读句子)

4.施密特被毒蛇咬伤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1)从每个字入手,理解“拼尽全力”的意思。预设:拼命用尽自己全部的力气。

(2)如果我们被毒蛇咬伤,可能会……,而施密特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

预设:施密特博士在被毒蛇咬伤后,想到的是把自己被蛇咬的情况记录下来,他这种崇高的职业操守,多么令人崇敬啊!

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重点描写了施密特博士的实验对象——南美洲毒蛇,毒蛇的凶残是通过它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南美洲毒蛇的凶猛动作,进一步抓住施密特博士被毒蛇咬伤后的第一反映,突出施密特崇高的职业操守,激发学生对施密特博士的崇敬之情。

二、读中感悟,用心灵沟通文本。

1.怀着对施密特博士的崇敬之情,默读文章4、5自然段,思考施密特身中剧毒后,他都想了些什么?

预设:(1)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2)心想:“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这次实验特殊在哪呢?

预设:A.以生命为代价。 B.用自己来做实验

2.施密特博士的心理活动是作者通过他的实验报告推测得知的。指导学生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几处报告原文的内容,施密特博士分别是在什么

情况下进行记录的。

(1)指名读其中的第一处心理活动描写,施密特这次实验真的像往常一样吗?

预设:他的身体已经和往常大不一样,然而工作的态度却毫无改变。读一读施密特的这段实验报告,教师板书:认真仔细。

(2)指名读第二处作者对施密特四个小时中身体状况的描写。看了作者的描写你是什么感觉?

预设:施密特太痛苦了、他是一个坚强的科研工作者、可敬的科学家······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顽强不屈。

3.前两次记录中共有四个省略号,从这四个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预设:四个小时的记录一定很长,作者省略了很多内容,也可能随着剧毒的侵蚀博士的记录写写停停,字迹已经很难分辨了。

4.前面两处记录是通过朗读和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用心感悟走近了施密特,仿佛看到了当时情景,就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再练习读第三处记录内容。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总结并板书:坚毅奉献。

5.最后这两处省略号是怎么回事?把自己当成施密特,你要在这样的状况下,是什么支撑着你继续完成这份特殊的实验纪录呢?

4、5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施密特博士在身中剧毒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这份血染的实验报告的过程,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施密特博士崇高品质的重要内容。教学中着重体现在教师的启发引领过程中,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重点词句的含义,在读中走进施密特博士,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三)拓展延伸,用心灵点燃文本。

1.五个小时后,他停止了呼吸,但他却把宝贵的资料留给了后人。我们非常难过,一位科学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但是,我们又感欣慰,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他的崇敬,齐读文章最后两句。

2.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突出施密特自己吗?齐读第一段。

3. 课后继续搜集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的资料,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来汇报。板书设计

主体8《开天辟地》《开天辟地》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五年制教科版教材第八册的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

献精神。本文共有5个自然段,从三个部分叙述盘古开辟天地、创造宇宙的故事。课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显得十分生动精彩。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教学这篇课文目地是让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以及神话故事想像丰富的特点。通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及精彩句段培养语感,体会盘古为征服自然的献身精神。  设计理念

  本文是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此文时可打破文章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拓展想像力,从而真正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神话复述下来。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了解神话故事想像丰富的特点,并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勇敢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内容,培养其想像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为人类谋幸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1.教师简介“神话故事”,并引导学生谈一谈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开天辟地》的第1自然段后设疑:盘古是怎样开辟天地的,结果又如何呢?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4.理解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不认识的字和词可借助字典或请教同学。

  2.读课文,想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  3.想一想,本文的中心与文题有什么关系?(文题点明中心)  三、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探究解疑(说明:学生汇报时可不按文章的先后

顺序,读懂什么就汇报什么。)

  1.假如A学生汇报:我从文章的2~4自然段读懂了盘古是如何开辟天地的。(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从这部分来理解,分析。)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2~4自然段,看看盘古究竟是怎样做的?

  ②引导学生用把自己假设成盘古来介绍“自己”的做法,读懂哪部分就汇报哪部分。(教师相机板书)

  ③教师出示:“随着一声巨响,蛋里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句子中有反义词,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天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地的不同。)

  ④请同学们在2~4自然段中选出最能感动你的一句话或一个自然段,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2.过渡:从2~4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盘古是怎样开辟天地又顶天立地地支撑着,不让其合拢直至累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和他为了创造新世界而无怨无悔的精神。

  3.引导学生汇报你又从哪个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假如B学生汇报我从第1自然段知道了天地的开创者是盘古和天地不分之前他的样子。(板书:大蛋)

  ①自由读第1自然段,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如“混沌”“孕育”“质凝”等。

  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引导学生想像一下当时天地不分的景象,并说一说。  ④指导朗读。

  4.过渡:从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故事的起因,这让我们感到压抑。那么盘古有没有因倒下而停止了他所作的贡献了呢?

  5.假如C学生汇报:我从第5自然段知道了盘古把他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世界。(板书:创造世界)

  ①指名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排比句。

  ②学生练说。如(东岳泰山)我知道(这是盘古的头)。  ( )我知道( )。

  ③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想像盘古还能作哪些贡献,并仿说。  6.齐读最后一句话。  7.师小结。

  本篇课文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从三个部分讲述了盘古的孕育以及他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赞颂了他不惜牺牲,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人类,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光明、美好的新天地的可歌可泣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感受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对于盘古为人类所做的一切,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盘古,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  3.把这篇神话故事复述给身边的人听。  三、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

  (1)让学生将生字分类,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  (2)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写字。

  (1)举例指导写字。

  “创”字左边是“仓”不是“仑”,“拢”字右边是“龙”不是“尤”等。  (2)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练习

  1.查找神话故事,读熟后讲给同学听。  2.预习“快乐读书屋五”。

快乐《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教材简析

本文讲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冒着生命危险将火种偷到人间,并教会人类使用火种,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故事。在普罗米修斯因偷火而受到宙斯严厉惩罚时,他与宙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故事情节为主线,使学生在互动和感悟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而忍受痛苦的坚强意志,学习他聪明、善良、正直和勇敢的品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设疑导入

1.导语:同学们,对于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能说出火的用处吗?

(比如:火能烧熟食物,火能驱赶野兽,火能照亮夜空,火能带来温暖,火能烧开水,火能传递信息,火能炼造工具,火能帮助人们战斗……)

那么,你知道人类是怎么得到火种的吗?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给了我们答案,让我们快快阅读“快乐读书屋”中的《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吧。

板书课题:《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指导学生读好课题。(通过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用讲故事的口吻读课文,同桌互读互评。

5.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在小组内或与大家交流讨论。

6.汇报交流。(注重在互动中生成的知识)7.谈向普罗米修斯学习什么精神?

同学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先说说读后应向普罗米修斯学习什么精神?从课文哪些段落能够看出来。再全班交流。

(读好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也是阅读课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在自主学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三、学讲故事

1.学生练习讲故事,注意防止背课文。2.同桌互讲。(练说、互评。)3.指名讲。(评出故事大王)

(在学生读通课文,对课文内容记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故事。可以合理地想像人物当时的言谈举止,加上自己的体会、感受,要注意和“听”故事的人在情感上交流。)

小结:在漫漫的长夜,火给人带来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给人送来温

暖。有了火,人类才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四、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让学生合理想像续讲故事。

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以后,宙斯会善罢甘休吗?请同学们张开想像的翅膀,讲述一个自己创作的故事……(1)学生自编。

(2)同桌讲续编故事。(3)指名讲。五、检查识字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六、推荐作业

课后阅读《普罗米修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快乐《购买上帝的男孩儿》    教材简析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四”中的一篇文章。这个故事讲孤儿邦迪由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帕特鲁普在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昏迷不醒,医生告诉邦迪,只有上帝能救叔叔。于是,邦迪用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小组把邦迪的叔叔治好。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应当有爱人之心,“上帝”就是人们的爱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认识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自主解疑、合作探究,弄清小男孩的叔叔是怎么得救的,从而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关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人应当有爱人之心,愿为他人谋幸福,爱心就是“上帝”。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爱心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情感。  2.理解老者信中话的含义,体会老者帮助小男孩的原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上帝”的资料说一说。

  2.传说中的上帝神通广大,有仁爱之心,能普度众生,解救百姓。其实世间不存在上帝,大家想像一下,上帝能买卖吗?但是有个小男孩却要购买上帝,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共同进入“快乐读书屋四”《购买上帝的男孩儿》  二、齐读课题,自主质疑

  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1.这个小男孩是谁?

  2.小男孩为什么要购买上帝?

  3.上帝能购买吗,小男孩是怎么买的?  4.小男孩买到上帝了吗?  5.上帝指的是什么呢? ……  三、初读课文,自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小男孩是谁?

  2.再读课文,组内讨论第二个问题:小男孩为什么要购买上帝?  3.默读课文,解决第三个问题:上帝能购买吗,小男孩是怎么购买的?

  四、品读课文,合作学习

  (一)对比阅读,掌握学习方法。(2~4段)

  出示语段:一个小男孩儿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的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1.练读表演。

  小男孩儿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么做的,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应该怎样读这句话,用什么语气?配以动作表情上台表演,突出“流着泪”,体现出小男孩很伤心很着急的样子。  2.对比体会。

  店主们看到小男孩的举动都是怎么做的?你认为这个60多岁的老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阅读理解。

  当小男孩用1美元买到自认为的“上帝”后,他的心情怎样,说明小男孩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指导读第4段,突出“喜出望外”“兴冲冲”“叫嚷”等词语,把小男孩买到上帝能救叔叔那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再读细品。

  将这3段课文在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5.尝试说话。

  小男孩买到上帝了吗?此时,你想对男孩说些什么,想对老者说些什么?

  6.总结学法。

  通过阅读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二)自主探究,运用学习方法。(5~7段)  1.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讨。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出示:那老者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者花重金聘来的。

  理解“富翁”“跨国公司”“董事长”“重金”等词语,体会老者虽然十分富有,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仍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一颗纯洁、仁爱的心。他不仅有慈祥的外表,而且有慈善的举动。  3.说话训练。

  想一想小男孩所买到的上帝指的是什么?(人们的爱心)说说老者的哪些地方让你佩服,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三)品读课文结尾,理解“爱心”。  1.为什么老者要救帕特鲁普?  2.真正的上帝到底指的是什么?

  出示语句: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这是点题句,也是总结全文的点睛之笔。老者道出一个道理,世界上是没有上帝的,因而靠上帝拯救生灵是不现实的。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心。有爱心,就会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关爱,一切困难与痛苦都可战胜,一切理想都可以实现。

  3.分角色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叔叔的爱以及老者无私的爱。  (四)联系生活,实践“爱心”。

  1.讨论: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奉献爱心,我们应该分别向老者、男孩及他的叔叔学习什么品质?

  2.播放《爱的奉献》。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行动起来,把我们的爱心送给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

  五、认识生字

  1.动笔圈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对8个字的认识程度。

  2.教师抽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六、拓展延伸

  读《自读课本》中的相关文章。

能说会写《感谢》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训练和表演,使学生知道感谢的方式和使用恰当的感谢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礼貌待人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训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爱,有爱心,有美好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选择适当的双向沟通方式。  2.能够真诚不夸张地使用感谢用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朗读导入

  1.由学生朗读导入新课(学生朗读:我感谢我的母亲,是她赋予我生命,在我困难的时候总会送来安慰,在我寒冷的时候总会送来温暖;我感谢我的老师,是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用知识照亮我的未来,让我变得聪慧;我感谢我的朋友,是他们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给我鼓励,让我不孤独)。

  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诵,你懂得了什么?  (要感谢母亲、老师和朋友)  生活中要感谢的只是这几个人吗?  (要感谢的人有很多)

  联系本单元学过的几篇文章来谈谈。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来谈:①我们要感谢芝加哥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是他用生命为人类留下了人体对蛇毒反应的宝贵材料。②我们要感谢传说中的盘古,为了人类,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让躯体化成世间万物。③《购买上帝的男孩儿》中,叔叔邦迪要感谢他的侄子和帮他付医药费的老者;侄子既要感谢那位老者,同时也要感谢把他抚养大的叔叔邦迪,而他们三个人都要感谢的是人们的爱心)

  通过学习这几篇赞美古今中外为人类、为他人甘心奉献的人物的事

迹,你们对他们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崇敬之情)对于他们无私的奉献,我们该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感呢?(感激之情)  2.讨论交流。

  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向他人表达感激之情。

  (得到他人的支持或帮助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关心、关爱的时候;得到他人谅解的时候……)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感谢为话题,来学习表达感谢的方式和使用恰当的感谢用语,并形成礼貌待人的意识。  ②回忆自己平时是怎么感谢别人的。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表示谢意,你是怎样感谢别人的?先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③汇报小组讨论情况,师生评议。大屏幕显示教材上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话,先指名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分别谈谈。

  学生谈完后,师生共同评议一下,使学生明白教材上第三段话的意思并(下转47页)

  (上接36页) 总结板书:  ①感谢的态度是真心实意的。

  ②感谢时要把话说清楚,要有礼貌,使用致谢用语。  ③接受感谢的一方要有答谢。  二、合作探究,充分练说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下午有位工人要来我们教室,为我们换掉老化的灯管,到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向工人叔叔表示感谢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该说些什么?

  2.学生准备。

  要向学生提示注意黑板上的几点要求。  3.分组练说。

  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致谢,注意提示学生,练习时可以互换角色,彼此提意见。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  4.汇报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但以学生评议为主。从是否符合感谢的要求进行评价,要多肯定长处,指出不足,如能提出修正建议更好。

  三、联系生活,拓展练说

  设想生活中几种需要我们致谢的情境进行表演,培养学生随机选择适当感谢方式的能力。教师结合实际及时进行指导,评议。  (大屏幕出示相关情境图)

  除教师提示的情境外,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情境再练说。方式可以有多种:写信、打电话,或面对面致谢、送礼物、用行动表示等。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值得我们感谢的人或事很多,让我们用心去感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知道去感谢为我们的成长付出爱心的人。

语文七色光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互相转换,培养学生组织句子顺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养成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会表达、会倾听以及会借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为他人、为社会多奉献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前准备

  搜集古代神话故事以及要捐赠的物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深化主题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一首经典老歌———《爱的奉献》中的一句歌词。确实如歌中所唱,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奉献,奉献———体现着人生价值,古今中外有很多体现人生价值的名言警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七色光四”,首先让我们到“日积月累”中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  (一)日积月累。

  1.启发理解,引导记忆。

  (课件分别出示人物肖像及所说名言)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人物简介想一想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能把这两句名言记下来吗?快试一试吧!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美国)  2.拓展延伸,汇报交流。

  这两句名言是书中为我们提供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搜集到不

少这方面的名言,下面就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名言和你读这句名言的体会。(生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例: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3.引导创作。

  创作一句符合自己实际又能时刻鞭策自己的精练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日积月累”教学中,设计了理解记忆、拓展延伸和引导创作三个环节,在自主探索的语文活动中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利于积累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精练的语句折射着中外名人的人生价值,而一个个生动的古代神话故事则使我们了解了那些受人尊敬的神话人物是怎样为人类造福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窗”。  (二)知识窗。

  1.(课件出示古代神话故事名)同学们知道这些神话故事吗?这些故事有些是中国的,有些是古希腊的,你们能区分开吗?  《女娲补天》 《阿波罗的故事》  《智慧女神雅典娜》 《后羿射日》  《大禹治水》 《勇敢的赫拉克勒斯》  《特洛伊城的建立》 《开天辟地》

  2.课前老师让大家去搜集这些神话故事,那么现在谁愿意给同学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故事?(学生讲故事后,再请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听了几名同学精彩的讲述,哪一个神话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指名说一说)

  【“知识窗”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这里,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神话里的主人公为人类造福而赢得后人的尊敬和歌颂,可见人活着就要多奉献,多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那样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如今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在我们的身边还是有一些生活有困难的人需要你我的帮助,那么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三)大家一起来。

  1.师生共同讨论捐赠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2.根据平时实际情况,确定捐助对象。  3.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制定计划。

  4.讨论结束后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读书中内容,归纳出进行捐赠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活动要有秩序。  ②态度要热情、平等。

  ③说话有分寸,不要使受捐助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5.进行捐赠活动。

  看到大家都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将来要想对他人、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光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还不够,还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练一练”,看看今天能有哪些收获。  (四)练一练。

  1.照样子,换个说法再写个句子。

  (1)理解例句:我难道是胆小鬼吗?(课件出示)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指名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不需要回答,它表达的是一个肯定的意思。

  (3)再读另外一句:我可不是胆小鬼!明确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后一句的语气有所加强。  (4)学生对比读,体会理解。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完成练习。  (6)汇报交流,反复诵读。  2.按顺序排列句子。

  (1)分别指名读6句话,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分组讨论这几句话内在的联系,以及可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

  (3)汇报交流,指名按排好的顺序读。(变换各种形式读)

  【在合作中让学生展示自我,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互相借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短暂的40分钟即将过去,可以说这是既丰富又有意义的一节课,让我们都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吧!在给他人、给社会送去温暖的同时我们更能体现一种价值,不要忘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语文七色光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在此项语文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一个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验成功,收获成功带来的喜悦。】

第五单元

主体9《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材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同情弱者”。本课描写的是在风雪交加的大年夜里,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沿街叫卖饥寒而死的悲惨故事。设计理念

  《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以读为本,通过读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本课设计从整体入手,采用自主、合作、多项互动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个性化理解课文,并着力为学生发展和展示阅读能力提供广阔空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遭遇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能复述课文。教学重点

  1.体会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像与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情描述,引出新课

  1.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卖火柴小女孩的画面,用动情的语言进行描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相机提问:“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全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结合课文读准字音、体会字义。  3.自主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再读全文,汇报交流  1.课文的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细读探究

  (一)阅读第一部分(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所处的恶劣环境。  1.读后讨论。

  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来引导: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2.说说体会。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小女孩冻了一天,饿了一天,没有人关心她,回去还要挨打,真可怜。)  3.感情朗读。

  要把阅读中体会到的小女孩的可怜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阅读第二部分(5~11自然段),探究小女孩的理想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  1.自读感悟。

  说说小女孩的理想与需求是什么?你是从那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小女孩的理想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并追溯原因。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  3.交流展示。

  (1)谁能代表小组把上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可随机归纳板书:  理想———幸福、快乐

  需求———温饱、欢乐、怜爱

  (2)从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文中哪些段落最能打动你?读出来给大家听。(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个性,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阅读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1.自己轻轻地读读,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样凄惨的画面。  (自学、想像)

  2、联系全文理解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想说什么?  三、总结  第三课时

  一、深化主题,领悟表达方法  1.朗读课文后讨论:

  ①小女孩的死说明了什么?

  ②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如此痛苦,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她美好的幻想?

  2.从这篇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加深理解旧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二、指导复述全文

  1.回忆课文内容,向同桌复述。

  (引导学生回忆五次幻象,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2.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指名复述。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

  2.按字型结构分类,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3.学生练写。  四、积累词语

  1.在文中选出两个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2.自选词语写两个句子。  五、拓展延伸

  你们喜欢安徒生的童话吗?课后我们可以读一读《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六、作业(任选其一)  1.改写这篇童话的结尾。  2.写一篇读后感。

主体10<古代读歌三首> <卖炭翁><悯农><赤日炎炎>

快乐读书屋  《父母心》 教材分析

  《父母心》是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

女送给人家,又领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感情,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以课外相关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情感一步一步地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动情,从心灵深处产生要感激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和谐的读书氛围中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意。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母亲以手喂熊救爱子》的故事,导入新课。

  (多媒体画面上出现病床上的母子俩。这位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到抚顺市劳动公园里玩。工作人员正准备把黑熊搬到室内过冬,已经将笼子外的铁丝网拆除。不知不觉中,这个孩子走近黑熊,并将一块糖伸向黑熊,于是小手被黑熊咬住了。这一刻,母爱化作巨大的勇气,母亲迅速将一只手伸进熊嘴里喂给黑熊,另一只手护着儿子的小手,拼命地从熊嘴里往外拉。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位勇敢的母亲以双手重伤,其中一只手肌腱断裂的代价保住了儿子的小手。)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请同桌或老师帮助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完后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

事内容。

  三、知情悟理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这对父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再读感悟。

  当你又读一遍课文时,你对文中的父母所作所为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交流。

  (如果意见不同,可分组讨论,再交流。)  3.提炼升华。

  朗读使你受感动的句子,谈谈此时你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

  1.从这篇短文中你懂得了什么?

  2.结合实例谈谈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的爱。  五、拓展延伸

  师出示有关父母爱方面的小故事(也可课前让同学搜集)进行阅读。

  附故事:

  一天深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家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下转27页)  (上接23页)仅剩下屋顶的一角。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哭喊着要妈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景象:一个女人站立着,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在这个女人的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挺立,双肩高高耸起……

  原来,这个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的……

  阅读后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情,读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

  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何相似之处?

  六、拓展作业

  1.如果你喜欢写,给父母写一封信,写出你对父母的爱;  2.如果你喜欢说,与父母沟通,让家人感受到你的爱;  3.如果你喜欢做,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你的爱;  4.如果你喜欢画,画一幅最美的爱心图;

  5.如果你喜欢收集,请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七、播放FLASH 动画课件《让爱住我家》,全体学生起立,跟随音乐齐唱……

  附: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屋五  父母的心

  不可恶①送长子②送二儿子换长子③送女儿换二儿④要回女儿不心狠①眼含热泪 ②无精打采③失魂落魄可怜天下父母心  与其送人 不如一起挨饿

快乐<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能说会写《安慰》  教材简析

  本次能说会写属于情境交际,由四部分构成:一是交际的话题“安慰”;二是话题的内容和范围,即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安慰,怎样安慰;三是要掌握好安慰别人的心态、语气;四是口语交际时的练习形式及方法。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侧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使学生具有文明的语言修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并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倾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并能简单地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懂得怎样安慰别人,使其学会关心、帮助需要精神支持的人。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3.指导学生善于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能够从精神上支持他们。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结合教学班或学校里某同学遇到的不幸引入话题)××同学很痛苦。作为同学,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们看她(他)难过的样子,觉得该做点什么呢?  1.指名发言。

  2.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其实刚才你们就是在对××同学进行安慰。有人说:“会安慰别人的人是天使!”因为他带走了忧愁,留下来的是快乐和温馨。刚才几个同学也做了一回天使,其他的同学想不想做这样的天使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会这种本领。(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利用教材,指导学生

  1.阅读教材,明确交际的内容与要求。

  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人在孤独、困难、痛苦、不幸的时候,常常需要别人的安慰。刚才几名同学已分别安慰了××同学,你们认为谁的安慰最能打动××同学呢?为什么?(同桌交流)

  什么样的安慰才能打动你的心?(看书上内容,讨论归纳。)  态度:要和蔼可亲,真诚,富有同情心。

  语言:说同情的话,委婉动情的话,鼓励的话。  2.指导安慰别人。

  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安慰别人,现在就请你们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再安慰一下××同学,好吗?看谁说得更能打动她(他)的心。××同学你听了同学们的安慰,心里想些什么?  3.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会安慰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一句恰当的鼓励,一句轻声的劝慰,都能让他们拨云见日。因此,你们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学会真诚地安慰别人吧!  4.小组合作练习。

  看,这里还有两个同学需要你们安慰,你们最想去安慰谁呢?下面请同学们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来安慰一下他们吧!

  例1.××同学丢了一支心爱的钢笔。这支钢笔是他爷爷去逝之前买的,很有纪念意义,他越想越伤心,眼泪止不住地流。

  例2.××同学生病,多次住院,耽误了学习,成绩下降很快,他很伤心。

  5.全班交流评价。

  想安慰××同学的请起立,其他同学要仔细倾听。他们可以来安慰你,帮助你!(师适当点评)××同学的烦恼消除了,可××同学还在伤心中煎熬着,谁愿意安慰××同学呀?(师适当点评)你们俩听了同学们的安慰之后,心情怎样?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三、自由练习,多向互动

  成长的道路上,不顺心的事很多,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安慰别人。

  1.自主寻找合作伙伴。  2.确定安慰别人的话题。  3.分角色小组内表演。  四、拓展延伸,提高练习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今天你们学会一个生活本领———安慰别人。现在,你除了能安慰同学,安慰朋友,还能安慰谁呢?  1.课件出示画面。

  今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的神情黯然,闷闷不乐的样子,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现在我扮演妈妈,谁愿意来安慰妈妈呢?试试看!  2.师生同演。

  “妈妈”:我们厂里又分配来了一批懂业务的大学生,我体弱多病,第一个下岗了,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生安慰)

  “妈妈”:孩子,你懂事了,知道要减轻妈妈的负担了。妈妈听了你的话很高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五、总结

  有一首歌非常好听,也很有意义,老师把这首歌带来了,想与大家来分享,(出示图片,播放歌曲“爱是LOVE”)。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安慰是增进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医治心病的良药,是汲取力量的源泉,是爱的奉献,愿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尽自己所能,向那些需要安慰的人送上自己关切的话语,奉献自己的爱吧!

能说会写  《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联想原文中的人物,打开思路,先说后写。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想像,自由

表达。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以“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为题写一个故事。要求学生要从奶奶对女孩的关爱,给女孩的温暖等方面来描述她们在一起的情形。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要合情合理展开联想,写出小女孩生前和奶奶在一起的情形,培养联想能力。

  2.要把故事写完整、写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  2.要把文章写完整、写具体。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体验,激发兴趣

  (事先准备几张学生和奶奶在一起的照片)  1.图片导入。

  同学们,这几张照片是你们和奶奶在一起时拍的,看着你们那一张张笑脸,老师感受到了在奶奶的关心与疼爱中你们都很幸福。你们愿意说出和奶奶在一起时使你们难忘的事吗?选一件说给你的同桌听。  2.同桌之间,互相练说。  二、联系原文,激发想像  1.回顾原文,展开联想。

  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投入,很热烈。你们是幸运儿,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享受着良好的教育,有老师和家人的呵护,使你们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着。看到你们灿烂的笑脸,老师不禁想起了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小女孩的命运。我们知道他的爸爸经常打她,但是有一个人却非常疼爱她,你们知道是谁吗?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了奶奶给她温暖,给她幸福的。读给同学听。(指名读)

  看来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时,虽然生活贫困,但她有温暖,享受着快乐、幸福。你们都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也希望小女孩和你们一样开心、快乐对吗?下面你们就想像一下,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会有哪些令她感到幸福、温暖的事呢?说给组内的同学听听。  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评议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三、指导习作,自由表达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回小作家,把你们所说的这些生动故事写下来呀?

  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写作要求:

  ①以“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为题目。  ②根据课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  ③注意故事的完整。  ④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⑤写出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关心。  四、自由习作,写出初稿  (教师巡视指导)

  五、相互交流,修改习作

  1.学生自读自改习作。先把句子改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小组内互相传阅习作,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对习作进行了哪些修改及修改的理由。  六、集体评议,点拨评价

  1.教师选择典型的文章(两篇:一篇是较好的,一篇是较差的)集体讨论修改。

  2.学生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3.评选“最佳”,激发兴趣。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创意等。

  4.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习作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借鉴。  附:板书设计

  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  合理想像  独特感受  融入真诚

语文七色光五教材分析

  “语文七色光”是每个主题单元之后的一个独立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园地。这一单元主题是“同情弱者”,其内容紧扣单元主题,并设计了四项语文活动,意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语文七色光”包括四项相对稳定的栏目:1.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2.日积月累;3.知识窗;4.大家一起来。教学理念

  在创设一定的情境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遵循语文积累的内化过程,掌握方法,为语文实践活动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设计特色

  激发兴趣?摇?摇遵循方法?摇?摇培养习惯教学目标

  1.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2.培养学生背诵并积累成语、名言警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2.近义词、反义词。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单元主题的名言警句以及古诗对应句。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前两项内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热身:又到“语文七色光”的时间了。先让我们重温本单元的经典佳作吧。“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悲惨、凄苦的命运令人同情,“卖炭翁”的劳苦、艰辛同样叫人可怜。但是他们的生活时代已经远离我们,他们的故事也已成为了过去。而“快乐读书屋”中两篇发生在现代社会的事例却让人感动。好!带着这一思绪,让我们共度宝贵时光吧!  2.看“爱心大使”乐乐来了。(出示课件)

  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加入“献出爱心、关爱弱者”的公益活动中吧!今天我带领同学们先到社会福利院去看一看。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板块的内容

  (1)出示一组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照片。(先让学生观察描述)

  社会福利院里生活的病残孤儿,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小”群体,他们的命运让人“同情”,但他们在党的关怀下,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下生活也很“愉快”。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在情境创设下展示有序的练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为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活动作了铺垫。教师把几个基本训练词贯穿在语境中,让学生懂得词语的运用,并最终能得法。]

  (2)填词比赛。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胜出者奖励“爱心卡”;小组比赛中,选词说话,如能运用多个词语组句成文,再次奖励。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训练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赛活动,促其掌握反、近义词,并通过词语的训练,拓展到句子的训练,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过渡:看“爱心大使”乐乐多开心啊!它的“爱心卡”发给了那么多的同学。老师也为你们的善良和博爱所感动。你们可要真正地做一个关爱他人的好孩子啊!乐乐又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  2.学习第二板块的内容:日积月累。

  乐乐带我们来到了敬老院。(出示社会上对敬老院老人关爱、帮助的画面。)

  (1)读下面词语。

  与人为善 无微不至 助人为乐 雪中送炭 乐善好施  麻不不仁 无动于衷 盛气凌人 恃强凌弱 横行霸道

  (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词:如齐读、轮读、赛读等方法记忆词汇。)  (2)创设情境,用词语说话,达到记忆的目的。(看画面用词汇说话)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抛开烦琐的解释,取而代之以多层次的读、悟、理解词汇,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训练了语感,陶冶了情操。]

  敬老院的老人需要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孟子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就让我们看一看古训吧。  (3)读名言警句。(出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

  《论语》是过去启蒙教育的必备书。今天我们读来依然言简意赅。它是谁的作品呢?(生:孔子。)  设计意图

  文言文学习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深奥。为了便于他们更直白理解其意,教师可加以解释,这既为他们的后续学习作了铺垫、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教师的有序引导,又为他们指明了读书的方向。]  同学们下面就自由读一读这几则关于品德修养的古训吧。

  通过学生查资料,师生共同解释句意,进一步加深对名言警句的记

忆。

  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品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呢?

  学生回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比赛。这里不强求学生全部接受,要因人而异。  设计意图

  教师不必强求按文言文进行剖析,只要学生知其意,并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的拓展学习,来进一步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文言文读来感觉深奥,但读古诗我们却能品出其一二来。好!下面读一读这样几组诗句,体会其对应的妙处。

  (4)读诗句,体会韵律美,找出诗中对应部分。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杜甫(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柳宗元(唐)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认知去吟咏、诵读,体会古诗的独特韵味,感受和积累优美诗句。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对古诗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文化修养。]

  听着你们的诵读,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你们积累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后我们要举办一个古诗诵读会,你们说好不好?  设计意图

  营造一个感人的场面与氛围,将整节课贯穿在一个大情境中,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体味情感的美好,突出了训练主旨,又深化了主题。]

  小结: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看一看“乐乐”又来了。(出示课件)

  同学们,我们的活动要告一段落了,就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关爱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观看多媒体画面。

  三、总结本课,拓展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感动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你的语文知识又提升到了一个新领域。就让我们课下走近孔子,也亲自读一读《论语》,去感受儒家学派的“仁义”;在聆听古人教诲的同时,也同外国作家对对话,像“知识窗”中的安徒生,你也会感受到异样的社会不同的人生。同时,老师也希望你们到社会的大课堂里去寻找语文资源,抱着爱心,感恩他人,回报社会。  第二课时(略)

  完成“知识窗”和“大家一起来”的内容。  形式:读书汇报会

  一、读一读、汇报书名。  二、朗读名句、名篇。  三、填写、制作读书卡。  四、展示交流读书卡。

第六单元

主体11<最佳路径>

教材简析:课文记叙了迪斯尼乐园临近开放之际,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其景点之间的路径设计焦躁不已时,却由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做法获得启示,采取提前开放,按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人行道的做法,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的荣誉,表现了他聪明机智的品质和顺应游客意愿的思想作风。

  教学重点: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迪斯尼的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善思的品质。

   3.情感目标:感悟课文蕴涵的哲理:给人自由,顺其自然,任其选择,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你记住了设计师的名字了吗?

   2、出示图象: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教师展示他设计的相关建筑,迪斯尼乐园是他的第40个

作品。然而设计迪斯尼乐园时,他却被一个问题难倒了。谁来告诉大家。(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格罗培斯被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难倒了。)  二、精读课文

   第一段(§1——2)

    1、自由读:建筑大师被难倒了,赶快翻开书本,读一读第一段了解情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2、谁能找一个词语来贴切的形容他此时的心情。    3、出示:焦躁(着急而烦躁)

        急啊,心里像有火烧,烦啊,恨不得直跺脚。你有过这种情况吗?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内心焦躁的格罗培斯会怎么想吗?     1)老师示范表演: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迪斯尼乐园马上要对外开放了,可是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我到现在还没有拿出具体的方案,这该怎么办呀!

     2)学生成为格罗培斯,想象格罗培斯神态、动作、语言,用课文语言表演出他的焦躁。

      (先说一点,再逐渐增多,说全焦躁原因:接到催促电报,修改50多次等)

    5、了解了他的心情,你肯定能读好这段话。

     出示: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指名朗读,学生评价。(幻灯片中画笔圈出重点)

     从这段话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要求高,力求完美,追求最佳)

   第二、三段(§3——6)

    1、苦于没有最佳设计的格罗培斯无奈之下从巴黎出发,去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寻找灵感。(出示地图:法国巴黎——法国南部海滨)。

    2、学生默读§3——6,读书做记号,直线画出他看到的,曲线画出他想到的内容。

    3、来到绵延数百里的葡萄产区,他看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出示句子:

     一路上他看到许多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

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辆。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看到”“发现”后面都是格罗培斯的所见。

     1)学生说农民卖葡萄的两种不同方法,老师幻灯片中画笔勾出:提到路边/吆喝;无人看管/投入5法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2)如果是你会去哪里买葡萄?师:你要买葡萄,来我这看看,又大又新鲜,价钱也便宜。

      (板书: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如果是我,我会走进园里自己选择,无拘无束挑选自己称心的葡萄,还可以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3)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想法跟你们一样,再来读这两段话。     4)自己用个词语概括一下不同的卖葡萄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

      词语积累:无人问津人满为患;门可罗雀门庭若市;冷清;红火

    4、格罗培斯从老太太成功的卖葡萄方法中想到许多,深受启发。(板书:启发)

     出示:格罗培斯摘了一篮葡萄,急匆匆坐上车,对司机说:“快,掉转车头,返回巴黎!”

     (师对学生说)哎呀,这个司机有点糊涂了,想一想,上车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合理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同桌进行对话,每对至少两次,联系上下文,说出设计方案,了解这一最佳路径的诞生与农民买葡萄之间的联系。     司机问:“?”     格罗培斯说:“。”     ……

    5、小结板书: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想到了什么?他马上有了具体的路径设计方案,回到住地后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谁来读出电报内容?

     出示:回到住地,他马上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电报按字收费,内容简单,施工部有点不明白格罗培斯设计的方案,你再给他们解释一下吧!(板书:撒下草种踩出小道)

    6、你们说的真具体,课文写得比较简洁明了。

     出示:施工部按要求在乐园撒下了草种。没多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     指导朗读:语气轻松、愉快。

    7、小结:所以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格罗培斯顺其自然,让游客们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脚步“设计”出了这条最佳路径。让我们回顾课文,再来感受一下世界最佳设计的诞生过程。(光盘播放动画。)

    8、如果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评委,你能说出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幽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    9、再读课题感受。  三、作业设计

    “走近迪斯尼”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主体12《孙悟空龙宫借宝》教材说明

  孙悟空龙宫借宝是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根据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第三回改编而成,写的是孙悟空拜师学艺圆满,回到花果山后,想找适合自己的兵器,在别人的建议下去东海龙宫借如意金箍棒的故事。这段故事赞扬了孙悟空蔑视神权,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热烈追求自由的可贵精神。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对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了解孙悟空这个聪明、勇敢的神话英雄人物的特点。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简单复述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按照故事的发展,拟完提纲,复述课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题质疑

  1.播放《西游记》中石猴出世的部分。

  由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开头部分引出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和这节课要讲的故事《孙悟空龙宫借宝》。(板书课题)  2.看课题质疑(谁、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畅。

  2.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3.指名读课文,为每一段拟一个小标题,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策划借宝 借宝途中 借到宝物。)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策划借宝。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孙悟空为什么要去龙宫借宝?  2.小组讨论:孙悟空是怎样“策划借宝”的。

  3.同桌互读课文。谈谈在这部分课文中,你对孙悟空有了哪些了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二)借宝途中。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后回答:孙悟空遇到了谁,他们是怎么做的?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三)借到宝物。

  1.学生默读3、4自然段。

  2.思考:孙悟空在龙宫里试了几样兵器,结果怎样?  3.引导了解、感悟。  这些兵器各有多重?

  孙悟空是怎么样试用这些兵器的?

  4.画出对孙悟空借宝时动作、语言的描写,说说你从这些描写中对孙悟空有了哪些认识。

  5.孙悟空来龙宫借宝,龙王是怎么对待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瑞气腾腾”“得心应手”“称心如意”,体会金箍棒的神奇与孙悟空对金箍棒的喜爱。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7.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哪句话表现了孙悟空的高兴?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阅读全文,积累词语。  2.说说喜欢孙悟空的哪些地方?  第二课时

  一、练习复述,巩固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掌握复述方法进行复述。  3.学生复述,大家评议。  二、打好基础,积累内化

  1.把描写孙悟空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学生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课件,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小组讨论本课生字在读音和书写方面要注意什么,并进行分类。

  3.教师强调识字难点。范写“称”“念”其他生字生自由练写。教师重点指导共性的问题。  4.做识字游戏。

  四、回顾课文,扩展阅读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阅读》书中的相关文章。快乐 《哥伦布竖鸡蛋》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回到西班牙,受到达官贵人的藐视,他以生活中一个极平常又简单的事例,巧妙地予以回击的事。本文不仅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还通过对比的反衬作用,表现了哥伦布的聪明才智,赞扬他在成功面前不骄躁,在讥讽面前不自卑,始终坚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贵品格。  学情简析

  虽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阅读基础,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但对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起来还有一定困难,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搭建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舞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在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提高学

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懂得要想创造令人瞩目的伟业必须具备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实践、去发现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哥伦布离席而去时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一个熟鸡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这里有一个煮熟的鸡蛋,你能把它竖立在桌子上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2.A情况(大家没有成功):鸡蛋是椭圆形的,大家无法竖着立住。但是,500多年前哥伦布却办到了。你一定想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吧?那么,马上走进“快乐读书屋”去看个究竟吧!(板书课题)

  B情况(个别学生成功了):你很聪明,想到了这个办法。那么500多年前,哥伦布是不是用同样的办法让鸡蛋竖在桌子上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哥伦布为什么要竖鸡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走进“快乐读书屋”这些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文中,把自己不熟悉的字,不理解的词作上标记,多读几遍,可以查工具书解决。

  2.同桌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争取读得更好。  3.小组内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课前提出的问题),准备在小组内与大家交流讨论。  (下转40页)  (上接33页)

  三、合作探究,理解感悟

  1.小组互动交流,分角色朗读。

  2.汇报读书收获。(引导学生把自己在读书中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与大家交流。)

  3.谈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哥伦布离席而去时留下的耐人寻味的话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朗读品味,扩展延伸

  1.指名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特点。如达官贵人对哥伦布的藐视、嘲笑、讥讽;哥伦布的礼貌、平静、自信及对达官贵人的蔑视。)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会怎么做?

  3.师感言小结:达官贵人面对小小的熟鸡蛋,束手无策,哥伦布却轻而易举地立了起来。虽然这个事情很简单,但正像哥伦布说的那样,“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最先突破。”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哥伦布那种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在成功面前不骄躁,在讥讽面前不自卑的可贵品格。

  4.鼓励学生搜集有关哥伦布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检查识字,补充阅读

  1.卡片出示本课应该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  2.做识字游戏。

  3.学生阅读《阅读》书中的相应文章。

快乐<讨饭钱>

能说会写  《提出不同意见》  教材简析

  《提出不同意见》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的口语交际课。本课的学习提示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三层意思,一是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二是提出不同意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三是提供了三种练说事例。第二部分为一幅情境图。本次口语交际旨在通过口语实践,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动脑,提出合理意见,处理好遇到的问题。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和待人处事能力。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紧密,学生会感到有兴趣,有话可说。因此,本设计力求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多向互动,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意见,能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适时提出自己不同意见的意识。

  2.训练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应对能力和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1.同学们,今天龙龙和文文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课件出示龙龙和文文向大家打招呼的动画)  2.可是龙龙和文文却遇到了难题,(课件出示放学时老师留作业较多的情景)这可怎么办呢?龙龙和文文想请大家帮帮忙,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再说一说。(给生三两分钟思考,然后指名说。)

  3.你们的办法可真多,都能针对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今天我们就以“提出不同意见”为题来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板书课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呢?

  2.请同学们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你能读懂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并一一板书。  三、自主探究、自由练说

  1.在你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下列情况?(课件出示教材中提供的三种情况动画)

  2.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做呢?(学生选择其一,自由练说。)  四、合作交流,组内练说

  1.小组合作,练说表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组间交流,充分练说。(分组表演,师生评议。就语言、态度、条理几方面进行评议。)

  3.全班展示,演中体会,其他学生评议。  五、拓展练说,课外练笔

  1.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说说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是怎么做的。  2.知识内化,由说到演。  3.师总结结束。

能说会写  《××真聪明》 教材简析

  《××真聪明》是“能说会写”中的习作训练,教材提供三部分内容:一是半命题习作题目“××真聪明”,由学生自由选择要写的人,根据人物名字把题目补充完整。二是文字提示,提示学生哪些事情可体现人聪明,所写的事一定要突出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一幅插图,表现了学习和生活中体现聪明的情景,可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

感。”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在学生把握了习作要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联系身边事尽情表达的兴趣,并鼓励学生用好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愉快地写作。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写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聪明事,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按照习作要求能清楚完整地进行表达。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多观察思考,遇事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选取典型事例,叙事生动具体,能够体现人物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以前读过的课内外写人的优秀习作;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家长、老师的眼中,你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谁能说说你自己做过的一件最聪明的事呢?(指名汇报)

  2.同学们,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聪明孩子的故事。  (播放动画片《司马光砸缸》)

  3.动画片看完了,你们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谈一谈。(指名说)

  4.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亲自做过或者看到过别

人做过的类似的聪明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畅谈一下《××真聪明》。(板书课题)

  二、指导审题,确定内容

  1.这次习作是以“××真聪明”为题。这是半命题习作。习作时要根据自己的文章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而且题目中有个关键词“真聪明”,也就是说文中的事必须要能体现出“××”的聪明,事例要典型,要有代表性。

  2.阅读课文,明确本次写话的内容和要求。自由读、指名读,然后说一说写话的内容和要求。

  3.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在你的记忆中,你觉得谁最聪明,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4.学生根据自己选取的材料,补充好题目。  三、读写联系,体会写法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回忆、讨论本单元学过的写人的课文,看看文中都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领悟写法。

  3.看来,要表现人物的某些思想品质,就必须选取典型的事例。谁愿意再说一说课外的优秀习作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  4.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写法,同时课件出示写话要求:  (1)选取表现人物聪明的典型事例。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完整。  四、先说后写,修改完善

  1.从哪件事中最能看出这个人聪明呢?请同学们用心想一想,组织好语言,练习说一说。(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说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评一评,看看他所选的事是否能够体现出这个人的聪明,是否典型。

  3.指名不同层次学生试说,师生共同评议。评议时,要看是否达到了习作的要求。

  4.根据评议,重新组织语言,动笔写话。教师点拨:写作时要安排好思路,把印象最深的地方详细地写出来;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要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用好标点符号。

  5.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品读赏析,体验成功

  1.指名朗读习作,集体评议。

  (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

  2.根据评议,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大家分享习作的快乐。  六、激励总结,升华情感

  我们用手中的笔,心中的话写出了你心里认为最聪明的那个人。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你们都是最聪明的孩子。只要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遇事积极动脑思考,你们就会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语文七色光六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语文七色光”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了四项内容。一是“练”,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运用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并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二是“日积月累”,包括趣味填空,其目的在于积累与自然景物、现象有关的四字词语。学习名言警句是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三是“知识窗”,意在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四是“大家一起来”,通过搜集杰出人物的发明创造、刻苦钻研的故事,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大胆创新、积极动脑、敢于发明的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和名言名句,培养学生理解和搜集词语、佳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新,勇于奇思妙想的精神。  3.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搜集和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词语、名言、小故事。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和本单元有关的词句、名言、小故事。  2.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七色光之歌》,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让我们走进七彩乐园“语文七色光”。看,钢笔先生在向我们招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自由练习,把握规律  1.学生读课题,理解题意。

  2.学生自由读句子,小组讨论:这些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弯弯的月牙像镰刀。 ......像......  她的脸蛋好像红苹果。 ......好像......  那彩虹犹如一条彩带飘在空中。  ......犹如......

  太阳像个火球似的烤着人们。  ……像……似的......

  小结扩展:这几个句子都是比喻句,一般是用熟悉的事物去说明不熟悉的事物,这样的句子,形象生动,使人易于理解,能加深读者的印象。我们在现实生活或写作中,也常常会用些比喻句,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听过或见过的比喻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日积月累,明理运用

  钢笔先生对大家的出色表现非常满意,现在,我们和他说声再见吧!因为“日积月累”栏目正在举行智力竞赛,等着我们去参加呢。  1.选字填空。

  (1)指生读题目,明确要求。

  (2)学生先自己练习填一填,再同桌评议。

  (3)学生熟读、牢记这些词语,并运用词语说话。  (4)拓展练习:

  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含有“天”“地”“日”“月”“山”“海”“风”“云”等字的四字词语。

  2.读名言警句。

  (1)指生读名言警句。要求:读得流利,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这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2)小组讨论、汇报。  (3)熟读成诵。

  (4)拓展练习: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立志、探索的名言警句。用名言警句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5)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几则名人名言,学生认真读一读,记一记。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

  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霍兰

  四、总结收获,结束本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自读自悟,扩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知识窗”里有一个动听的神话故事,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1.小朋友们自由读故事。  2.同桌练习讲这个故事。

  3.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童话、神话故事。

  同学们,前辈们真伟大,写出了那么多优美的故事,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老师也能看到你们创作的作品。  二、合作探究,语文实践  1.学生读题,明确目的。

  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感兴趣的内容(杰出人物和关于他们发明创造的图片等,以及他们刻苦钻研的故事)。  3.谈感悟与所得,并把它写下来。

  总结: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在同学们的头脑中也一定会有许多的奇思妙想,你们要从小立大志,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将来创造出更多的奇迹。13《挑山工》教材简析

《挑山工》一课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本课写“我”在登泰山时碰到的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手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悄悄地走在前头去了。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节课通过看、读、思、悟的教学方法,借助文中插图使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 “挑山工” ,从“挑山工”的精神中受到启发:让这种精神鼓舞我们踏踏实实地做事,朴朴实实地做人。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比游人多一倍,而先登上极顶”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向上攀登的精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地往前走,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同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理解“挑山工”

1.( 板书课题)同学们根据课题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你能说一说“挑山工”是什么意思吗?

2.(出示课文插图)先看看这幅图,然后再读一读课文,你能从图和文中的语句,对“挑山工”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整体入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深入文本 解析“挑山工”

师:再读课文,课文中对“挑山工”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仔细读读理解理解。

(1)“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大约比游人多一倍。”A: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挑山工走的路线画出来。

B:感受到挑山工为什么一次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速度确比游人快。

C: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读来表达出来吗?

D:能像挑山工似的带着动作再读一读这部分吗?

(2)“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1.投影出示挑山工所说的话: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走的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走就怎么走。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读完后,先让学生认真想一

想,读懂了什么;然后,再请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读懂的内容。

2.仔细品味,寻找不同点。

  A:再读这段文字,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是描写“挑山工”的,哪些句子是描写“游人”的。B:先同桌之间读一读。

C:再指名分角色朗读有关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的句子。谁能说一说他们读得怎么样?(他们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D:细细咀嚼这些句子,从中你发现“挑山工”与“游人”在登山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点?出示表格,让学生自主练习: 挑 山 游  客工负  沉甸甸没挑子重速  走得快落在后面度登山特劲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点闹闹结  ( 挑山工 )跑到( 游客果)前边去了3.碰撞思维,引发疑问。  A:面对表格中列出的这些不同点,以及这样一个结果,你有哪些疑问?按常理,谁应该跑到谁前面去?  B:造成这种结果,主要原因是什么?生:游人登山漫无目的;挑山工脚踏实地。

C:除这段话,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找到原因呢?读一读。生:“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师:多么美的景色怎么能不让我们留恋往返呢!

3.从挑山工与游人的表现对比中,你觉得挑山工有着哪些游人所不能及的精神?(目标专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毫不松懈)4.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我想你们不仅读懂了挑山工的话,他的这段话也一定会深深地印在你们的记忆中。那么,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吧?

师:你让我们更强烈的感受到挑山工那种目标专一、坚持不懈的精神!四、走出文本 感悟“挑山工”

1.挑山工的话蕴涵着哲理,挑山工的精神富有很深的启迪作用,请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2.看图,再次面对挑山工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看来你们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如果让你根据这幅画和我们所学的课文来写一句座右铭,你会写什么呢?相互交流。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交流书信1.指名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书信。每组选一人读给大家听。3.学生相互评议。

二、打好基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 ,本文中有很多好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把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2.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把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在积累本上。三、学习生字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2.教师出示生字课件,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3.小组讨论本课生字在读音和书写方面要注意什么,并进行分类。4.教师归类指导,强调识字难点。范写“膝”其他生字生自由练写。教师重点指导共性的问题。

四、复述课文,扩展阅读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阅读《阅读》书中的相关文章。

14《愚公移山》

《水滴石穿》《白色的金盏花》

《愚公移山精神过时了吗?》《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七色光七

15《一夜工的工作》16《布衣元帅》《清贫》

《林则徐求雨》语文七色光八

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能说会写”  《怎样提出批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怎样提出批评》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主要是训练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守公德、相互攀比或不文明等现象要提出批评,该怎样批评,学会批评的技巧。教材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说明了对哪些现象要开展批评,以及批评时要注意的事项;第二部分提示要创设不同的交际情境,分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交际氛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是训练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有礼貌和使用礼貌用语,并懂得怎样提出批评使别人更易于接受,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师生、生生和谐互动的充满趣味性的交际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交际中。

  教学目标

  1.郾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在情境中练习提出批评,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批评方法。态度要亲切、自然,要用礼貌的语言。  2.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公德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引出话题

  1.郾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不遵守公共道德或不讲文明礼貌的情况吗?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说一说,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提出批评。)

  2.郾怎样提出批评才容易被别人接受呢?今天我们就以“怎样提出批评”为话题来说一说,演一演。(板书课题)

  二、阅读要求,明确话题

  1.郾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本课口语交际内容和要求)

  2.郾我们来看一看这几幅画面中的同学表现得怎么样?(播放课件)仔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过一会儿我们来说说他们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看过课件后先是同桌交流,然后再指名汇报哪几位小朋友做得不对及你认为他不对的理由。)

  通过刚才的汇报,我发现同学们都能明辨是非,指出别人错在了哪里。那么,你们能对他们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吗?在提出批评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小组交流:提出批评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说话要恰当。)  三、创设情境,演绎话题

  1.郾同学们,老师发现大家说得都非常好!你们想不想把画面上的内容演一演呢?然后大家来评一评,议一议,评出今天的“表演之星”和“最佳合作小组”。

  2.郾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先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确定本小组要表演的内容,并自主选择角色。)

  3.郾指名表演,师生共同进行评议。

  (评议时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指导学生学会评价,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表达是否清楚;②批评的态度及语气是否易于被人接受;③是否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4.郾评选“表演之星”和“最佳合作小组”。  四、总结感想,升华话题

  1.郾同学们,说说你在这节课的收获吧!  (1)提出批评时应注意的问题。

  (2)总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好的地方,以及应该采取的改正措施。

  2.郾同学们,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会了对不遵守公德、不讲文明礼貌的人应该怎样提出批评。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俗话说:“正人先正已”,老师相信,今后你们一定能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敢于向不文明行为提出批评的好学生。

语 文 月 考 测 试 卷 (四 年 下 学 期)08.3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一、看拼音填词语。(10分)

zhǎn dīnɡ jié tiě háo ɡuì xiānɡ méi kuànɡ cǎn( ) 自( ) 下( ) ( )嵌 ( ) 悲(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10分)

咆 哮 恍 惚 遐 想 眺 望 硝 烟 逞 强 瑟 缩 日寇三、比一比,组词语。(10分)

魄( ) 辩( ) 贤( ) 渐( ) 撤 ( )魂( ) 辨( ) 览( ) 惭( ) 撒(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藏 ( ) 觉 ( ) 铺 ( ) 缝 ( ) ( ) ( ) ( ) ( )五、选字填空(5分)锋 峰 蜂

( )蜜 ( )利 蜜( ) ( )芒 奇( ) 胀 帐 账 涨

( )本 ( )篷 头昏脑( ) 肚子( ) ( )价六、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10分)

全神( )注 横七( )八 月色( )( ) ( )( )东升

斩钉( )铁 ( )月当空 热血( )腾 大义( )然七、括号里的词语用哪个更好些?(画√表示)(6分)

(1)太阳像(挑 负 背)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2)它的光芒给黑云(装 染 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3)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 漫 亮)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4)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安静 沉静 冷静)一会儿再看。 (5)只见雄浑的天穹和苍茫的大海相交处,(现 露 映)出了一片微红。

(6)当人类(承受 享受 感受)太阳的温暖时,她默默地存储光亮,

夜幕中她便让这些光为夜行者导航。八、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A 不仅……还…… B 不是……就是…… C 尽管……还…… D 一……就…… E 即使……也……

1、随身带手绢,( )是讲究个人卫生所必需,( )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表现。

2、她( )听到熟悉的音乐,( )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 3、( )你去,( )她去,总得有一个人去。九、改正下面句子的错误。(3分)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终于克服了错误。

2、水果店里有苹果、桃子、桔子、萝卜等水果。

3、老奶奶想起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十、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星星眨着眼睛。(最少补充两处,使句子更具体) 。 2、工人在空地上撒下了草籽。 改成“被”字句: 改成“把”字句: 3、这是伟大的奇迹。(改成问句) 。

十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1、举杯邀明月,( )。选自( )朝诗人( )的《 》。

2、夕阳无限好,( )。选自( )朝诗人( )的《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二部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课内阅读部分:火烧云(15分)

天上的云一直从西边烧到东边,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

模糊了。

忽然有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面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定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到了。请你练一练。

(1)仿照例子写词语。(3分)红通通 、 、 、

(2)用“——”画出文中火烧云颜色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火烧云的颜色 。(3分)

(3)用“ ”标出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 。(3分)

(4)短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火烧云的形状,即 、 、 及变化。

、 、 、 、 等词语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6分)课外阅读部分宝岛台湾(12分)

台湾岛的西部是平原,中部和东部都是山地。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将近4000米,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山顶冬天积雪,晶莹耀目,远看如玉,所以叫做玉山。

台湾岛的西部平原盛产稻米和甘蔗,人们把它叫做“米仓”和“糖库”。台湾岛鲜果四季不断,出产最多的是香蕉和菠萝,一向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台湾岛上树木繁茂,高山地区有密密层层的针叶林,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55%,是我国木材的重要产地之一,被称为“绿色宝库”。

台湾岛除了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矿产和水产。地下埋藏着石油、金等各种矿产110多种。周围广阔的海洋里有着丰富的水产,仅鱼类就有500多种,著名的有鲨鱼、鳗鱼等。

日月潭是岛上的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湖水清澈,湖面平滑如镜。岸边绿草如茵,花朵艳丽。四周群山环绕,林山青葱,山水相映,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目前,海峡两岸人民正渴望着早日团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回答:(12分)

1、台湾岛的地形特点是:

2、人们把台湾岛西部平原称为“米仓”和“糖库”。是因为: 。

3.人们把台湾岛中部和东部称为“绿色宝库“,是因为: 。

4、日月潭吸引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是因为 。

5、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是 。

6、从短文中找出一个过渡句,用“——”画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