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学⽣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学⽣的记忆最初仍以⽆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下⾯是⼩编给⼤家带来的⼩学⽣⼼理发展七条规律和特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学⽣⼼理发展七条规律和特点 1、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
在⼊学之初,⼩学⽣的感知觉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听觉和视觉⼗分敏锐,能够⽐较准确地辨别事物的颜⾊、形状等。他们的味觉、嗅觉和触觉也已经⽐较发达。这些都为他们进⾏学习活动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在整个⼩学阶段,⼩学⽣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其准确性、系统性都能够不断地提⾼。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观察活动,对于⼩学⽣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分重要的作⽤。 2、注意⽔平有限
刚刚进⼊学校,⼩学⽣注意的⽬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感兴趣的对象。他们随着学习活动的进⾏,注意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但⼀般来说,⼩学⽣的注意⽔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引起并且给予指导。 3、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
在⼩学低年级,不随意记忆占有主要地位。随着年级的升⾼,⼩学⽣的随意记忆明显得到发展。但在整个⼩学阶段,他们的不随意记忆始终占主要地位。
4、想象⼒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学低年级学⽣,想象⼒⼗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化,导致⾏为和⾔语的“不合情理”。如果没有考虑到⼉童想象发展的这种特征,会经常在成⼈眼中被当作“说谎”“欺骗”。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理解。想象⼒是⼗分宝贵的,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的萌芽,教师应当着⼒保护和慎重对待。 5、以形象思维为主
在⼩学阶段,学⽣的思维有很⼤的发展。开始时,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分类,进⾏简单的分析概括,甚⾄掌握⼀些抽象的概念等。但从总体⽽⾔,⼩学⽣以形象思维为主。 6、情绪情感较稳定且⽐较单纯
与学前⼉童和青春期学⽣相⽐,⼩学⽣的情绪情感⽐较稳定,并且能够在⼀定程度上控制⾃⼰的情绪,有时甚⾄能够将真实的情绪隐蔽起来。在整个⼩学阶段,学⽣的情绪情感是⽐较单纯的。 7、⾃我意识更加明确
与学前⼉童相⽐,⼩学⽣的⾃我意识更加⾃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作为独⽴个体的存在。与中学⽣相⽐,他们的⾃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他⼈对⾃⼰的评价,尤其是⼈物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和家长。他们⼗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对于同学的意见则不太在乎。从总体上说,⼩学⽣⾃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较⼤提⾼,但是仍然不够客观、全⾯,带有明显的主观⾊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