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说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在于改进过去企业生产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
2.融合型行政模式:里格斯提出的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行政系统由有着高度分工的不同行政机构所组成,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专业化职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科学性与效率为追求目标
3. 渐进决策:美国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教授,在批判传统理性决策模型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极有特色的政策制定模型。其主要特点:一是渐进主义,二是积小变大,三是稳中求变。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步伐虽小,却既可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又能达到求变的目的。剧烈的变革会危及社会的稳定,容易引起人们心理与行为上的抵制。 4.《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西蒙代表作,提出行为主义行政学,系统的论证和构造了管理决策的概念体系,从而创立了现代管理科学的决策理论学派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理论。
答:首次对政体做了界定,他认为政体是城邦一切政治组织,尤其是决定政治的“最高治权”的组织依据。并将政体划分为六大类,分别是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变态政体、朁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除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并认为这种混合政体是最理想的政体,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他希望借此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时保证公民的各种利益,并提出了分权学说。 2. 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使工作定额与标准化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即合理用人 (3)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即明确管理者和工人的工作和责任。 (5)“例外原则”
3. 简述巴纳德非正式组织的思想。
答:巴纳德给非正式组织所下的定义是:不属于正式组织的一部分,且不受其管辖的个人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的人们集团的总和。巴纳德将非正式组织界定为一种没有固定形式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它是不确定的和没有固定结构的,没有确定分支结构。可见,巴纳德所认为的非正式组织,具有无正式的组织结构、无自觉的共同目标,只是具有一定的通过与工作有关的接触而产生的习惯、规范和情感因素等特点。它的积极作有至少有以下三点:一、非正式组织具有信息传递的机能;二、非正式组织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机能;三是非正式组织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的机能,并且能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4. 简述西蒙的决策准则思想。
答:决策的准则是有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估算能力、有优先顺序。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任何机构,无论公营私营,都可以有企业家的精神,正像任何公私机构,都会出现官僚主义。很少美国人会真的要求政府像一个企业那样行事——因为私人利润而关起门来迅速
作出决策。如果它真的这么干,民主将首先受到损害。但是大多数美国人要求政府减少官僚主义。在官僚主义行为和企业家行为之间是一个巨大的连续体,政府肯定可以在这个区域内调整自己的位置。”
结合这段材料对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作以评价,并分析如何深化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答: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类型的政府体制都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奥斯本认为,官僚制的政府组织形式之所以在过去的很长一个时期内经久不衰,其原因并非仅仅在于它的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更在于它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它向人们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职业,向社会显示了公开、平等的精神,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在经济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官僚制便是以它的中央集权、令行禁止的特征来表现出其优势的。然而,他认为,今天的社会环境与官僚组织产生的环境大不相同。当官僚组织产生时,人们的生活节奏较慢,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之下,居于塔尖上的人们比其他人更能获得信息、作出正确决策。当时劳动力水平很低,手工劳动是主要形式,地理位置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市场很不发达。而这一切在今天似乎都消失了,我们今天生活的社会瞬息万变,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原来的经济体制面临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达使普通百姓也能像他们的领导一样获取知识和信息,教育水平的提高使脑力劳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对市场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这一切都要求体制必须是灵活的、适应性强的;要求产品和服务必须是高质量的、多样化的;要求政府能给予其人民更多的权利和利益。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官僚体制显然越来越不适应了。在他看来,“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和刻板而且无人情味,这就是今天政府这个词在人们脑子里的形象,也是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政府的本质所在”。 对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需要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来进行: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 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移到社区,给广大社区公民授权,培养他们的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使社区从依赖政府救助与庇护的问题成堆的“弱者”,转变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有力的“强者”,让社区的治安、卫生、住房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中去,即政府主动打破垄断,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展开竞争,视竞争为提高效率、振兴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项目招标、合同承包等方式进行调控,促进公共服务的公正与高效。
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即政府行为的动力不是来自规章条文,而是来自政府的目标与使命。政府承担彻底清除各种过时规章的重任,通过控制预算总额,激活人事管理,使政府“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政府经常调查顾客的需求,倾听顾客的意见,并及时做出灵敏反应,改善服务质量,建立一个真正方便公众的公众驱使型政府,而不是与之相反,仅仅方便机构运作的机构驱使型政府。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即政府不仅要花钱在公共服务上,还要有利润动机、投资观念,运用合法渠道去挣钱。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成堆以后才来解决。政府不是“未来盲”,不是花大笔钱去灭火、雇警察、建医院,而是使用少量钱来预防火灾、犯罪与疾病。它们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尽其所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即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
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造就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既不是置身于市场之外任由市场自由运行,也不是用行政计划替代市场运行,而是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
四、论述题(共20分)
1. 试述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据此分析我国应如何激发政府工作人员内在的工作动力。
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求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1、马斯洛认为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人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需求结构不同。这要求管理者根据被管理者所处阶段提供配套激励。2、需求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当时的主导需要决定的,要求管理者注意需求的动态性,在对不同的需要进行满足时,切忌“一刀切”。3、当某一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这种需要就失去了对其行为的激励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