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案例
作者:武艳芬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10期
一、教学目标
1.品味鉴赏《琵琶行》中经典的音乐描写,进而体会乐曲中传达出的演奏者与听者的情感;
2.归纳掌握文学作品中描写音乐的主要手法,并聆听乐曲,尝试写作。 二、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琵琶行》中经典的音乐描写。 三、教学难点
掌握文学作品中描写音乐的主要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琵琶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音乐真的是非常神奇的东西,我们的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但是,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转瞬即逝、无影无形、不易捕捉。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要把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让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实非易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描写音乐的典范之作,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让我们随着白居易的文字,来感受这一首美妙的琵琶曲。 (二)文段解读
本文是一篇歌行体的长诗,课文将本首长诗分为五个自然段,在第二段中诗人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琵琶女演奏的全过程,下面我们就直接进入第二自然段,欣赏一下这一段精彩的音乐描写。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整体感知。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此处描写音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明确:侧面烘托的手法。不从正面写音乐的特点,而是从听众的角度来写音乐所达到的效果,由此写出了琵琶声的艺术感染力,此为第一次暗写琵琶女的演奏。 2.经过白居易的邀请,琵琶女出场了,她出场的状态是怎样的?
明确:“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羞羞怯怯地登场了,这种羞怯里有女子的矜持,更有其不足为外人道的难言的心事。
3.“大弦嘈嘈如急雨”以下是诗人对琵琶女演奏最集中的正面描绘,此时诗人描写音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手法。比喻的运用可以将抽象、无形的音乐具体化、有形化,将其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这一段一共用了多少处比喻,分别写出了琵琶声的什么特点? (1)如急雨粗重繁密 (2)如私语轻细急促 (3)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4)莺语花底 宛转流畅 (5)泉流冰下 低沉呜咽 (6)冰泉冷涩 清冷凝滞 (7)银瓶乍破 激越奔放 (8)铁骑突出 雄壮高亢 (9)如裂帛尖锐清厉
(学生体会把握,老师进行引导。)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如何体会乐曲演奏过程中的这种停顿,这种无声的状态到底妙在何处?
明确:琵琶女的演奏时高时低、时急时缓,极尽变化,最后直至清冷凝滞,乐曲暂歇,此时的暂歇正可以给演奏者以及听者一个凝神回味的空间,更能体现乐曲的美妙。按照音乐演奏的规律,乐曲还没有结束却停了下来,这短暂的停歇便预示着接下来的爆发,预示着乐曲即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入高潮;而高潮之前的寂静便如“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使人更能感受到那种爆发的冲击力。
6.最后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营造了江上月夜静谧、祥和的气氛,以此来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动人;人和物好像都沉浸在琵琶女美妙的音乐中,都在静静地回味一样,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学生先自由朗读此段诗歌,把握节奏,体会文字间音乐的跌宕起伏;教师再选择学生单独朗诵。
7.通过此段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在文学作品中描写音乐的手法主要有哪些? 明确:(1)比喻的手法。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作者与读者都必须发挥充分的联想与想象,否则,创作与欣赏均无法实现。
(2)侧面烘托的手法。可以选择从听者的角度进行侧面描写,此处的听者既可以是实有的听者,也可以是虚拟的听者,还可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烘托音乐所达到的效果。 (三)拓展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下面几篇关于音乐描写的经典之作,进一步体会文学作品中表现音乐的手法。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点赏析此诗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体会此句所描绘的音乐由清脆高亢到低啜呜咽再到婉转温和的变化,感受诗人的奇思妙想。再由“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联想到苏轼描写箫声的名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感受侧面烘托手法的表现效果。)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以上几篇都是诗歌中对音乐的描写,在小说中同样也有非常精彩的音乐描写,以清末谴责小说《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这段对白妞演唱的描写最为著名: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有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缭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重点赏析诗歌及文段中比喻手法、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识。在比喻手法中,强调一种特殊的比喻,即“通感”,如“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种手法将听觉与触觉、味觉、视觉、嗅觉等打通,使得对音乐的描写更具表现力。) (四)学以致用
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尝试用多种表现手法描绘这段音乐的表现效果。
音乐本来就是百人百听的,不用担心自己听到的和别人不一样,鼓励学生拋开顾虑,静心聆听,用文字描绘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课堂进行交流评价。 五、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