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如何写

2023-02-01 来源:欧得旅游网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如何写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科的基础课程,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一:《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

当前,案例教学已经应用到很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西方经济学也概莫能外。案例教学的引入对于偏理论与数学逻辑的西方经济学来说,案例教学把经济学抽象的理论知识跟现实的经济问题联系起来,使得经济学教学不再枯躁乏味,而是充满乐趣。然而,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要实现既让经济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具体,又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经济学思维来分析解读现实经济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前的案例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停留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学案例不是来源于现实中,而是主观编造,对案例的讲授也没能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1];对案例教学存在碎片式的理解,如案例教学或停留于举例教学的层面,或片面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2]。或非常重视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理论的案例分析,而忽视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全面分析某一问题的综合能力[3]。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如何结合的问题,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首先是内容上要结合,即案例材料要与知识点相关,案例内容能够被知识点所解释,或案例内容能够映射知识点理论;其次是案例教学的层次与理论教学的层次应相衍接,如单一知识点可由一小故事或小案例来说明,而综合性知识点则需由大型的案例材料来说明;再次,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与案例教学的碎片化如何结合,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经济学思维,来分析解读现实经济问题。

一、案例材料与理论知识点的结合

案例材料必须与要讲解的知识点有较强的相关性,如果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不强,则难以对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阐述。如在讲解需求弹性时,一些资料以2002年成都华西乳业将牛奶倒入下水道事件为例,解释说牛奶需求弹性小,使得企业降价也难以提高销售量而只好倒掉卖不出去的牛奶。这一案例材料认为牛奶是生活必需品,所以牛奶需求弹性小。这一观点很难令人信服,在教学中也会使学生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感到迷惑。因为现实中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牛奶并不是必需品,其需求弹性比较

大,价格降低,则需求会增加很多,而价格提高,则需求会减少很多。所以在这里,案例材料选择的不适当,会使得案例教学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案例材料除了内容必须与知识点有较强的相关性,材料来源最好是我们所处的生活与经济环境。如果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或感知的世界相距太远,也难以使学生对案例材料产生共鸣,而影响案例教学效果。因此,案例选择最好是本国本地区的案例,时间最好是近几年或近十几年发生的。因此,来源于国外的很多案例材料,可能与理论有很好的匹配,但由于制度、文化与习惯的差异性,这些案例材料不一定能为中国学生所理解。同样,时间比较久远的案例材料,由于其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与现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其材料内容的现实说服力大打折扣,难以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解释经济泡沫的形成的原因及生成机制时,很多人列举了荷兰历史上的郁金花泡沫事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很难理解郁金花会有如此高的价值,会成为荷兰人抢手的投资品,价格会涨得那么离谱。因而,虽然这个案例能够讲清楚经济泡沫是如何形成的,但难以在学生中形成较大反响,也难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以我国2007年股市泡沫为例来分析,学生会有更强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深。

二、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层次上的衍接

知识点有综合性知识、单一知识之分,同时,针对教学要求,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也有侧重,这就要求理论教学有不同的层次性。对于重要知识点、综合性知识,要重点讲、细致讲,而对于概念性知识点、非重要知识点,可简单、粗略地讲。与理论教学的层次性相对应,案例教学也有层次性,如对应综合性知识点,案例材料应有充足的内容与信息,并对其进行展开深入分析,对概念性知识点,则举例说明即可。如讲解供求定理,为了向学生讲解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成本加成方式来决定。可举一简单例子说明,如2011年飞天茅台53度酒国内价格为1050元,而在美国的售价为82.99美元(约合550元人民币),国内与国外价格存在巨大差异,学生从这个例子中就能真正理解价格的差异来自于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而不是成本的差异。而在讲完了供求分析这一部分后,由于学习了供求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与供给弹性等多个知识点,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就需要有较多内容的案例材料来分析。

如可将上述茅台酒的例子扩充内容进行分析,茅台酒的供给受到特定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因而其供给弹性小,而在国内需求方面,由于茅台的国

酒地位,社会及政府机关对其需求大。特别是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由于是公款消费,政府部门对其价格变动不敏感,需求弹性小,因而茅台酒在国内市场是供不应求。由于需求与供给弹性小,厂家与经销商往往可以大幅度提高茅台酒的零售价格。但在国外,没有了国酒地位,也没有公款消费,所以国外对茅台的需求很小,需求弹性很大,所以价格远低于国内。通过将案例扩充,并且老师进行诱导式启发、问题式讨论,可以使学生对刚学到的概念及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在综合案例分析中,则可将前后的理论知识贯穿起来,如综合性案例: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为何一涨再涨。则可以将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并以专题讨论的形式,由老师介绍、引导,学生提问、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再次回顾了这些理论知识,并将之串联起来,逐渐形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将理论用之于解释现实。

三、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与案例教学的碎片化的结合

由于经济学理论是对经济现象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大量地运用了数理分析、图形推理,前后知识点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因而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此相对应的是,案例材料则是一个个独立的内容,案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案例教学因而呈现明显的碎片化。我们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是从归纳到演绎,即从已有的理论来解释现实,或以现实中的案例来佐证、阐述理论。这一模式有其固有的优点,可以完整地将基础理论讲解清楚,体现经济学理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增进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因此,针对经济学理论与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在课堂上,老师应系统性地讲授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假设、运用条件及理论内涵要讲清楚,经济学理论框架与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要讲明白。

在此基础上,插入案例材料来分析,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单一知识点的案例材料,可以通过对其内容的补充与延伸分析来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阐述,使得单一的案例材料得到综合性运用。或组织综合性案例材料,将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克服案例内容的碎片化,使之与理论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实现融合。另外,对过去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案例教学以及案例教学方式过于简单等弊端应进行改革,在理论教学的内容与案例教学的方式上进行改进。第一,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在理论教学的内容上有取侧重、取舍,如针对非经济类本科学生来说,对经济学理论掌握的要求较低,在教学内容上,则重点讲解与现实更为密切的知识点,如在《微观经济学》

讲课中,供求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可重点、深入地讲解;对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则可略去不讲;对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可结合现实简单地、定性地讲讲,不必进行深入的数理推导与理论分析。第二,案例教学方式应多样化,注重师生互动。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进:

(1)提问或答疑式。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再由老师提问及答疑。这样既可节省时间为案例导入让路,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单向输入式教学的枯燥与单调,同时又避免教学中的“放羊”;

(2)讨论或辩论式。对于一些重要、疑难、有一定争议性的问题,在老师进行讲授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老师进行引导与评议,使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小论文式。对于重要的、有重大理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布置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对资料搜集、论文结构与逻辑、论文学术规范等方面老师进行指导,并对论文进行及时批改与评点。第三,在讲授完一个大的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后,应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梳理出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与展开过程。梳理过程中,可用图形、动画、文字等来演示。对重点知识的回顾,可组织新的案例材料,或对以前的案例材料进行补充扩展,以专题辩论、课堂讨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针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文章从提高学生兴趣的角度入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要合理选择经济学案例;二是要正确开展互动教学;三是要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是教育部审定的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而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是理论体系庞大,逻辑性强,理论相对枯燥,加之我国的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学生的学习素质普遍呈下降趋势,学习兴趣不浓,这更使得学生觉得西方经济学晦涩难懂,导致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较差,不及格率居高不下。针对这种现象,探讨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成为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要解决的首要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合理引入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学萌芽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在20世纪初就已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西方经济学案例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欲望。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案例选择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第一: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讲到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用“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解释这一概念。学生上大学的实际花费是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等实际支出,但可以启发学生,如果学生不上大学,除了不会有学费和生活费的支出,还可以出去打工挣钱,而上大学就失去了打工挣钱的机会,打工挣钱可能获得的收入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这样便可让“机会成本”这一相对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第二:案例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经济理论解释的大多是经济生活当中的固有规律。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引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在提高学生兴趣度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体会西方经济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讲到供求弹性和税负承担的问题时,可结合2013年国家出台的新国五条中对二手房买卖征收20%所得税的问题进行讲解,对房地产市场,如果卖房者对房子的需求是刚性需求,即缺乏弹性,则不管价格多高,房子的需求都不会减少,这样本应由卖房人承担的20%的所得税就很容易转嫁给卖房人,从而推动房子的实际价格上涨。这一本来枯燥难懂的理论,结合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再配上经济学生动的曲线模型分析,就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开展教学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互动教学法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它有“答问式”、“问答式”、“师生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加以使用。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合理应用互动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起到重要作用。

1.用游戏方式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枯燥的经济学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安排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在讲到效用的概念时,教师在课堂开篇可以给学生带一些小礼品,可以是文具、糖果、小饰品,等等,把小礼物随机发给学生,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几个组,让同组的同学讨论每个同学对礼物的喜欢程度,同学之间是否愿意交换礼物,从而给出效用的概念是“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程度”。同时让同学明白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人的效用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

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种商品的效用也是不同的。这一小游戏可以贯穿整个的效用论,比如,通过学生拥有同一礼物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程度让学生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把这种简单的小游戏引入课堂,学生会大大增强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会使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由抽象变得直观,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2.给学生走上讲台的机会。互动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较原始的模式,现在,随着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很多学生都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经济学课程逻辑性非常强,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这一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序数效用论和厂商长期生产中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这两节内容的分析方法极其相似,效用论里的无差异曲线原理等同于生产论里的等产量线,效用论里的消费者预算线原理等同于生产论里的等成本线,而效用论中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分析得到消费者对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的最优组合与生产论中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分析得到厂商对两种要素使用量的最优组合的分析方法如出一辙。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给学生具体分析了效用论这一章后,可将生产论对应的部分留给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课下认真准备,课上再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最后老师给出相应的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课堂,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互动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在这里,笔者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互动方式,教师都要对课堂的组织做充足的准备,使互动永远忠于课程本身,不能单纯为好玩而互动。

三、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趣味性

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新知识、新信息和新理论抱有浓厚的兴趣等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多媒体、网络、电视录像、课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适当将影像资料引入课堂。现在,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影像资料也层出不穷,比如,中央台的经济观察栏目就经常会有一些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分析。另外,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与经济课程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比如有关美国金融危机的资料、有关通货膨胀的资料等,教师可以结合讲授内容,适当给学生放映一些相关的纪录片、专题片和专家讲座录像资料,会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易懂和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将影像资料引入课堂,教师要

注意影像资料的选择,这需要教师在课下做大量的功课,选择贴近课程内容、生动有趣的资料。

2.将报刊资料引入课堂。经济学来源于生活的特点决定了日常生活中,时时在发生着各种经济事件,比如,央行利率调整,房地产税的征收,等等,教科书上的理论在经济生活中处处有体现,教师可以把当天报纸上提到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部分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这种放幻灯展示新闻内容与直接给学生讲述新闻内容相比,一方面变换了形式,让学生觉得新鲜,从而提高上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感受新闻的直接,从而更深地体会课程的有用性,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可积极探索更多更新的教学模式,吸收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积极因素,摒弃传统教学中单一、呆板、落后和不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及现代教学规律的教法,使现代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特点,从而有效地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常被用来表述当前的儿童教育,而大学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只限于盲目地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更应该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抽样的理论,更应该让学生体会经济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要掌握几种方法,还要做到的是用“心”教育。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三:《浅谈西方早期经济学说的发展》

【摘 要】 文章阐述了西方早期经济理论发展的历程。分析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及存在的不足。认为任何学术理论都要经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经济学理论也不例外,正是它们为后来更加完善的理论奠定了基础。我们有必要了解各个阶段不同学派的核心思想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新古典经济学派

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已有200年之久,其间许多经济学家都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的努力,经济学从重商主义到古典经济学派再到新古典主义学派,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任何学术理论都要经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经济学理论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各个阶段不同学派的核心思想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十七到十八世纪在欧洲颇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认为金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来积累财富。这种政治经济体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财富的意义。 二、古典经济学

在凯恩斯经济学理论诞生之前,经济学理论无疑被古典主义学派所统治着,并对经济学未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以后的经济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其中以英国跟法国的经济学家贡献最大。英国的威廉·配第和100年后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及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尓和魁奈。斯密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是巨大的,他详细地分析了重商主义,让人们对重商主义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自从他指出重商主义的缺陷之后,重商主义也就开始走向末落。斯密从几个方面指出了重商主义理论的缺陷。首先,他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才是财富的组成的观点。他指出只有增加一国的劳动产出,或是增加一国的国民收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的增加。其次,他认为,尽管后期重商主义的理论有所改进,从认为必须把货币贮藏在国内到后期的放宽要求,认为只要保证输出大于输入(即有净输入)以获取货币流入本国,但是依然是值得怀疑的。综上所述,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热衷者,是贸易管制理论的反对者。

影响斯密对重商主义看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英国的环境,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产生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夕,在这个时期,英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时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夺得了海上霸权,之后通过大量的海外殖民疯狂地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英国的资产阶级们在这个过程中攫取了空前的利润,从而为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由于之重商主义理论的影响,当时的种种贸易保护政策开始逐渐表露出对英国继续发展经济的限制。同时英国的资本家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在其他国家的竞争当中已经处于优势地位,所以更加促使他们推崇自由贸易的学说。从而影响到斯密自由主义的观点。斯密《国富论》的出版堪称古典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得工业化不再停留于发明机器制造产品的阶段,而是真正对社会发展起了革命性的意义。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三、新古典经济学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古典主义学派得以发展,经过一系列的革命,经济学理论被赋予了大量的新鲜血液。马歇尔、庇古、凯恩斯、斯拉法、拉姆奇、米德、罗宾逊夫人、哈罗德等众多著名的经济理论学家对此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不得不承认马歇尔是当仁不让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原理》(1890)和《工业与贸易》(1919)完成了经济学从古典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换,成为现代西方正统经济学的基础之作。《经济学原理》一书把从亚当·斯密到约翰·穆勒的古典经济学,以及边际主义学说等,组织和融合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体系之中。然而这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拼凑,而是有巧妙的构思和严密的体系。这是继约翰·穆勒对古典经济学进行综合之后的又一次经济理论大综合,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几乎包含了当时经济学界绝大部分的观点和主张,把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学作了最为全面的总结,因而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经济理论体系,居于欧美经济学界的主流和中心地位达数十年之久。他的经济学说构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马歇尔对经济学的另外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培育出来的一大批弟子。庇古自然是马歇尔最得意的门徒和“剑桥学派”的继承人。实际上,庇古在帮助马歇尔传播其经济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通过在剑桥大学为学生们讲课,帮助马歇尔传播了他的理论。他还是现代福利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他的另一个得意门徒——凯恩斯。在马歇尔的众多弟子中凯恩斯不算是最突出的,但毫无疑问,他是最有影响力的。他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独立经济学体系的诞生。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

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古典经济学派相信经济规律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同时也认为在这种经济规律下,供给本身能够创造需求(萨伊定律),因此只要倡导自由主义,就能够实现均衡。古典经济学的这种理论貌似非常完美,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有大量的脱离现实实际情况的假设。就比如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可以自行创造需求,因而不存在经济危机。但是1929到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等问题的出现,根本无法解释,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对策。这种主张自由经济的思想在国富论酝酿出版的时候可能

是实用的,因为毕竟世界刚刚进入工业革命的大门,生产力的发展虽说有提高,但是没有达到无法控制的状态,当时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斯密关于人们是经纪人为了谋求自己私利而做出决定的假设。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渐递进,世界资本财富的迅速积累,垄断厂商的出现,信息量迅速上涨等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种种违背斯密经纪理性人的假设出现的时候,这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就失灵了。

凯恩斯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他认为无法充分就业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指预期可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而总供给可以看作一个外生变量它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所决定的,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放任经济自由发展有效需求往往是不足的,因此为了提升国家的财富,他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这就是著名的凯恩斯革命。伴随着预期革命,以及张伯伦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四、结语

这一时期确实是西方经济思想史上非同寻常的一页,在近200年的时间内,有众多的经济学家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经济学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重商主义到古典主义学派再发展到新古典主义学派,从主张贸易保护,到推崇自由发展经济,再到凯恩斯的倡导政府干预,这么快的理论发展是不常见的。正如我们所知,一种新的理论的发展一定伴随着有问题的旧的理论的消亡,如上面所述,虽然古典经济学派在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初期风靡一时,但是由于他的前提假设条件苛刻等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经不住历史的考验,比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西方经济经历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萧条,无法为古典主义理论所解释,就必然会引起学者们的反思,促成新的理论诞生。这样,最终便必然导致一场西方经济思想创新的浪潮。西方经济学在上述时期所取得的重要发展和成就,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所有这些,我们应当给予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 付莹莹.浅谈西方经济史学初期发展[J].消费导刊,2009(23).

[2] 张凤林.从马歇尔到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的一页[J].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3] 谭崇台.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