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特点、目标(小班)
第一篇:幼儿绘画特点、目标(小班)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与内容 小班上学期 一、特点
1、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观察笼统,一形多义是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圆圈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涂鸦符号。幼儿用圆表示一切想要表现的事物,且大多数的圆圈涂鸦为不封闭的圆形。
2、个体生理、心理发展速率的不尽相同,使幼儿之间的差距很大。部分幼儿尚无创造图形符号的意识,部分幼儿作品已出现不规则的圆形,有的已能将圆形和线条组合表现物体的一些特征。
3、偏爱鲜艳的颜色,能区分3~4种或更多差异明显的颜色。对差异不明显的颜色常易混淆,如蓝色与绿色。喜爱用各种颜色在纸上随意涂鸦,但在表现图形符号时,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单调。
4、缺乏辨别方位的能力,思维缺乏稳定性。在纸的任何地方都能随意涂鸦,且涂鸦的符号缺乏联系,各自独立,不断重复同一种图像,作品显得杂乱,没有固定的方位。
5、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工作和材料,并从中体会乐趣。以手臂动作带动手腕操作,不能控制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关注摆弄的过程,对结果不在乎。
二、目标 造型:
1
1、制地表现各种线条。
2、运用封闭圆形添加线条创造简单符号。
3、变化圆形和线条的位置,创造等多的符号。 色彩: 1、感知常见的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尝试调换各种颜色进行涂鸦。
3、主动调换颜色,感受色彩的变化。 构图: 1、在画面任意地方粘贴添画。 2、分辨画面上下方位。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与内容 小班下学期 一、特点
1、无意注意仍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有意注意开始萌芽。观察力和辨别能力较之前有明显进步。小班下学期初幼儿的观察无顺序,多遗漏,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已积累一些简单图形的变现经验,并有意识地通过线条、图形的简单组合表现事物大致特征。
2、逐步能控制手的动作,使手眼一致。从无控制涂鸦转向有控制的涂鸦,从以“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活动开始向以“想象”为特征的绘画活动演变,会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愿望。动作逐步精细化,幼儿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
3、能说出更多常见颜色的名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画,但对颜色的深浅尚不敏感。在创作过程中能主动调换颜色,对鲜艳、明亮的颜色有偏爱。
4、空间知觉逐步发展,初步能辨别上下等方位。思维的稳定性有所增强。通过重复创造图像使画面变得丰满。
2
5、乐意尝试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已不满足于单一的水彩笔盒炫彩棒,对新奇的表现手法充满兴趣,从手臂控制逐渐过渡到手腕控制,操作材料的能力逐步增强。
二、目标 造型:
1、尝试在图形上添加线条创造符号。
2、运用各种图形和线条表现熟悉物体,开始有较明确的命名。 3、图形组合创造简单图像的意识开始萌芽。 色彩: 1、感知更多的常见颜色的名称。 2、有意识地调换颜色使作品色彩鲜艳。
3、尝试用炫彩棒涂色,初步体验涂色的乐趣。 构图: 1、以散点构图的方式安排画面。
2、关注整体画面,用重复添加方法使画面丰满。 第二篇:小班幼儿绘画总结 小班幼儿绘画总结
根据《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及措施》专题计划中的要求,我们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现小结如下:
一、改革“临摹式”,扬长避短,培养儿童实践操作能力。 1、基本技能技巧的传授内容和方法
我们否定传统的“临摹式”教学方法,并不是说儿童美术教育完全不要教技能技巧,其实,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是儿童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关系。
3
(1)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学习内容
儿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画笔、如何涂色、调配色彩以及组织画面等技能;同样,为了塑造美观的立体手工作品,儿童还必须学习如何处理空间方位关系以及塑泥、粘贴、折叠、撕等手工材料、工具的操作技能,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脑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儿童对多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逐渐游刃有余,实践操作能力大为提高。
(2)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引入“主题教育”理论:即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把所涉及的内容设计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周期性的若干单元,为了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每个单元都有相互紧密联系的知识经验,使教育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将绘画初步技能的训练分为涂色练习、点、线、面等单元。例如对幼儿进行“线条”单元练习,学习内容包括横线、竖线、斜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将绘画与游戏和故事结合起来,安排了花伞外的小雨”添画长短不同的直线)一块格子布”练习交叉线)大河里的轮船”添画波浪线)小兔的青草地”练习锯齿线)小蜗牛的壳”练习螺旋线)等内容。通过单元练习,幼儿很快熟悉并基本掌握了线条”这项基本技能,又如“蜡笔涂色练习”可以根据儿童年龄以及手眼协调发展的程度,设定不同阶层的教育目标,再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小班上学期主要是接触蜡笔涂色,会用蜡笔有兴趣地来回涂抹;小班下学期可分为递进的三个阶层:1)注意不使颜色涂到轮廓线外;2)用看见边线就停或换色的方法不遮盖线条;3)从小面积到大面积,较均匀地把握线条的长短和力度。
2、范例的正确使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范例确曾出现限制儿童思维与想象、扼杀儿童创造力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说就应完全杜绝这种形式,只要注意在教学中恰当安排,就能克服弊端,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
4
(1)范例的适宜数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范例只有一张,这大大束缚了儿童的创造力。如果我们每次绘画活动的范例数量不少于三张,而且这几张范画的难易程度尽量针对能力不同的儿童,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倾向自由选择,还可以起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积极作用。
(2)范例的恰当使用
我们根据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小转自:http://www.班幼儿的想象力还不十分强,允许照范例画但不强迫;但能力稍强的幼儿我们就鼓励他们添画,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二、引导“涂鸦式”,趋利避害,培养发展儿童的创新精神。
1、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注重儿童内在图式的积累,提倡教师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同样也取决于贮存表象的质量。例如:孩子们都很喜欢汽车,儿童的绘画表现力固然取决于贮存表象的数量。但有的孩子却画不出汽车的样子。这是因为好多汽车的形象都在大脑里,却想不出汽车的结构共性,所以不知从何下笔,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幼儿观察和分析:汽车分驾驶舱和乘客舱或货舱,汽车下面都有轮子,然后提问:驾驶舱是什么形状的乘客舱或货舱又是什么形状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提问,一步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使观察对象转化为具体物象存于脑海中,幼儿作画时才不会无从下笔。
特别是幼儿期,儿童时期。虽已初步具备认识、记忆、想象的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表现内容比较贫乏,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启发和引导,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丰富其内在图式,为美术活动中儿童积极、自主地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可以常
5
常带领幼儿走出教室,通过参观、郊游、散步等方式接触公园、商店、街道以及节日活动等儿童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平时还可以为儿童选一些适合他不同风格的图书、影视,给他讲解,引导他观看,帮助他积累丰富的表象,为进一步想象与创作提供丰裕的源泉。
(2)调动儿童的审美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感受美,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表现美。
以画“吹泡泡”的题材为例:作画前,我们安排幼儿玩吹泡泡、扇泡泡、捉泡泡的游戏,幼儿在尽情嬉戏中,体验、观察了吹、扇、捉等动作,欣赏到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气中飘动变化的样子,以及在阳光下色彩的变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其后的绘画结果是:幼儿在操作材料上添画了许多五彩缤纷又大大小小的泡泡,还画得饶有兴致。
(3)培养儿童的美术兴趣,尽可能正面评价儿童的作品,让儿童参与评价作品。 而不应过分强调儿童最终完成的艺术作品。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小画家,教师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而是进一步发现儿童的创作火花,鼓励儿童的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应善意地接纳一切孩子的画,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作品。指导上可以用“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画?来代替“不应这样画”应该那样画”每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总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他创作的一种肯定,且有利于他相互间的欣赏评价。每次作品展出后,孩子们总爱围着作业栏自豪地介绍:这是画";老师说我想象很丰富";或是自由地评论:这幅画的颜色真漂亮!这群小鸡好可爱"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又使他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体而言,素质教育观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乃至整个艺术教育,最终目的都是造就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人。因此,我们在实施美术教育工程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只有这样,我
6
们才能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综合能力,提高儿童整体素质。
第三篇:小班幼儿绘画入门
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绘画入门(一) 绘画是一种视力艺术,它通过线条、色彩、明暗等来塑造形象,由于它的直观性,对幼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绘画活动也是幼儿美术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小班幼儿由于神经髓鞘的形成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眼动作还不协调,刚从涂鸦阶段向象征阶段(基本形状阶段)过渡。他们有了想画的意愿,可画出的东西总不能够表现他们内心想画的东西。那么,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绘画入门呢? 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绘画入门(二) 第一阶段 激起兴趣,为绘画活动做准备。 1.为了引起初入园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室环境布置,并选择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儿童画,把它们挂起来,经常更换。 2.组织幼儿参观大班画展,让他们感受用不同工具和材料绘制的各种题材作品的美。3.引导幼儿认识绘画工具,(主要是纸和油画棒)并初步了解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4.认识几种基本颜色。小班幼儿在开始使用油画棒时,是不加任何考虑的,他们爱用鲜艳的颜色涂得红红绿绿,所以应先教他们认识基本色。我们可以结合认识颜色标记的科学活动,利用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掌握红、绿、黄、蓝、棕、黑等几种常见色。如:给各色片片找家、给各色油画棒找家、给小动物穿衣服等,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5.创设美工角。在教室一角放上一两张桌子,准备几合蜡笔和纸,组织小组幼儿去涂涂画画,让他们在乱涂乱画中体验一下画画是怎么一回事,尝试一下画画的快乐。
第二阶段 练习简单绘画技能,进一步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思想容易分散,教师在传授技能时要注意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以游戏的口吻、形式练习,使他们玩中有画、画中又玩,并注意由易到难。如:练习画线条,可以叫幼儿添画下雨天的雨,先让幼儿观察下雨,引导他们看密密的雨点好像一条条线,然后书空练习,再到纸上画,
7
边画边讲“雨点落到伞上、落到地上、落到小树上”;也可以叫幼儿添画篱笆,先让幼儿欣赏一种小动物,启发幼儿在草地上筑篱笆,别让小动物跑走,让幼儿悬空握笔边唱边画:“画横线、画横线,横线画得平又平;画竖线、画竖线,竖线画得直又直。”练习多次,然后用笔在纸上添画篱笆。又如:练习画圆,可以叫幼儿画一袋小圆糖,先让幼儿观察糖是圆圆的小小的,然后请幼儿尝一尝,尝完之后让幼儿书空练习,最后教师请幼儿在剪好的“糖袋”上画小圆糖。 2.同类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如:这一阶段全部练习画线条,变换形式进行,可组织画下雨天的雨、面条、小蜡笔、梳子、电线、小草、游泳棒、鞋带等。这样幼儿所学技能得到及时地巩固,为以后的主题画打下基础。 3.教会幼儿正确的作画姿势和使用工具的技能。对刚学画画的孩子,教师除了在技能上作指导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画画姿势,这不但为了使他们能够握笔自然,能画好画,还有利于保护视力,为日后入小学学写字打好基础。正确的姿势为:肩平、背直、头正、两脚平放,小腿与大腿成直角,身体稍向前倾,眼睛离桌面保持18—2022,胸部离桌子有拳头空隙。画画时,左手按在纸上,右手握笔。(小班幼儿由于身高原因,允许站起来画。) 第三阶段性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运用已学会的简单技能,进行主题画。
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提出绘画主题以后,怎样使孩子完成命题画呢?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经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小班又注意力容易转移,观察不仔细,他们只对表面的、活动的、局部的某些物体感兴趣。他们的知识贫乏,所以为小班幼儿选择观察的范围要小,尽可能让他们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并指导幼儿用笔画下这些形象。如:组织幼儿画“小蝌蚪”,教师可以在自然角饲养一些小蝌蚪,让幼儿平时经常去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姿态,然后再画。
2.在观察的基础上,拓宽幼儿的想象力。美术活动离不开想象,我经常引导幼
8
儿自然现象,然后进行想象。如:观察泼在地上的水形成的图案像什么,天上的白云像什么,各种废旧的玻璃瓶像什么,刚开始幼儿只会说简单的几种,后来越说越多,想象越来越丰富。 3.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去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化难为简。如:学画树,可在一条垂直线上画几条向左向右伸的斜线,也可在垂直线的上方添一个圆或三角形;学画花,可在一个圆的中心再画一个圆(同心圆),也可在一个小圆点周围添放射状短线;学画人,可以用一个圆表示人的头,以梯形、长方形、三角形表示人的身体,用单线条表示人的手和脚。记得有一次画小鸡,我结合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叫幼儿先画一个鸡蛋,“小鸡从蛋里钻出来,露出尖尖的嘴”,在蛋的一头添上两条短线,“小鸡走了出来”,画上两条腿,“小鸡的眼睛睁开了”,添上眼睛,“小鸡拍拍翅膀”,画上翅膀,小鸡就画好了,再也没有幼儿说:“老师,我不会画。” 经过一学年的三段式教学,效果表明,我们采用的教育方法,幼儿是能够接受的。幼儿掌握了绘画的简单知识和技能,能较好的表现自己的想象,对绘画产生极大的兴趣,达到理想教育目标。
第四篇: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加强,骨骼更坚硬了些,但骨化过程还未完成,容易变形,神经细胞脆弱,易疲劳,大脑皮层在形态上继续分化。在功能上逐渐成熟,到了3岁大致定性,但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较弱。
3~4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由。喜欢用笔画画,进入涂鸦期。幼儿能根据物体特点和功能,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操作,摆弄和建构简单造型。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自豪感。他们对鲜明的色彩、线条、音乐、节奏、律动有浓厚的兴趣。能用动作表达其感受。伴有情感地愉悦性体验。这阶段幼儿是音乐感受力和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9
3~4岁幼儿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惊喜动作。喜欢接触外界环境。练习大肌肉运动技能。能自然地走、跑、跳、学骑三轮车、玩球。
3~4岁幼儿能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并有初步的自我保护和规则意识。幼儿随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心理发展的各种变化,使其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迅速发展。
3~4岁幼儿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但他们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先做后想,不会想好再做。不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初步掌握分类,喜欢自然界。喜欢操作活动。爱模仿别人,有一些独立性。需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其认识活动非常具体。他们能理解具体的事物,不会做复杂的分析,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各种心理活动仍以无意为主。
3~4岁幼儿已掌握一定口语,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对同意的理解肤浅具体。语言的形成发展使幼儿能用较恰当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思想和需求,喜欢听故事,学习儿歌,能安静听别人讲述并听懂语意。
3~4岁幼儿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所支配。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强。但对成人及熟悉的人仍有依恋情感。但他们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喜欢用语言的动作与人交往。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题。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
针对3~岁幼儿年龄特点,成人应注意保护幼儿身体。走,坐姿势端正的时间不宜过长。成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树立好榜样。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的机会,进行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其主动性,目的性和友好交往行为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10
第五篇:小班幼儿绘画初期指导 小班幼儿绘画初期指导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他们表现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小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动作不够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末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产生想画点什么的意愿,可画出的东西总是不像,表现不出他们内心希望的东西来。在绘画作业时,总有些幼儿乱涂乱画,有的还说“我画不来”,表现出对绘画缺乏兴趣,甚至有一些幼儿因为画的不像,达不到预期绘画效果而产生胆怯、自卑心理。为了克服幼儿对绘画的胆怯心理,树立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我从培养兴趣入手,促进幼儿技能发展。
首先激发幼儿绘画兴趣,诱发幼儿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美术活动的重要动力,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影响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速度。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对一切都很陌生,辩别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而应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绘画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呢?
一是画自己喜欢的。对于小班初期的幼儿,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些什么,这样容易使幼儿失去画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诱发,爱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同时要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材料,还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的自由涂画,从中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是随时表扬幼儿“不错,画的真有趣”。这种话来肯定幼儿的创作成果,让幼儿知道他们的作品是被接受和尊重的。在这样的鼓励下,幼儿会体验到成功感,
11
并对绘画充满信心。
三是和幼儿一起来“游戏 ”。对他们来说,绘画是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感的一种游戏。这个年龄的幼儿,他们的小肌肉群还不够发达,注意及兴趣也很容易转移,若试图灌输绘画知识和技能,不仅会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且易使幼儿画出同一模式的概念画来。
小二班 2022年8月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