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来源:欧得旅游网

法律分析:保证人在为被保释人提供担保时,应当注意自身权益的保护。保证人应当了解被保释人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在签署担保协议时应当明确约定相关责任及权利。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有保证人担保,但是法律规定不需要保证人的除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零二条:保证人享有在履行担保义务前撤回保证的权利。保证人撤回保证的,应当通知债权人,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零三条:保证人在提供保证后,如被保证的债务人未按照债权人的要求履行债务,债权人有权向保证人请求履行保证义务。

建议:保证人在提供担保前应当充分了解被保释人的情况,签署担保协议时应当明确约定相关责任及权利。如被保释人未按照债权人的要求履行债务,保证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身权益。如确实需要撤回保证,应当及时通知债权人,避免对债权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