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5、3》教学设计

2023-08-14 来源:欧得旅游网

  3.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的定义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一定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对教什么进行设计

  对用什么来教进行设计

  对怎样教进行设计

  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设计

  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目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研究对象: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特征为出发点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

  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设计重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3.1.2 教学设计的过程

  1、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2、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

  组织教学资源、形成教学方案

  实施学习评价

  3、教学设计操作的辅助工具

  课堂设计中相关要素一览表

  学习水平检测表

  3.2 学习者分析

  3.2.1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的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对学习有着影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它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成熟程度、智力与能力水平、学习动机、情感、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等。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随着年龄、成熟的增长和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3.2.2 学习者发展的阶段特征

  幼儿期的基本特征(1岁半至7岁左右)

  逐渐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经验,理解别人讲述的内容

  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日常必需的生活技能和习惯

  依赖成人的程度很高

  在道德判断方面处在由自我中心向权威阶段转变的时期

  幼儿前期(2~5岁):自我中心阶段,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客观规则对他不具有约束力

  幼儿后期(6~8岁):绝对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不可更改的。

  2、儿童期的基本特征(6~12岁)

  运动能力:可以从事游戏、体育、劳作等需要敏捷而灵巧的协调与平衡的活动;

  言语能力:可以依据语言作出假定和推理;

  道德判断:逐渐产生自己儿童式的道德判断,摆脱了权威阶段,对伙伴集体的归属意识也提高了;

  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不能完全进行抽象逻辑运算。

  3、少年期的基本特征(12~15岁)

  性成熟开始

  在道德判断上,产生了公正观念

  认知发展方面:能进行抽象的逻辑运算(从具体到抽象)

  4、青年期的基本特征(15~25岁)

  生理基本成熟,个性基本形成,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情感日渐丰富,社会经验相对贫乏,容易产生幻想或挫折感

  3.2.3分析学习者的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式指导对学习者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在其形成的时候加以捕捉、记录,以便提供素材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式指向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将所得到的回答作为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

  作业分析法

  作业分析法式对学习者的作业和试卷的完成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其学习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于新的教学之前,目的在于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内容所需要的知识准备。

  3.3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个有着层次区分和领域划分的体系。

  从层次上看,包括:教学总目标(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目标(学校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一门学科或课程教学目标)、单元目标(章、节、课题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从领域上看,它们可以划分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等。

  3.3.1 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目标是师生活动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是建立学习评价标准的依据。

  3.3.2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

  1.分析教学内容的步骤

  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

  要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要找出教学内容中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任务分析的具体方法

  信息加工分析

  学习类型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3.3.3  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

  1.马杰的方法

  马杰于1962年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行为目标的理论和方法。根据该方法制定目标的特点是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马杰认为写好行为目标应该注意三个要素:

  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

  说明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马杰认为选择能明确反映学习行为的动词是陈述目标的关键。选择的动词要精确、具体,不能有多种解释。

  2、格伦兰的方法

  格伦兰认为,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提出反映学生内在心理变化的目标,如使用记忆、知觉、理解、创造、热爱、尊重等词汇来描述;同时教师还需要写出反映这些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样品(通常指能精确描述的动词,如:解释、找出、指出、区分、背诵、写出、解答等)。这样就避免了行为目标只顾及具体的外显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目标的含糊性缺陷,所以,人们把这种方法又称为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要求

  目标应描述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

  目标要反映学习者的能力水平

  陈述目标必须具体、准确

  目标陈述应达到可测量的程度

  3.4 教学媒体的选择

  3.4.1 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依据教学任务

  依据教学内容

  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水平

  依据一定的教学条件

  3.4.2 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

  一、两种选择方法介绍

  1.问卷选择法

  2.流程图选择法

  二、作出最佳选择

  P43 视觉媒体选择流程图(图3.3)

  教学媒体与学习类型矩阵选择表(表3.30

  选择媒体需要考虑的实际因素(表3.4)

  3.5 教学策略的设计

  3.5.1 教学策略概述

  1、教学策略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2、制定策略的依据

  从教学目标出发

  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要符合学习内容的客观要求

  要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考虑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

  要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3.5.2 教学活动程序的建立

  教学活动 学习的内部过程

  引起注意 接受

  告诉学生学习目标 期望

  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工作记忆检索

  呈现刺激材料 选择性知觉

  提供学习指导 语义编码

  诱发学生行为 反应

  提供反馈 强化

  评定行为 检索与强化

  促进记忆和迁移 检索与归纳

  3.5.3 教学方法的选择

  讲授法

  演示法

  谈话法

  讨论法

  练习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发现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模拟教学法

  问题解决法

  P50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表3.6、3.7)

  3.6 课堂教学设计的教案编制

  3.6.1 教案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行为

  教学媒体

  时间分配

  3.6.2 教案的基本形式

  1、表格式  P52

  2、记叙式  P52

  3.7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就是采用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数量化的描述,并依据教学目标对数量化的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3.7.1 学习评价的意义

  学习评价与测量有着密切联系

  学习评价与教学评价有密切联系

  学习评价在教学中具有调节作用

  学习评价在教学中具有激励作用

  3.7.2 学习评价的类型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与新的学习任务相关的身心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情况。确定新学习者拥有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为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奠定基础。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当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工作后,要时常检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发现问题,及早采用补救措施,或调整目标,或改进方法。形成性评价是调控教学进程,进行质量目标管理的重要方法。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告一段落之后进行的评价。它的目的在于检查和总结一个阶段教学后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作出比较全面的总结。

  三种评价类型的特点

  类型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实施时间 在教学之前 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之后

  评价目的 摸清学生底细以便安排学习 了解学习过程改进教学方案 检验学习结果

  评定学习成绩

  评价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测验等 经常性测验、作业、日常观察 考试或者考查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习成绩

  3.7.3 学习评价的方法

  学习评价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确定目标规定的结果和标准,要弄清楚测量什么,对象是谁;其次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弄清怎样测量;最后是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学习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

  1、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它是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测验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着重在个人之间进行比较,目的在于选拔或编班、分组。

  2、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的成就测验

  它是以教学目标作为参照标准,检验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测验。这种测验不是比较学习者个人之间的差异,而是按照教学目标的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衡量。

  3.7.4 测验分数的解释和标准

  1.绝对评价

  所谓绝对评价就是以数学目标作为绝对的标准,衡量学习者是否达到目标规定标准的评价。绝对评价是以受测者本人的现状(学习结果)与既定的教学目标作比较。这是教学设计者和教师检验教学效果时经常采用的评价方式。

  2.相对评价

  所谓相对评价就是以学习者个人的成绩与全班学生平均成绩相比较的评价。它的评价标准不是教学目标的要求,而是学生集体的平均成绩。这种评价的目的不是检查学习者是否达标,而是确定学习者个人在班集体内的相对位置和名次。

  3.个人内差评价

  所谓个人内差评价是将一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结果或在不同学科间的学习结果加以比较,得出结论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依据学习者个人的标准进行的,它不同于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个人内差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