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去过什么地方游玩?那里的风景怎么样?
生1 :我去过北京,那里有天安门、故宫、长城,真是美极了。
生2:我去过杭州,西湖很漂亮。
生3:我去过青岛,大海无边无际,我还捡了许多美丽的贝壳。
……
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课件:美丽的江南。
生:观看。
师:小朋友,看了图画,你觉得江南怎么样?
生:(齐声回答)很美。
师:今天,我们就乘上小竹排,去游一游像画一样美的江南,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注意“中”的读音,再读课题,能不能读得美一点。 这么美丽的江南景色,有人就把他写成了一首儿歌,请小朋友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文本: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64页,自己先读几遍。对了,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宝宝,该怎么办呀?
生:问问上面的拼音朋友就知道了。
师:对呀,还要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这些字宝宝。好的,开始吧!
生:(自由朗读。)
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可以同桌两个人,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如果他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如果不够好,你就帮帮他。还要把自己记住字宝宝的方式也两个人交流交流。
生:(同桌两人互读、互评)
师: 小朋友,课文里还藏着许多生字宝宝呢!现在李老师都把它们请出来了,看你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
生:齐读
三、再读文本:
师:(课件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片并配上音乐)啊!这两岸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可别忘了随时按下你手中的照相机呀!(边看图片,师边随机进行解说)小小竹排,顺水漂流,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油油的禾苗,鸟儿在尽情欢唱,鱼儿欢快的跳出水面,江南的景色真美啊!
生:边看,边情不自禁的喊着,还不停的“拍着”照片。
师:真的好美,你们拍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呀?
生:(大多数学生都高高的举起了小手)我不仅拍到了好多美丽的小鸟,还听到了好听的鸟叫声呢!
师:是啊,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唱着,真好听!你听懂它们在唱些什么了吗?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谁听懂了呀?
生1:我听见它们说,这里真美啊!
生2:他们在唱,我真开心!
生3:它们在说,我们真幸福!
生4;哇,这里的大树真多!
……
师:小朋友,这就是我们的江南,处处是美景,小河多,河里的鱼虾多,田野里种满了水稻, 所以把江南称为是—— “江南鱼米乡”。 谁能把整首儿歌连起来读,用你的朗读,把江南的美传递给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我们一起来读。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来夸夸我们美丽的家乡。
生:美读课文。
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展现了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关注兴趣创设情趣”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积极性,辅以“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更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营造一种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和谐、开放。再说课堂中教师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更是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课堂学习不可能在教师预设的环节中按部就班地展开,应在“活生生的人”的活动中形成,应在孩子积极地思维、自主地探究中,在孩子惊喜的发现中,在情感的共鸣中,在独特的感悟中热闹有序,活泼而又有所得中生成。如在上述课例中,课件出示江南美景,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还通过“拍照片”来强化学生的记忆。课堂就在孩子的自我展示中,在教师有效的调控中,在师生的合作中、平等对话中逐步的展开、生成。
学生是人,是大写的“人”。我们只有关注学生,让课堂在学生思维的火花中诞生,让学生在师生、生生及与文本的平等对话中,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赋予课堂真正的生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