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注意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探索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正确地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过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暖花开,小草钻出了地面,嫩嫩的绿绿的,那是春天的眉毛;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找春天,这时候正是春游的好季节。
你瞧,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去了,他们来到河边正要乘船过河了,在乘船过河的时候,他们发现并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2、老师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在解决“希望小学过河需要几只船”的问题中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过河-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搜集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先同位之间说一说,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图中的数学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只船最多只能坐9人。
2、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复述题意。
希望小学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要乘船过河,一只船最多坐9人,需要几只船?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个别小组的学习讨论。(重点说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做法)
3、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29+25=54人 54÷9=6(只)
2)29+25÷9
3)29÷9=3(只)……2(人)25÷9=2(只)……7(人)
需要6只船或需要7只船。
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展示,让汇报的小组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余小组可以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相互质疑问难中理解算式的正确性与错误性。
4、探索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1)老师提问,要求需要几只船,我们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
29+25=54(人)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6(只)
2)在算式29+25÷9的基础上,老师适当引入小括号。
老师讲解:根据前面学习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中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又要先求出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会帮你们这个忙的,你们想认识它吗?它就是小括号,板书( ),让学生读一读。
3)老师在算式29+25÷9 中 加入小括号,使算式为:(29+25)÷9,然后告诉学生加了小括号,我们就可以先算括号里的,边说边板书:
(29+25)÷9
=54÷9
=6(只)
4)让学生给上面的算式命名,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提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并板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填空。
三、巩固拓展应用。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脱式计算。(老师课件出示)
5×(36-29) (83-35)÷6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自查,再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2、比一比,算一算。
94-25+19
94-(25+19)
学生先标出先算的一步,再计算,算完后,说一说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解决问题:原来有14块蛋糕,又买来6块,把这些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后,让学生说自己的分析思路。
四、师生总结概括。
1、老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指定学生回答)
2、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表现。
五、作业:
脱式计算
(45-20)÷5
72÷(45-36) (78-22)÷8
63÷(24-1)
板书设计: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综合算式:
29+25=54(人)
(29+25)÷9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
54÷9=6(只)
=6(人)
答:需要租6只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过河》教学设计之一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过河》教学设计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