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教案

2023-02-04 来源:欧得旅游网

  学习目标:

  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这里,我想搞个小调查: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

  学生推举。

  那么,我想问你,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生:不是。

  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

  生:也有,

  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没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

  生:装修。

  师:对,装修。装修的目的是什么?

  生:美观,实用。

  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

  生:改造一下。

  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性要求。

  师:明白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师:以后在学习语文中,是不是应该大大提倡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呢?

  生:应该

  师: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绍

  师: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的。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

  看投影:朱光潜情况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投影目标

  师:好,我们说,这是一篇大学问家写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让我们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打投影:学习目标:

  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四、切层概括

  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

  1、应该有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这个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同意。接受这个道理比较简单,好了,这节课目的达到了,怎么?下课吧?

  生:下课?

  师:接受这个观点容易,知道是什么比较容易,比较难的是怎么办。

  师:对。咱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哪。对,咱们还要从大学问家那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

  师: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内容。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五、具体分析

  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我问: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

  生:不是。

  师: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师:好。我再问一下,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生:有。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师:你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