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清算罪,是指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擅自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法律依据:《合伙企业法》第一百零二条
清算人违反本法规定,隐匿、转移合伙企业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公司已注销妨害清算罪能否追究
公司注销后,有妨害清算行为,构成犯罪的,在追诉时效内,可以追究嫌疑人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一百六十二条【妨害清算罪】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法定代表人存在什么风险
1、刑事责任。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主要源于单位犯罪.在刑事法律中,对公司、企业都统一表述为单位,单位犯罪的,单位要承担罚金责任,许多情况下还要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这里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经常是法定代表人。
2、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法定代表人不需要直接承担民事责任,但也有例外。以下情况法定代表人可能直接承担责任:
(1)因经营过错而需向本单位法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2)法定代表人可能面临的合同违约责任;
(3)侵权责任;
(4)股东责任。
3、行政责任。法定代表人有以下不合法行为时将承担行政处分或罚款等行政责任:
(1)发生虚假出资、未交付或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的;
(2)在公司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