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2022-02-06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一、教学策略选择

  1.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著名画家戴嵩在画牛的时候,把尾巴画错了,一个牧童指出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课文主要写了“画家技术高超”“牧童指出错误”“画家虚心接受”三个方面的内容,来体现人物的品质。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品味的是“画家技术高超”,在感受技术高超的同时进行自主探究识字教学。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会认“戴、购、墨、抹”等13个生字,会写“挤、拱、批、抹”四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经历自主识字,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的学习过程,掌握“按偏旁归类”等识字方法和“抓重点词句读中感悟、积累”的阅读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戴嵩这位大画家高超的画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自主识字的热情。

  [点评:三维目标确立准确,训练点明确,落实新课改精神,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读准“惭、愧、拱、墨、抹”等字的字音,规范书写“挤、拱、批、抹”四个字,重点指导“批”字的书写。

  (2)通过朗读体会大画家的高超画技。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戴嵩的画技高超,并积累、运用有关夸赞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3.教学策略选择及理论依据

  崔峦教授说:“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对崔老师的这三个“教语文”,我仔细地揣摹,认真地思考,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时,在结合学生已掌握的基本识字方法基础上,我主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感悟,积累词句;通过模仿、引导想象进行语言训练,努力将语文课堂还给“语文”。

  二、教学过程实录

  1.激疑导入,引发兴趣

  (1)板书课题,顺势提问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看课题想问题,说说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画家是谁?

  生2:牧童是做什么的?

  生3:他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师:你能解答哪个问题?

  生1:画家是戴嵩

  生2:牧童是放牧的。

  师: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画家”?

  生1:画画的非常好的人可以叫他画家。

  生2:画出的画像真的一样。

  生3:画出的画很有名的人叫作画家。

  [点评:开门见山,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2)引入资料,加深了解

  师:你对这个画家有什么了解?

  生1:我知道戴嵩是个有名的画家,几分钟就能画一幅画。

  生2:我知道他的主要作品有《三牛图》《斗牛图》《归牧图》《乳牛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些图片,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

  生:观看课件。(配乐播放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了哪几幅名画?”

  生:我看到了《三牛图》《斗牛图》《归牧图》《乳牛图》。

  师:这么有名的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学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2.学习课文,合作探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