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求助担保人如何应对诈骗

2022-01-28 来源:欧得旅游网

担保人被骗为他人担保,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担保,撤销后担保无效。根据《民法典》第148条和149条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欺诈行为导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分析

担保人被骗为他人担保,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后担保无效。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拓展延伸

担保人如何识别和防范诈骗风险

担保人在应对诈骗风险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别和防范能力。首先,担保人应该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如虚假借款、假冒身份等,以便能够警惕相关风险。其次,担保人可以通过核实借款人的身份信息、联系其他担保人核实信息真实性等方式,加强风险防范。此外,担保人还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风险提示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诈骗行为。担保人应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借款请求,同时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结语

担保人被骗为他人担保后,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和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后担保将无效。为了应对诈骗风险,担保人应具备识别和防范能力,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核实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并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风险提示和预警机制。担保人应保持警惕,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