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7护理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2020-11-24 来源:欧得旅游网
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护理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

学时:90 学分:

课程属性:专业主干课(专业必修课) 开课单位:医学院 先修课程:XXX 后续课程:生理学、病理学及其他临床医学专业课。

一、课程的性质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其与医学各科的联系密切,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先修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内容

绪论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二章:消化系统 第三章:呼吸系统 第四章:泌尿系统 第五章:生殖系统 第六章;脉管系统 第七章:感觉器 第八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

1

四、学时分配

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绪论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 感觉器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课程内容 1 9 4 2 2 4 10 4 14 2 62 学时 注:理论62学时,实验28学时(实验分配见实验大纲)。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开展教学。并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多层次、立体式人体形态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标本考核等几方面综合评价占40%,期末书面考核占60%。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丁自海.人体解剖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2]柏树令.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3]朱晞.人体解剖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

教学中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人体解剖学模型、挂图和人体解剖学视频录像。

2

八、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 论

一、人体解剖学定义地位 二、人体解剖学分科

三、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四、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 五、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第一篇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 学 第一节 概 述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骨的分类、构造与功能。 二、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教学具体内容

一、骨的形态 二、骨的构造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四、骨的发生和生长

第二节 躯干骨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 二、熟悉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了解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教学具体内容

一、椎骨 二、骶骨 三、尾骨 四、肋 五、胸骨

3

第三节 上肢骨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

二、掌握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一、锁骨 二、肩胛骨 三、肱骨 四、尺骨 五、桡骨 六、手骨

第四节 下肢骨

教学基本要求

一、下肢骨的组成;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特点. 二、熟悉腕骨的排列位置。

三、了解髌骨的位置;跗骨的排列位置。

教学具体内容

一、髋骨 二、股骨 三、髌骨 四、胫骨 五、腓骨 六、足骨

第五节 颅 骨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颅的组成;掌握在整颅上颞、蝶、筛、下颌骨的形态特点、颅底内外面的形态结构(重点是与血管神经有关的孔、裂的名称和位置)、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二、熟悉眶、骨性鼻腔的结构及交通。

4

三、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变化。

教学具体内容

一、脑颅骨 二、面颅骨 三、颅的整体观 四、下颌骨和舌骨

五、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

第二章 关节学 第一节 概 述

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的基本结构和运动。 二、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运动。

教学具体内容

一、纤维连结 二、软骨连结 三、滑膜关节

第二节 躯干骨的连结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椎骨间的连结;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脊柱整体观的形态和机能特点。 二、熟悉胸廓的组成、形态及运动。

教学具体内容

一、脊柱 二、胸廓

第三节 颅骨的连结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二、了解颅骨连结形式。

5

教学具体内容

一、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 二、颞下颌关节

第四节 上肢骨的连结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上述关节的组成、运动和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一、胸锁关节 二、肩锁关节 三、肩关节 四、肘关节 五、桡尺骨连结 六、手关节

第五节 下肢骨的连结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上述各关节的组成、运动和形态结构特点。 二、盆骨的组成、形态及大小骨盆的分界。 三、了解盆骨的性别差异。

教学具体内容

一、骨盆 二、髋关节 三、膝关节 四、胫腓骨连结 五、足关节

第三章 肌 学 第一节 概 述

6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肌的构造和形态;肌的起止与其作用的关系。 二、了解肌的辅助装置。

教学具体内容

一、肌的构造和形态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三、肌的辅助结构 四、肌的命名

第二节 躯干肌

教学基本要求

一、膈的位置、形态、孔裂位置及作用;腹肌的名称、位置、层次、肌纤维走行及作用。 二、熟悉背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前、中、后斜角肌及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和作用;胸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腹白线及腹股沟管。

教学具体内容

一、背肌 二、胸肌 三、膈 四、腹肌 五、盆底肌

第三节 头颈肌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咀嚼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表情肌的配布及作用。 二、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

教学具体内容

一、头肌 二、颈肌

第四节 四肢肌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臂肌的分群、名称及作用;前臂肌的分群、层次、名称及作用;了解手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熟悉其他上肢带肌的位置、名称及作用。

7

二、掌握大腿肌的分群和各肌名称、排列层次及作用;小腿肌的分群和各肌名称、排列层次及作用;熟悉髋肌的分群、层次、名称及作用;了解足肌的分群和作用。

教学具体内容

一、上肢肌 二、下肢肌

本篇教学建议

运动系统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建议: 一、重视对骨、关节和肌标本的观察。

二、组织学生确认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并且应结合活体摸认学习。

三、围绕关节的结构、运动和肌的配布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运动系统主要内容。

第二篇 内脏学 第一章 概 述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胸腹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

二、了解内脏的概念、内脏学的范围及内脏的一般结构。

教学具体内容

一、内脏的概念

二、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第二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消 化 管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口腔腺的位置及腮腺导管的开口部位;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食管的生理狭窄部位和临床意义;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毗邻;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及分部;阑尾的位置、形态及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和肛管的形态、分部和黏膜的形态特征。

二、熟悉舌黏膜及舌肌的作用;牙的形态以及乳牙和恒牙的排列牙式;大肠的位置及分部。 三、了解口腔的组成和分部;食管的形态、位置;小肠的分部;空、回肠的结构特点及两者的区别。

教学具体内容

8

一、口腔 二、咽 三、食管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第二节 消 化 腺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及肝外胆道的组成。 二、熟悉胆汁的排出途径。 三、了解胰的位置、形态及胰管。

教学具体内容

一、肝 二、胰

第三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 吸 道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喉腔的形态结构;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二、熟悉气管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

三、了解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喉的位置、喉软骨、喉的连接、喉肌及其功能。

教学具体内容

一、鼻 二、喉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第二节 肺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分叶及体表投影。

9

二、了解肺段的概念。

教学具体内容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第三节 胸 膜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

二、掌握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胸膜的体表投影。

教学具体内容

一、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 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 三、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第四节 纵 隔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纵隔的组成。 二、了解纵隔的分部。

教学具体内容

纵隔的组成、分部及各部内容物

第四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肾的形态、结构及位置。 二、了解肾的被膜。

教学具体内容

一、肾的形态 二、肾的构造 三、肾的位置 四、肾的被膜 五、肾段的概念

10

第二节 输尿管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输尿管的狭窄。 二、了解输尿管的分部。

教学具体内容

输尿管的位置、走行及狭窄

第三节 膀 胱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二、熟悉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临床意义 。

教学具体内容

一、膀胱的形态和膀胱壁的构造 二、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第四节 尿 道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女性尿道的形态

第五章 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睾丸的形态和位置;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前、后尿道的区分,三个狭窄及两个弯曲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二、熟悉输精管道各部。

三、了解精囊的位置和形态;前列腺的年龄变化和临床意义;阴囊的形态;阴茎的形态分部及组成

教学具体内容

一、内生殖器 二、外生殖器

11

三、男尿道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形态、位置及分部;子宫的形态、位置、前后毗邻及子宫的固定装置。

二、了解阴道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特点。 三、了解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四、熟悉尿生殖三角、肛门三角和坐骨直肠窝的位置;了解会阴的范围界限;盆膈和尿生殖膈的构成和通过物。

教学具体内容

一、内生殖器 二、外生殖器 三、乳房 四、会阴

第六章 腹 膜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腹膜及腹膜腔的概念;腹膜形成的网膜、系膜、陷凹的名称、位置及临床意义。 二、熟悉腹膜形成的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三、了解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教学具体内容

一、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二、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自学)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位置和形态。 二、了解主要内分泌腺的主要功能。

教学具体内容

一、甲状腺 二、甲状旁腺

12

三、肾上腺 四、垂体 五、松果体 本篇教学建议

一、在各系统离体标本观察的基础上,注重整体标本的观察,引导学生建立各脏器的整体位置关系。

二、选配适当的挂图、幻灯和X光片(如正常或病理X光片胃肠造影X光片),加强学生对脏器整体位置和形态及其临床意义的理解。

第三篇 脉 管 学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体循环、肺循环、动脉、静脉的概念。 二、熟悉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三、了解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

教学具体内容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二、血液循环

三、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

第二节 心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形态结构及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与分布;心的体表投影。

二、熟悉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心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三、了解心包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教学具体内容

一、心的位置与外形 二、心的各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的传导系统

13

五、心的血管 六、心包

七、心的体表投影

第三节 肺循环的血管

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肺循环动脉的位置、分支。 二、了解肺循环静脉的位置、组成及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一、肺循环的动脉 二、肺循环的静脉

第四节 体循环的血管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主动脉的位置;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分支及供应范围;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与分布;髂总动脉的分支与分布。

二、熟悉分布到甲状腺的动脉;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

三、了解面、颞浅、肱、桡股、足背动脉的位置,以便掌握它们的体表摸脉点动脉导管(动脉韧带)的位置。

四、掌握四肢浅静脉的名称和位置;门静脉系的组成,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和交通途径及临床意义。

五、了解静脉系的组成和静脉在结构及配布上的特点;四肢浅静脉注入深静脉的位置。

教学具体内容

一、体循环的动脉 二、体循环的静脉

第二章 淋巴系统 第一节 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掌握胸导管的起始、组成及收受范围。 三、掌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及收受范围。

14

教学具体内容

一、淋巴管道 二、淋巴器官 三、淋巴组织

第二节 人体各部的淋巴引流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枕、乳突、下颌下、颈外浅、锁骨上、腋、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和收受范围。 二、熟悉腹腔、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和髂内淋巴结的收受范围(重点理解胃、直肠和子宫等重要脏器的淋巴回流)。

教学具体内容

一、头颈部的淋巴引流 二、上肢的淋巴引流 三、胸部的淋巴引流 四、下肢的淋巴引流 五、盆腔的淋巴引流 六、腹部的淋巴引流

第三节 脾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脾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本篇教学建议

一、配合标本、模型等教具进行观察,联系生理功能,重点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二、结合重要器官的动脉供应和浅静脉、门静脉侧支循环等内容,突出动、静脉部分的教学重点。

三、结合两大淋巴导管,突出全身淋巴引流的概念。结合重要淋巴结和体表主要浅淋巴结,突出局部淋巴引流的概念。

第四篇 感觉器

15

第一章 眼 第一节 眼球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眼球的折光装置;房水的形成及其循环路径。 二、熟悉眼球壁的组成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一、眼球壁 二、眼球内容物

第二节 眼副器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二、熟悉眼睑、结膜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机能意义。

三、了解泪腺的位置和泪道的组成;活体所见外眼各部的结构。

教学具体内容

一、眼睑 二、结膜 三、泪器 四、眼球外肌

第三节 眼的血管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走行、分支和分布。

二、了解眼动脉的走行和分布,眼上、下静脉的回流及临床意义。

教学具体内容

一、眼的动脉 二、眼的静脉

第二章 耳 第一节 外耳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二、了解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和弯曲。

16

教学具体内容

一、耳廓 二、外耳道 三、鼓膜

第二节 中 耳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鼓室的位置和鼓室六个壁的名称;咽骨管的位置和开口。

二、熟悉中耳的组成;听小骨位置、名称和排列;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和开口。 三、了解鼓室的毗邻及临床意义。

教学具体内容

一、鼓室 二、咽骨管

三、乳突小房和乳突窦

第三节 内 耳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内耳的位置、分部及位、听感受器的名称和位置。 二、熟悉骨迷路和膜迷路各部的形态结构。 三、了解声波的传导路径。

教学具体内容

一、骨迷路 二、膜迷路

本篇教学建议

将标本和模型相互结合和补充,使学生能观察并理解视器和位听器的各部结构,理解光信号和声、位置信号传入的途径。

第五篇 神经系统 第一章 概 述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解剖学术语。 二、熟悉神经元的分类及反射弧的概念。

17

三、了解突触的基本概念。

教学具体内容

一、经系统的区分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和脑的外形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脊髓的外形特点及与椎管的位置关系;脑干的外形和第四脑室的位置;小脑的位置和外形;间脑的位置和分部及第三脑室的位置;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回及分叶。 二、了解菱形窝的边界和窝底的结构。

教学具体内容

一、脊髓的外形 二、脑干的外形 三、小脑的外形 四、间脑的外形 五、端脑的外形

第二节 脊髓和脑的内部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脊髓灰质各部名称及主要核团的位置和功能;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及功能;间脑中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位置和纤维联系;基底核的位置、组成和功能,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内囊各部的重要纤维束及临床意义;大脑皮质第1躯体运动区、第1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

二、脑干内部神经核的性质、分类、位置和功能,以及主要传导中继的位置和功能;侧脑室的位置的分部。

三、了解脑干内上、下行纤维束的位置和功能;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小脑的内部结构及功能;下丘脑的功能;大脑皮质语言区;边缘系统的概念。

教学具体内容

一、脊髓的内部结构

18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三、小脑的内部结构 四、间脑的内部结构 五、端脑的内部结构

第三节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和纤维束的名称、越边部位和皮质投射区)及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躯干四肢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的位置和纤维束的名称、越边部位和皮质投射区)及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不同部位操作后的视觉(视野)变化;锥体束的组成、起始、行程、越边和终止以及锥体系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和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二、熟悉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三、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锥体外的概念。

教学具体内容

一、感觉传导通路 二、运动传导通路

第四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硬膜外腔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硬脑膜的组成特点、主要形成物的名称和位置;主要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力连通;蛛网膜下腔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支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和机能意义;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路径。 二、了解脊髓动脉供应的来源和分布。

教学具体内容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三、脑脊液及其循环 四、脑屏障

第三章 周围神经系统

19

第一节 脊神经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脊神经的合成和万分;颈、臂、腰、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二、熟悉胸神经分布的节段性。

三、了解正中、尺、桡、股、胫、腓总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教学具体内容

一、颈丛 二、臂丛

三、胸神经的前支 四、腰丛 五、骶丛

第二节 脑神经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每对脑神经的分布和功能性质。 二、熟悉脑神经连接的脑部和出入颅的部位。 三、了解每对脑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教学具体内容

一、嗅神经 二、视神经 三、动眼神经 四、滑车神经 五、三叉神经 六、展神经 七、面神经 八、前庭蜗神经 九、舌咽神经 十、迷走神经 十一、副神经 十二、舌下神经

20

第三节 内脏神经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结构特点及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节前(低级中枢)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副交感神经节前(低级中枢)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

二、了解内脏神经的概念;交感、副交感神经双重分布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教学具体内容

一、内脏运动神经 二、内脏感觉神经

本篇教学建议

结合标本、挂图、模型、电视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神经系统各部的组成及其整体联系,理解并掌握各主要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的组成及有关临床意义。并结合临床实际引导学生掌握脑和脊髓的血管供应、硬脑膜窦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路径。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