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2023-07-07 来源:欧得旅游网
2014年平凉市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综观2014年高考文综(课标卷Ⅱ)试题,贯彻了考试大纲“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试题在保持稳定继承去年特点的同时,又注重了改革创新,明确了今后教学的导向性。总体难易适当、考点明确、学科特色鲜明、知识点覆盖较全面。体现了基础性与综合性、知识性与时代性、考查观点原则性和设问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特别突出对能力和学科综合素质的考查,今年试卷与去年比较整体难度有所降低且稳中求变,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较好地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稳”与“变”结伴同行,引领考生关注生活。

【成绩统计分析】

平凉市文综平均成绩分段统计

1.平均成绩分析:

依上图可知:平凉市文综整体平均成绩比去年有所上升。据初步统计,我市文综(包括应届生和复读生)平均成绩163.4分,应届生平均

— 1 —

成绩160分。其中,平凉一中、泾川一中、华亭一中应届生文综平均成绩皆达到180分以上,优势明显。全市平均成绩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2. 各分数段人数分析:

今年我市文综成绩250分以上有1人,240分以上有2人,„„,220分以上有158人,200分以上共有898人。180分至160分段人数4508人,占总数(11987人)的37.6%,人数最密集,其次是190分至200分段和140分至160分段共3606人。整体上看,中间人数密集,前面优秀生拉开了距离,后面100分至50分段有328人,对整体平均成绩影响较大。呈典型的橄榄形结构,说明成绩分布合理。反映出我市各校近年文综教学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质量意识浓厚,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试题整体特点】

1.试题分值与结构“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突出新课改的渐进性。

2.试题整体难度有所下降。

3.命题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四种基本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4.命题关注社会热点,试题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生活化趋势加强。 5.试题强调能力立意与高中新课改高度契合。 6.彰显学科特色,重视人文素养。 【备考启示与教学建议】

(一)备考启示

1.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归纳。回归学科的考点和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注重学生思维方法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重视学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4.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情商,训练阅读书写能力。 (二)教学建议

— 2 —

1.依纲据标,认清方向,明确复习目标。

文综高考命题的依据主要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高考《考试大纲》高考考核目标和新课程高考命题原则。研读2014年考试大纲,会发现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等方面与往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课程标准也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统领我们的日常教学。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就为我们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2.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一轮基础复习时我们必须按考纲和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要划分专题,复习过程中要以能力立意,综合为主。 3.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近年高考文综试题思维深度有所增强,因此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梳理学科探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要通过归纳思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的能力;要通过发散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通过针对训练,提高对学科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

4.善于总结,举一反三,向练习、讲评要质量。

精选高考真题和其他习题进行演练,以发挥典型例题和习题的最大功效。选题要注意:一是针对性,二是迁移性,三是延伸性,四是整体性,五是层次性。文综考试中常出现的问题在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不清,未做到“扎实、准确、熟练”,因而就不能“联系综合、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引申迁移、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善于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地表述。

试题或训练题的讲评要从学情与教学需要出发,注重“三性”:一是

— 3 —

变通性, 二是指导性,三是诊断性。训练重在质而不在量,避免做过偏、过难、怪异的题目。做题不能只追求答案,总结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才是关键。要准确使用学科术语,注意条理性和逻辑性。

5. 重视培养训练学生阅读、书写能力。

政治学科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14年是我省实施新课标高考的第二年,从整体上看,近两年新课标全国卷(二)政治试题贯彻了考试大纲“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试题在保持稳定,继承去年特点的同时,又注重了改革创新,明确了今后教学的导向性;体现了基础性与综合性、知识性与时代性、考查观点原则性和设问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特别突出对能力和学科综合素质的考查,今年试卷与去年比较整体难度有所降低且稳中求变,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二、试题结构特点

1.试题分值与结构总体较稳定有微调,突出新课改的渐进性。 与2013年相比,今年政治试题从整体上来看较为稳定,试题的模块结构、内容比例、阅读量、难度、题型、分值等方面都保持了去年的状态,确保了高考试题的稳定性。考察了四个必修模块,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12个小题,48分;非选择题两个大题五问 52分。政治学科内各个模块的分值分别为:《经济生活》占30分,《政治生活》占24分,《文化生活》占14分,(去年16分,减少2分)《生活与哲学》占32分(去年30分,增加2分)。选择题四个模块所占比例为:4:3:1:4,与去年完全相同,难度较为稳定。非选择题《经济生活》1道,分值为14分;《政治生活》1道,分值为12分;《文化生活》1道,分值为10分(去年两问12分);《生活与哲学》2道,分值为16分(去年一问14分)略有微调。难度稍有下降,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 4 —

2.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考点、分值知识结构概览: 经济 政治 文化 哲学 合计 12.第一单元 货币16.第一单元公19.二、20.唯物论物质与意的本质.商品、价值和民的政治参与基三单元中识的关系 价格的关系 层民主 华文化;民族精神 13.第三单元 财政与17.第二单元 选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政府的职能 择 14.第四单元宏观调18.第四单元 题 控的经济手段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15.第二单元经济活动中的产业关联 23.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实践的观点 38.(1)(14分)信38.(2)(12分)39(1)(1039.(2)(10分)实主 息消费的特点、作用 公民的合法权益分) 文化践和认识的关系 观 题 保护的必要性,创新的途(3)(6分)理想;52分 人大,政府的职径 能(行为主体) 合30分 计 24分 分 1432分 100分 实践,奋斗;人生价值的实现 21.认识论 实践、认识、规律 48分 22.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3.直击社会热点,试题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

把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新课程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原则,纵观2014年政治试题,大都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大量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素材,呈现出越来越情境化、问题化、时代化的倾向,充分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生活化趋势。如选择题13、14、15、17、19、22题及非选择题38题等,分别以关税、雾霾、产业关联、社会工作服务、舌尖

— 5 —

上的中国、先试点后推广、信息消费等热点材料为背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4.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对考生政治课学习提出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试题所考查内容上看,今年的试题一如既往地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如非选择题38题第一问:“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信息消费的作用。”;第二问:“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分别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设问,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彰显了试题的综合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四种能力。

5.组合型选择题大行其道。

选择题仍然是组合型选择题当家,12道中有11道为组合选择题,比去年增加二道。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类计算题连续第三年没有出现,可以看做一个趋向。

6.从试题特点看,稳中有变。

2014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在保持稳定、继承历年特点的同时,也进行了改革创新,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科内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突出表现在39题的第三问,第三问采用拟定要点式发言提纲的方式命题,体现了新课标的开放性,有创新。

三、学生答卷得失情况分析

1.2014届文科实验班部分学生选择题得分情况统计(错题数)

姓名 黄 凯 魏晗博 栗 雪

政治 满分 1 满分 历史 1 2 3 — 6 —

地理 满分 2 2 总分 136 242 120 237 120 232 王军昌 王馨媛 余彦茹 米博雯 柳秦安琦 史 莹 于皎皎 满分 3 满分 满分 1 1 1 4 3 4 4 3 2 5 3 3 3 4 4 5 3 112 220 104 209 112 214 108 195 112 212 112 198 108 197 从统计和调查情况来看,文科实验班38人,政治选择题得满分者10人,错一题18人,错两题者3人,错三题者5人,错四题2人,全班平均得分43.05分。正确率很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保证了较好成绩的取得。

2.考后6月30号学校组织与部分考生代表座谈,考生一致认为,今年政治选择题虽然难度不大,但迷惑性强,特别是哲学和政治模块中的5个题。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牢固掌握基础,透彻理解,方可答对。所有题目类型在考前的专项练习中,多次训练,比较熟悉。其中第22题是周考练中训练过的主观题,考试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非选择题难度有所下降,但试题更趋向生活化,应用性和实用性增强。两个大题五问,其中四问在二、三轮复习中多次训练,原理比较熟悉,特别是第38题材料一和第一问“信息消费的特点,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意义)”14分,是考前一周筛选出来考练和讲评过的一道题,学生普遍答得好,这说明我们对命题的把握是准确的。

3.答题的主要失误:(1)选择题对理解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部分考生用时过多,失误较多。(2)主观性试题答题时间紧张,思考不够,审题不严密,答案要点不全,不够简洁,条理欠清晰,书写欠工整,失分多。(3)39题第三问有创新,开放性强,组织的答案与考察的要求差距较大。(4)学生普遍认为政治答题时间不够,有些题没有做完。

四、对2015届高考文综政治科目备考的启示及教学建议

— 7 —

(一)备考启示

1.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归纳。

通过2014年的高考政治试卷及往年试卷的分析,新课标考卷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备考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总结、梳理课本知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真正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系统化把握。

2.注重学生思维方法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综合,形成体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精炼典型例题,加强思维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技巧。做练习、平时测试、考试及试卷讲评应注重学生答题思路(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利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规律、主干知识并结合某一时政组织答案)、学生审题(审题干、审题肢、审材料、审设问)、组织答案与答案书写方法的的引导与训练。具体要做到:①精选试题。②训练要限时、定量。(每个选择题用时不能超过一分半钟,12个选择题时间应控制在18-20分钟内;才能为两个主观性试题争取30分钟左右的答题时间)③强化对答题规范化的训练。④掌握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关注社会热点,强化探究。

今后的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思辨能力的舞台,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去思考、探究。通过“专题讨论”“深度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活动亲历中体验学习,在实践探索中提升能力。适时“收”、适当“放”,彰显新课标的理念。

4.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情商,训练阅读书写能力。

新课程高考文综试卷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出较高要求,政治试题出现

— 8 —

不少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专业术语和专门词汇。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人文知识进行了综合的考察。好多题目考情商,而非知识点。

文综主观性试题对考生的书写、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例如:2014年试题整体文字阅读量9800字、插图9幅、答案文字量2800字左右。答题要求较高,在150分钟时间内除去填涂有效信息和检查时间外,答题时间130分钟,阅读量和书写量大致在每分钟96个字。这对学生阅读、书写能力是较大的考验。

(二)教学建议 1.备课方面

第一,扎实备课。这是复习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备课要做到:备到考点、备到知识网、备到结合点、备到易混点、备到试题角度、备到思维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1)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 (2)重视不变点。(即对一些没有变化的重点不能忽视)。

第二,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复习教案,精心选择训练试题,仔细批阅及分析考卷。

第三、认真研究“两课”(复习课和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上课方面

第一,注重学生参与,积极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真正让学生去“感知”,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二,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进行以下四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要找准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五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

— 9 —

间。

第三,科学指导,立足学科内综合,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强化落实。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和综合。

3.训练方面

第一,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在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及时评讲和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以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加强客观题训练。学生普遍反映,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是因为高考的客观题降低了难度,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又减数量,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主观题的解答,充分发挥整卷的选拔功能。这就需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做到“既快又准”。

第三,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近年来高考试题从总体上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要加强能力考查,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摒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做法,重视思维分析训练和学习潜力挖掘。

第四,突出“三多”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问题、多做“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的发散训练。

第五,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稍长,很多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文科的阅读分析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差。解决的途径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强化变式训练。

4.加强高考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 10 —

第一,重视对《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这是复习备考不容忽视的环节。要研究考纲规定的 “考核目标与要求”,研究它在高考题中的体现,要针对这四种能力精选试题或编制试题来训练学生。二要研究考试内容与范围,研究考纲内容的增加点和删除点,调整复习内容。三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样题,搞好专项题型的复习工作。

第二,尽量搜集和研究高考信息,对这些信息要进行认真地研究、筛选、从中把握高考的动向和命题角度,把有效信息用于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一是研究近三年国卷二、国卷一、大纲卷高考文综试题的特点,增强命题、选题、做题的针对性。二是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各种题型、设问及组织答案的逻辑思维方式,加强审题与解题方法的指导。

地理学科

综观2014年高考文综(课标卷Ⅱ)试卷,地理试题难易适当、考点明确、学科特色鲜明、知识点覆盖较全面。地理试题设计着力于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及部分核心能力的考查,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稳”与“变”,引导考生积累地理学科素养,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爱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村。以下具体分析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考点点击〗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课标卷Ⅱ)地理试题考点及分值统计表

模块 (必考4 1)自然地(地球的运动) 午物影方向、日出方位知识的考查 题号 考 点 具体知识点的考核 分值 4分 宇宙中的地球 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正

— 11 —

理 自然环境中的 6、7 物质运动和能 量交换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8分 水,蓝水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 自然环境的整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形成特有的动物8、9 体性和差异性 种属 10 大气环境(气候) 气候(降水丰富)成因分析 (1) 水环境:陆地水 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4分 8分 8分 合计 46分 水环境:河流的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36 (2) 6分 水文特征 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 生物(生态系统) 渔业资源成因分析 城市化、房价(租)和人口流动(民1、2 人口与城市 工)等问题 3 5 (必考2)人文地理 与(3) 地 37 域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农 业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8分 农 业 用量较少的原因 区域地理特征 空间定位:判断甲国的大洲位置 生4分 11 产活(2) 动农 业 农 业 候原因 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6分 4分 合计4分 38分 8分 8分 工业交通 工业品—工程机械的海上运输航线 4分 (4) 联系 (必考3)区域可 持 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6分 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合计 6分 37 (1) 与人类活动 — 12 —

选考1)42 旅游活动 旅游地理 (选考2)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考3)环境保护 44 生物保护 43 地质灾害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10分 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10分 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 合计10分 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10分 提出保护对策。 〖试题分析〗

一、试题设计“稳”中有“变”,“稳”中出“新” 1.“稳”指相对稳定,主要体现在:

(1)题型题量基本稳定,试卷结构保持不变。

地理试题第Ⅰ卷,1~11题为选择题,共11道,赋分44分。第Ⅱ卷共5道大题,其中,第36题(22分),第37题(24分)为必做题。第42题(旅游地理)、第43题(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第44题(环境保护)为选做题。三题中选做其一,赋分10分。第Ⅱ卷共赋分56分,和第Ⅰ卷合计100分。由此可看出,近几年高考,尤其新课程改革以来,试题结构没有大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2)试题设计不刻意强调知识点的覆盖度,体现了知识抽样,考查主干的高考命题原则。

2、“变”是“稳中之变”,“稳”中求“新”。 2014年地理高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没出现开放性试题:自2010年开始,在高考主观试题中开始出现开放性试题的身影,一直持续至2013年高考。如:2013年高考题〔课标卷Ⅱ〕,第36题第3小题为开放性试题。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13 —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2)题略

第3小题: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此类题型从2010至2013年延续了四年,但今年此类题型没有出现。 (2)地球运动考题重现

最近几年我们甘肃、宁夏、贵州和黑龙江等省区的地理试题,无论是全国卷Ⅱ还是课标卷Ⅱ,摈弃了考生一直“恐惧”的光照图试题,目的是为了降低试题的难度 ,这是近十年高考以来地理试题的最大变化。

然而,连续多年没有出现的“地球运动”考题,今年在课标卷Ⅱ选择题第4题中出现了,不同的是总分值由12分降至4分,难度较小。试题对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正午物影方向、日出方位等知识点进行了考查。这对甘肃、宁夏、贵州等省区的大多数考生,尤其民族考生而言,在应试心理上无疑是非常可喜的,因为“地球运动”这个难点过于沉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减轻了我们地

— 14 —

理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学和高考备考启示:高一地球运动的教学,高三本单元的复习备考可适当降低难度进行教学,但绝不能放弃教学和复习备考。

(3)出现景观图

今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又一变化是:借鉴了近几年其他省市区高考利用景观图命题的新颖形式,试题中出现地理景观图(如选择题1~2题中的“握手楼”)。试题以地理景观图为背景,辅之以其他文字、图表等材料进行命题。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他们都是环境的一面镜子,能直接或间接反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或人文地理环境特色。这种试题既新颖,又贴近自然或者社会和生活实际。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试题整体难度有所下降

2014高考文综试题信息呈现形式与往年基本相同,考生容易在思维上尽快与试题接轨,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从难度上看,必答试题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即便是主观题部分,大多数学生也都能比较容易地审清题意,平稳作答。但单选第4题中选项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中出现的“方位角”一词,并非高中教学范围所涉及,考生只能通过排除法来排除该选项。另外,三道选答题的难度差别较大,其难度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42、44、43。考生若不能做好筛选,可能会失分较多。如:第42题难度较大,全省选做第42题(共10分)的考生的平均得分为3.37分。(见2014年高考地理综合题各小题平均分表)

三、自然地理试题比重仍较大

统观全卷,必答题赋分共90分,11道题选择题中有6道是自然地

图1

— 15 —

理题,占24分;36题4道小题中有3道小题是自然地理题,占22分;37题第(1)小题为自然地理,占6分;总计:自然地理52分,人文地理38分。选做题分值占10分,第42题 旅游地理试题为人文地理;第43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为自然地理;第44题 环境保护试题为人文和自然两方面。结合选做题,自然地理的分值区间在52分~62分之间。

四、考查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部分核心能力

本套考题所考考点均属地理学科内的核心考点,考点覆盖较广。如城市化、工业与交通、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分析、地球运动、空间定位、气候、水循环、、河流水文特征、湿地系统(沼泽)、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等。

试题命制侧重能力立意,对学科要求较多的如对地理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对地理空间位置判定(如选择题第3、10题)、对区域特征的归纳分析与比较、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与区分运用(如选择第6、7题)、对地理图像的判读分析、对地理现象的描述与联系阐释、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与论证探究、对地理结论的概括说明与表述等均有一定程度的考察。学科综合能力揭示学科内涵;获取信息能力展示考生个人审题能力。

五、以图表呈现试题,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地理试题的11道选择题中有图题分别为:1-2题(图1)、3-5题(图2)、8-9题(图3)和10-11题(图4),共有9道题是以图为背景材料的试题。综合题第36题(图7)、37题(图8)和选做题第43题(图9)都有图示。地理试卷共16道试题,其中12道题为有图试题,仍以地图为载体考察学生读图的能力,可以说无图不成题。试题图像化已然成为未来高考的必然趋势,充分彰显了地理的学科特色。

六、地理高考试题与高中新课改契合程度

文综地理高考命题的依据主要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高考《考试大纲》、高考考核目标和新课程高考命题原则。

— 16 —

研究近几年的新课标Ⅰ卷和Ⅱ卷地理试题,我们会发现,新课标卷的知识点切入比较活。可能会切入到更广泛的方面去,要求考生对知识面掌握更广一些。试题的能力要求层次逐年提高,因为试题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丰富,理性思维与思考过程有所增强,考察的时候非常重视思维深度。考生若依据试题部分信息进行简单的、表意或表象的思维推理加工,往往会掉入命题者刻意设置的思维陷阱,进而导致答题失误。文综试题命题强调能力立意,这和新课改倡导的过去教学“由以知识传授为主向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学科综合能力为主的方向”转变基本相吻合。

七、考生答题得失

1.选择题失分较严重的试题主要有:

选择题第2题。原因是考生对试题题干中“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的深层次的原因理解不够。珠三角地区做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每年有大量的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在该地区打工或从事其他产业的工作。但城市中心的高房价和高房租使他们望房却步,他们对租金较低的出租房的需求,成为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 ‘握手楼’的内在驱动力,以期增加出租房,获得更大的房租收益。

选择题第6~7题。原因是部分考生没有很好的理解题干中蓝水和绿水概念的内涵。并融会贯通地结合小题题干和选项进行分析、推理、准确的做出选择。

选择题第10~11题。原因是部分考生、尤其学科基础较薄弱的艺术类考生,不能很好的进行图示岛屿(新西兰南岛)的空间定位,包括经纬度定位、半球定位(南半球),风带定位(西风带)等,从而不能准确地进行气候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判定。反映出这些考生最基本的地理学科能力——空间定位能力不强,对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征掌握不到位,因而面对这两道题时,茫然不知所择。

2.综合题答题情况分析

— 17 —

2014年高考地理综合题各小题平均分表

题号 36(1) 36(2) 36(3) 37(1) 37(2) 37(3) 37(4) 42 43 44 合计 赋分 8分 6分 8分 6分 6分 4分 8分 10分 10分 10分 56分 平均得4.4 2.3 3.3 2.3 1.7 2.4 3.4 3.3 7.6 5.65 36.3 分 (资料来源:甘肃省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阅卷质检组) 统计结果显示,地理综合题共赋分56分,全省平均得分36.36,占综合题分值的64.92%。得分情况一般。得分率最高的为43题(共10分),平均得分7.67。其次为第44题(共10分),平均得分5.65。得分率最低的为37题第(2)小题(6分),平均得分1.79分。 第36题第(1)小题,平凉一中学生在三轮复习中有针对性的复习训练过,抽样调研表明,一中考生对该题总体解答较理想。但对(2)(3)小题的解答,有部分考生在答题中出现对西伯利亚位置及气候认识不清;地形与河流流速,侵蚀之间关系不清;营养物质被泥沙或植物吸收分不清;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分析与答案相反;结冰期这点很少被考虑和解答到等方面,因而相当一部分考生的失分较多,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在全市考生当中带有普遍性。 第37题第(2)小题,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赋分6分,平均得分1.79,为全卷得分率最低。该题属区域地理内容,得分率之所以低,究其原因,仍是考生依据题中信息进行思考整合教程中缺乏综合的系统的观点,不能全面的系统的从三江平原的开发历史,人类工矿业、农业活动、交通运输、废弃物排放量大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因而无法全面充分做答,遗漏的采分点较多。 总体来说今年的试题延承以往试题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读图、材料分析能力。要根据试题呈现的文字、数字和图表等材料进行显性和隐情信息的提取,然后整合思维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准确答题。但是部分学生的读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相对较弱,有的学生甚至直接抄录材料。

— 18 —

如第37题:由于部分学生的读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相对较弱,且对于东北开垦荒地背景知识掌握较差,导致该题答题得分率低。该题赋分24分,全省文科考生平均得分为9.94分,得分率仅为41.4%,不及一半。

教学和高考备考启示: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最好结合点;是引导考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重大问题、展示地理事物和地理信息的最好平台;是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评价、阐释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因此,备考复习中要加强区域地理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材料能力。

〖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一、命题趋势

高考肯定是有延续性的,每年每个省区市的高考命题肯定有其稳定性。所以今年的考题对于2015届的高考复习肯定有其指导意义。

第一仍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这需要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注重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的地理学科基础。通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可能难度系数上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复习要注重回归课本,从基础抓起,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是对学科能力的考察。如:近年高考对读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有图试题。这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考中十分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二、复习策略

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特点,针对以后的高考备考复习,笔者建议: 1.依纲据标,认清方向,明确复习目标。

研读2014年考试大纲,会发现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等方面与往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课程标准也是地理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来统领我们的日常地理教学。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 19 —

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学科能力要求)为:地理事实的识记;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原理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特征的掌握;地理信息的提取;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事物的概括;地理资料的分析;地理现象的描述。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和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也是地理的复习目标,为我们的地理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2.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一轮基础复习时我们必须按考纲和教学大纲对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四大模块全面地、系统地复习,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要划分专题,复习过程中要以能力立意,综合为主;要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之间知识的重组与创新;要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充分利用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关系构建思维线索,建构知识网络,如气候类型-自然植被-自然带-土地利用类型-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某些轻工业的分布 。要求系统,但不强调平均用力,要求细致,但不强调滴水不漏,不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知识点。

3.提升读图能力

地理高考试题图象化已成必然,图像语言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理复习的重要内容就是读图记图,这是需要养成的良好读图习惯(随时查图、看图、记图、画图),也是提高地理复习质量的关键。

4.培养探究能

近几年部分高考地理试题思维深度有所增强,因此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梳理学科探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要通过归纳思路,提高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的能力;要通过发散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通过针对训练,提高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

— 20 —

5.善于总结,举一反三,向练习、讲评要质量

精选高考真题和其他习题进行演练,以发挥典型例题和习题的最大功效。选题要注意:一是针对性,二是迁移性,三是延伸性,四是综合练习要有整体性,五是层次性。地理考试中常出现的问题在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不清,未做到“扎实、准确、熟练”,因而就不能“联系综合、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引申迁移、灵活运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地图的掌握,头脑中要“印”下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才能有空间联系、空间想象;同时还要善于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地表述。

试题或训练题的讲评要从学情与教学需要出发,注重“三性”一是变通性, 二是指导性,三是诊断性。训练重在质而不在量,避免做过偏、过难、怪异的题目。做题不能只追求答案,总结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才是关键。要准确使用地理术语,注意条理性和逻辑性。

5.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

高考试题在展现命题者思想的同时,是具有一定的引领性的,引领学生和教育去关注自己或者是他人的生活,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种在青年时期被注入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未来所产生的影响是持续的、稳固的,利于将学生培养成未来合格的地球村公民。

笔者坚信,人间大道多沧桑,天道酬勤。通过同仁们的辛勤耕耘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进一步提升我们平凉市地理教学和高考备考的质量,一定会全面地强化和提升同学们的地理学科综合能力,广大莘莘学子一定会笑傲高考,成就自己!

历史学科

一、对2014年历史试题分析 (一)对选择题分析

2014年的高考试题与前三年的试题相比,试题总体上是平稳过渡。与13年相比,突出特点是考查切入的角度比较新,考点贴近所学内容,

— 21 —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认识,注重对历史知识的全面考查,题干内容较往年大大减少,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标准没有降低,这将对以后的历史教学与考试起到指导性作用。

表1:对选择题具体分析

题号 考察内容 西周分封制涉及的主 平时学生主要学习和复习分封制及宗法制的内 要区 域,强涵等层面的内容,对于历史地理的内容重视不 调统治中心足,可能造成失分。日后注意充分使用教材的 的位置,属材料(如本题涉及到必修一第3页地图),以教24 于史地结合材内容为素材进行学习与复习 考查内容 秦时中国强化法家思想,“养子”权益受到法律对课本 中国传统思 想的演变 25 汉代思想大一统后儒家思想得以强化,并成为不熟练 正统思想,法家思想已失去统治地位。 从“以便贸易”到“争讼数起”能说明交子作缺乏整 26 中国最早的为交换凭证的功能。材料阅难度不大,选项设体分析纸币交子的置不难,体现了对经济史考查的新角度――货材料能出现及功能 币作用 力 从明初废除丞相设内阁到明中后期内阁首辅操没有对中国古代的 中央集权体27 制 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大背景 解 题,而是深入考查君权的加强,服从明清时期层次理纵朝政,说明的并不是首辅本身的权力大小问材料深“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种变化说明自化理解保护,而西晋时“养子”与“亲子”待遇相同知识深不紧密 地联系念差,史时空概试题分析 错因

— 22 —

中国近代向透过易服本身来考查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过对所学 28 西方学习过程,从营造社会氛围开始到学习技术及至政治内容掌程中的层进制度等深层次内容。 性 民国后“三义”并不是真正的接受并宣传三民主义思想,住材料 29 民主义”思只是为自己割据一方服务,这从侧面正说明了所说的想的社会影民主思想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影响较大的社会核心内响 思潮。 抗战爆发后 中国的外交30 代倾向 化、深入化,这也许是历史考试的大方向所在。 中国成立后学生对于计划经济不陌生,但认识不深入,题 计划经济体干以1953年中央在农村实行粮食“统购包销” 制在农村的引出体制在当时的作用,考查难度虽然不大,31 确立 但切入点比较新 材料比较明确的说明平民的斗争与罗马法形成课本知 32 罗马法(十的关系,“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本题既识与材二铜表法) 体现了教材核心内容,又能考查学生的解读分料衔接析材料能力。 工业革命发展到19世纪初,英国以纺织业为代 33 工业革命对表的手工工厂受到冲击,“手织机”已经不再使没有抓英国社会的用,从深层次说明了英国生产领域出现的革命住时间 影响 性变化。学生只有把材料内容放在工业革命这一大背景的前提下进行正确解答。 不熟练 不熟 识掌握课本知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史实表面化,但考查具体欠佳 国代表顾维钧的言论考查学生对当时中国社会读能力容 本题透过1937年11月中国抗战的特殊阶段中材料阅 握不熟练 虽然蒋介石、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使用“主没有抓

— 23 —

题干以电影及电影演绎的主要内容来反映大危没有抓 经济危机的 影响 34 看大危机,既重知识,同时更注重历史知识的材料中运用和运用历史思维解题能力的考查。 一幅图片,虽然不很清晰,但能看出那是欧盟没有抓 欧盟 35 要的知识点。本题难度不大,主要是学生能否和图片 解读出图片体现的有用信息。 的盟旗,题干不过19个字,却能切入到一个重住热点心思想 度去考查,但本题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历史,背景和机背景下人们心态。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多种角住时间从上表可知,今年选择题更贴近课本。从分值分布看,中国史占67%,世界史占33%,考察以中国史为主。与去年相比较,今年历史试题更紧扣课本内容,通过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情况,材料阅读能力及图片表格的观察能力。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对学生的历史专业素养要求高。

(二)非选择题分析

非选择题主要由必选部分和选修部分构成,必修里考察的是40题和41题,选修部分由四部分构成(改革史、思想史、战争史和人物评价史)任选一道。相比较2013年历史试题,2014年试题突出的特征有:

1.设问充分体现教材知识与材料的结合,所有的历史主观题都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字样,说明今年高考题较之往年更注重所学知识与所给材料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解与思考方面不觉突然与陌生。这也许体现了历史试题难度降低的趋势。

2.设问的关键词比较明确,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解答。今年的高考题关键词集中体现为这样几个: “概括”、“分析”、“说明”“评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考对学生考查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日后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内容。

3.全卷重要考查学生的宏观认识历史与运用历史规律解决历史问题

— 24 —

的能力,主观题体现的尤其明显。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大环境有宏观的了解,并要运用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去分析运用。看似要求很高,实际上,学习历史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如何运用历史规律,以史为鉴,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有大历史的观念,培养学生有学古校今的应用能力。

4.本次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比较明确,每题的分值与采分点设置都非常细致,便于按点取分和学生估测。

二、命题趋势及对策 (一)第一大趋势及对策:

趋势:命题逐渐回归学科的考点和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换句话说,以前的试题很少直接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即使考查知识点也非常隐蔽或考查宏观的历史阶段特征和教材不涉及的文史常识,倾向从题干所给的新材料中直接得出结论,倾向于考查基于大语文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概括、归纳、说明、论证和表达能力。

对策:

1.老师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先要根据课标和考纲,确定每节课的复习目标——考点。再根据各种版本的教材,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每一个考点做一个全面准确及合理广度和深度的解读,明确和弥补人教版的不足之处。每个点都要自己先心中有数。

2.学生要全面细致阅读教材,尤其要防止以复习资料取代教材的错误做法。对老师补充的内容,要在教材相应的位置做好“插入式笔记”,便于后续的识记,不懂的要多问同学和老师,切实做到落实每一个考点。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基础。

3.每位同学应准备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掌握的考点、命题原则和考核的目标与要求。

4.老师一定要及早引导学生认识到各种题型的特点和各种题型的解题程序、技艺和思路、规范答题的要求。并按解题思路和技艺精炼精讲,迅速改变落后陈旧乃至错误的思维习惯,形成适应高考解题,能拿高分

— 25 —

的新的思维习惯。

5.如果时间充裕,把世界通史略过一遍。 (二)第二大趋势及对策:

趋势:选修教材就是选做题的考查范围。

如今年45题(15分),考查知识:秦汉、南朝山泽管理制度。 试题趋势:本题涉及内容与必修二的内容相关,作为选修内容考查能力要求体现为概括和说明,材料本身没有提及的内容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特征(战乱、动荡等)回答,学生如忽视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将会因此失分。说明“制度改革的作用”,可以依据一般制度改革的基本作用并结合材料回答。

对策:提示我们在日后教学中对于选修册的学习应该以规律为主并侧重迁移与运用。本题的第二问,材料信息的提取时需要较强的概括能力, 说明概括能力是能学生历史能力的基本要求,但并不是简单的能力要求。

又如47题,考查知识:二战(中国远征军滇缅作战)。

试题趋势:今年全国二卷直接出二战内容的考题,体现了学生所学的核心知识,难度有降低倾向,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直接作答出两个战场的战略态势;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意义,设问中给了军事和政治两个回答角度,这样学生会更有效率的进行答题。

对策:加强通史学习。老师在第二轮复习时,必须按时间先后,整合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和选修课的内容,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

(三)还有以下趋势 1.历史知识的生活化。 2.历史知识的冷点死角热化。 3.历史知识的纵深化(拓展延伸)。 4.知识的全新角度与重新包装。

— 26 —

5.主干知识的回归与强化。 三、学生答题情况及建议 根据调查,学生答题情况如下:

1.学生认为今年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但个别题做起来有困难,错误率最高的有(27、29、30)。

2.非选择题(材料题)有难度,感觉较难全面的回答。 3.做文综时间感觉紧张。

4. 平时训练老师要求按层次回答很有用。

5.月考和周考练老师给分扣得很紧,可以客观的(学生)评价自我。 6.平时多训练有难度和灵活一点的题目。 对策: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不仅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更考察学生能力,特别是考察学生的文科素养程度。历史试题难度大,能够把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成绩距离拉得更大点。要学好历史,做好以下几点:

1.熟悉掌握课本内容。不仅要掌握课本主要内容,更要结合课本里的时间、图片和小字部分,把历史知识体系构思起来。

2.拓展历史知识。课本里的内容有限,而高考中全国卷打破教材版本,内容量大,老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在课堂上补充,学生有时间看一下世界通史。

3.经常通过对比中外历史或不同历史事件,寻找规律,有利于提高历史专业素养。

4.历史试题难,必须通过做难题提高学生水平。衡水中学历史试题一般较难,学生可以借鉴练习。

5.常训练材料题,多掌握方法。防止偷换概念,提高材料阅读能力,且能与历史时间背景相结合。注意答案中包含被包含关系,注意意思一样,表达形成不同的特点。

6.做后面非选择题(材料题)要有耐心,学着模仿答案,且要有条

— 27 —

理,注意标点符号的应用。

综上,仅是我们一家之言,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 2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