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检测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采取 政策,意义: , 。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工业化的起步开始于 事件,国家进行工业化的原因 5.三大改造的实质 。意 义 , 。 2.“一五”计划的目的: 起止时间: 年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到 年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良好开端 。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①集中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2.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的发 ;展 、 、 和 ;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③ 。 3.中共八大的意义: 4.“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特别是 和 领域成就突4.1958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出 。 工业①1953年底, 5.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是 和 。 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第一个汽车工出现失误的原因① ② ③ 厂-- ④ 两个失误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 属于“左”倾错误。 ④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建成投6.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②自然灾害③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产;交通运输业①1957年, 结果和影响 。 ②建成 、 、 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 时期的失误。5.一五计划期间,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 形成了。 但这一时期也有成就,最突出的是 工业。“ 油田”的建6.一五计划的意义① , 。 ② 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供给。 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成就,新兴的 , ,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 地点 ,会上制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定《 》 性质(意义) 9.英雄人物:大庆铁人 ,两弹元勋 ,党的好干第5课三大改造 部 ,解放军好战士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1.三大改造是指 、 、
11. 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 的决定,成立
2.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文
化大革命”开始。 3.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
2.文革期间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反革命集团和
反革命集团。 教训:要领导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进行武装斗争。 3. 年 月 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 (2)第二次失误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机毁人亡,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这就是九一三事件。 原因:客观上国民党反动势力强大;主观上中共犯了左倾错误,错4. 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碎 。误指挥 文革的胜利使我们认识到 , 教训:中共必须总结中国革命经验,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5.文革的性质: 。 教训是35页
单元小结 (整理到第二单元标题处)
1.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和挫折,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其中教训是什么? (1)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
(2)影响: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b文革是一场内乱,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教训: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③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2.在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出现过严重失误,原因分别是什么?各应吸取什么教训?
(1)第一次严重失误是大革命的失败
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国民党蒋介石叛变革命;主观上:中共处于幼年时期,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3)第三次失误是1956—1976年的失误 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并以阶级斗争为纲 教训:必须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
民主法制小专题(整理到21页)
内容是21页和40页 习题整理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建立了哪些重要制度? ①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扩大城乡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概括我国近现代民主建设有何特点?
我国近代民主发展缓慢,主要是为反封建专制;现代我国民主发展迅速,且逐步深入,人民当家作主。
3.对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有什么认识?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你认为当前应如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①健全完善法律制度,是民主建设的保障②积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公民权利③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一课一测
1.“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理 B没收官僚资本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印度(1950美国(1950年产量) 年产量) 年产量) 钢产量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人均) 发电量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人均) 根据上表反映的情况,党中央决定 ( ) A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着手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大量进口美国钢铁和机器设备3.下列对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积极意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使我国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B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D交通事业的发展结束了青藏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1.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活动。20世纪中期,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4.下列事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 A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工商业公私合营 5.解放前,上海水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7年 ,还是原有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产量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 )
A市场需求增大了 B该厂的工人人数增加了 C政治环境变了 D实行了公私合营
1.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实施“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中共“八大”
2.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下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3.“1984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全市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队,建立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请问人民公社的开始建立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大跃进运动中D文化大革命时期
4.下面改编的这段歌谣来自于互联网:东北有个杨靖宇,其别名叫“忠良将”;东北有个张学良,其别名叫兵谏蒋;东北有个王进喜,其别名叫“铁脊梁”;东北有个杨利伟,其别名叫“震宇航”。有关这四位人物及业绩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杨靖宇~著名的抗日将领 B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 C王进喜~优秀的县委书记 D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5.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 )
A 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 B 无产阶级与走资派之间的一场革命 C 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 D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重要探索
2.下列事件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是()
①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② 刘少奇被开除出党 ③ 二月逆流 ④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⑤毛泽东、周恩来相继逝世 ⑥大庆油田建成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⑥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
4.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1.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错误的实质( )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破坏了国民经济正常比例关系 C打破了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相应的培养人才 3.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反映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C探索时期的成就 4.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5.下列不属于1954年宪法内容的有(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坚持一国两制
6.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 )
A废除旧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B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C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7.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8.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事件是( ) 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9.中共八大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点( ) A发展社会生产力B开展土地改革
10.发生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土改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运动 D出现学校停课现象
11.张艺谋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交给街道干部炼钢,这个场景反映的现象应该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A土改时期 B大跃进时期
12.对文革的评价,有这种观点: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这
是为什么呢( )
A文革时期国家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 B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C文革时期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D以上说法对正确 13.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语录,下列词汇,先后顺序是( ) ①大跃进 ②改革开放 ③三大改造 A①③② B 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14.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劫难,对这一事件发生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民治与法制不健全 B右倾错误长期发展的结果
C毛泽东对形势错误分析与判断 D林彪、江青等野心家推波助澜 15.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倾右倾错误,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 C文化大革命
16.1958年,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B经济建设高速发展 C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17.下列有关中共八大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提出党和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建议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1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时期的失误 A三大改造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19.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良好开端( ) A一五计划的出台 B三大改造 C中共八大的召开 20.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政权与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 B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21.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采取的正确措施(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改 ②实行对个体农
业的改造 ③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2.1957年,我国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领域取得主要成就( ) A出现一批技术能手 B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任务 C建成一批重工业项目,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建成
23.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 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二、材料题
材料一:福建再夺高产冠军—花生亩产13241斤,早稻亩产36900斤。
材料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须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模式、活动模式和思维模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革命。 (1)材料一中有关花生和早稻的报道是否真实?不真实的原因?
(2)材料二揭示出中国需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认识上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