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实践中发展成长》——名师培养对象三年发展总结
“做一位名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说实在,我很感谢教育局推出的名师引领的新举措,使我荣幸的进入毕景涛名师工作室,成为名师培养对象之一,在这3年中,我得到了导师最真切的指导和引领,借这个发展平台,我积极参与每一次名师工作室的活动,珍惜每一次与导师交流、外出学习的机会,以每次培训为契机,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
一、虚心学习,完善自我
随着管理、教学领域的深入,多渠道地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应该是我每日的必修课。我经常勉励自己:登高望远,学无止境。
1、通过毕义星老师的报告,使我逐步意识到“以科研促教研”的重要性,使我真切地感受到科研就在我们的身边,科研课题的选择就在我们的教学中,搞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2、06年暑期赴华东师大的学习培训,使我淌漾在专家教授高屋建瓴的理论报告中,特别是顾泠沅教授的报告有更多精彩之处,更接近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他的“听中学、做中学,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的通俗理论指明了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道路,还通过具体的教师案例向我们介绍了教师成长的捷径——三个关注(自我、理念、收获)和两次反思的课堂教改模式,通过鲜活的教育案例向我们证明了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另一种成功的方式方法:在行动教育中成长。这些理论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教育教学。
3、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导师殷切地指出了我以后的发展目标,和自身最需要努力的方向。每一次交流就是一股动力,就是一次心灵的启迪。通过导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指导,一方面知道了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将新理念切实贯彻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丰富自己的课堂内涵。
4、使我最为感动的是——石景山特级教师王能智老师的报告会,王老师是我们每一位青年教师人品修养的楷模,是我们师德修养的典范,他认为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能教授得多么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个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交给他什么,而是他内心自己琢磨出什么。孩子在琢磨他就不会错。他所探索的是一条通过设置探讨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去进入研究性学习的路。这样求是、致用的教学方法,将使我们终身受益。聆听了王老师的报告,与他零距离的座谈。为我确立了发展方向,做一名掌握科学、拥有爱心、严紧治学、淡薄名利的新时期的科研型教师,将是我以后的追求。
5、经常阅读教育教学和管理书籍,《不跪着教书》《教学勇气》《玫瑰与人生》《为生命奠基》《我教小学数学》《向阳的智慧》《论语的智慧》《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校本管理》《校本研修面对面》《说话说到位》《读书的艺术》《青年教师成长之旅》《做最好的老师》《怎样听、评课》《案例精选》《坚守讲台》《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也经常虚心的听取老师们的合理化建议。
二、教学实践,辐射带动
教学工作,我认为上好课、对学生负责是底线,要求教师领会课标、精通教材、上好每节课,我首先要认真学习。为此我有时间就认真学习各科课标,阅读教材,参与一切教研活动,多听课,利用有效的时间与教师一起研究学习。而且我担任一个班的数学课,坚持实践着自己的新思想和理念,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思考者和实践者是最快乐和踏实的。
我也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大胆实践:比如在“山东茌平杜郎口经验”的触动下,我创设了五年级学生的小组申请讲课试验,初具成效。接手低年级,我又重在学生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了你追我赶,活泼向上的学风,我们的学习口号是“课堂是我们自己的”,班内人人愿当“小老师”,站上讲台就精彩!我始终坚信学生只有喜欢你,才会喜欢你教的学科。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努力的,我愿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进入工作室后,我一直坚持出示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示范课。曾出示省科研课题现场会的研讨课《数学广角》一节,区“中小衔接”研讨会的观摩课《笔算除法》一节,市集体备课模式研讨会的观摩课《分数的意义》一节,省“解决问题”专题研讨会《重叠问题》一节,寒暑假区教材培训会担任主讲教师,在学校定期出示“示范课”。
自己进入名师工作室的同时,我与2006年9月荣幸的评为了区第三批名师,学校也建立了邹恒“名师工作室”,完善了各项机制,制定了具体目标,共同研究教学,共同进步,经常与培养对象谈心,听课指导。刘宝林老师现已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特别认真,融入了自己的研究思想。市教研室的李传英科长还专门来为他指导课堂教学,也曾去和平小学进行教学的再次实践,是教学上的一颗新星。
三、不断创新,发展教学。
自己担任业务校长后,引导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主动承担教材培训任务。扎实抓好课堂教学,探讨自主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校本培训为基点,以专家引领、校园论坛、读书交流、教学反思、汇报交流、校本研修等为主要形式,展开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活动。市教研室的李传英科长的课堂教学指导,区教研室张爱玲老师、区科研部的所有领导以及名师常丽华老师的“晨诵、午读、暮省”的专题讲座,周一例会的“交流驿站”“论语讲堂”、周三校本研修日上各教研组不拘一格的校本研修活动,全体老师展开的“素质教育大讨论”“读书交流”“评课反思”“外出学习回报交流”等活动,都大大提
升了老师的理念和水平,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也被连年评为“教学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
四、不断反思、记录感悟
在学习的同时,我还不断的思考问题,并及时的撰写心得和体会,我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博客,一篇篇真实的创新教学案例也逐渐诞生:除了知识,我还能带给学生什么?、是孩子不想回答吗?、有效的课堂拓展、单元测试的欣喜、学生主宰的试卷讲评课……每学年坚持写50余篇博客,读书反思和摘记1万字。今年又坚持撰写“校长日记”,在反思中逐渐成长。
五、点滴成绩:
在导师和各级各类领导的培养下,我也获得了点滴成绩:出示省观摩研讨课2节,市观摩研讨课1节,区观摩研讨课1节,承担备课会主讲2次,校专题讲座和示范课多次,论文多篇获奖,4篇发表,获得区师德标兵、区第三批名师、区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总之,进入工作室,仿佛有两股力量在牵动着自己,一股是动力,不发展不成长不可,对不起这么好的成长环境,一股是压力,促使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更严谨的对待自己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同时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增添了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