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2023-11-01 来源:欧得旅游网
 国际城市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城市。日本东京在“二战”后的情况与上海很相似,但是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东京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国际大城市,上海与之相比差距很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为了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也亟需发展国际大城市。进行国际城市理论研究,认清国际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规律,无疑对我国建设国际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国外学者对国际大城市的研究11国际城市理论国际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Goethe把罗马和巴黎描述为世界城市(Weltstadte)。1915年英国城市规划师PatrickGeddes在用集合城市去说明城市化过程中地域范围日益扩大的城市,用世界城市去说明国家首都(如巴黎、柏林)的统领作用和商业、交通网络系统中的工业中心(如杜塞尔多夫、芝加哥)。1966年,地理学家PeterHall对杰德斯的网络体系进行研究以后,用范围的大小和强度两个概念来衡量城市的功能,认为世界城市基本上是欧洲单一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顶尖产物,日本和北美是它繁衍的后果。20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致力于国际城市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JohnFriedmann(1986)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城市假说”(theWorldCityHypothesis),试图为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提供有关空间组织方面的理论基础,假说认为:(1)城市与世界经济整合的程度及其在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将决定城市的功能与结构重组;(2)世界上的主要城市,如伦敦、纽约、东京等,将成为全球性资本流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资本的空间流动有可能导致国际城市体系的形成;(3)处于国际城市体系顶端的城市,即是“世界城市”或“国际城市”。国际城市主要充当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其成长由少数快速成长的产业所支撑,如国际金融、国际交通联运、以及各种工商服务(包括广告业、会计、保险及法律服务等);(4)除了经济上的控制功能外,国际城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它们的“榜样效应”,比如纽约、伦敦、洛杉矶、巴黎及东京等国际城市,不仅是生产与消费中心,同时也是信息、娱乐及其他文化用品的生产和传播中心;(5)国际城市还是国际、国内劳动力以及移民的主要集中地。国际城市经济发达、市场繁荣、就业机会相对多样化及高层次化,因而能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及专业人才;(6)国际城市的空间与阶级分化现象突出。主要体现在3个不同团体之间的巨额收入差距:高级公司管理人员与低技能工人之间;移民与原住居民之间;不同行业的从业者之间;(7)国际城市往往需要高昂的社会成本以保证其正常运转。该成本往往会超出该城市本身的财政支付能力,因而促使其寻求更广泛的国际联系与合作[1](P69-83)。世界城市模式认为外围城市只有有限的自由意志,它们的作用由统领它们的世界城市的政治、经济权利所规定,由国际金融结构和多国公司来行使。二等城市只能就它们在等级制网络中的功能进行解释。为此,有人把这个体系分为世界城市、地区,国际城市和地区。国际城市,有人称为全球中心、区域中心和地区中心。总之,在这一系统中,外围和附属城市没有什么独立处理事物的机会。世界城市理论致力于一种全球化的中心地点理论。世界城市的概念通常不是被当作一个分析工具,而更多的是被当作一个城市与全球经济联系程度的标尺。Carlabbott(1997)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世界城市网络的理论为一种新的理论所代替,这就是国际城市理论模式[2](P31)。这一理论是一种宏观理论,是在世界市场的运作中对城市作用及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考察即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在更复杂的商业和信息活动中对更具有专门功能的城市系统进行考察。国际城市理论注重研究城市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它强调国际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交叉关系和相互影响。此外,它不仅仅只关心少数几个超大城市,而且关注那些以前不曾受到世界资本涉及的中等城市。1991年,SaskiaSassen出版的《全球城市》一书,对世界城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伦敦、纽约和东京是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首都,三者各执一个地区,是对全球经济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金融中心[3]。这种情况表明,世界城市理论并没有过时,它仍然反映着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现实。21国际城市的特征Friedmann(1995)总结出国际城市的5个主要特征:其一,国际城市是全球经济体系的连接点,各区域经济通过国际城市的连接而成为一个有机

整体;其二,国际城市是全球资本的汇聚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