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 纺织与材料学院
目录
目录................................................................................................................................. 1 摘要: ............................................................................................................................. 3 关键词:.......................................................................................................................... 3 设计任务: ...................................................................................................................... 3 第一章:纯棉织物加工工艺流程....................................................................................... 4
1 原布准备 ............................................................................................................... 4
1.1原布检验的目的 ............................................................................................ 4 2烧毛 ....................................................................................................................... 5
2.1烧毛的目的 ................................................................................................... 5 2.2工艺流程 ...................................................................................................... 5 2.3工艺条件 ...................................................................................................... 5 3退浆 ................................................................................................................ 5
3.1退浆目的 ...................................................................................................... 6
3.2实验原理 ...................................................................................................... 6 3.3实验内容 ...................................................................................................... 6 3.4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 8 4.煮练 ....................................................................................................................... 8
4.1煮练目的 ...................................................................................................... 9 4.2实验原理 ...................................................................................................... 9 4.3实验内容 ...................................................................................................... 9 4.4测试方法 ...................................................................................................... 9 4.5注意事项 .....................................................................................................10 5 漂白 .....................................................................................................................10 设计任务一:纯棉织物次氯酸钠漂白........................................................................10
一、实验目的....................................................................................................10 二、实验原理....................................................................................................10 三、实验内容.................................................................................................... 11 (一)棉织物次氯酸钠漂白工艺........................................................................ 11 (二)棉织物双氧水漂白工艺 ...........................................................................12 四、棉织物白度的测定......................................................................................13 五、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3 6 丝光 .....................................................................................................................14 设计任务二:纯棉织物的丝光.....................................................................................14
一、实验目的 ..................................................................................................14 二、实验原理....................................................................................................14 三、实验内容....................................................................................................15 四、丝光效果测定.............................................................................................16 五、染色实验 ..................................................................................................17 六、实验结果....................................................................................................17 七 、注意事项 ..................................................................................................18
1
7染色 ....................................................................................................................18 7.1染色方法 .....................................................................................................18 8印花 ......................................................................................................................18
8.1印花方法 .....................................................................................................19 8.2工艺流程 .....................................................................................................20 9整理 ......................................................................................................................20
9.1后整理工序 ..................................................................................................21 设计任务三:棉织物抗皱整理 ..................................................................................22
一、防皱整理的发展历程与前景........................................................................22
二、实验目的....................................................................................................23 三、实验原理....................................................................................................23 四、实验内容....................................................................................................24 设计任务四:棉织物的柔软整理...............................................................................25 设计任务五:棉织物的增白整理...............................................................................26 设计任务六:棉织物的阻燃整理...............................................................................28
一、实验目的....................................................................................................28
二、实验原理....................................................................................................28 三、实验内容....................................................................................................28 四、实验步骤....................................................................................................29 五、效果的测定 ................................................................................................29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注意事项....................................................................................................29
2
摘要: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织物的品种、规格、成
品要求等,可分前处理、染色、印花、整理等。
棉型织物的前处理是纺织品整个染整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主要过程包括: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纤维上所含的天然杂质以及在纺织品加工中所施加的浆料和沾污等并使织物具有洁白、柔软的性能和良好的渗透性,以满足服用要求,并未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成品。整理包括机械和化学整理两个方面,前者有拉幅、轧光、电光、轧纹以及预缩整理以主防缩防缩整等,后者有柔软整理、硬挺整理、增白整理等。
关键词:纯棉织物,前处理,染色,印花,整理
设计任务:棉织物的丝光,次氯酸钠漂白,抗皱,柔软,增白整理。
3
前言:棉纤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它有很多优良的服用穿着性能,如 大多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性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青 睐。但是棉织物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弹性差、易起皱、易缩水、易受 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和脆损,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容易起皱, 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需要经常熨烫,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 多的不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和健康意识的 增强,人们越来越喜欢穿天然纤维做的衣服,为了克服全棉服装在 穿着过程中的易起皱,洗后需要熨烫的缺陷,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 成为极其重要的后整理加工工艺。目前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是2D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会释 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 来越重视棉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越来越多的转向无甲醛整理剂的研 究,因此传统的抗皱整理剂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第一章:纯棉织物加工工艺流程
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织物的品种、规格、成品要求等,可分为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染色→印花→整理等。
1 原布准备
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
1.1原布检验的目的
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
疵点两项。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4
2烧毛
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
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2.1烧毛的目的
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2.2工艺流程
进步→刷毛→烧毛→灭火
2.3工艺条件
火焰温度:800-900℃
车速:细薄织物100-150m/min;一般织物80-100m/min;厚重织物60-80m/min;织物与火焰距离:细薄织物1-1.2cm;一般织物0.8-1cm;厚重织物0.5-1.8cm;烧毛面:一般平布、府绸等正反面烧毛次数相同,如二正二反;斜纹、卡其等有正反面区别的织物,以烧正面为主;如三正一反;细薄织物一般一正一反。
3退浆
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
5
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酶、酸、碱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由于酸、碱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
3.1退浆目的
增加纱线耐磨性和提高经线的拉伸断裂强力。
3.2实验原理
棉织物在织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淀粉浆料,可以用酶退浆方法去除。酶退浆是利用淀粉酶使淀粉大分子中的甙键断裂降解,淀粉转化为分子较小且易于溶解于水的化合物,经过水洗即可去除。
3.3实验内容
1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
(1)实验材料:纯棉坯布两块(每块约重10g,经×纬为35cm×25cm)。 (2)实验仪器:小轧车、烘箱、蒸箱或蒸锅、电子天平或托盘天平、移液管(10ml)、量筒(100ml)、烧杯(250ml、500ml、1000ml,)、表面皿(12cm)、温度计(100℃)、玻璃棒、吸球、角匙。
(3)实验药品:氯化钠、BF-7658淀粉酶(工业品)、渗透剂JFC(工业品)。 2.实验步骤
(1)工艺处方和条件见表3-1。 表3-1工艺处方和条件
试剂及条件 用量 BF-7658淀粉酶(g/L) 2 氯化钠(g/l) 5 渗透剂JFC(g/l) 2 总液量(ml) 200 PH(用醋酸调节) 6.5-7.0 温度(℃) 55-60 时间(min) 60 浴比
6
1:50
(2)工艺流程:坯布一浸轧酶溶液(55-60℃,二浸二轧,带液率70%)→保温(55-60℃,20min)→汽蒸(100-102℃,5min)→热水洗(70-80℃,5min)→冷水洗→晾干。 (3)实验操作
①酶液配制。用量筒量取蒸馏水约190ml于250ml 烧杯中,并加热至55-60℃在电子天平上分别称取淀粉酶0.4g和氯化钠1g放入烧杯中搅拌溶解,再用移液管吸入10%渗透剂JFC溶液4ml,搅拌均匀,并用醋酸调节PH=6.5-7,补充至总液量为200ML后备用。
②退浆过程。将坯布(两块)放入加热至55-60℃的酶液中,浸透后二浸二轧,带液率为70%左右。然后将试样放入100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放入55-60℃的烘箱中保温20min 后取出,将烧杯一起放入蒸箱中,在100-102℃条件下汽蒸5min。蒸毕取出试样,将其放入70-80℃热水中水洗两遍(各5min),最后冷水洗。晾干后一块留作退浆率测定,另一块留作煮练工艺实验用。 3.3退浆率的测定
①织物上淀粉浆料的水解。将恒重后的试样置于1000ML 烧杯中,加300ml 蒸馏水并盖上表面皿沸煮60min。在沸煮的过程中,应不断补加蒸馏水保持总液量不变。然后再加入C(HCL)=1mol/L盐酸溶液30ML,继续沸煮30min。然后将沸煮的溶液倒入500ml烧杯中,再用100ml馏水分三次用倾泻法洗涤试样,在洗涤过程中用玻璃棒挤压试样,洗液均倒入500ml磨口锥形瓶中,再加15ml浓盐酸,装上回流冷凝装置,加仍霍馏90min,冷却后倒入5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洗液倒入500ml 容量瓶中,最后稀释至刻度备用。
②含浆率的测定吸取上述水解淀粉溶液200ml 于碘量瓶中,用移液管加50%氢氧化钠溶液4ml,中和盐酸,再加入0.2%甲基橙指示剂1-2滴,滴加C(NAOH)=1mol/L 氢氧化钠溶液至甲基橙变色为止。用量筒加入碱性缓冲溶液50ML,再加入C( 1/2I2 ) =0.1mol/L 碘溶液50ML,加盖,用蒸馏水封口后在暗处放置90min。然后加入25%硫酸溶液15ML 使之呈酸性,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0.5%淀粉指示剂溶液3ML,此时溶液呈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记下耗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1另取蒸馏水200ml,做空白溶液试验,记下耗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2。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含浆
7
率:
W2={〔(V2-V1)×C(NA2S2O3)×0.081×(1+W1)〕/ (0.4×G1)}×100% 式中:
W2———试样含浆率。 W1———试样含水率。 G1———试样烘干前重量。
V2———滴定空白溶液耗用标准溶液体积数。
V1———滴定试样溶液耗用标准溶液体积数。 酶退浆、碱退浆和未退浆织物(坯布)均按上述方法测定含浆率。
③退浆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退浆率: 退浆率=[(坯布含浆率-退浆后试样含浆率)/ 坯布含浆率]×100%
3.4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酶液配制后应立即使用,不宜放置过久。 (2)浸轧时,小轧车应先调整轧液率,试样要浸透。
(3)称固体氢氧化钠时速度要快,氢氧化钠不要撒到手上或身上。称后应立即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4)试样溶液转移时要充分,滴定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4.煮练
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密,渗透性差。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8
4.1煮练目的
去除棉纤维上的伴生物,提高织物的吸湿性、净化纤维,还兼有去除残余浆料和油污的作用,以利于后续加工。 4.2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退将纯棉织物,氢氧化钠,高效精炼剂,电子天平,烧杯,温度计
4.2实验原理
在氢氧化钠作用下,这些杂质大部分可以转化成水溶性的物质或被皂化,皂化产物又可以乳化高级醇,最终使杂质脱落。 4.3工艺处方及条件 氢氧化钠 20g/L 高效精炼机 1g/L 浴比 1:30 煮练温度 100℃ 煮练时间 120min
4.3实验内容
1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退将纯棉织物,氢氧化钠,高效精炼剂,电子天平,烧杯,温度计 工艺流程:轧碱→进锅→煮练→水洗
4.4测试方法
1毛细效应的测定
1)水滴法:水滴从一定高度(1cm)滴至试样的表面,测定液滴刚好落在试样表面镜面刚好消失的时间。(不同部位取5到10个点)
9
4.5注意事项
1煮练过程中,向工作液中及时补充沸水,保持浴比,织物不能较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2碱液浓度很高,不要将碱液溅到衣服和皮肤上
5 漂白
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左右,在常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对织物强度损伤大,白度较低。双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在高温下进行漂白,漂白织物白度高而稳定,手感好,还能去除浆料及天然杂质。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在适当条件下,与烧碱联合,能使退浆、煮练、漂白一次完成。亚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4~4.5,在高温下进行,具有白度好,对纤维损伤小的优点,但漂白时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设备需要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漂白后都要进行脱氯,以防织物在存在过程中因残氯存在而受损。
设计任务一:纯棉织物次氯酸钠漂白 一、实验目的
掌握棉织物次氯酸钠、双氧水漂白工艺原理和方法。掌握白度仪的使用及织物白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棉织物经过精练后,绝大多数杂质已被去除,但对白度要求较高的品种,仍要去
10
除织物上的天然色素。次氯酸钠、双氧水漂白是利用它们较强的氧化能力,使天然色素的发色体系遭到破坏而消色,达到漂白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
(一)棉织物次氯酸钠漂白工艺
1. 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
(1)实验材料:煮练过的棉织物一块(约重5g,经× 纬为35cm×12cm)。 (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或托盘天平、电炉、烧杯(250ml、500ml)、量筒(100ml)、温度计(100℃)、玻璃棒、角匙。
(3)实验药品:化学纯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90-120g/l)、硫酸(100g/l、4g/l)、10%磷酸、磷酸钠(饱和溶液)、广泛PH 试纸、刚果红试纸。 2. 实验步骤
(1)工艺处方和条件:
①漂白工艺处方和条件见表5-1。 表5-1漂白工艺处方和条件
试剂及条件 用量 次氯酸钠(有效氯(g/l) 2 PH 10 浴比 30:1 温度(℃) 室温 时间(min) 60 ②酸洗液工艺处方和条件见表5-2。 表5-2酸洗液工艺处方和条件
试剂及条件 用量 硫酸(g/l) 4 浴比 30:1 温度 室温 时间(min) 10
11
(2)工艺流程:煮练棉织物→漂白(室温,60min)→冷水洗→酸中和(室温,10min)→冷水洗→脱氯(室温,10min)→晾干。 (3)实验操作
①漂白溶液的配制。根据织物重和浴比,计算漂白液的总体积、磷酸和磷酸钠组成的PH 为10 的缓冲溶液的体积及所需次氯酸钠的量,加入次氯酸钠搅匀后备用。
②酸洗液的配制。根据织物重,计算酸洗液的总体积、需要100g/l硫酸溶液量及蒸馏水用量。在250ml烧杯中依次加入以规定量的蒸馏水和100g/l硫酸溶液,搅匀后备用。
③漂白过程。将煮练过的试样(约重5g)放入已配好的漂白液中,在室温下浸漂60min。在漂白过程中,保持试样浸在漂液中,适当翻动使试样处理均匀。漂白结束后,取出试样放在冷水中冲洗,然后放入4g/l硫酸溶液中进行中和,在室温下处理10min。取出后充分水洗至试样上无酸性(用刚果红试纸检验,直至其不变为蓝色为止),最后用水冲洗并晾干,留作白度和强力实验时使用。
(二)棉织物双氧水漂白工艺
1.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
(1)实验材料:煮练过棉织物一块(约重5g,经× 纬为(35cm×12cm)。 (2)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电炉、移液管(10ml)、玻璃染杯(250ml)、温度计(100℃)、玻璃棒、角匙等。
(3)实验药品:双氧水、硅酸钠、10%氢氧化钠、10%渗透剂JFC(工业品)、广泛PH 试纸。 2. 实验步骤
(1)工艺处方和条件
试剂及条件 用量 双氧水(g/l) 4 硅酸钠(g/l) 4 渗透剂JFC(g/l) 3 PH 10.5-11.0.
12
浴比 30:1 温度(℃) 85-95 时间(min) 60
(2)工艺流程:煮练后棉织物→漂白(85-95℃,60min)→热水洗(70-80℃,5min)→冷水洗→晾干。 (3)实验操作
①漂白溶液的配制。根据织物重和浴比,计算出漂白溶液的总体积及所需双氧水、100g/l硅酸钠溶液、10g/l渗透剂JFC 溶液和蒸馏水的量。依次量取加入250ml 璃玻染杯中,搅匀后用氢氧化钠调PH, 为10.5-11.0备用。
②漂白过程。将煮练过的试样(约5g)放入配制的漂白液中,将玻璃染杯放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85-95℃,在此温度下浸漂60min。漂白结束后,取出试样用70-80℃热水洗两遍(各5min),再用冷水充分水洗干净。晾干后留作白度和强力实验时使用。
四、棉织物白度的测定
漂白棉织物的白度具有高反射比和低纯度的颜色属性,在特定波长下测定织物对光的反射率;,与标准白度的瓷板进行比较来表示试样的白度。
1.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1)实验材料:经煮练漂白和未漂白的织物各一块(经×纬为35cm×12cm)。
(2)实验仪器:白度测定仪或分光测色计。 2. 实验步骤
(1)仪器的校准:按照操作规程,校准白度仪的零点和相配套的标准白瓷板的白度,反复进行几次至恒定为止。若使用分光测色计,用配套的白瓷板校准分光测色计的标准。白度仪和测色计校准后即可进行白度的测定。
(2)白度的测定:将织物叠成8-12 层(不使光线透过织物为宜),且能完全覆盖测试孔,放在测试孔上进行测定,读取白度值(或反射率),每块试样需要在不同部位保持经纬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测定三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该试样的白度。
五、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次氯酸钠溶液要标定其有效氯浓度。
13
(2)浓硫酸、浓双氧水腐蚀性很强,使用时注意安全。
(3)浸漂过程中,注意经常翻动织物,不要将试样久露在液面外。
(4)白度测量过程中,试样应将测试孔完全覆盖,不可漏光,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5)将漂白试样贴在实验报告上
6 丝光
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棉织物经过丝光后,由于纤维膨化,纤维纵向天然扭转消失,横截面成椭圆形,对光的反向更有规律,因而增进了光泽。纤维无形定区的增加,使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增加。取向度的提高,使织物强力增加,同时还有定形作用。丝光后,一定要采用冲吸去碱或蒸箱去碱,或平洗地去碱等方法充分去碱,直至织物呈中性。
设计任务二:纯棉织物的丝光 一、实验目的
学习棉织物丝光的基本方法,了解浓碱、张力对丝光效果的影响及掌握丝光效果测试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棉织物或棉纱在适当张力下,用浓氢氧化钠(240g/L-280g/L)处理3分钟~5分钟后,织物表面可获得像丝绸一样的光泽,故取名为“丝光”。 特征:棉纤维在浓氢氧化钠作用下,发生了不可逆的剧烈溶胀,纤维纵向的天然扭曲消失,施以适当的张力可使纤维得到拉伸或不发生收缩,增加了尺寸稳定性,同时纤维细胞由腰子形变为椭圆形,这样纤维纵向变成十分光滑的圆柱体,对入射光的规则反射增强,即表面光泽提高。丝光后棉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无定形区增加,对水和染化料的吸附量增大,化学反应能力增强。
丝光后棉织物强度比丝光前有所增加,在无张力丝光时,棉织物会发生较大收缩而具有弹性(针织物),通常称为碱缩。
14
丝光效果的评价通常是利用丝光后棉纤维的吸附性能提高这一特性来进行的,具体可通过测定纤维对染料、氢氧化钡或碘的吸附量来衡量。除了通过对棉纤维的吸附性能来评价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可以用来评价丝光效果,比如X光衍射法,可以测定纤维结晶度的变化;纤维镜观察法,通过对纤维纵向和截面的观察,可以发现丝光后纤维纵向的天然扭曲消失,变为圆柱体,截面由腰子形变为椭圆形或圆形;缩水率测试,可评价织物尺寸稳定性等等。但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分析纤维吸附性能的变化。
本实验对丝光效果的评价,采用纤维吸附性能的测试,做染色法和钡值法。
染色法是通过对比丝光前后织物的染色深度来评价吸附性能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 钡值法是将丝光试样和未丝光试样分别浸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然后求出丝光试样和未丝光试样吸附氢氧化钡的比值,再乘以100,所得数值即为钡值。钡值越大,表示丝光后纤维的吸附性能越好。钡值为100-105表示未丝光,150以上表示棉纤维充分丝光,一般丝光制品要求钡值在135以上。
三、实验内容
1、 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及仪器
35cm(经)×20cm(纬)纯棉漂白半制品1块(丝光),10cm(经)×5cm(纬)纯棉漂白半制品1块(不丝光,做对比);
氢氧化钠(250 g/l)、直接蓝5B、c(1/2Ba(OH)2)=0.25mol/l氢氧化钡溶(M=171.34g/mol)、C(HCL)=0.1mol/l盐酸溶液(M=36.5g/mol)、2g/l硫酸溶液、0.5%溴代麝香草酚蓝指示剂、0.5%酚酞指示剂;
丝光架(丝光槽(装250g/l碱液)、水浴锅、烧杯、电子天平、铁架台、烘箱、烘干定型机(丝光完烘干用,节省时间)、剪刀。 2、实验处方和条件
氢氧化钠(g/L) 时间(min) 温度(℃)
15
250 5 室温
3、实验步骤
配置碱液250(g/L),放在丝光槽内,将试样绷紧在丝光架(各组自做标记)上,投入碱槽中,处理规定时间(5 min)取出(浓碱液事后倒入废液回收桶)。带张力用80~90℃热水洗(此步正确操作应为热水淋洗,但因实验条件的限制,在此改为浸洗),然后从丝光架上取下织物,冷水洗,洗净后,用5g/LH2SO4中和,再用冷水洗,至布面无碱性(可用甲基橙指示剂检查酸是否除尽,变蓝说明已达中性),然后在定型机(150℃×60s)上烘干,留待作丝光效果测定。
四、丝光效果测定
1.钡值法
称取氢氧化钡10.71g,放入100mL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溶解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c[0.5Ba(OH)2]=0.2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配4个1000mlc[0.5Ba(OH)2]=0.2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置于1000ml小口瓶中,每六组放一瓶)
将丝光前后试样各准备两份(共四份),剪碎成小于5mm的碎片, 105~110℃烘2h(剪后分别放置于两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中,连烧杯一起放入烘箱中烘燥,因实验时间不够,采取110℃烘30min的方法,烘干过程中可做染色实验以节省时间),迅速放入密封塑料袋中并置于干燥器中平衡至室温,准确称取2g(精确至0.002g)(称两份),分别放入150mL带塞的锥形瓶中,加入
30mLc[0.5Ba(OH)2]=0.2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浸2h,并不断摇动(可放入恒温振荡染色机中振荡,无需手摇)。另取两个150mL带塞锥形瓶,加入30mL氢氧化钡溶液,放置2h,做空白实验用。分别从每个瓶中吸取10mL浸渍液放入150mL锥形瓶中,加数滴酚酞指示剂,用c(HCL)=0.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平行做2次,按下式计算钡值。
钡值=(V0-V1)/(V0-V2)×100
式中:V0—空白实验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1—丝光试样浸渍液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2—未丝光试样浸渍液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
16
每个实验钡值测定作2次平行实验,测定并比较不同碱浓度的丝光效果。 注意
1. 丝光架上缠绕纱线时张力要均匀。
2.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由教师完成。共配4个,各1000ml。 3. 钡值试验应平行做2次,每次盐酸用量相差不得超过0.1ml。如重复操作,所得钡值数据相差超过4个单位,说明测定不够精确,应该重做。
3.配制氢氧化钡溶液时,氢氧化钡应稍过量。在蒸馏水中溶解时应不断加以振荡。在带盖的瓶中静放一昼夜。然后吸取上层澄清液移至一个带盖的贮液瓶中,盖子要盖紧,因为氢氧化钡溶液易从空气中吸取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钡沉淀而使溶液混浊。在滴定过程中亦要求动作迅速,并防止激烈振荡。
4.当在盛有试样的三角瓶中吸取氢氧化钡浸渍液时,应该用移液管的尖端将试样推向瓶壁,使更多的浸渍液挤出,这样可以更方便地用移液管吸取溶液。
五、染色实验
将丝光布和未丝光布各剪一块(5×5cm)。浸入直接蓝5B染液(0.5g/L)中(浸入同一染浴中),加热至沸,染色15分钟,然后充分水洗去除浮色。比较各试样着色的深度。 染色处方和工艺: 直接湖蓝5B 0.5g/L 浴比 1:30 染色温度 95-100℃ 染色时间 15min 2.实验步骤
按实验处方配置0.5g/L直接湖蓝5B染液,将不同丝光条件处理及未丝光的试样用少量水润湿、挤干、投入加热至98℃的同一染浴中,保温染色15min,取出后充分水洗取出浮色,比较试样表面颜色深浅程度。
六、实验结果
丝光后的织物颜色比未丝光的织物颜色较深。
17
七 、注意事项
1.丝光架上缠绕纱线张力要均匀。
2.两次平行实验所得测值数据超过4个单位,说明精确度不够,应重做。 3.在蒸馏水溶解氢氧化钡过程中,应不断振荡,溶解后,倒入带塞的瓶中静直24h,将上层清液移至另一个带塞瓶中,盖好瓶塞备用。
4.滴定操作要迅速,以防氢氧化钡溶液易吸附空气中的C02,生成碳酸钡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影响测试精度。
5.染色试验时,及时添加蒸馏水以保持浴比不变。
6、丝光试样在测定前,必须充分水洗至中性,以免影响测定效果。
7染色
染色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染色产品应色泽均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7.1染色方法
织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轧染。
浸染是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 要求: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绳状染色、卷染都属于此范畴。
轧染是先把织物浸渍于染液中,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 要求:它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
8印花
印花是借助于原糊的载体作用,把各种不同的染料或颜料印到织物上,从而
18
获得有色图案的加工过程。印花和染色一样,都是使织物着色。但在染色过程中染料使织物整个全有色图案的加工过程。印花和染色一样,都是使织物着色。但在染色过程中染料使织物整个全面地着色,而印花仅是染料对织物的某些部分着色。为了克服染液的渗化而获得各种清晰的花纹图案,印花时,将染料和必要的化学助剂加原糊调成色浆,再印到织物上去。所谓原糊是用淀粉等糊料调制而成的稠厚流体。由于糊料的存在,色浆中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过程要比染色时染粉等糊料调制面成的上染过程复杂。 织物印花首先需要图案设计。根据印花设备的不同,滚筒印花和筛网印花分别要进行花筒雕刻和筛网制版。花筒雕刻是将花纹图案刻在铜花筒上,花纹在花筒上是凹陷的,凹纹内均布着斜纹线或网点用以贮藏印花色浆,印花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印花色浆转移到织物上。筛网制版为平版筛网制版和圆网制版。平版筛网选用涤纶丝或锦纶丝,圆网选用镍网,将非图案部分的网眼封闭,留出图案部分的网眼,印花时,色浆从网眼中溢出,印到织物上。
8.1印花方法
根据印花工艺不同,织物印花有直接印花、防染印花是先印花后染色,而印花色浆中含有防止染色染料上染的防染剂。拨染印花是先染色,后印花,印花色浆中含有破坏地色染料的拨染剂。棉织物印花一般采用直接印花,
8.1.1活性染料直接印花:
活性染料直接印花有一相法和两相法。一相法印花时,将染料、原糊、碱剂
及化学助剂调成色浆,印花烘干后经汽蒸或焙烘染料与纤维反应,再经水洗皂洗。两相法印花是印浆中不加碱剂,印花烘后轧碱短蒸,使染料与纤维反应,再经水洗、皂洗,即完成印花过程。
8.1.2 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
有色基印花法和色酚印花法。色基印花法目前工厂中最常用的方法,先将织
物用色酚溶液打底,然后用已重氮化的色基调制成浆印花,再将未印花处的色酚洗去。
8.1.3 稳定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
用染料、助剂、原糊等调制成色浆对织物印花烘干,经显色处理,再进行水洗、
19
皂洗、水洗,即完成印花过程。
8.1.4还原染料直接印花:
有全料法印花和悬浮体印花法。全料法印花是将染料、还原剂、助剂和原糊调制成色浆对织物印花,烘干后,进行还原蒸化。蒸化时,染料被还原成隐色体染纤维,然后进行氧化、皂煮、水洗、烘干,即完成印花过程。悬浮体印花法是将染料和原糊制成色浆,印花烘干后,浸轧还原剂与烧碱组成的溶液,立即进行快速蒸化,染料被还原而上染纤维,然后进行氧化、皂煮、水洗、烘干,即完成印花过程。
8.1.5可溶性还原染料直接印花:
将染料、亚硝酸钠、助剂、原糊调制成色浆印在织物上,烘干后,浸轧稀硫酸溶液,透风后经冷水冲洗,再用淡碱中和,再皂煮、水洗和烘干。
8.1.6涂料直接印花:
涂料是不溶于水的有色物质,它本身无法上染纤维。涂料与粘合剂、交链剂、乳化糊及其他助剂一起调制成色浆,印在织物上,烘干后、经焙烘等后处理,粘合剂在织物上形成高分子薄膜,将涂料机械地粘着在纤维上。涂料印花工艺简便,一般不需水洗,适用于各种不同纤维织物和混纺织物的印花。
8.2工艺流程
棉织物染色工艺流程:图案设计→花筒雕刻(或筛网制版)→ 调制色浆 →印花─→烘干→蒸化→平洗→烘干。
9整理
整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采用一定的机械设备,改善织物手感和外观,提高服用性能,或赋予某种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棉织物的整理主要在于发挥棉纤维的柔软、吸湿、透气等优良性能,使其更适合于服用的要求或符合特殊用途的需要。棉织物整理包括机械和化学两个方面。前者有拉幅、轧光、电光、轧纹以及机械
预缩整理等。后者有柔软整理,硬挺整理、增白整理以主防缩防缩整理等。
20
9.1后整理工序
棉织物整理包括机械和化学两个方面。前者有拉幅、轧光、电光、轧纹以及机械预缩整理等。后者有柔软整理,硬挺整理、增白整理以主防缩防缩整理等。
9.1.1拉幅:
织物在练漂和印染过程中,由于经受很多次机械的经向拉力作用,使织物的经向伸长,纬向收缩,产生如幅宽不匀、布边不齐、纬纱歪斜等现象。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织物必须经过拉幅。拉幅整理是根据棉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特性,在干燥过程中,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状态,将织物门幅拉至规定尺寸,达到形态稳定的效果。 9.1.2轧光、电光及轧纹整理:
轧光、电光及轧纹整理,属于增进和美化织物外观的整理。轧光是指棉纤维在湿热条件下,利用机械压力,将纱线压扁、压伏竖立的绒毛,使织物表面变得平滑光洁,对光线的温反向程序降低,增强光泽。电光是在织物表面轧出斜线,以提高织物的光泽。轧纹是在织物表面轧出有立体感的凹凸花纹。
9.1.3硬挺整理和柔软整理:
硬挺整理和柔软整理是以改善织物手感为目的的整理方法。硬挺整理是利用有一定粘度的浆液,在织物上形成薄膜,从而使织物获得平滑、硬挺、厚实、丰满等感觉。柔软整理是选用一些油脂、蜡质或表面活性剂对织物进行处理,使纤维之间磨擦系数减少,织物具有柔软的性能。 9.1.4增白:
增白的作用是消除织物上的光,提高漂白布的白度,使浅色印花布的白地更为洁白,色泽更加鲜艳。
9.1.5机械预缩整理:
织物印染加工中,其经向受到较多的机械拉伸,遇水后会发生一定程序的收缩,俗称缩水。为克服上述缺点,可经过预缩处理,使织物长度缩短,达到预缩的目的。
9.1.6防皱整理:
棉织物具有许多优良性能,但弹性较差,穿着时易产生皱痕。采用合成树脂对织物进行处理,能提高棉纤维的弹性。习惯上,将这类处理称为树脂整理。经过树
21
脂整理的织物,不但具有抗皱性能,而且还能获得防缩效果。
设计任务三:棉织物抗皱整理 一、防皱整理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防皱整理是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纵观树脂整理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防缩防皱整理
1919年前后人们首先尝试用甲醛与纤维素进行交联反应来提高棉织物的防皱性能。但因整理后的棉织物强力损失过大而失去了实用意义末获推广。
1926年人们又提出了使用尿素甲醛、苯酚甲醛预聚体的整理工艺但由于预聚体溶液的稳定性差整理后的织物泛黄及强度下降显著等缺点也没得到实际应用。 1935年人们研究出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于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可以提高织物的防皱性能同时具有耐洗性。
1945年开始使用树脂对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当时所使用的树脂大多是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树脂整理剂也由自身缩合型向纤维反应型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树脂整理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入人们提出了树脂与纤维交联理论。
第二阶段洗可穿整理或免烫整理
简称W&W(Wash and Wear) 或Non iron整理棉织物经防缩、防皱整理后虽然在穿着过程中不易起皱但在洗涤、烘干及洗衣机中进行离心脱水后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皱痕达不到免烫的目的。要想使棉织物具有免烫整理的效果即所谓的“洗可穿”功能树脂整理后的棉织物必须具有干、湿两方面的防皱性能。
目前,免烫整理产品较多,主要是一些休闲服装。 第三阶段耐久压烫整理
简称PPPermanent Press或DP(Durable Press)整理实际上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免烫整理经耐久压烫整理后,要求织物在成衣以后,平整、挺括、不
22
起皱、特别是缝合部位经洗涤后没有抽缩及臃肿现象,同时保持经久耐洗的折痕如裤线和优良的洗可穿性能。
目前耐久压烫整理仅限于毛织物、涤棉混纺织物的整理对于纯棉织物还处于研究阶段其主要难点是棉织物在加工过程中的强力损失过大。
前景:目前在全球绿色生产浪潮日益高涨的趋势下,无甲醛整理是棉织物的防皱整理的发展趋势,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多元酸整理剂的整理效果和降低整理剂的整理成本,多元酸无甲醛整理剂必然会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和引用价值。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防皱整理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
2、 掌握织物褶皱恢复性能测试及断裂强力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原理
防皱整理是指用适量的防皱整理剂处理织物后,经过焙烘,使织物的抗皱、手感、防缩、免烫等性能有很大提高的一种整理方法。
防皱整理的原理目前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树脂沉积论,一种是树脂交链论。沉积论的观点是: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的内部形成网状结构,树脂沉积在纤维的无定形区,改变纤维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移动性。交链论的观点是: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素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之间产生共价交链,使纤维在形变过程中,因氢键拆散而导致的蠕变和永久变形减少,使织物回复性能提高。
在防皱整理过程中,为了使树脂能迅速和纤维发生必要的反应,在工作液中还需添加适量的酸性催化剂(如氯化镁)或具有协同效应的混合催化剂(如氯化镁和柠檬酸)。 防皱整理工艺一般分四个阶段,浸轧、预烘、焙烘、后处理。其中焙烘是关键阶段。因交链反应或树脂沉积是在此阶段完成,所以必须严格控制焙烘条件,否则直接影响防皱整理效果。 防皱整理效果可用折皱恢复性、断裂强力来评定。因为有些织物经防皱整理后,虽然恢复性(弹性)提高了,但是强力有所下降。所以制订工艺时必须两者兼顾。
23
四、实验内容
1、实验材料: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
漂白棉布2块 ,EFR超低甲醛树脂、氯化镁(工业品)、渗透剂JFC 烧杯(1000mL)、量筒(100mL)、搪瓷盘、电子天平、轧车、热定型机、烘箱、YG(B)541D-Ⅱ全自动数字式织物褶皱弹性仪、H-10K-L万能材料试验机 2、浸轧液配制处方:
HA-EFR(含固量) 六水氯化镁 渗透剂JFC 3、工艺流程
二进二轧(室温、轧液率70%)→烘干(80℃)→焙烘(160℃2.5min)→试样留作方舟效果测试用。
1、实验操作: 按要求分别计算各化学品用量,称重后置于两只烧杯内,加水配成所需工作液,充分搅匀后,放入试样,浸透浸湿后(3-5min),照工艺流程做。
五、 防皱性能测试
(一)、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819—1997)]
1、测试要求:棉织物测五经五纬,取平均值
2、取样要求:盖测试图章时,图章上的图形必须沿织物的经向或纬向对齐后盖下去,剪取试样要整齐,不能倾斜,剪下来后不要折叠,夹在书中,试样采集部位示意图。
3、原理: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按规定要求折叠,加压一定时间,卸压后让试样经过一定的恢复时间,形成的角度可表示织物的折痕回复能力。角度越大,回复性越好。
4、实验操作(垂直法):试样尺寸见图,压力重锤的中心与试样有效承压面积的中心相重合),测试时自动卸压,自动测量回复角。 (二)织物断裂强力的测试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4
100g/L 20g/L 2g/L GB/T3923.1-1997,详细操作参阅实验。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标号 未整理 已整理
1、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进一步提高,而断裂强力有所下降。
2、讨论:因为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素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之间产生共价交链,使纤维在形变过程中,因氢键拆散而导致的蠕变和永久变形减少,使织物回复性能提高。 七、注意事项
1、织物必须以经向进入轧车。浸轧时布面要平整,不能有折皱(若布面有折皱可事先熨平)
2、烘干、焙烘过程中应防止水滴进入布面,并要保持布面平整,千万不要折皱,否则影响折皱恢复角测试。
3、工作液内的各组分必须经充分搅匀,氯化镁临用前加入。
强力保留率(%) 100 69 折皱回复角(°) 144 224 设计任务四:棉织物的柔软整理
一、实验目的
柔软整理是弥补纺织品在染整加工过程中,经各种化学剂的湿热处理并受机械张力的作用,不仅组织结构发生形变,而且能引起手感僵硬和粗糙这种缺陷,使织物柔软的加工过程。 二、实验原理
柔软整理有机械法和化学法两种,机械法采用捶布等工艺,使纱线间或织物间相互松动,从而获得柔软效果;化学法是用柔软剂的作用来降低纤维间的摩察系数以获得柔软效果,化学法较为常用。 三、实验工艺
1、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纯棉织物,有机硅类整理剂乳液(以含固量20%计),非硅类柔软整理剂,均
25
匀轧车,热定形机,烧杯,量筒,玻璃棒,搪瓷盘等。 2、实验处方
1 2 有机硅类整理剂 50g/L _ 非硅类柔软整理剂 _ 50g/L 总液量 200mL 200mL 工艺流程:
二浸二轧(轧液率80%)→预烘(80℃,3min)→焙烘(130℃,2min) 四、实验步骤
按实验处方分别用蒸馏水配置整理液,搅拌均匀后倒入搪瓷盘。将纯棉织物放入整理液中,浸渍2min左右,在均匀轧车上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0%;浸轧后立即送进烘箱内烘干(预先升温到80℃)3min,然后将织物在热定形机内焙烘(130℃,2min),整理后的织物留作效果测定。 五、效果测定 织物悬垂性测试
将一定面积的原形织物试样1放在一定直径的小圆盘2上,织物依自重沿小圆盘周围下垂成均匀折叠形状3。然后从小圆盘上方用平行光线照在试样上,得到一水平投影图。根据试样投影面积与小圆盘面积之差的比值计算出悬垂系数。悬垂系数越小,表示织物越柔软,悬垂性能越好;反之织物越硬,悬垂性能越差。 六、注意
1、织物浸轧整理液要匀,透,保证织物各部分整理效果一致。 2、整理后织物存放时要保持平整性,保证测定时数据的准确性。
3、测定织物的悬垂性时,注意选取适当尺寸的纸环,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设计任务五:棉织物的增白整理
一、实验目的
使织物获得更好的白度 二、实验原理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能吸收紫外光并激发出蓝色或蓝紫色荧光的有机化合物,
26
吸附有荧光增白剂的物质,一方面能将照射在物体上的可见光反射出来,同时还能将吸收的不可见紫外光(波长为300~400nm)转变为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发射出来,蓝色和黄色互为补色,因而消除了物品基体中的黄色,使其显得洁白、艳丽.另一方面增加了物体对光线的发射率,发射光的强度超过了投射于被处理物上原来可见光的强度,所以,人们用眼睛看上去物体的白度增加了,从而达到增白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1、纯棉织物2块各1g ,荧光增白剂,渗透剂,皂粉,碳酸钠,柠檬酸,热定形机,烧杯,量筒,玻璃棒,均匀轧车。 2、工艺处方
染液配方/(g/L) 荧光增白剂 10.0g/L 渗透剂JFC 2 pH 5-7 浴比 1:30 3、实验步骤
配置染液,分别向两个烧杯添加等量各种助剂,其中一个加入荧光增白剂,一个不加,作为空白对照。
纯棉织物→浸轧染液(二浸二轧,轧液率85%)→预烘(80℃,3min)→热定形焙烘185℃,35s)。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经过观察比较,荧光增白剂可使织物获得一定的白度。 六、注意
1、织物浸轧整理液要匀,透,保证织物各部分整理效果一致。 2、按工艺流程严格规范操作,获得一定白度。
27
设计任务六:棉织物的阻燃整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棉织物阻燃整理机理的基础上,掌握常用阻燃整理工艺及阻燃整理效果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覆盖论:
阻燃剂在>500℃时能在fibre表面形成有隔绝作用的覆盖层,除阻碍O2供应外,还阻止可燃气体向外扩散,从而达到阻燃目的,如硼砂-硼酸。 (2)气体论:
一是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分解出不燃气体, 将可燃性气体浓度冲淡到能产生火焰浓度以下;另一种是阻燃剂在加热条件下,能作为活泼性较高的游基转移体,从而阻止了游离基反应的进行。 (3)热论:
一是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吸热变化,如熔融和升华,从而阻止燃烧蔓延,另一种则是fibre迅速散热,使织物达不到燃烧温度。 (5) 催化脱水论
主要指改变fibre的热裂解过程。由于阻燃剂能使纤维素分子链在断裂前发生迅速而大量的脱水,甚至发生某些交联作用,阻止左旋葡萄糖的生成,使有焰燃烧得到抑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纯棉漂白织物,阻燃整理剂SC-969(含P、H类),均匀轧车,热定形机,烧杯,量筒,玻璃棒,搪瓷盘。 四、实验处方和工艺条件
Sc-969A 380g/L
28
Sc-969 90g/L 总液量 100mL 2、工艺流程:
浸轧→烘干(80℃,3min)→焙烘(160℃,4min)→水洗→烘干
四、实验步骤
按实验处方用蒸馏水配置整理液,搅拌均匀后倒入搪瓷盘。将纯棉织物浸入整理液中,浸渍2min左右,在均匀轧车上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0%;浸轧后立即送进热定形机(预先升温到80℃)3min,然后将织物在热定形机内焙烘(130℃,2min),整理后的织物留作阻燃效果测定。
五、效果的测定
(1)垂直燃烧法来测定试样的燃烧广度(炭化面积和损毁长度)、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一定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燃烧箱里用规定的火源点燃,除去火源后测定试样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阴燃停止后,按规定的方法测出损毁长度。根据试样与火焰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垂直法、倾斜法和水平法。垂直法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测定方法 (2)限氧指数法
限氧指数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它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体中,材料刚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最低氧浓度,用LOI表示,LOIO2/(O2+N2)*100%。GB/T5454- 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将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烧时氧气百分含量(体积百分比)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
六、注意事项
1、使用仪器时,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说明书进行。
2、测定织物的垂直燃烧和限氧指数时,注意安全使用煤气,试验完成后,关闭
29
所有气体开关。
总结
纯棉织物从坯布到成品或半成品经历了一系列的工序,由于工序的繁多,现在在前处理阶更倾向于短流程,可以节约时间,资源,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目前提产绿色环保,助剂的选择以及燃料的选择更加严格。
参考文献
[1] 阎克路.染整工艺学教程第一分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社,2005:331-354.
[2] 赵涛.染整工艺学教程第二分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31-354. [3] 陈英.染整工艺学实验教程 [M].北京:中国纺织出社,2005:331-354. [4] 何瑾馨.染料化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社,2005:331-354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