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公路20-3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或空心板梁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2024-01-22 来源:欧得旅游网


某公路20-3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或空心板梁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某公路20-3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或空心板梁设计

一、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一) 设计资料

1. 桥面跨径及桥宽 标准跨径:20-30m

计算跨径:支座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桥面宽:净9+2×1.0=11m。 2. 设计荷载

公路—I级,人群荷载3.5kN/m2,护栏及人行道等每延米重量按8kN/m计算。 3.材料工艺 混凝土: C40(主梁)

预应力钢筋采用ASTM270级Фj15.24低松弛钢绞线,每束7根。 普通钢筋采用HRB335直径≥12mm的螺纹钢筋。 按后张法施工,采用Ф55的波纹管和OVM锚。 4. 设计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 基本设计数据

基本计算数据表——表1

名称 项目 符号 单位 数据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弹性模量 抗拉强度标准值 抗拉强度设计值 弹性模量 预应力 钢筋 (Фj=15.24) 抗拉强度标准值 抗拉强度设计值 弹性模量 fck MPa 26.8 2.39 19.1 1.71 混凝土ftkMPa普通钢筋重容料材钢筋混凝土 (C40) fcdMPaftdMPaEcMPa 32500 335 280 200000 1860 1260 195000 25.0 fskMPafsdMPaEsMPafpkMPafpdMPaEp 1MPa kN/m3

沥青混凝土 钢铰线

23 kN/m3 23.0 78.5 6 kN/m3钢束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 αEp 无量纲 (二) 构造布置

1. 梁间距: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选择。 2. 主梁高: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选择。 3. 横隔板间距: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选择。 4. 梁肋: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选择。

5. 桥面铺装:采用厚度为10cm沥青混凝土,坡度由盖梁找平。 6. 桥梁横断面: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选择。

二、 计算部份参考模板(以T梁为例,空心板可参考基格式) (一)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自定)

2.截面几何特

跨中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表2

分分块 块分块面分块面积diysyi 分块面积对截 面形心惯性矩i分块 积对上面积 面的自名称 缘静矩 A 积身惯iIIiIx 形SiAiyi 性矩I IxAidi2

心至上缘距离y i(cm) 2(cm) (cm) 3(cm4) (cm) (cm4) cm4 (1) (2) (3)=(1)×(2) (4) (5) (6)=(1)(7)=(4)×(5)2 +(6) 大毛截面 翼板 三角承托 腹板 下三角 马蹄 Σ 翼板 三角 小毛截面

承托 腹板 下三角 马蹄 Σ 大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ys小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ysSi493466.72861.28cm Ai8052.5Si488404.22866.20cmAi7377.5

3.检验截面效率指标ρ

以跨中截面为例 上核心距: ks上核心距: kxI33.23cm AyxI64.37cm Aysks0.540.5 kx截面效率指标 =表明以上的主梁跨中截面尺寸是合理。

(二) 主梁内力计算

选择边跨中梁进行计算,计算关键截面选取跨中、四分点、变化点、支点截面。

1、 恒载内力计算

1) 主梁预制时的自重(第一期恒载)g1

2) 桥面板间接头、护栏及桥面铺装(第二期恒载)g2 3) 主梁恒载内力计算

2、 主梁活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1) 跨中的横向分布系数mc 2) 支点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0 按杠杆原理法绘制横向分布影响线

横向分布影响线图示

公路Ⅰ级汽车荷载:

3) 自振频率和冲击系数

对于简支梁,汽车冲击系数可按下面简化方法进行计算: 结构基频; f12l2EcIc mc对于1.5Hzf114Hz时, 0.1767lnf10.01570.224

3、 活载内力计算

计算主梁活载弯矩时,采用统一的横向分布系数mc,鉴于跨中和四分点剪力影响线的较大坐标位于桥跨中部,故也按不变的mc来计算。求支点和变化点截面活载剪力时,由于主要荷重集中在支点附近而应考虑支承条件的影响,按横向分布系数沿桥跨的变化曲线取值,即从支点到l/4之间,横向分布系数用mc与mo值直线插入,其余区段均取值mc。

1) 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与最大剪力 2) 四分点截面的最大弯矩与最大剪力

3) 变化点截面的最大弯矩与最大剪力 4) 支点截面的最大弯矩与最大剪力

4、 主梁内力组合(见表6)

表6

跨中 Mma序号 荷载类别 x 四分点 变化点 支点 Qmax Mmax Qmax Mmax Qmax Qmax (kNm) (kN(kN) m) (kN) (kNm) (kN) (kN) (1) 一期恒载 (2) 二期恒载 (3) 总恒载(1)+(2) Sd=1.2×(3)+1.4×(4) Ss= (3)+0.7×(4)/(1) Sl= (3)+0.7×(4)/(1) 恒+汽= (4) 公路Ⅰ级 (5) (6) (7) (8)

(3)+ (4)

(三) 预应力钢筋面积的估算及其布置 1、 估算预应力钢筋面积

普通钢筋截面面积按规范,宜设直径为6~8mm的纵向钢筋,每腹板内钢筋截面面积取为0.003bho,b为腹板宽,ho为梁高,采用5根Φ16=1005mm2。 1)截面特性

2)控制应力和和有效应力 3)估算预应力筋的用量

2、 预应力钢束布置

1)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布置

(1)对于跨中截面,在保证布置预留管道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钢束的重心到截面形心的偏心距大些。管道水平净距不应小于4cm,至梁底净距不应小于5cm,至梁端净距不应小于3.5cm,跨中截面的细部构造图如图所示:

跨中截面

由此可直接得出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

ay210022101320188mm

5(2)锚固端截面得钢束布置要“均匀”,“分散”,锚头布置如图所示:

锚固截面

说明钢束群重心处于截面核心范围内。——表7

Ai 分块 (cm2名称 ) yi Si Ii di=yIx=Ais-yi ×di2 I=Ii+Ix (cm) (cm3) (cm4) (cm) (cm4) (cm4) ③=①×② ① ② 翼板 三角 ④ ⑤ ⑥ ⑦=④+⑥

承托 腹板 Σ 2)钢束弯起角和线形的确定

考虑到钢束弯起既要照顾到由其弯起产生足够的竖向预剪力,又要考虑到所引起的预应力摩擦不宜过大。上部钢束的弯起角定为16;中部钢束的弯起角定为12;下部钢束的弯起角定为7。

为简化计算和施工,所有线型都为直线加圆弧,并且整根钢束都布置在同一个平面内。 4) 钢束计算

(1)计算钢束起弯点至跨中的距离

钢束线型——表8

钢束号 N1(N2) N3 N4 N5 起弯高度y1(cy2(cL1(x3(y(cmm) m) cm) cm) ) ф(弧度) R(cx2(caxi(cx1(m) m) m) cm)

5)

控制截面的钢束重心位置计算

(1) 各钢束重心计算

(2) 计算钢束群重心到梁底距离ay

表9

各计算截面的钢束位置及钢束群重心位置 截面 钢束号 N1(四N2) 分N3 点 N4 N5 N1(变N2) 化N3 点 N4 N5 直 x4 R sina= x4/R cosa ao ai ay 线段

N1(支点 N2) N3 N4 N5 6)

钢束长度计算

钢束长度计算——表10 钢束钢束R弯 度ф N1(N2) N3 N4 N5

(四) 关键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净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截面积:AjAhnA

截面惯矩:IjInA(yjsyi)2

曲线长度s(cm) 直线直线长度长度x1(cmL1(c) 有效长度(cm) 钢束预留长度(cm) 钢束长度(cm) 号 (cm) 起角m) 2、换算截在几何特性计算

截面积:AoAhn(n1)Ay截面惯矩

, 其结果见下列表中。

:IoIn(ny1)Ay(yosyi)21) 跨中截面

跨中截面面积和惯性矩计算表——表11

全截面重分块面积的di=ys-Ai 截面 分块名称 (cm2) (cm2) (cm3) 距离Ii(cm4) ys(cm) 小毛截面 b1=185 扣除管道 净截面 面积 Σ 换算截面 面积 Σ (cm) yi Si=Ai×yi 心到上缘自身惯性矩yi (cm4) (cm4) Iy=Ai×di2 I=ΣIi+ΣIy 大毛截面 b1=230 钢束换算 计算数据 ΔA= cm2;n= 束;ny=

跨中截面对重心轴净距计算表——表12

分块名称 静矩类别及序及符号 号 翼板 翼缘部分 翼缘部分 (cm) 2b1=185cm ys=64.65 Ai yi 对净轴Si b1=230cm ys=64.23 Ai 静矩类别 yi 对换轴Si (cm) (cm) 3及符号 (cm) 2(cm) (cm) 3

三角承托 肋部 Σ 下三对净轴静 矩 对换轴静 矩 Sa-j Sa-0 角 马蹄 马蹄部分肋部 管道矩或钢束 Σ 翼板 净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翼板 换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 对净轴静 马蹄部分 对换轴静矩 Sb-j Sb-0 净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j-j Sj-0 换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0-j S0-0 2) 四分点截面

四分点截面面积和惯性矩计算表——表13

全截面重分块面积的di=ys-Ai 截面 分块名称 (cm2) (cm2) (cm3) 距离Ii(cm4) ys(cm) (cm) yi Si=Ai×yi 心到上缘自身惯性矩yi (cm4) (cm4) Iy=Ai×di2 I=ΣIi+ΣIy

小毛截面 b1=185 扣除管道 净截面 面积 Σ 大毛截面 b1=230 钢束换算 换算截面 面积 Σ 计算数据 ΔA= cm2;n= 束;ny=

四分点截面对重心轴净距计算表——表14

分块名称 静矩类别及序及符号 号 翼板 三角翼缘部分 翼缘部分对换轴静矩 (cm) 2b1=185cm ys=64.65 Ai yi 对净轴Si b1=230cm ys=64.23 Ai 静矩类别 yi 对换轴Si (cm) (cm) 3及符号 (cm) 2(cm) (cm) 3承托 对净轴静肋部 矩Σ 下三Sa-j Sa-0 角 马蹄 马蹄部分肋部 管道矩或钢束 Σ 对净轴静 马蹄部分 对换轴静矩 Sb-j Sb-0

翼板 净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翼板 换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净面积对净轴静矩 净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j-j Sj-0 换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0-j S0-0

3) 变化点截面

变化点截面面积和惯性矩计算表——表15

全截面重分块面积的di=ys-Ai 截面 分块名称 (cm2) (cm2) (cm3) 距离Ii(cm4) ys(cm) 小毛截面 b1=185 扣除管道 净截面 面积 Σ 大毛截面 b1=230 钢束换算 换算截面 面积 Σ (cm) yi Si=Ai×yi 心到上缘自身惯性矩yi (cm4) (cm4) Iy=Ai×di2 I=ΣIi+ΣIy 计算数据 ΔA= cm2;n= 束;ny=

变化点截面对重心轴净距计算表——表16

分块名称 静矩类别及序及符号 号 翼板 三角翼缘部分 翼缘部分对换轴静矩 (cm) 2b1= cm ys= Ai yi 对净轴Si b1= cm ys= Ai 静矩类别 yi 对换轴Si (cm) (cm) 3及符号 (cm) 2(cm) (cm) 3承托 对净轴静肋部 矩Σ 下三Sa-j Sa-0 角 马蹄 马蹄部分肋部 对净轴静管道矩Sb-j 或钢束 Σ 翼板 净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翼板 换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 马蹄部分 对换轴静矩 Sb-0 净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j-j Sj-0 换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0-j S0-0

4) 支点截面

支点截面面积和惯性矩计算表——表17

全截面重分块面积的Ai 截面 分块名称 (cm2) (cm2) (cm3) 距离Ii(cm4) ys(cm) 小毛截面 b1=185 扣除管道 净截面 面积 Σ 大毛截面 b1=230 钢束换算 换算截面 面积 Σ yi Si=Ai×yi 心到上缘自身惯性矩(cm) (cm4) (cm4) di=ys-yi Iy=Ai×di2 I=ΣIi+ΣIy 计算数据 ΔA= cm2;n= 束;ny=

支点截面对重心轴净距计算表——表18

分块名称 静矩类别及序及符号 号 翼板 翼缘部分三角承托 肋部 矩对净轴静 翼缘部分对换轴静矩 (cm) 2b1=185cm ys=71.64 Ai yi 对净轴Si b1=230cm ys=61.73 Ai 静矩类别 yi 对换轴Si (cm) (cm) 3及符号 (cm) 2(cm) (cm) 3Sa-j Sa-0

Σ 管道或钢束 Σ 翼板 净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翼板 换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净面积对净轴静矩管道或钢束对净轴静矩 管道或钢 束对换轴静矩 Sb-j Sb-0 净轴以上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j-j Sj-0 换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0-j S0-0

主梁截面特性值总表——表19

截面 名称 符号 单位 跨中 净面积 四分点 变化点 支点 混凝土Aj Ij yjs yjx Wjs cm2 cm4 cm cm 净惯矩 净轴到截面上缘距离 净截面 净轴到截面下缘距离 截面抵抗矩 上缘 cm3

下缘 Wjx Saj Sjj Soj Sbj ej cm3 cm3 cm3 翼缘部分面积 净轴以上面积 对净轴静矩 换轴以上面积 cm3 cm3 cm 马蹄部分面积 钢束群重心到净轴距离 换算面积 Ao Io yos yox Wos Wox Sao Sjo cm2 cm4 cm cm 换算惯矩 换轴到截面上缘距离 换轴到截面下缘距离 凝土换算截面 上缘 截面抵抗矩 下缘 cm3 cm3 cm3 cm3 cm3 翼缘部分面积 净轴以上面积 对换轴静矩 换轴以上面积 Soo Sbo eo ay 马蹄部分面积 cm3 cm cm 钢束群重心到换轴距离 钢束群重心到截面下缘距离

(五)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

跨中截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1)钢筋配置

2)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六) 预应力损失计算

1.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1 按《规范》公式(6.1.3-1),张拉控制应力

con0.75fpk0.7518601395MPa

计算公式为:

l1con[1e(kx)]

计算结果见摩擦损失σl1一表。

摩擦损失σl1——表20

钢束号 θ=Φ-α (度) (rad) x μθ+kx 1-e -(μθ+kx )σl1 (MPa) (m) (μ=0.25;k=0.0015) 跨中 N1(N2) N3 N4

N5 N1(N2) N3 N4 N5 N1(N2) N3 N4 N5 N1(N2) N3 N4 N5 四分点 变化点 支点

2.预应力钢筋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2

反摩擦影响长度lf,按《规范》公式(D.0.2-1)计算。

lflEp/d

0

d01lcon

——张拉端锚下控制张拉应力,==式中:

01395Mpa;

l——锚具变形值,OVM夹片锚无顶压

时按《规范》表6.2.3取6mm;

——扣除沿途管道摩擦损失后锚固端

1预拉应力;

l——张拉端到锚固端之间的距离,本设计中l=14777.7mm。

当lf≤l时,离张拉端x处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考虑反摩擦后的预拉力损失为:

xxlfxlf

2dlf

当x≥lf表示该截面不受反摩擦的影响。 锚具变形损失见表。

反摩阻影响长度计算表

钢束号 σ0=σcon(MPa) σ1=σ0-σl1(MPa) Δσd=(σ0-σl1)/L(Mpa/mm) lf(mm) N1(N2) N3 N4 N5

锚具变形损失计

算表

截面 钢束号 x(mm) Δσ(MPa) 支点 σl2(MPa) x(mm) Δσ(MPa) 变化点 σl2(MPa) x(mm) Δσ(MPa) 四分点 σl2(MPa) x(mm) Δσ(MPa) 跨中

3.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4

按《规范》附录E公式,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

σl2(MPa) N1(N2) N3 N4 N5 l4(m1)Eppc/2

式中:EpEp/EC1.95105/3.251046, m为钢束根数,m=5,pc为一束预应力钢筋在全部钢筋的重心处产生的混凝土应力,取5束平均值。pc可按《规范》公式(6.1.5-4)计算:

Ne1Npc(pppnyn)

5AnIn其中对每一束有:peconlconl10

(l为相应阶段预应力损失,取=ll2

l1l2,跨中截

面=0)

NppeApl6AspeAp

(相应阶段,l6

取为零)

epn则对某一截面的五束钢筋有:

peApypnl6AysnNppeApypnNp

epnpeApypnNp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σl4 ——表22 m=5 αEp=6 σNpe p m=5 αEp=6 σpc Np (m(MP(MPm) a) a) epn (mm) Δσpc σl4 (MPa) 钢 epn Δσl4 (MPa) σpe 钢束号 束号 跨中 N1(N2) N3 N4 变化点 N1(N2) N3 N4

N5 Σ N1(N2) N3 N4 N5 Σ N5 Σ N1(N2) N3 N4 N5 Σ 四分点 支点 4.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5

计算按规范公式:

l5(0.52pe/fpk0.26)pe

式中:1.0,0.3(低松弛钢丝)

peconlconl1l2l4 计算结果见松弛损失l5一表中。

松弛损失l5——表23

fpk=1860MPa 钢束号 σa) Ψ=1.0 σ) 钢束号 ξ=0.3 σa) σa) pe(MPl5(MPape(MPl5(MP

跨中 N1(N2) N3 N4 N5 N1(N2) N3 N4 N5 变化点 N1(N2) N3 N4 N5 N1(N2) N3 N4 N5

四分点 支点 5.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6

按《规范》公式(6.2.7-1)为:

l6(t)0.9[Epcs(t,t0)Eppc(t,t0)]115pseps2i2

ps1

上式中各项参数分项计算如下: 跨中、四分点、变化点:

Ah7377.5cm2u777.09cmAh7377.594.9mm传力锚固龄期为7天, u777.09查表得:

cs(tu,to)0.50103,tuto

支点:

Ah11157.5cm2u768.27cmAh11157.5145.2mm u768.27查表得:

cs(tu,to)0.48103,tuto3.07

Ep1.95105MPa ,EpEp/EC1.95105/3.251046

pc为全部钢筋重心处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计算时按《规范》第6.2.7条规定,预应力损失仅考虑预应力钢筋第一批损失,即

pc的计算方法与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peconlconl1l2l4,

预应力损失l4中pc的计算方法一致。但《规范》第6.2.7规定计算pc时,根据构件制作情况考虑自重影响。

tMg1ynInMg2y0I0

扣除自重后的应力应为:

pcpct,《规范》第6.2.7规定pc不得大于传力锚固时混凝土立方体抗

压强度fcu的0.5倍。且公式计算中,用pc代替pc。

=0.002bh为构件受拉区配筋率

计算结果见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σl6一表中。 6.预应力损失合计:ll1l2l4l5l6

有效应力:peconl计算结果见预应力损失合计及有效应力表中。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σl6 ——表24 Ep=195000 αEp=6

σeps eps σi2= 钢束号 σ (净 (换算 σt ρ ρσpeNp epn ps l6 pc 截面) 截面) pc' I/A跨中 N1(N2) εcs =0.0005 Φ=3.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分点 N3 N4 N5 Σ εcs =0.0005 Φ=3.25 N1(N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化点 N3 N4 N5 Σ εcs =0.0005 Φ=3.25 N1(N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支点 N3 N4 N5 Σ εcs =0.00048 Φ=3.07

N1(N2) 1302.32 25525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46.248.30 516860.83 59 .58 9 45.07 .11 2 7 1 预应力损失合计及有效应力——表25

σ2 σ4 跨中 N3 1272.87 1247417 N4 1250.38 1225369 N5 1250.08 1225079 Σ 6250406 2806.532690.001.18177应力类型 σ1 σ5 σ6 损失应力σl 有效应力N1(N2) N3 N4 N5 四分点 N1(N2) N3 N4 N5 变化点 N1(N2) N3 N4 N5 支点 N1(N2) N3

N4 N5 (七) 温差应力计算 1、 计算参数: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厚度为100㎜。由规范查得沥青在面层温度T1=140C和底层温度T2=5.50 C,对于水泥混凝土,温度效应在300㎜内有效,则现浇混凝土面层的温度T1=5.50 C,面层以下300㎜处温度为00 C,中间各处采用插值方法求得温度值,且温度梯度仅限于中性轴以上部位,以下部位因考虑开裂不予考虑。

2、 计算公式

按规范:NtAytycEc ,Mt0AytycEcey 正温差应力:

NtMt0梁顶 txtycEc

AoIoNtMt0梁底 t(x1800)tycEc

AoIoNtMt0最外层钢筋处txtycEc

AoIo反温差应力,按《通规》规定,反温差为正温差乘以-0.5,其应力也乘以-0.5,各值。

3、 计算结果如下:

温差应力 αc=0.00001 T1=14o T2=5.5o——表26

单元 Ay(mmty ) 2eyi (mm) (c) oNt(N) Mt(Nmm) 1 2 3 4 Σ 正温差应力(MPa) 梁顶 梁底 最外层预应

反温度应力(MPa) 梁顶 梁底 最外层预应 (八)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1、 正截面抗裂性验算

st为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的构件抗裂验算混凝土边缘的法向拉应力,计算式为

stMs/W0;

lt为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下的构件抗裂验算混凝土边缘的法向拉应力,计算式为

stMl/W0,W0为换算截面梁底弹性抵抗矩,计算构件自重应力时,应采用净截面的弹性抵抗矩。

作用短期组合下的梁底拉应力

stMg1In(hyn)Mg2Io(hyo)0.7MMa(hyo)1.0p(hyo) IoIo作用长期组合下的梁底拉应力

ltMg1In(hyn)Mg2Io(hyo)0.4MMa(hyo)0.4p(hyo) IoIo预应力产生的梁底压应力

pcNpAnNpepnInyn

其中 peconlcon(l1~l2)

NppeApl6As

epnpeApypnl6AysnNp结果如下表所示。

正截面抗裂计算——表27

截面 σg1 σg2 σa σp 跨中 四分点 变化点 支点 0.8σσt σst-0.85pc σst σlt σpc σst-0.85σpc<0故为全预应力构件

2、 斜截面抗裂性验算

各截面的抗裂验算主要验算截面中面积变化界线处A-A纤维和全截面重心B-B纤维处。不验算主应力是否符合限值。

按《规范》公式(6.3.3-1)~(6.3.3-4)计算。

tpcxcycx-cy22m()cp22cxpcMsyo tIo

VsSopeApbsinpSn-bIobIn

计算结果见抗裂应力计算表。

抗裂应力计算——表28 截面 An(净面积) xn(净轴到梁顶) In(净惯矩) San(A-A以上净 面积对净轴) Sbn(净截面中轴 跨中 四分 变化点 支点

以上对净轴) Ao(全截面) xo(全截面 重心到梁顶) Io(全截面对换轴) Sao(A-A以上全 面积对换轴) Sbo(全截面换轴 以上对换轴) τ(MPa) σcx(MPa) σtp(MPa) σcp(MPa) τ(MPa) σcx(MPa) σtp(MPa) σcp(MPa)

按规范规定全预应力构件,在短期效应组合下预制拼装构件应满足

A-A纤维 B-B纤维

tp0.4ftk0.42.40.96MPa(C40)

支点截面tp0.056MPa0.96MPa0.4ftk,符合规定。

3、 挠度计算

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全截面刚度Bo0.95EcIo

Ec3.25104MPaIo34138628.64cm4341386286400mm4Bo0.953.251043413862864001.05401016Nmm2

梁自重跨中弯矩MG12387.75kNm,桥梁铺装的自重跨中弯矩

MG2975.63kNm 汽车跨中分配系数a0.3344,汽车车道荷载qk10.5kN/m,Pk275.2kN。

梁自重跨中挠度为

5MG1l025106288002fg119.6mm

48Bo481.0541016桥面铺装等自重跨中挠度:

fg25MG2l025975.631062880028.0mm 1648Bo481.05410汽车荷载跨中挠度:

5qkl04pkl03fa1a()

384B048B0510.54275.21032880030.70.3344()5.1mm 16163841.05410481.05410根据《规范》第6.5.3条,挠度长期增长系数1.45,则消除结构自重的长期挠的最大值fmax1.45mml0/60048mm,符合规定。

4、 预应力引起的反拱值

刚度EcI03.251043413862864001.10951016

已知参数表——表29

钢束号 N1(N2) N3 N4 N5 pc(MPa) ei(mm) Ai(mm2) pceiAi

有效预加应力偏心弯矩计算表——表30

钢束号 N1(N2) N3 N4 N5 peσ(MPa) ei(mmAi(m) m) 2σpc(MPa) Me(N.mm) Σ Me(1~7)pceiAi3.6223109Nmm 5Me(1~7)l0248EcI053.622310928800228.2mm

481.10951016

乘以长期增长系数2.0,max256.4mm

5、 预拱度的设置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挠度为fmax=1.4519.6+8.0+5.1=47.4mm则预拱度为

fmax=47.4mmmax56.4mm则不用设预拱度。

(九)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下的应力计算

1、 持久状况应力计算

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梁法向压应力kc和拉应力kt,公式为:kc或kt1)

Mkyo Io由结构自重、汽车(考虑冲击系数)和人群荷载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梁顶压应力:kc梁底拉应力:ktMg1InMg1InyncMg2IoMg2IoyocMaMpIoMaMpIoyoc

yntyotMg1Inyot

MaMpIo最外层预应力钢筋拉应力:pynpMg2Ioyopyop

最外层预应力钢筋由于结构自重、汽车荷载、人群荷载、温差产生的应力p按《规范》公式(7.1.3-2)为pEpkt2)

NpAnNpepnIn由预应力产生的梁顶混凝土拉应力:

xn

预应力在受压区(梁顶)产生的应力为:pt则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kcpt, 压应力限值为0.75fck0.75Pa,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各截面最大压应力值均满足规定。

受拉区最外层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为pep,

未开裂构件钢绞线拉应力限值为0.75fpk0.75Pa,

从表中看到,各截面的受压区最外层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均满足规定要求。

——表31

持久状况 0.5fck=13.4(M0.65fpk=1209(MPa应力计算 截面 ync(cm) ynt(cm) ynp(cm) yoc(cm) yot(cm) yop(cm) σkc(MPa) σkt(MPa) σpt(MPa) σp(MPa) σpe(MPa) 受压区最大压应力 σkc+σptPa) ) 跨中 四分 变化点 支点 -12.03 -11.72 -13.19 4.74 =13.4<0.5fck MPa (MPa)

受拉区最大拉应力 σp+σpe<0.65861.66 839.85 800.27 1055.70 fpk =1209MPa (MPa) 3) 支点截面A-A纤维和B-B纤维的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

支点主压应力和主拉应力计算与抗裂计算方法及公式一样,但汽车荷载要计入冲

VkSopeApbsinpSn击系数。 bIobIntp其中原式中Vs换成Vk(考虑冲击系数)cpcxcy2(cxcy2)22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中。

混凝土主压应力应符合以下规定:cp0.6fck

持久状况A-A纤维和B-B纤维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表32

截面 Mk(kNm) Vk(kN) An(净面积) xn(净轴到梁顶) In(净惯跨中 四分 变化点 支点

矩) S(anA-A以上净 面积对净轴) Sbn(净截面中轴 以上对净轴) Ao(全截面) xo(全截面 重心到梁顶) Io(全截面对换轴) S(aoA-A以上全 面积对换轴) Sbo(全截面换轴

以上对换轴) A-A τ(MPa) σcx(MPa) σtp(MPa) σcp(MPa) τ(MPa) σcx(MPa) σtp(MPa) σcp(MPa)

σcp<0.6fck=0.6×26.8=16.08MPa在支点处成立,满足要求。

2、 短暂状况应力计算

1)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pc和拉应力pt为

B-B pc或ptNpAnNpepnInyn

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钢筋应力

p0conlEppc ,peconlEppc

相应阶段预应钢筋的有效预应力为

p0conl ,peconl

2) 由荷载产生的法向应力

混凝土梁法向压应力kc和拉应力kt,公式为:

kc或ktMkyo Io预应力钢筋应力 pEpkt

Mk——按作标准值组合计算的弯矩值。则

梁顶应力为: 预应力 pNpAnNpepnInxn

xn

梁自重应力gMg1In梁顶应力pg 梁底应力为: 预应力 pNpAnNpepnIn(1800xn)

梁自重应力gMg1In(1800xn)

梁顶应力pg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为C40,fck26.8MPa,按《规范》第7.2.8条规定,混凝土压应力限值0.7fck18.76MPa,从表中可以看出,符合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