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20-3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或空心板梁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某公路20-3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或空心板梁设计
一、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一) 设计资料
1. 桥面跨径及桥宽 标准跨径:20-30m
计算跨径:支座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桥面宽:净9+2×1.0=11m。 2. 设计荷载
公路—I级,人群荷载3.5kN/m2,护栏及人行道等每延米重量按8kN/m计算。 3.材料工艺 混凝土: C40(主梁)
预应力钢筋采用ASTM270级Фj15.24低松弛钢绞线,每束7根。 普通钢筋采用HRB335直径≥12mm的螺纹钢筋。 按后张法施工,采用Ф55的波纹管和OVM锚。 4. 设计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 基本设计数据
基本计算数据表——表1
名称 项目 符号 单位 数据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弹性模量 抗拉强度标准值 抗拉强度设计值 弹性模量 预应力 钢筋 (Фj=15.24) 抗拉强度标准值 抗拉强度设计值 弹性模量 fck MPa 26.8 2.39 19.1 1.71 混凝土ftkMPa普通钢筋重容料材钢筋混凝土 (C40) fcdMPaftdMPaEcMPa 32500 335 280 200000 1860 1260 195000 25.0 fskMPafsdMPaEsMPafpkMPafpdMPaEp 1MPa kN/m3
沥青混凝土 钢铰线
23 kN/m3 23.0 78.5 6 kN/m3钢束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 αEp 无量纲 (二) 构造布置
1. 梁间距: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选择。 2. 主梁高: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选择。 3. 横隔板间距: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选择。 4. 梁肋: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选择。
5. 桥面铺装:采用厚度为10cm沥青混凝土,坡度由盖梁找平。 6. 桥梁横断面: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选择。
二、 计算部份参考模板(以T梁为例,空心板可参考基格式) (一)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自定)
2.截面几何特
跨中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表2
分分块 块分块面分块面积diysyi 分块面积对截 面形心惯性矩i分块 积对上面积 面的自名称 缘静矩 A 积身惯iIIiIx 形SiAiyi 性矩I IxAidi2
心至上缘距离y i(cm) 2(cm) (cm) 3(cm4) (cm) (cm4) cm4 (1) (2) (3)=(1)×(2) (4) (5) (6)=(1)(7)=(4)×(5)2 +(6) 大毛截面 翼板 三角承托 腹板 下三角 马蹄 Σ 翼板 三角 小毛截面
承托 腹板 下三角 马蹄 Σ 大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ys小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ysSi493466.72861.28cm Ai8052.5Si488404.22866.20cmAi7377.5
3.检验截面效率指标ρ
以跨中截面为例 上核心距: ks上核心距: kxI33.23cm AyxI64.37cm Aysks0.540.5 kx截面效率指标 =表明以上的主梁跨中截面尺寸是合理。
(二) 主梁内力计算
选择边跨中梁进行计算,计算关键截面选取跨中、四分点、变化点、支点截面。
1、 恒载内力计算
1) 主梁预制时的自重(第一期恒载)g1
2) 桥面板间接头、护栏及桥面铺装(第二期恒载)g2 3) 主梁恒载内力计算
2、 主梁活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1) 跨中的横向分布系数mc 2) 支点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0 按杠杆原理法绘制横向分布影响线
横向分布影响线图示
公路Ⅰ级汽车荷载:
3) 自振频率和冲击系数
对于简支梁,汽车冲击系数可按下面简化方法进行计算: 结构基频; f12l2EcIc mc对于1.5Hzf114Hz时, 0.1767lnf10.01570.224
3、 活载内力计算
计算主梁活载弯矩时,采用统一的横向分布系数mc,鉴于跨中和四分点剪力影响线的较大坐标位于桥跨中部,故也按不变的mc来计算。求支点和变化点截面活载剪力时,由于主要荷重集中在支点附近而应考虑支承条件的影响,按横向分布系数沿桥跨的变化曲线取值,即从支点到l/4之间,横向分布系数用mc与mo值直线插入,其余区段均取值mc。
1) 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与最大剪力 2) 四分点截面的最大弯矩与最大剪力
3) 变化点截面的最大弯矩与最大剪力 4) 支点截面的最大弯矩与最大剪力
4、 主梁内力组合(见表6)
表6
跨中 Mma序号 荷载类别 x 四分点 变化点 支点 Qmax Mmax Qmax Mmax Qmax Qmax (kNm) (kN(kN) m) (kN) (kNm) (kN) (kN) (1) 一期恒载 (2) 二期恒载 (3) 总恒载(1)+(2) Sd=1.2×(3)+1.4×(4) Ss= (3)+0.7×(4)/(1) Sl= (3)+0.7×(4)/(1) 恒+汽= (4) 公路Ⅰ级 (5) (6) (7) (8)
(3)+ (4)
(三) 预应力钢筋面积的估算及其布置 1、 估算预应力钢筋面积
普通钢筋截面面积按规范,宜设直径为6~8mm的纵向钢筋,每腹板内钢筋截面面积取为0.003bho,b为腹板宽,ho为梁高,采用5根Φ16=1005mm2。 1)截面特性
2)控制应力和和有效应力 3)估算预应力筋的用量
2、 预应力钢束布置
1)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布置
(1)对于跨中截面,在保证布置预留管道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钢束的重心到截面形心的偏心距大些。管道水平净距不应小于4cm,至梁底净距不应小于5cm,至梁端净距不应小于3.5cm,跨中截面的细部构造图如图所示:
跨中截面
由此可直接得出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
ay210022101320188mm
5(2)锚固端截面得钢束布置要“均匀”,“分散”,锚头布置如图所示:
锚固截面
说明钢束群重心处于截面核心范围内。——表7
Ai 分块 (cm2名称 ) yi Si Ii di=yIx=Ais-yi ×di2 I=Ii+Ix (cm) (cm3) (cm4) (cm) (cm4) (cm4) ③=①×② ① ② 翼板 三角 ④ ⑤ ⑥ ⑦=④+⑥
承托 腹板 Σ 2)钢束弯起角和线形的确定
考虑到钢束弯起既要照顾到由其弯起产生足够的竖向预剪力,又要考虑到所引起的预应力摩擦不宜过大。上部钢束的弯起角定为16;中部钢束的弯起角定为12;下部钢束的弯起角定为7。
为简化计算和施工,所有线型都为直线加圆弧,并且整根钢束都布置在同一个平面内。 4) 钢束计算
(1)计算钢束起弯点至跨中的距离
钢束线型——表8
钢束号 N1(N2) N3 N4 N5 起弯高度y1(cy2(cL1(x3(y(cmm) m) cm) cm) ) ф(弧度) R(cx2(caxi(cx1(m) m) m) cm)
5)
控制截面的钢束重心位置计算
(1) 各钢束重心计算
(2) 计算钢束群重心到梁底距离ay
表9
各计算截面的钢束位置及钢束群重心位置 截面 钢束号 N1(四N2) 分N3 点 N4 N5 N1(变N2) 化N3 点 N4 N5 直 x4 R sina= x4/R cosa ao ai ay 线段
N1(支点 N2) N3 N4 N5 6)
钢束长度计算
钢束长度计算——表10 钢束钢束R弯 度ф N1(N2) N3 N4 N5
(四) 关键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净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截面积:AjAhnA
截面惯矩:IjInA(yjsyi)2
曲线长度s(cm) 直线直线长度长度x1(cmL1(c) 有效长度(cm) 钢束预留长度(cm) 钢束长度(cm) 号 (cm) 起角m) 2、换算截在几何特性计算
截面积:AoAhn(n1)Ay截面惯矩
, 其结果见下列表中。
:IoIn(ny1)Ay(yosyi)21) 跨中截面
跨中截面面积和惯性矩计算表——表11
全截面重分块面积的di=ys-Ai 截面 分块名称 (cm2) (cm2) (cm3) 距离Ii(cm4) ys(cm) 小毛截面 b1=185 扣除管道 净截面 面积 Σ 换算截面 面积 Σ (cm) yi Si=Ai×yi 心到上缘自身惯性矩yi (cm4) (cm4) Iy=Ai×di2 I=ΣIi+ΣIy 大毛截面 b1=230 钢束换算 计算数据 ΔA= cm2;n= 束;ny=
跨中截面对重心轴净距计算表——表12
分块名称 静矩类别及序及符号 号 翼板 翼缘部分 翼缘部分 (cm) 2b1=185cm ys=64.65 Ai yi 对净轴Si b1=230cm ys=64.23 Ai 静矩类别 yi 对换轴Si (cm) (cm) 3及符号 (cm) 2(cm) (cm) 3
三角承托 肋部 Σ 下三对净轴静 矩 对换轴静 矩 Sa-j Sa-0 角 马蹄 马蹄部分肋部 管道矩或钢束 Σ 翼板 净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翼板 换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 对净轴静 马蹄部分 对换轴静矩 Sb-j Sb-0 净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j-j Sj-0 换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0-j S0-0 2) 四分点截面
四分点截面面积和惯性矩计算表——表13
全截面重分块面积的di=ys-Ai 截面 分块名称 (cm2) (cm2) (cm3) 距离Ii(cm4) ys(cm) (cm) yi Si=Ai×yi 心到上缘自身惯性矩yi (cm4) (cm4) Iy=Ai×di2 I=ΣIi+ΣIy
小毛截面 b1=185 扣除管道 净截面 面积 Σ 大毛截面 b1=230 钢束换算 换算截面 面积 Σ 计算数据 ΔA= cm2;n= 束;ny=
四分点截面对重心轴净距计算表——表14
分块名称 静矩类别及序及符号 号 翼板 三角翼缘部分 翼缘部分对换轴静矩 (cm) 2b1=185cm ys=64.65 Ai yi 对净轴Si b1=230cm ys=64.23 Ai 静矩类别 yi 对换轴Si (cm) (cm) 3及符号 (cm) 2(cm) (cm) 3承托 对净轴静肋部 矩Σ 下三Sa-j Sa-0 角 马蹄 马蹄部分肋部 管道矩或钢束 Σ 对净轴静 马蹄部分 对换轴静矩 Sb-j Sb-0
翼板 净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翼板 换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净面积对净轴静矩 净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j-j Sj-0 换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0-j S0-0
3) 变化点截面
变化点截面面积和惯性矩计算表——表15
全截面重分块面积的di=ys-Ai 截面 分块名称 (cm2) (cm2) (cm3) 距离Ii(cm4) ys(cm) 小毛截面 b1=185 扣除管道 净截面 面积 Σ 大毛截面 b1=230 钢束换算 换算截面 面积 Σ (cm) yi Si=Ai×yi 心到上缘自身惯性矩yi (cm4) (cm4) Iy=Ai×di2 I=ΣIi+ΣIy 计算数据 ΔA= cm2;n= 束;ny=
变化点截面对重心轴净距计算表——表16
分块名称 静矩类别及序及符号 号 翼板 三角翼缘部分 翼缘部分对换轴静矩 (cm) 2b1= cm ys= Ai yi 对净轴Si b1= cm ys= Ai 静矩类别 yi 对换轴Si (cm) (cm) 3及符号 (cm) 2(cm) (cm) 3承托 对净轴静肋部 矩Σ 下三Sa-j Sa-0 角 马蹄 马蹄部分肋部 对净轴静管道矩Sb-j 或钢束 Σ 翼板 净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翼板 换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 马蹄部分 对换轴静矩 Sb-0 净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j-j Sj-0 换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0-j S0-0
4) 支点截面
支点截面面积和惯性矩计算表——表17
全截面重分块面积的Ai 截面 分块名称 (cm2) (cm2) (cm3) 距离Ii(cm4) ys(cm) 小毛截面 b1=185 扣除管道 净截面 面积 Σ 大毛截面 b1=230 钢束换算 换算截面 面积 Σ yi Si=Ai×yi 心到上缘自身惯性矩(cm) (cm4) (cm4) di=ys-yi Iy=Ai×di2 I=ΣIi+ΣIy 计算数据 ΔA= cm2;n= 束;ny=
支点截面对重心轴净距计算表——表18
分块名称 静矩类别及序及符号 号 翼板 翼缘部分三角承托 肋部 矩对净轴静 翼缘部分对换轴静矩 (cm) 2b1=185cm ys=71.64 Ai yi 对净轴Si b1=230cm ys=61.73 Ai 静矩类别 yi 对换轴Si (cm) (cm) 3及符号 (cm) 2(cm) (cm) 3Sa-j Sa-0
Σ 管道或钢束 Σ 翼板 净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翼板 换轴以上三角承托 肋部 Σ 净面积对净轴静矩净面积对净轴静矩管道或钢束对净轴静矩 管道或钢 束对换轴静矩 Sb-j Sb-0 净轴以上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j-j Sj-0 换轴以上 净面积对换轴静矩 S0-j S0-0
主梁截面特性值总表——表19
截面 名称 符号 单位 跨中 净面积 四分点 变化点 支点 混凝土Aj Ij yjs yjx Wjs cm2 cm4 cm cm 净惯矩 净轴到截面上缘距离 净截面 净轴到截面下缘距离 截面抵抗矩 上缘 cm3
下缘 Wjx Saj Sjj Soj Sbj ej cm3 cm3 cm3 翼缘部分面积 净轴以上面积 对净轴静矩 换轴以上面积 cm3 cm3 cm 马蹄部分面积 钢束群重心到净轴距离 换算面积 Ao Io yos yox Wos Wox Sao Sjo cm2 cm4 cm cm 换算惯矩 换轴到截面上缘距离 换轴到截面下缘距离 凝土换算截面 上缘 截面抵抗矩 下缘 cm3 cm3 cm3 cm3 cm3 翼缘部分面积 净轴以上面积 对换轴静矩 换轴以上面积 Soo Sbo eo ay 马蹄部分面积 cm3 cm cm 钢束群重心到换轴距离 钢束群重心到截面下缘距离
(五)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
跨中截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1)钢筋配置
2)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六) 预应力损失计算
1.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1 按《规范》公式(6.1.3-1),张拉控制应力
con0.75fpk0.7518601395MPa
计算公式为:
l1con[1e(kx)]
计算结果见摩擦损失σl1一表。
摩擦损失σl1——表20
钢束号 θ=Φ-α (度) (rad) x μθ+kx 1-e -(μθ+kx )σl1 (MPa) (m) (μ=0.25;k=0.0015) 跨中 N1(N2) N3 N4
N5 N1(N2) N3 N4 N5 N1(N2) N3 N4 N5 N1(N2) N3 N4 N5 四分点 变化点 支点
2.预应力钢筋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2
反摩擦影响长度lf,按《规范》公式(D.0.2-1)计算。
lflEp/d
0
d01lcon
——张拉端锚下控制张拉应力,==式中:
01395Mpa;
l——锚具变形值,OVM夹片锚无顶压
时按《规范》表6.2.3取6mm;
——扣除沿途管道摩擦损失后锚固端
1预拉应力;
l——张拉端到锚固端之间的距离,本设计中l=14777.7mm。
当lf≤l时,离张拉端x处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考虑反摩擦后的预拉力损失为:
xxlfxlf
2dlf
当x≥lf表示该截面不受反摩擦的影响。 锚具变形损失见表。
反摩阻影响长度计算表
钢束号 σ0=σcon(MPa) σ1=σ0-σl1(MPa) Δσd=(σ0-σl1)/L(Mpa/mm) lf(mm) N1(N2) N3 N4 N5
锚具变形损失计
算表
截面 钢束号 x(mm) Δσ(MPa) 支点 σl2(MPa) x(mm) Δσ(MPa) 变化点 σl2(MPa) x(mm) Δσ(MPa) 四分点 σl2(MPa) x(mm) Δσ(MPa) 跨中
3.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4
按《规范》附录E公式,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
σl2(MPa) N1(N2) N3 N4 N5 l4(m1)Eppc/2
式中:EpEp/EC1.95105/3.251046, m为钢束根数,m=5,pc为一束预应力钢筋在全部钢筋的重心处产生的混凝土应力,取5束平均值。pc可按《规范》公式(6.1.5-4)计算:
Ne1Npc(pppnyn)
5AnIn其中对每一束有:peconlconl10
(l为相应阶段预应力损失,取=ll2
l1l2,跨中截
面=0)
NppeApl6AspeAp
(相应阶段,l6
取为零)
epn则对某一截面的五束钢筋有:
peApypnl6AysnNppeApypnNp
epnpeApypnNp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σl4 ——表22 m=5 αEp=6 σNpe p m=5 αEp=6 σpc Np (m(MP(MPm) a) a) epn (mm) Δσpc σl4 (MPa) 钢 epn Δσl4 (MPa) σpe 钢束号 束号 跨中 N1(N2) N3 N4 变化点 N1(N2) N3 N4
N5 Σ N1(N2) N3 N4 N5 Σ N5 Σ N1(N2) N3 N4 N5 Σ 四分点 支点 4.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5
计算按规范公式:
l5(0.52pe/fpk0.26)pe
式中:1.0,0.3(低松弛钢丝)
peconlconl1l2l4 计算结果见松弛损失l5一表中。
松弛损失l5——表23
fpk=1860MPa 钢束号 σa) Ψ=1.0 σ) 钢束号 ξ=0.3 σa) σa) pe(MPl5(MPape(MPl5(MP
跨中 N1(N2) N3 N4 N5 N1(N2) N3 N4 N5 变化点 N1(N2) N3 N4 N5 N1(N2) N3 N4 N5
四分点 支点 5.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6
按《规范》公式(6.2.7-1)为:
l6(t)0.9[Epcs(t,t0)Eppc(t,t0)]115pseps2i2
ps1
上式中各项参数分项计算如下: 跨中、四分点、变化点:
Ah7377.5cm2u777.09cmAh7377.594.9mm传力锚固龄期为7天, u777.09查表得:
cs(tu,to)0.50103,tuto
支点:
Ah11157.5cm2u768.27cmAh11157.5145.2mm u768.27查表得:
cs(tu,to)0.48103,tuto3.07
Ep1.95105MPa ,EpEp/EC1.95105/3.251046
pc为全部钢筋重心处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计算时按《规范》第6.2.7条规定,预应力损失仅考虑预应力钢筋第一批损失,即
pc的计算方法与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peconlconl1l2l4,
预应力损失l4中pc的计算方法一致。但《规范》第6.2.7规定计算pc时,根据构件制作情况考虑自重影响。
tMg1ynInMg2y0I0
扣除自重后的应力应为:
pcpct,《规范》第6.2.7规定pc不得大于传力锚固时混凝土立方体抗
压强度fcu的0.5倍。且公式计算中,用pc代替pc。
=0.002bh为构件受拉区配筋率
计算结果见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σl6一表中。 6.预应力损失合计:ll1l2l4l5l6
有效应力:peconl计算结果见预应力损失合计及有效应力表中。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σl6 ——表24 Ep=195000 αEp=6
σeps eps σi2= 钢束号 σ (净 (换算 σt ρ ρσpeNp epn ps l6 pc 截面) 截面) pc' I/A跨中 N1(N2) εcs =0.0005 Φ=3.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分点 N3 N4 N5 Σ εcs =0.0005 Φ=3.25 N1(N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化点 N3 N4 N5 Σ εcs =0.0005 Φ=3.25 N1(N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支点 N3 N4 N5 Σ εcs =0.00048 Φ=3.07
N1(N2) 1302.32 25525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46.248.30 516860.83 59 .58 9 45.07 .11 2 7 1 预应力损失合计及有效应力——表25
σ2 σ4 跨中 N3 1272.87 1247417 N4 1250.38 1225369 N5 1250.08 1225079 Σ 6250406 2806.532690.001.18177应力类型 σ1 σ5 σ6 损失应力σl 有效应力N1(N2) N3 N4 N5 四分点 N1(N2) N3 N4 N5 变化点 N1(N2) N3 N4 N5 支点 N1(N2) N3
N4 N5 (七) 温差应力计算 1、 计算参数: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厚度为100㎜。由规范查得沥青在面层温度T1=140C和底层温度T2=5.50 C,对于水泥混凝土,温度效应在300㎜内有效,则现浇混凝土面层的温度T1=5.50 C,面层以下300㎜处温度为00 C,中间各处采用插值方法求得温度值,且温度梯度仅限于中性轴以上部位,以下部位因考虑开裂不予考虑。
2、 计算公式
按规范:NtAytycEc ,Mt0AytycEcey 正温差应力:
NtMt0梁顶 txtycEc
AoIoNtMt0梁底 t(x1800)tycEc
AoIoNtMt0最外层钢筋处txtycEc
AoIo反温差应力,按《通规》规定,反温差为正温差乘以-0.5,其应力也乘以-0.5,各值。
3、 计算结果如下:
温差应力 αc=0.00001 T1=14o T2=5.5o——表26
单元 Ay(mmty ) 2eyi (mm) (c) oNt(N) Mt(Nmm) 1 2 3 4 Σ 正温差应力(MPa) 梁顶 梁底 最外层预应
反温度应力(MPa) 梁顶 梁底 最外层预应 (八)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1、 正截面抗裂性验算
st为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的构件抗裂验算混凝土边缘的法向拉应力,计算式为
stMs/W0;
lt为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下的构件抗裂验算混凝土边缘的法向拉应力,计算式为
stMl/W0,W0为换算截面梁底弹性抵抗矩,计算构件自重应力时,应采用净截面的弹性抵抗矩。
作用短期组合下的梁底拉应力
stMg1In(hyn)Mg2Io(hyo)0.7MMa(hyo)1.0p(hyo) IoIo作用长期组合下的梁底拉应力
ltMg1In(hyn)Mg2Io(hyo)0.4MMa(hyo)0.4p(hyo) IoIo预应力产生的梁底压应力
pcNpAnNpepnInyn
其中 peconlcon(l1~l2)
NppeApl6As
epnpeApypnl6AysnNp结果如下表所示。
正截面抗裂计算——表27
截面 σg1 σg2 σa σp 跨中 四分点 变化点 支点 0.8σσt σst-0.85pc σst σlt σpc σst-0.85σpc<0故为全预应力构件
2、 斜截面抗裂性验算
各截面的抗裂验算主要验算截面中面积变化界线处A-A纤维和全截面重心B-B纤维处。不验算主应力是否符合限值。
按《规范》公式(6.3.3-1)~(6.3.3-4)计算。
tpcxcycx-cy22m()cp22cxpcMsyo tIo
VsSopeApbsinpSn-bIobIn
计算结果见抗裂应力计算表。
抗裂应力计算——表28 截面 An(净面积) xn(净轴到梁顶) In(净惯矩) San(A-A以上净 面积对净轴) Sbn(净截面中轴 跨中 四分 变化点 支点
以上对净轴) Ao(全截面) xo(全截面 重心到梁顶) Io(全截面对换轴) Sao(A-A以上全 面积对换轴) Sbo(全截面换轴 以上对换轴) τ(MPa) σcx(MPa) σtp(MPa) σcp(MPa) τ(MPa) σcx(MPa) σtp(MPa) σcp(MPa)
按规范规定全预应力构件,在短期效应组合下预制拼装构件应满足
A-A纤维 B-B纤维
tp0.4ftk0.42.40.96MPa(C40)
支点截面tp0.056MPa0.96MPa0.4ftk,符合规定。
3、 挠度计算
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全截面刚度Bo0.95EcIo
Ec3.25104MPaIo34138628.64cm4341386286400mm4Bo0.953.251043413862864001.05401016Nmm2
梁自重跨中弯矩MG12387.75kNm,桥梁铺装的自重跨中弯矩
MG2975.63kNm 汽车跨中分配系数a0.3344,汽车车道荷载qk10.5kN/m,Pk275.2kN。
梁自重跨中挠度为
5MG1l025106288002fg119.6mm
48Bo481.0541016桥面铺装等自重跨中挠度:
fg25MG2l025975.631062880028.0mm 1648Bo481.05410汽车荷载跨中挠度:
5qkl04pkl03fa1a()
384B048B0510.54275.21032880030.70.3344()5.1mm 16163841.05410481.05410根据《规范》第6.5.3条,挠度长期增长系数1.45,则消除结构自重的长期挠的最大值fmax1.45mml0/60048mm,符合规定。
4、 预应力引起的反拱值
刚度EcI03.251043413862864001.10951016
已知参数表——表29
钢束号 N1(N2) N3 N4 N5 pc(MPa) ei(mm) Ai(mm2) pceiAi
有效预加应力偏心弯矩计算表——表30
钢束号 N1(N2) N3 N4 N5 peσ(MPa) ei(mmAi(m) m) 2σpc(MPa) Me(N.mm) Σ Me(1~7)pceiAi3.6223109Nmm 5Me(1~7)l0248EcI053.622310928800228.2mm
481.10951016
乘以长期增长系数2.0,max256.4mm
5、 预拱度的设置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挠度为fmax=1.4519.6+8.0+5.1=47.4mm则预拱度为
fmax=47.4mmmax56.4mm则不用设预拱度。
(九)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下的应力计算
1、 持久状况应力计算
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梁法向压应力kc和拉应力kt,公式为:kc或kt1)
Mkyo Io由结构自重、汽车(考虑冲击系数)和人群荷载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梁顶压应力:kc梁底拉应力:ktMg1InMg1InyncMg2IoMg2IoyocMaMpIoMaMpIoyoc
yntyotMg1Inyot
MaMpIo最外层预应力钢筋拉应力:pynpMg2Ioyopyop
最外层预应力钢筋由于结构自重、汽车荷载、人群荷载、温差产生的应力p按《规范》公式(7.1.3-2)为pEpkt2)
,
NpAnNpepnIn由预应力产生的梁顶混凝土拉应力:
xn
预应力在受压区(梁顶)产生的应力为:pt则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kcpt, 压应力限值为0.75fck0.75Pa,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各截面最大压应力值均满足规定。
受拉区最外层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为pep,
未开裂构件钢绞线拉应力限值为0.75fpk0.75Pa,
从表中看到,各截面的受压区最外层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均满足规定要求。
——表31
持久状况 0.5fck=13.4(M0.65fpk=1209(MPa应力计算 截面 ync(cm) ynt(cm) ynp(cm) yoc(cm) yot(cm) yop(cm) σkc(MPa) σkt(MPa) σpt(MPa) σp(MPa) σpe(MPa) 受压区最大压应力 σkc+σptPa) ) 跨中 四分 变化点 支点 -12.03 -11.72 -13.19 4.74 =13.4<0.5fck MPa (MPa)
受拉区最大拉应力 σp+σpe<0.65861.66 839.85 800.27 1055.70 fpk =1209MPa (MPa) 3) 支点截面A-A纤维和B-B纤维的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
支点主压应力和主拉应力计算与抗裂计算方法及公式一样,但汽车荷载要计入冲
VkSopeApbsinpSn击系数。 bIobIntp其中原式中Vs换成Vk(考虑冲击系数)cpcxcy2(cxcy2)22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中。
混凝土主压应力应符合以下规定:cp0.6fck
持久状况A-A纤维和B-B纤维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表32
截面 Mk(kNm) Vk(kN) An(净面积) xn(净轴到梁顶) In(净惯跨中 四分 变化点 支点
矩) S(anA-A以上净 面积对净轴) Sbn(净截面中轴 以上对净轴) Ao(全截面) xo(全截面 重心到梁顶) Io(全截面对换轴) S(aoA-A以上全 面积对换轴) Sbo(全截面换轴
以上对换轴) A-A τ(MPa) σcx(MPa) σtp(MPa) σcp(MPa) τ(MPa) σcx(MPa) σtp(MPa) σcp(MPa)
σcp<0.6fck=0.6×26.8=16.08MPa在支点处成立,满足要求。
2、 短暂状况应力计算
1)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pc和拉应力pt为
B-B pc或ptNpAnNpepnInyn
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钢筋应力
p0conlEppc ,peconlEppc
相应阶段预应钢筋的有效预应力为
p0conl ,peconl
2) 由荷载产生的法向应力
混凝土梁法向压应力kc和拉应力kt,公式为:
kc或ktMkyo Io预应力钢筋应力 pEpkt
Mk——按作标准值组合计算的弯矩值。则
梁顶应力为: 预应力 pNpAnNpepnInxn
xn
梁自重应力gMg1In梁顶应力pg 梁底应力为: 预应力 pNpAnNpepnIn(1800xn)
梁自重应力gMg1In(1800xn)
梁顶应力pg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为C40,fck26.8MPa,按《规范》第7.2.8条规定,混凝土压应力限值0.7fck18.76MPa,从表中可以看出,符合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