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小溪:中国南方的“世外桃源”
作 者:刘 明
小溪是湘西永顺县下辖的一个乡,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永顺东南部,毗邻宋祖英的家乡古丈县,和怀化沅陵县接壤,地处张家界和凤凰黄金旅游节点,距芙蓉镇不足百余公里的行程。
我曾两到小溪,一次从沅陵凤滩水库逆水而上,大约半小时就到了码头;一次从芙蓉镇坐快艇,也不过1小时行程。7月12日上午,从芙蓉镇出发,我们选择开车前行,从芙蓉镇出发,没有想到,大约100公里山路,足足花去了3个小时。
有意思的是,这与路面并无多大关系。这些年永顺加大了基础建设投入,从长官镇到回龙乡,再到小溪,水泥路一直延伸到目的地,而且路面都还不错。不过,山路实在曲折难走,弯急坡陡,上下盘旋,这着实累坏了在长期在城市开车的司机,当然,没多久,我们也有些晕了。
此次来小溪,我们一行三人是专程考察永顺旅游资源的,大汉集团副总裁鲁积华和湖南省军区原副参谋长邳俊山大校都是第一次到小溪,永顺县商务局局长彭继青说,小溪是南方少见的原始次森林,境内古木参天,溪水清澈见底,在永顺乃至湘西旅游发展中的地位都不容小觑。
据彭继青介绍,小溪被权威专家学者考察论证为中南十三省唯一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原始次生林天然资源宝库,以原始次生林、峡谷、峰林地貌景观为特色。区内林海浩渺,树木葱郁,森林覆盖率高达92.5%,在中国南方十分罕见。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8平方公里,核心区有近百平方公里。区内珍稀植物种类繁多,有珙桐、红豆杉、柏乐树、银鹊树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3种,原始次生林中还存有金钱豹、云豹、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保护动物68种。
我们跟着小溪管理局瞿晓副局长前行,先后到了“巴东木莲”和“黄心夜合”景点。他说说,巴东木莲,濒危物种,常绿乔木,是小溪引以为傲的植物群,分布面积在全国最大。至于那颗直径1.9米、树龄高达1500年的黄心夜合,更是小溪的“明星”。
黄心夜合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树种,我们走近一看,只见树皮灰色,小枝翠绿,皮孔横裂,树姿秀丽葱郁。据说黄心夜合花黄色,有芳香,每年3—4月间,白天盛开,晚上闭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整棵树,“除皮和叶子外,里头全是金黄色的”。
小溪终年奔流不息的溪水,甘洌清澈,溪中多大大小小的卵石。瞿晓告诉我们,在自然保护区内,其实共有5条小溪,除小溪外,还有龙门溪、鱼泉溪、茶园溪、杉木溪,不过,它们最后都全部汇入小溪,然后注入酉水,流进沅江,奔向洞庭。
小溪怪藤也很有名,目光所及之处,独生的,寄生的,伏地的,缠树的,刚劲如虬须的,
盘旋如弹簧的,粗如碗口,蔓延无尽头,藤缠树,树缠藤,让人不禁想起《西游记》中的藤精树怪,要不是结伴同行,一个人在遮天蔽日的林中行走,肯定会心惊胆颤的。
小溪山高路远,但炎炎夏日,来这里避暑的游人却特别多,宾馆客栈均已爆满,这多少让人感到意外。我们好不容易住进了小溪村的黄辉家里,这是一栋古香古色的木楼,38岁的黄辉正在招呼着一批游人吃饭,“现在是旅游旺季,人多,有些忙。”
和小溪村不少年轻人一样,1994年职校毕业后,黄辉就一直在外打工,下珠海,进深圳,做过车工钳工电工,干的大多是苦力活。2004年回家过年,他发现,原来小小的小溪村,由于有游客光顾,已渐渐变成一个小镇。于是,他决定在家乡创业。
从最简单的KTV做起,黄辉获得了初步成功。2005年,在亲人的帮助下,他开始做起了餐饮。同时,根据一些游人建议,他还修建了几间小木屋以供大家居住。据他介绍,目前他家已有15间房子,20多个床位,住宿每个床位每夜只需25元。“一年下来,餐饮住宿能赚5万元左右。”
不过,这些收入只是黄辉家庭的一部分。小溪乡乡长朱定友告诉我们,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乡11个村8328人每年每人都享受国家400元的补贴,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砍伐树木,从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中走出来。
当然,每人每年400元的补贴还远远不够维持生存。为了保护好小溪的生态资源,永顺县通过调研后做出决策,把全乡3508人纳入了低保范围,每人每月给予98元的补贴。同时,还鼓励林农植树造林,目前,全乡有18000多亩的退耕还林面积,每亩每年补贴105元。
朱乡长还告诉我们,全乡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70人,每人每月还可以领到55元的养老金,全乡5608亩稻田,每亩每年种粮补贴103元,这些加起来对于广大林农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国家政策好,加上林农的保护意识强了,小溪的生态才会有今天。”
“目前小溪乡有4000多劳动力在外务工。”朱定友说,因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需要,小溪乡11个行政村只有4个村基本通路,供电设施也很落后,不少自然村寨已经消失,很多住在林区中的农民正自发进城或者聚住在乡镇,这是一种无法抗拒地趋势。
“老年人就地低保,青壮年劳务输出,学龄儿童实行„9+2‟教育。”听着朱乡长介绍,我不由地想起了9年前时任湘西州委副书记的曾震亚提出的“退人还山”新农村扶贫开发模式,这种被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大为称赞的模式,目前,正在湘西乃至武陵山区大放光芒。
生态的才是长久的。退人还山模式就是为了保护好湘西的生态,我记得实行“分类安排,逐步转移”,概括为三句话:“老弱病残就地救济低保,留在山里;青壮年组织劳务输出,走出大山;学龄儿童实施„9+2„教育,提前下山。”
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秀丽的山水风光,造就了神秘湘西,魅力湘西。11年前,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湘西视察时就说,旅游是湘西发展的最大门路。11年过去了,湘西以“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正悄然实现跨越式发展。
永顺小溪,也许只是一个缩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