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训练 一、解释划线字:
(一)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 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 不悲。便索: 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 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 (二)关键词:兄弟情深 成语:人琴俱亡
(三)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 南朝宋的文学家。
2、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
②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译]。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
4、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答]。 5、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答]。 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答]
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
9、课文开头写子猷“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答]
10、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答]
11、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诗句:
谚语:
二、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一)、解释字词:⑵[治]治理。 ⑶[法]方法。 ⑷[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⑸[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泥:拘泥。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 ⑹[妄意]随意。 ⑺[盖]表示原因的句首语气词,原因是。承接上文,表明下文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⑻[潴(zhū)]水停聚的地方。 ⑼[势]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⑽[相度(xiàng)(duó)]观察和测量。 ⑾[情]真实情况。
⑿[咨询(zī )(xún)]访问,征求意见。 ⒀[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穷:追究到底。致:事理。
1
⒁[是以]因此,所以。以:因为。 ⒂[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⒃[胼胝(pián)(zhī)]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⒄[海忠介]海瑞,明代的清官,谥“忠介”。 ⒅[布袍缓带]指轻便的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⒆于:在 ⒇横(héng)索(suǒ):横行勒索。(21)计利而忘义:计较私利,忘记道义;计:盘算,考虑。 (22)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23)举:办事成功 (二)翻译全文:
《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泥于掌故 泥: ②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躬: ③非相度不得其情 相度: ④亲劳胼胝 胼胝:
2、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①泥于掌故 古义: 今义: 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古义: 今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
4、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6、文中提出的治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
7、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
8、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答]
9、除海瑞治水外,请列举我国历史上其他的治水名人,并简要介绍其事迹。 [答]
10、海瑞墓室后扩建了“扬廉轩”,亭柱上刻有海瑞的两副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海瑞,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三)、文言文阅读: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
2
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②主:掌管,主持。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缚一人诣王 ⑵其实味不同 ⑶主鸟而亡之 ⑷以鸟之故杀人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⑵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土,是罪三也。 10.阅读两文,回答问题。(3分)
甲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4分)
3
【答案】8.⑴诣:到 ⑵其实:它们果实 ⑶亡:丢失 ⑷故:原因,缘故 9.⑴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⑵让天下的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这是第三条罪过。 10.齐人固善盗乎;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机智善辩。 11.甲文中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乙文中晏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表面上是在列举烛邹的“罪状”,其实是在点出景公的错误,语言灵活睿智,既维护了君王的尊严,又挽回了烛邹的性命。
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答]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
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索、径、掷。
9、课文开头写子猷“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答]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10、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答]“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11、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泥于掌故 泥:拘泥 ②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躬:亲自
③非相度不得其情 相度:观察 ④亲劳胼胝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2、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①泥于掌故 古义:古代的典章制度 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古义:完成、做好 今义:举起、抬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远远地躲过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4、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5、文中“海忠介”即指海瑞,是明朝(朝代)曾经骂过皇帝的清官,与包公齐名,人称“海青天”,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海瑞罢官》 。 6、文中提出的治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7、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躬亲、清廉
4
8、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 [答]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9、除海瑞治水外,请列举我国历史上其他的治水名人,并简要介绍其事迹。
[答]①禹: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用疏导的方法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②李冰:秦时蜀郡太守,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③范仲淹:北宋文学家,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治理太湖时,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式。
10、海瑞墓室后扩建了“扬廉轩”,亭柱上刻有海瑞的两副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海瑞,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提示:能从海瑞一生正气、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这一角度谈看法即可。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