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实践研究
基础教育案例撰写探析
沈阳市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沈阳市沈河区朝阳一小
常静下心来读一点书、研究一些问题的教师是不可能写好基础教育案例的。叙事好比是案例的血肉,诠释好比是案例的灵魂。写好教育案例,首先要写好叙事。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具有慧眼时,才能在专业的预设和生成的实践活动中清楚的发现、准确地扑捉典型的现象或事件;其次是写好诠释。一个看似简单的叙事,因富有贴切、深刻明理的诠释,此案例就可能具经典之范。写好案例贵于思考和学习,经常收集、阅读刊物上的教育案例及其它行业的案例是很有必要的。
(四)写得没劲头
撰写的案例是教师与时俱进的轨迹,是专业实践过程中经验、教训的佳作与足迹。撰写的案例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示例之说,也是培养适应时代素质要求的经验之范。撰写的案例是本人专业性实践研究经验得以灿烂的结晶,是一笔财富,凡教学能手、教育实践家都得益于把握此行为,并形成习惯得益于此。
三、教师撰写基础教育案例需要组织助研
撰写基础教育案例是需要教师付出行为努力的,更是需要学校领导及教育有关部门营造氛围以增添兴致的。
(一)领导的认识要清楚深刻
沈阳市沈河区率先组建了基础教育案例研究会,基础教育案例研究呈现了喜人的态势与效果。这与学校领导的态度坚定及区教育局各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以及市有关业务部门领导的关注是分不开的。
(二)谋求合作,互助共享
教师撰写案例的积极性需要自我努力,也需要谋求合作。少不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领导的合作、教师与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基础教育案例研究会理事学校间的合作。
(三)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我们的基础教育案例研究会实现了每学年出一本基础教育案例研究集,每年召开一次教师撰写的案例交流会。每次交流会都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仅在2005年的一年中,北一经小学和朝阳一小学教师撰写的案例就各有5篇在省内外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四、基础教育案例研究的展望
案例是专业研究者攀登的把手。我们先后在北一经校、朝阳一校等八所小学实施基础教育案例研究活动,两年来的实践表明,凡是真切、扎实地实施案例研究的学校都明显呈现出:教师专业性的思考,越发积极和理性了;教师专业性的研究,越发着实和啄实了;教师专业性的交谈,越发活跃和深刻了;教师专业性的撰文,越发真品和极品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越发紧实和自强了;校科研课题的研究,越发青睐和实效了。
基础教育的实践研究,必定会证明:讲故事明道理,是教育研究好方法,案例研究是专业化发展的佳径,案例研究大兴之时,即是改革与发展兴盛之际。
(责任编辑:王芸;责任校对:王舒)
孙闯
彭丽君
实践研究倡导专业研究者撰写案例,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投身基础教育案例的不会写的研究。结合我们近几年来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将对基础教育案例研究的界定、开展研究中的问题、组织的助研和案例研究的展望加以探析。
一、基础教育案例研究的界定
基础教育案例研究特指:叙述中小学教育、教学、心理等专业性活动的真事,对其中某一事件或情节以描述形式,向人们展示包含有师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事例或课例(即叙事部分);随之加以贴切、明确、清晰、深刻的理念性认识的阐述(即诠释部分)。
二、教师撰写基础教育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一)不会写
教育案例不会写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对教育案例的概念认识不清
中小学教师最初写案例时,由于对基础教育案例的概念领会得不清楚,难免误解,误把案例混淆于随笔、论文、教案等。教育案例,是针对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已经发生了的情节的回顾描写与评述。一旦将教育案例和其它体裁的概念进行比较,就清楚了。
2.对案例结构把握不当
教育案例结构若不完善,那么其研究的深刻意义是不易表达清楚的。教育案例结构包括题目、叙事、诠释,教师一旦把握了它的基本结构及各要素的基本要求就能够写出教育案例。其写作方式的选择,笔法的运用,可根据意义的表达与能力、水平,灵活把握。
(二)没时间写
撰写基础教育案例是教、科、研三位一体型专业化教师的需要。在每一学期里,教师能自我把握、用于专业学习、研究和撰写的整块或大块的时间没有的。随笔不需要用多少时间,它既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又是案例撰写的源泉。基础教育案例是教师专业实践中难忘片段的回放与思考。每一学期,写成一二个可拿得出手的用于交流的案例,时间不会成为主要问题的。每一位教师都有专业经验和教训,这本是一大笔精神财富,实践表明得而不写则庸,得而写之则高。缺乏专业激情的教师,多是只教乏研,做知识的搬运工,最易疲惫。
(三)写不好
要写好教育案例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案例的撰写在某种程度上能展现出笔者专业的志趣、智慧、悟性、文采、理念、
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