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案例习题

2020-03-21 来源:欧得旅游网
某地拟建一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城市的各类生活垃圾,拟选场址有如下三处,并配套建

设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焚烧炉日处理垃圾约200吨左右。

场址条件 地质条件 场址一 山谷型填埋场 场址二 利于废弃矿井塌陷区填埋场 距离敏感点距离 公里 交通运输便利性 路 距离水库距离 之外 地下水水位 基础层底部与地下在规划水库淹没区之外 基础层底部与地下在规划水库保护区响 基础层底部与地下不涉及对水库的影需新修理5公里道距离下风向村庄1公里 需新修3公里道路 距离下风向村庄6周边5公里范围内没有村庄 需新修7公里道路 场址三 山谷型填埋场 水最高水位距离大于1米 水最高水位距离大于1米 水最高水位距离约0.95米 洪水位条件 选址标高重现期小选址标高重现期小选址标高重现期小但有可靠的防洪设施。 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请确定哪个场址更为合理,指出未确定其他场址的原因。 (1)场址三比较合适。

(2)场址一位于村庄上风向,且距离较近;虽然位于水库淹没区之外,但可能在保护区之内,因此,场址一不符合要求。场址二选择在应该避开的矿井废弃区,不符合要求。场址三虽然地下水位条件较差,但可能通过建设地下水导排系统、加高基础层厚度解决;洪水位虽然较低,但有可靠的防洪设施。符合山

谷型填埋场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的要求。

2.指出本工程应关注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1)选址的合理性分析与评价;

(2)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

(3)施工及营运期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填埋场的恶臭物质与焚烧产生的飞灰

的影响;

(4)营运期滋养动物(蚊蝇、鸟类等)可能造成的疾病等公共卫生环境影响; (5)填埋场占地及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填埋场及焚烧炉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分析与论证。 3.本工程焚烧炉烟囱高度不应低于多少。

不应低于40米。当烟囱周围半径200米范围内有建筑物时应高出建筑物3米以上,否则其污染物排

放标准应按规定的限值50%执行。

4.哪些生活垃圾可以直接进入填埋场?

(1)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2)不包括焚烧飞灰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3)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4)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1

于50年一遇洪水位之上 于50年一遇洪水位之上 于50年一遇洪水位之下,

2009年案例第四题(油田验收)

依托现有联合站新建一片油田,设计年产油3×105吨,原油通过新建70公里管线输送至联合站。联合站原有3台A型10 t/h燃气伴热加热炉,2用1备;2台4 t/h燃煤供暖炉,1用1备。预留新建1个5×104立方米原油储罐和2台B型10 t/h燃气伴热加热炉。所用天然气不含硫。设施有非甲烷总烃排放。新管线有5公里沿途两侧分布稀疏灌草,1公里外有稀疏胡杨林。环评中生态评价范围含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米。环评批复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注意复绿,联合站不增加SO2排放总量。工程拟申请环保验收,环保设施与环评批复一致,年产油达2×105吨。联合站没有增加燃煤量,但

煤种有变化。与胡杨林分布区相距1公里的管线处在建设阶段被划入省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问题:

1、是否满足竣工验收调查要求?说明理由。 2、确定生态环境验收调查范围,说明理由。

3、为判断联合站大气污染物是否达标,应至少设置哪些监测点位?说明理由。 4、SO2排放总量能否满足环评批复要求?说明理由。

5、在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调查时,除落实以上措施外,还应开展什么工作?

参考答案:

1,(1)满足验收调查要求。

(2)根据“生态影响类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要求,该类项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即可开展

验收调查工作。

2,(1)本项目验收调查范围包括为环评时的影响评价范围,即“含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米”。此外,还需包括管线1公里外的胡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2)根据“生态影响类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规定,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评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发生变更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生态影响和其他影响

时,根据工程变更和工程实际影响情况,可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3,(1)A和B型燃气炉至少分别选择一台锅炉出口进设监测点位;4t/h燃煤锅炉在其环保设施进、出口分别设监测点位。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包括上风向背景点,下风向布设4个监测点(须包括最大浓

度点)。

(2)A、B炉使用的是清洁能源,一般不需加装环保设施,只需在其出口进行监测即可;燃煤锅炉一般需要配备环保设施,为检查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应在其进、出口分别设点监测;由于联合站存在

无组强排放非甲烷总烃现象,需按无组强排放监测要求进行布点监测。

4,(1)不能确定SO2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2)因为尽管联合站燃煤量没有增加,但煤种有变化,SO2的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变数。 5,(1)调查所依托的联合站原有环保设施的运行及污染排放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对存在的环境问

题是否进行了有效整改;

(2)本项目验收时周边有新批准的省级胡杨林保护区,应开展项目对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的调查,明确保护区划界与项目的位置关系,调查项目建设对胡杨林保护区结构、功能及重点保护对象—胡杨林及其生境的影响,包括进行必要的土壤、地表径流及地下水等水力联系的影响等更深层次的调查;

2

(3)还应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分析。

(4)根据调查结果,明确为保护胡杨林,建设单位应予进一步采取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

包括针对胡杨林保护区的风险应急预案与防范措施。

2009年案例第三题(水电)

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平方公里(耕地263公顷、其中基本农田247公顷),临时占地239公顷,基本农田50公顷,其余为林、旱、灌草地。工程需搬迁安置移民2700人,分5处安置。生产安置3960人。土地平衡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0公顷用于

补偿。

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河谷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和灌丛。水库淹没线以下有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鱼类资源丰富,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有某一种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

集中产卵场。

1、列出运营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2、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3、本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哪些问题?提出国家二级野生植物保护措施。 4、按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原则,本工程还应采取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1,(1)水体流速变化的影响。工程营运期库区由原来的河流生态系统变为水库生态系统,由于库区水体流速变缓,急流性鱼类将不适宜在库区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移动,而喜欢在缓流或静水中生活的

鱼类将增加,鱼类种群结构发生改变;

(2)水位变化的影响。水位抬高,淹没大量农田和植被,特别是淹没较多的基本农田和国这二级保

护植物,造成农田生态及粮食生产的损失,造成国家保护植物生境的损失。

(3)水质变化的影响。如果库区清理较差,容易造成库区水质下降,甚至恶化,进而影响库区水域

生态环境,影响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活;

(4)水温变化的影响。库区水体温度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水温出现分层现象,改变了原河流

水体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

(5)泥沙含量变化的影响。上游裹携着泥沙的水流不断入库,在造成库区泥沙不断淤积的同时,水

体中泥沙含量也将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原水生生物的环境。

(6)改变了库区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集中产卵场,甚至造成产卵场的破坏;

(7)与原河道相比,库区水量增多、水体面积扩大,库岸受到长期浸泡,容易引发塌方、滑坡地质

灾害,进而影响库区生态环境。

2,(1)施工期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作业造成局部河段水文情势改变,特别是施工期库区清理、施工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及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进入河道,对鱼类生境造成不良影响。 (2)营运期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若工程未能设置合理的过鱼设施,则大坝建设将阻断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通道;

②由于水流变缓,使原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不能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流水生境迁移,而喜欢静

水环境的鱼类则可在库区繁育、生活,造成库区鱼类种群组成与结构的改变;

③由于大坝的阻隔影响,库区水流变缓,不能使卵苗进行长距离顺水漂流,影响卵苗孵化。 ④由于库区淹没及其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了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环境。

3,(1)临时占地在使用前应先剥离上层土壤层,堆放保存好,采取苫盖或截水、排水等必要的临

时水土保持措施,用于农田或植被恢复。

3

(2)由于本工程淹没及永久占地征用了较多的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因此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结合基本农田补偿进行,即临时用地适宜恢复为农田的尽可能恢复为农田或基本农田。 (2)处于坡度较大区域的临时占地,为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不宜恢复为农田,应以恢复林、灌草地

为宜,选用当地物种。

(3)由于本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且易发生地质灾害,生态恢复需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必须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后再行地表生态恢复。 对于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由于处于水库淹没线以下,应在库区清理的前及时采取移植保护的措施。优先在库区外围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移植,移植后可挂牌保护或划定保护区。 4,(1)在适宜区域开垦新的耕地;(2)异地划补;(3)劣质地改良; (4)临时占用的50公顷基本农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为基本农田;

(5)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将部分临时占用的非农田或基本农田,恢复为农田或基本农田。

2009年案例第二题(公路改扩建)

拟对某连接A、B市的二级公路改扩建。该公路2002年通车,两侧主要为农业区,沿线多处村庄、学校,公路跨X河、Y河。跨X河桥梁下游3公里处为A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Y河为Ⅲ类水,改扩建主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公路,部分路段废弃。仍在相同位置跨X河、Y河,水中设桥

墩。新建1处服务区和2条三级公路标准的连接线。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1、列出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现有二级公路环境影响回顾性调查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为减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改扩建工程施工期应采取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4、为确保运营期饮用水源安全,对跨X河的桥梁需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5、结合本工程特点,提出保护耕地的措施。

参考答案:

1,主线及连接线沿线的村庄、学校、河流(X河、Y河,特别是饮用水源地)、农田(特别是基本

农田)。

2,(1)回顾评价原二级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及建设过程,原环评所预测的环境影响是否确有发生,

原环评提出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有效;

(2)回顾原二级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情况及有关建议,特别是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

(3)通过公众参与调查及必要的现场监测,说明原二级公路运行期间所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所产

生的实际环境影响,分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实际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情况。 (4)经回顾调查,确定本次改建需解决的既有二级公路的环境问题。 3,(1)桥墩施工要严格采取围堰技术,提倡采用双钢围堰;

(2)采用先进技术,如采用成型的预制构件等,缩短现场施工作业时间; (3)尽可能选择在枯水季节施工;

(4)施工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及时清理,防止进入河道; (5)施工结束后及时将钻渣运出河道外进行处理; (6)加强施工环境管理。

4,(1)提高桥梁等级,确保工程质量; (2)桥梁设置防撞护栏;

(3)桥位处设置拦水带或导水槽,防止桥面径流直接排入河道;

(4)在桥位外围路基设急流槽,在河道外设置集水池(应急事故池),接纳运输危险品车辆事故时

泄漏物及桥面径流污染物;

(5)设置警示标志。

5,(1)在充分利用原有公路的同时,对废弃路段可将其路基挖除,用作本次扩建工程的路基填方,

以减少从取土场取用土方;

4

(2)尽最大可能绕避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

(3)占用农田应做到占补平衡,补偿或开垦补偿与所占农田数量的质量相当地农田; (4)对占用的农田,应注意保护上层土壤层,用于新开垦农田或劣质地改良;

(5)取弃土场尽可能选择在征地范围内,确需在农田取土,则应严格控制取土面积与深度,工程结

束后尽快恢复农用;

(6)扩建中尽可能采取低路基方案,或以桥隧代路基,减少工程土石方量; (7)适当收缩边坡,减少工程占用农田的面积。

2009案例第一题(采掘类)

拟建生产规模8×106 t/a的露天铁矿位于山区,露天开采境内有大量灌水,周边有耕地。露天采场北800米处有一村庄,生活用水取浅层地下水。采矿前需清理地表,剥离大量岩土。生产工艺:采矿——选

矿——精矿外运。

露天采场平均地下涌水12500 m3/d,用泵疏干送选矿厂。矿厂年排尾矿3.06×104 m3,尾矿属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尾矿库选在距露天采场南1000米沟谷内,东西走向,汇水面积15平方公里,沟底有少量耕地,两侧生长灌木,有一自北向南河流从沟口外1000米过,河流沿岸为耕地。沟口附近有20户居民的村庄。尾矿坝设在沟口,初期坝高55米的堆石坝,后期利用尾矿分台阶逐级筑坝,最终坝高140米,下设渗水收集池,渗水、澄清水回用生产,不外排。设有符合防洪标准的库内、外排洪设施,为保安全,

生产运营时坝前保持滩长>100米的尾矿干滩。

问题:

1、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地表清理、岩土剥离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露天采场运营期的主要水环境影响有哪些? 3、给出尾矿库区植被现状调查内容。 4、简述运营期尾矿库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5、尾矿库建设是否涉及居民搬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1)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一定的植被生物量损失及其生态效益的损失; (2)破坏农田,造成农田面积的减少和粮食产量的损失; (3)地表清理及岩土剥离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4)由于处于山区,还需分析是否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破坏生态环

境;

(5)清理、剥离活动是否会对山区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

2,(1)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不断抽排地下水,容易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周边井

水水量或水质,进而影响居民生活;

(2)地下水位下降也有可能影响周边植被的生长; (3)抽排地下水也容易导致地表下沉,形成“漏斗”。

(4)采矿作业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容易使下游河流地表水水质变差。 3,(1)调查尾矿库区及影响范围植被的生境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 (2)调查有无国家或地方保护植物种及分布情况;

(3)调查主要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特别是优势种的生长情况

(4)设置样方,调查植被及主要植物的覆盖率、频率、密度等基本情况。实测或估算其生物量。 4,(1)尾矿放矿及堆存过程中不断扩占土地,造成植被破坏; (2)尾矿干滩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3)尾矿区人员活动及尾矿坝堆高作业的噪声影响;

5

(4)尾矿库渗漏可能对地下水的影响; (5)对周边区域的景观影响; (6)溃坝风险影响。 5,(1)居民需搬迁。

(2)因为居民处于沟口,尾矿库下游。若尾矿库发生溃坝,将危及居民安全。

第六采掘类(煤矿)案例题

(2006年考题)拟建150万t/a煤矿。井田面积约46km2,处于平原农业区。煤层埋深380-450m。井田范围有大、小村庄16个,约3700人,区域北部有白水河自西向东流过,地下水埋深为2-3m,井田范围内有二级公路由东部通过,长约2.1km,区内土地大部分为农田,并有少量果园和菜地。白水河下游距井田边界3km处为合庄水库(小型水库,农田用水)。区内西边界内200m有占地1hm2的宋朝古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业场占地将搬迁2个自然村约450人,在井田外新建一个村庄集中安置居民。工程主要内容有采煤、选煤和储运等。煤矿预计开采59年,投产后的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2216m3/d,水中主要污染物是SS(煤粉和岩粉)。污水处理后回用,剩余部分排入白水河。矸石量约29.5×104t/a,含硫率为1.6%,属I类一般固体废物。开采期煤矸石堆放场设在距工业场地西南侧约400m的空地上,堆场西方约0.4km有A村,东方约0.6km有B村,东南方约0.4kmC村,西南方约0.7lkm有D村。 本区域年主导风向

为NW风。

第一组问题(原题):

1.按相关标准规定,对矸石场选址有制约作用的村庄有( ) A.A村 B. B村 C. C村 D. D村

(回答此题时,应根据题意画图,处于有矸石场下风向的村庄均为其制约村庄) 2.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控制因子应有( ABCD ) A.颗粒物 B. NOx C. SO2 D. F E. CO 3. 本项目主要环保目标有( ABCD )

A. 井田范围内村庄 B. 农田 C.宋朝古庙 D.白水河井田河段 4.生态评价中主要工作包括( ABD )

A. 地表沉陷区范围和沉降浓度预测 B.生态恢复方案编制 C.地下水位影响预测 D.移民新村选址环境

合理性论证

5.在编制环保措施时,优先考虑的措施应该是( AB )

6

A. 沉陷地带复垦 B.控制水土流失 C.建设防风林带 D.异地开垦土地 6.该项目环评中表征井田区自然环境现状的技术图件应有( BCD )

A.区域行政区划图 B.井田及周边水系分布图 C.区域地质构造图 D.植被分布图

(此题A不属于自然环境现状技术图件,行政区划图可粗可细。有的行政区划图只是将行政区界标明即可,

不反映自然环境现状。)

7.对两个自然村搬迁的环评中应论证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BC)

A.新村环保措施 B.迁入区土地资源利用影响 C.搬迁地生态适宜性分析 D.新村对古庙的影响分析 8.矿井排出的疏干水可直接作为( B )

A. 选煤厂生产用水 B.煤堆场和煤矸石堆场降尘用水 C.工业场地绿化用水 D.井下降尘用水 (其实矿井疏干水的利用方式,取决于疏干水的性质,包括其酸碱性、SS等主要污染物含量。但不需考虑,

直接可以利用的就是B)

9.古庙保护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BD )

A.搬迁移建 B.井田范围将其划至井田区外 C.拍照存档后拆除 D.预留煤柱支撑

(不可移动文物,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非特殊情况下,不应搬迁移建、拍照存楼后拆除。) 10.深度超过4.5m的沉陷区面积约为1.8km2,该沉陷区合理的恢复和利用措施主要有( D )

A.工业建筑用地 B.复垦建田 C.开辟成水产养殖区 D.填平绿化。

(这个问题争议最大。因为在全国有关煤矿区,确实存在复垦建田的,也有开辟成水产养殖区的,但要看沉陷程度及范围。本题沉陷程度较大,A、B、C均不适合。复垦建区由于可能存在漏水漏肥问题;开辟养殖水面也存在漏水问题,甚至容易导致矿井透水事故。2005年和2006年均有两道这样的选择题(客观题),

但之后均为问答题(主观题)。)

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

1, 在本项目的工程分析中,主要应说明哪些内容? (1)工程组成及布局,给出工程布局图。

(2)井场、工业场等地面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开采工艺及方式、开采规模;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主要污染物源强,给出主要污染物产污环节图。

(3)矿区开采境界,占地总面积,占用不同类型土地的面积;可能造成的地表沉陷范围、塌陷程度。 (4)主要环境影响目标,包括居民区、河流、农田及植被、文物等,以及这些保护目标与工程的位置

关系。

2,本项目处于平原农业区,农田保护可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7

地面各项目设施的建设应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尽最大可能避开农田区;施工建设期的各类临时占地选址尽可能避开农田区;确需占用农田的建设应尽保护土壤层,项目建设时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堆放保存好,用于低产田的改造、或破损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或重建;保护水保设施,防止发生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水

利设施。

3,针对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区,影响评价时应关注哪些问题?

(1)塌陷对居民住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

(2)采空区及塌陷或煤矸石淋沥影响地下水水质与水量,进而对居民饮水的影响,包括水量的减少和

水质的污染;

(3)由于堆放煤矸石自燃或爆炸而影响居民的安全、污染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 (4)作业场或工业场地布置不合理而导致居民区噪声的污染。 4,为尽可能减免对村庄的不利影响,可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1)对开采境界内的居民实施搬迁;

(2)对于处在开采边界处的居民区,可先划为禁采区。 (3)设置维护带煤柱和防水煤柱。 (4)铺设供水管线,提供自来水。

(5)井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等远离居民区布设。

(6)距离居民区较近并可能造成空气与噪声污染的,可采取洒水抑尘、控制车辆通行时间,井场、工

业场地采用低噪声设备或采取隔声等措施。

5,本工程进行公众参与调查时,可采取哪些方式?应该告诉公众哪些内容?

(1)张贴公告、发放调查表、走访可能受到影响的民众、相关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网上

公示、召开讨论会、座谈会或听证会、发布简版。

(2)公布工程建设方面的信息,包括开采境界、规模、开采工艺及方式、开采年限、相关建筑及运输道路等工程建设内容;公布各类环境污染因素,污染源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源强,影响的范围;生态影响范围、方式、程度;可能造成的地表塌陷范围及危害,或其它地质灾害;针对环境影响采取的相应措施及

预期达到的效果。

(结合“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及相关导则来解答本题。注意国家有关公众参与的最新要求。)

第三组问题(本人补充):

1,请识别本工程的主要生态影响因素。

地上井场、工业场建设占地,井工开采作业,煤矸石堆放,运输道路建设,移民搬迁与安置。

2,请给出本工程矿井水主要评价因子(不少于5个)。

PH、SS、COD、细菌、BOD、Fe、Mn、F、总硬度

8

3,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以开采作业及矸石堆放为主的生态影响评价;井工开采对地下水影响评价;矸石堆放对景观与环境空

气的影响评价;工业场区排水对地表水(白水河)环境的影响评价。

4,本工程的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

农田、果园及菜地,白水河及合庄水库,村庄,宋朝古庙。

5,给出通风井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选址要求。

通风井场施工的生态破坏与水土流失,营运期通风机的噪声影响,排出含瓦斯及尘埃的废气对环境空

气的影响。通风井场应远离居民区,设置在居民区下风向。

6,本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施工期,由于地上井场、工业场地、排风设施、道路及输送系统、尾矿库建设占地对生态的不利影响;生产营运期,由于井下采空塌陷、煤矸石堆放、尾矿排放充填尾矿库对生态的不利影响;闭矿期若不能及

时对受损生态予以恢复或重建,将会造成生态的退化。

第五采掘类(石油天然气)案例题

(2006年考题)北方某地拟开发一新油田,油田区地势平坦,中西部为农业区,有一条中型河流自北向南流过油田边界,滨河地带为宽阔的河滩,属“洪泛区”,每年夏秋两季洪水暴涨时有35km2以上区域称为水面,“洪泛区”内水生植物茂盛,有多种候鸟分布其中,其中有国家和省级保护鸟类12种,拟建油井分布在东西长18km,南北宽约8km的带状区域,按7个块区进行开采(图略),规划在位于油田西北部的镇建设油田生产和生活基地,拟建设道路网将各油田块

区连通。

第一组问题(原题):

1.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的常用方法,说明油田开发涉及到哪几种生态系统类型? (1)河流及湿地生态系统 (2)草地生态系统

(3)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

(本题是根据题意及图示来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到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农田生态系统、河流及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居城镇生态系统,但本题问的是按“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

的,显然不包括人工生态系统和半自然生态系统。)

2.该油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分几个时期?

9

勘探试采期、施工期、生产营行期、闭井期。

3.按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重点因子和要点是什么?

(1)河流及湿地生态系统。调查、评价对湿地水力条件、连通性、湿地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12种鸟类的影响;

(2)草地生态系统。设置样地,调查草地植被覆盖率、主要植物种类、优势种及频率、有无国家或地方保护物种、植被长势、生物量等,给出草地覆盖度图。评价项目建设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与生态效益的损失;

(3)森林生态系统。调查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空间分布,主要树种及胸径、频率、密度,有无国家或地方保护树种,计算单位面积蓄积量,森林郁闭度,覆盖率等,给出森林类型分布图,并调查森林中主要动物种群情况。重点评价项目建设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对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多样性的影响。

(注意:如果题意问的不是自然生态系统而涉及人工生态系统,则需将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居村落生态系统一并回答。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土地利用格局、农田分布,特别是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调查土壤类型及肥力,水土流失状况;分析评价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对农田土壤及农作物的影响。人工林生态系统:主要调查人工林主要树种、株间距及行间距,栽种时间、现状郁闭度,主导生态功能;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林木蓄积量的损失与生态效益的损失。人居生态系统(居落生态系统):调查人居环境结构或组成、布局、现状环境质量、居住适宜性,分析评价对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 4.说明油田道路修建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和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1)道路修建占用较多的土地、压占植被造成一定的生物量损失与生态效益的损失;施工时设置的各类取、弃土场等临时用地也对植被及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油田道路往往呈网格状分布,路网密度较大,对生境的切割明显,使生境破碎化,进而影响生物物种的交流,造成生物阻隔影响;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较为明显。

(2)优化道路布局,降低路网密度;尽量采取低路基方案,减少土石方用量;设置足够的桥涵等通道,保障水力和生物物种交流的畅通。

5. 油田项目的最大生态环境影响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减轻这种影响?

(1)本项目最大的生态影响是对洪泛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不在洪泛区内建设任何工程。道路、管线建设尽可能不分割洪泛区,保障水力畅通。严格控制施

工及生产营运期废水排入洪泛区。保护鸟类巢穴、停栖地、食源。

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

10

1.若该中型河流为某城镇的饮用水源地,对该工程建设应提出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不能在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置任何生产生活设施,更不能在其内设置井场。 (2)各类临时用地也不应设置在水源地内。

(3)不能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内设排污口,在其上游设排污口必须保证保护区内的水体不受污

(4)制定风险应急预案,防止油田发生风险而对水源地造成污染。 2.什么是洪泛区?该洪泛区是否为湿地?现状调查应重点调查哪些内容?

(1)洪泛区是指尚无工程设施保护的洪水泛滥所及的区域。

(2)该洪泛区为湿地,既有茂盛的水生植物,也有国家保护鸟类,生境条件良好。

(3)现状调查应弄清该湿地的面积、水位等水力条件、水环境质量、水体中水生生物种类、水生植物

生长情况、鸟类种类及种群数量、候鸟迁飞规律、食性等。

3.对于中西部的农业区,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1)现状调查应弄清:农田类型,是否有基本农田,土壤类型及肥力、主要农作物种类及产量,水土流失情况、农业灌溉条件。

(2)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将会造成当农田面积的减少,粮食产量的减少,农民生产生活将受到影响。农田灌溉设施会受到影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或水土流失。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将会对当地土地利用

造成更明显的影响,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4.在洪泛区打井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该洪泛区是重要湿地,是国家保护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属生态敏感区,不能在其中打井。应采取定向

井等先进工艺抽取洪泛区地下的石油。

5.若确实无法避免在中西部农田区打井,应采取哪些措施?

(1)严格控制用地面积,在小范围内作业。 (2)钻井前先将地表土壤层剥离,保存好。

(3)在钻井完毕,进入抽采阶段时,除井区外,将表土壤回填恢复耕作。

第三组问题(本人补充):

1.给出其中一类生态系统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于草地生态系统,应调查草地土壤类型、主要植物种类,优势种,生物量,草地开发利用现状,演

替趋势,主要野生动物。设置1平方米的若干样方进行调查。

(本题主要考察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与方法,通过本题学习,不仅要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与方法,而且应该举一反三,去了解其他类型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与方法。如森林生态系统、荒

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或河口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11

2.湿地鸟类应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鸟类种类及数量,主要食物种类、主要栖息地数量及面积、鸟巢特征与分布、湿地生境质量,国家和

省保护鸟类及其生理生态特征、候鸟迁徙规律,

3.对于项目区的中型河流,现状调查应关注哪些方面

河流自然特征及水文特征(流量、流速、水位等)、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水质、规划水质、水生生

物状况,有无重要或需特别保护的水生生物类群、水环境及水生生物保护要求。

调查可布设水质及水生生物监测断面处的情况,进行水质取样监测。

4.指出油田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类型与来源。

(1)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弃泥浆、钻井岩屑,来源于钻井作业。 (2)废水。来源于清洗作业和井下采出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3)废气。动力机械燃油废气排放、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废气。 (4)噪声。钻井作业动力机械噪声。 5.针对钻井泥浆可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在井场附近设置泥浆池(泥浆池应作防渗处理和围堰),完井后做首先考虑能否做进一步的处理后重

复利用,不能利用则进行干化处理,覆土后进行生态重建。

第四采掘类(天然气)案例题

这是2007年的一道考题,参考答案及扩展题为本人所给,仅供大家参考,欢迎

批评。

(2007考题)某公司拟开发的天然气田面积约1500km2,设计井位215个,集气站7个,防冻液甲醇回收处理厂1座,天然气集气管线总长约1700km。该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属干旱气候区。主要植被类型为灌丛和沙生草地。在拟开发区块内的东北部有一面积为14.5km2天然湖泊,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52.6km2(含岸线以上部分陆地),没有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拟开发区块内的东南部有一面积约1km2的古墓葬群,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专家判定暂不宜发掘。

第一组问题(原题):

1.指出本项目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给出其中某一类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现状调查应获取的资料。 (1)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湖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群,灌丛和沙生草地。

(2)调查自然保护区应收集保护区基本情况及有关科学研究的资料,包括保护区名称、地理位置、保护级别、保护范围;保护区自然环境特征,如湿地面积、水源、水文条件、水生生物、水质状况;保护区

12

重点保护对象及价值,如本湿地保护区鸟类栖息、活动、食物、营巢等情况;保护区结构与功能;保护区管理机构及其能力建设情况;保护区现状环境问题与原因。识别工程经过保护区段的长度及其对保护区重

点保护对象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2.自然保护区内可否布设井位,说明理由。

(1)自然保护区内不能布设井位。

(2)该保护区没有进行功能区划,按照“矿产资源法”及“自然保护区条例”,保护区需按核心区和

缓冲区的要求严格管理,不能在保护区进行任何生产建设活动。

3.指出天然气集气管线建设期的生态环境影响。

管道施工作业带清理、伴行道路建设、管道开挖,以及工艺站场土地平整等活动中,机械挖掘作业,人员活动、车辆辗压等将对沿线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包括植被破坏、强烈的土壤扰

动,并加剧土壤侵蚀。

4.给出气田运行期环境风险源。

井场、集气站、输气管线、防冻液甲醇回收处理站,由于设备本身的缺陷或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管线、贮气设施损坏、破裂,天然气泄漏、防冻液泄漏,特别是遇火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故,伤害人群并伴

生次生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

5.确定气田开发对古墓葬群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1)划定文物保护范围。

(2)避免在文物保护范围内进行打井、铺设管线等建设活动。

(3)由于本工程涉及的古墓葬群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保护范围内铺设管线,需征得国家文

物管理部门同意,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4)如果文物分布范围内地下天然气储量丰富,经批准后,可以在文物保护范围以外采取丛式井或其

他先进工艺将井打至文物分布层以下再改变方向抽取下层天然气,避免损毁文物。

(5)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上报,保护现场,等候文物管理部门处置。

(6)加强宣传教育,落实管理责任制,必要时签定责任状,杜绝盗墓现象的发生。

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

1.指出项目所在地的植被类型。

灌丛植被、沙生植被、湿地植被。

2.为保护湿地,可以建议项目开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1)不在湿地区打井;(2)施工污水及生产、生活污水不排入湿地;

(3)管线及井田道路施工尽可能避开湿地区,确实无法避开的,应注意采取架空、桥涵等措施保持湿

地的连通性。

13

3.管线施工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恢复生态?

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恢复植被。

(简称“三分一恢复”。这是地下管线项目施工期基本的生态恢复措施。)

4.项目建设可能会对湿地保护区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

(1)如果井位选择在湿地内,则会对湿地造成明显的破坏与污染,进而影响水生生物; (2)施工污水排入湿地会污染湿地水质,影响水生生物; (3)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湿地污染湿地水质,影响水生生物; (4)人员活动及工程施工、生产会影响湿地鸟类栖息。

相应的措施有:不在湿地保护区内打井,施工其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不得排入湿地保护区内,施工人

员及车辆机械等远离湿地区,尽可能避免对鸟类活动的干扰。

(措施与影响对应,有什么影响就提出相应的措施,不能有影响而无措施。本题只要将环境影响指出

来,相应的措施是很容易答出。)

5.说明集气站与甲醇防冻液回收站的环境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消减不利影响?

(1)主要是环境风险影响。集气站及甲醇防冻液回收站气、液泄露,遇火发生火灾与爆炸,造成环境

空气污染、生态影响。

(2)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防雨、防渗、防流失,配备消防设施,制定应急预案。

第三采掘类(煤矿)案例题

(2007年考题)国家规划某矿区拟建原煤生产能力240万t/a的煤矿。井田面积55km2,煤层埋深100-300m,储量丰,煤质优,平均含硫量1.6%。拟同步建一矸石电厂与矿井工业场地相距1km,公路可达,电厂用水拟采用地表水。煤矿位于风蚀为主的黄土高原,井田内耕地约占15%,其中基本农田约占耕地的1/3,井田内植被主要为灌丛和天然牧草,植被覆盖率约38%,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460mm,降水集中在6—8月,年蒸发量2880mm。井田内有7个村庄(360户1500人),西北部有明长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由西北向东的一级公路通过;一小河A(属Ⅲ类水体)从井田中部流过;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公路南侧,拟占用一部分耕地(已取得征地手续),煤矿原煤经筛分破碎分级出售;矿井水拟经一级沉淀处理后60%回用于井下,其余达标排入小河A;年产煤矸石(I类固体废物,热值7.0MJ/kg)60万t。经可行性研究预测,

矿井运行后地表沉陷深度约4~5m。

第一组问题(原题):

14

1.根据国家煤炭开采政策,本工程应配套建设的工程是什么?说明理由。

(1)还应配套建设瓦斯抽放站,用作发电、燃料或用于生产化工产品。

(2)根据“煤炭产业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和减少排放。鼓励煤层气(瓦

斯)民用、发电、生产化工产品。

(国家在煤炭开采、利用方面的产业政策较多,更新也比较快,应关注其最新产业政策要求。)

2.列出地面主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灌丛及天然牧草植被,特别是黄土高原植被;7个村庄;明长城;小河A。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识别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任何项目在环境影响

评价时,均需要识别保护目标。对国家规定的重要敏感保护目标应牢记。)

3..针对明长城遗址,提出煤矿开采的保护措施。

(1)地上做到不在遗址保护范围内打井及建设其它设施。 (2)井下留保护煤柱。

(这道题容易想到留设煤柱保护,以免塌陷。但往往忘记了地上还应采取保护措施。中国是一个文物大国,“文物法”对文物保护有明确规定,考试中最容易从文物法的内容中出题。应认真学习“文物法”。) 4.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给出矿井水的回用途径。

回用于电厂、洗煤厂等矿区用水单位、矿区绿化、井下洒水抑尘、黄泥灌浆等。 5.给出本工程矸石场选址的环境保护要求。

矸石堆场500m范围内不应有居民区。矸石堆场宜布置在远离居民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应布置

在居民区等敏感区的下风向、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取水口的下游地区。

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

1.如矿区周围有地方小煤矿,环评应做哪些工作?

调查、分析整合的可行性、给出整合或关闭名单、提出整合要求、附地方政府整合或关闭文件。

2.分析采煤对小河A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1)会造成河流水量减少,也可能发生透水事故,矿井水及矿区污水排放河流水质污染。 (2)设置防水煤柱、监测矿井水水质及矿区污水水质、进行污水处理、矿井水综合利用。

3.矿区内有供水意义的井泉多处,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1)调查井泉布局及水文地质情况;

(2)划定禁采区,留设防水煤柱和维护带煤柱,矿区污水不得排放避开井泉; (3)监测水量及水质变化;

(4)如果造成影响,须为居民提供其它供水方式,敷设供水管线、落实饮水工程补偿费。 4.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应采取哪些主要保护措施?

15

(1)施工期临时占地对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包括农田植被)、土壤的破坏。在生产营运中,地表设施(井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管线等)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井工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表塌陷所导致的地表水漏失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不利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地表沉陷引发的建筑物破坏和居民搬迁等社会影响;煤矸石山堆放压占土地对植被、景观的生态影响。特别

是对生态敏感目标,如果不加注意,影响将更为突出。

(2)科学选址,控制用地面积,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对受损生态系统及时予以恢复或重建,避开生态敏感保护目标或在井工开采中留设井下保护煤柱;占用农田、林地要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经济补偿,占用基本农田或使基本农田丧失功能的,要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占一补一”,做到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生产营运期坚持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所要求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与监测计划,制定搬迁规划,造成地表沉陷的要及时予以补偿和恢复或搬迁居民;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需进行地质灾害评价,并采取地质灾

害防治措施。

5.煤矸石堆存主要有哪些环境影响?给出其利用途径。

(1)压占大面积的土地,破坏植被,造成一定的生物量损失与生态效益的损失; (2)矸石淋沥水污染土壤、地下水;(3)煤矸石粉尘、自燃污染环境空气; (4)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爆炸等安全隐患与环境风险;(5)影响景观。

建筑材料(制砖、铺路)、采空区回填、发电、供热。提取有用成分有作化工材料、生产肥料。

第三组问题(本人补充):

1.本项目工程分析应明确哪些内容?

明确煤矿是否在国家规划的大型煤炭基地和规划矿区内,指明煤矿地理位置、井田范围与储量、煤炭种类及相关指标(硫分、瓦斯含量),煤层埋深,开采工艺,煤炭加工工艺、用途、用户和外运方式,煤炭洗选工业场地和煤矸石场地位置、占地情况,矿井布局及设计服务年限,总投资与环保投资、施工年限。工程分析要明确各类污染物排放的源强、排放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工程设计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或综

合利用途径等。

2.指出地表沉陷预测的要求。

首先选用合适的模式及对模式的修正,需明确参数的选取原则和来源,给出沉陷后最大水平变形值、沉陷深度等值线图,两水平开采的矿井需分别给出一水平和全井田开采后沉陷曲线等值线图。 3.地下水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等方面,结合开采区已有矿井采煤后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价和项目的实际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其环境影响,特别是对顶板或底板较为敏感的含水层、

岩溶区、地下溶洞等,提出相应的措施。

16

4.本项目清洁生产需考虑从哪几个方面?

从煤炭采区资源回收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瓦斯抽采利用率、矸石综合利用率、单位产品能耗、单

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综合分析其清洁生产水平。

5.给出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建议。

结合各专题评价内容,确定监测点位、项目、频次、统计计算与评价,提出施工期与生产营运期的环境管理措施,成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制定环境管理制度、落实人员与经费等。在

环境管理

一道污水处理厂案例题

(2006年考题,略有修改)某地拟建一污水处理厂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处理规模为40万吨/年,处理工艺为曝气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处理采用浓缩脱水机脱水法,污泥主要送入填埋场填埋处理。设计中采用了化学降磷,所加药剂为FeCI。设计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情况如下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通过一排水口排入A河,A河水体环境功能为IV类,但现状水体水质为V类。

指标 进水水质(mg/L) 出水水质(mg/L) COD 400 60 BOD5 200 20 SS 250 20 NH3-N 25 15 TP 8 1.0 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A河水环境功能是否能达标,使其达标应采取的措施。

(1)由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不到III类水体标准,而且A河现状水质较低,即使二级处理厂处理

后的出水排入A河,也不能使其达标。

(2)进一步削减入河污水排放量,污水不再排入A河而全部进行污水处理厂处理;由于现状A河水体功能较低,不是饮用水源地,其水质控制应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为控制目标;引入其他河流清洁水体;

科学管理与控制。

2.污泥处理的优化措施。

本案例对污泥采取填埋方式,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予以妥善处理。其出路主要有四种方式:土地施用、陆地填埋、焚烧或海洋处置。至于采取那种方法为宜,应在对污泥充分鉴定的基础上,在保证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充分设计合理利用方式的条件下,优先用于土地

施用。

3.BOD5 的去除率是百分之几?

BOD5的去除率=[(进水BOD5浓度-出水BOD5浓度)/进水浓度]×100%=[(200-20)/200]×100%=90%

17

4.预测排放口下游20kmBOD 浓度所需要的参数。

利用一维水质模型Cx=C0exp[-Kx/(86400u)],所需要的参数主要是起始断面的水质浓度C0,水质综

合衰减系数K,断面间河段长度x(20km),河段平均流速u。

5.公众参与时,应公开的环境影响信息是什么?

按照“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本项目公众参与应公开以下环境信息:

建设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建设位置、处理规模、工程组成、占地面积及类型、产生及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类型及数量等;建设项目占地区及周边区域环境现状及特征;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及营运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预防或减轻不良

环境影响的措施,等。

(尽管按照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应进行两次信息公开,每次公开的信息较多,且各有侧

重,但本题问的是“应公开的环境信息”。答题的要点在环境信息方面。)

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

1.污水处理厂建设应重点考虑与哪些规划的符合性。

应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及水环境功能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城市排水专业

规划的符合性。

2.指出产生恶臭、含菌气溶胶的主要工程环节及污染防治措施。

污水处理厂产生恶臭和含菌气溶胶的主要环节是曝气沉砂池、曝气池、污水泵房及污泥脱水机房。 防治措施是在主要产臭环节—曝气沉砂池建设相对封闭的透光装置(如,建成阳光板房屋),并将池

内排出的臭气抽出,经生物脱臭处理。

3.给出更为合理的污泥、沼气利用或处理处置方案。

本工程污泥采用填埋处置虽然也是一种处置方案,但未做到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要求。对于污泥处理可以考虑采用中温两级厌氧消化工艺,初沉污泥经重力浓缩送入一级消化池,经两级消化的污泥脱水后开成泥饼外运,可作为农业和绿化的肥源。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或附近居民及生产用的燃料。 4.污水处理厂出水除排入A河外,是否还有其他用途?

污水处理厂出水,除可排入A河外,也可选用混凝、过滤、消毒或自然净化等深度处理技术作为再生

水或中水利用。如农业灌溉、绿地浇灌、城市杂用、生态恢复、工业冷却等。

5.环评时第一次公众参与应公告哪些信息。

(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二)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18

(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第三组问题(本人补充):

1.根据处理规模,试给出一个你认为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过程。

本工程适用于活性污泥法二级处理。其处理工艺主要为:一级处理由格栅、泵房、曝气沉砂池和平流式沉淀池组成,二级处理由曝气池和二级沉淀池组成,采用空气曝气活性污泥法。污泥处理采用采用中温

两级消化工艺。

(此题也可以通过画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来说明。)

2.指出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1)工程分析(包括处理工艺可行性及厂区布局合理性分析); (2)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兼顾卫生防护距离); (3)施工期生态影响及对环境空气与声环境的影响;

(4)营运期恶臭影响及超负荷污水外溢或事故排放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 (5)污泥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

(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选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环境保护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由于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生态影响也是其重要评价内容;营运期恶臭是污水处理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为当地居民所关注,也是考虑污水处理厂卫生防护距离的因素;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其

综合利用或处理处臵是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说明的问题。)

3.给出营运期恶臭监测方案。

监测点位:进水泵房外及泵房外厂界、曝气沉砂池外、曝气池边、沉淀池边、污泥堆置棚外、排入河

流入口处、靠近厂区下风向居民集中区。

4.如果该工程污泥拟作农田肥料施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关注哪些问题?

(1)关注污泥运输和干化的影响分析;

(2)关注对农田和作物的选择及影响分析。应对污泥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进行类比分析,并指出在营运期进行必要的验证分析,对受纳的农田土壤土质、面积进行分析,最终给出污泥农田施用可行性结论。 5.工程含油污泥可否与其他污泥一并送入填埋场填埋处理?

19

(1)不可。(2)含油污泥为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要求专门处理或委托危险废物处置机构处理,不能与其他污泥一并填埋处理。

另外,在2007年也考了一个污水处理厂的案例,其题意大致是:含有一个敞开调节池。厂址外东北角建有一个临时固废存放场,有防渗层,厂界东3公里有一居民点,冬天为西北风向,夏天为东南风。问:(1)运行期环境影响?(2)污水厂恶臭可采取的环保措施?(3)三个排污设施(两个排氨氮,知道各自浓度及污水量),求通过环保措施后氨氮的最终外排放浓度?(4)含油污泥是否可以放臵在临时固废存放场?说明理由(5)污水处理

第四水电案例

本题为2007年案例,参考答案及分析为本人所给,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

(2007考题)拟在某河流下游建一河道型水库,建设目标为发电与航运,运行方式为日调节,水坝高度14m,正常蓄水位36m(黄海高程),回水长度38km,水库面积28km2,库区无大的支流汇入。该河流经低丘和冲积平原,沿岸地面高程30-38m(黄海),工程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汛期为6-10月。坝址处河流丰、枯水期水位变幅为29-35m,含沙量小(0.3kg/m3),区内已无原生植被,无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拟建工程库区有半洄游性鱼类产卵场分布,水库回水末端有一中型城市,工农业与生活取排水口皆布置于该河流两岸,水库淹没区主要为河漫滩地,不涉及移民。施工区布置在坝址两岸,对外交通主要利用现有公路和航运。施工期为五年半,施工高峰人数为550人,水库管理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

能得到妥善处置。

第一组问题(原题):

1.识别运营期主要不利环境影响。

(1)水库淹没,造成大量的土地、植被损失;(2)大坝对洄游性鱼类和航运的阻隔影响; (3)坝下减脱水段的生态系统类型与结构发生的变化; (4)水库回水对末端城市取排水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5)日调节水位涨落对下游用水及水生物的不利影响。

此外,还有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造成的环境影响,发电厂营运期可能发生的水质污染影响。

(这个问题与2008年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但回答本题时需上、下游兼顾。)

2.建库是否会影响水坝上游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和工农业排水?说明理由。 (1)会有影响的。

(2)由于库区清理问题而淹没纳入的污染物及上游排水、水土流失等原因,库区水质变差,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水环境容量降低,对工农业排水需进行限制,否则水质会更差,也可能发生富营养化。

3.简要说明水坝对半洄游性鱼类影响。

(1)如果大坝没有设置过鱼通道(或设置的通道不合理),大坝就会成为半洄游性鱼类与其“三场”

之间的障碍,阻隔了半洄游性鱼类洄游行为;

(2)大坝建设改变了半洄游性鱼类的水生生境,包括水温、盐度、流速、流量等水文情势,以及水

质和饵料,影响半洄游性鱼类的繁殖等生理活动。

(3)减缓措施就是设置合理的过鱼通道。根据洄游性鱼类的洄游特性,选择鱼闸、鱼池、鱼梯等方

式保障鱼类的洄游。

20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总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拦河建筑物使河流水生生境片断化、阻隔鱼类的洄游通道、阻碍上下游鱼类种质的交流。库区水深、流速等水文情势的变化会造成原有水生生境的改变甚至消失,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特别是珍稀保护、特有鱼类物种的消失。泄流消能可造成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部分鱼类特别是幼鱼造成严重影响。这道题很多人被“半洄游性鱼类”这个概念所迷惑,误以为是鱼类洄游了一半就中途停止了呢。半洄游鱼类,也称河口性鱼类—终身生活在河口者除外,是指淡水鱼类在淡水水域中从一种类型的水体到另一种类型的水体,以及栖居在浅海区或咸淡水区的鱼类

进入江河的洄游。)

4.指出本工程对两岸农田的不利影响途径与减缓措施。

(1)如果坝上河道两岸原来有农田,则会被库区蓄水淹没,造成损失,坝下河道两岸农田会由于水库蓄水而导致农灌用水的不足,或低温水下泄而使农作物减产,清水下泄对下游河道两岸的冲蚀会剥蚀掉

一部分临近河岸的农田。

(2)对造成的农田损失进行补偿,对失地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并进行异地开垦。

(3)保障一定的下泄流量,满足农灌用水,采取分层取水的方式使下泄水的水温不致太低,避免在

中午植物蒸腾旺盛时灌水。

第二组问题:

1.施工期重点评价内容是什么?

(1)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而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 (2)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而改变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

(3)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土地的生产能力;(4)施工影响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 2.运行期重点评价内容有哪些?

(1)项目运行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问题;(2)景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

(3)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4)水文长期改变而引发的上下游生物种群生存问题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

(5)水文变化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6)钉螺转移等问题进行重点评价

3.如确定该项目生态评价为二级评价,至少应提供哪些生态图件?

(1)土地利用现状图(2)植被类型图(3)资源分布图(4)敏感保护目标分布图(5)土壤侵蚀图 (6)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 4.河道生态用水需考虑哪些因素?

(1)坝下工农业生产及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防止河床水位过低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4)水面蒸散量;

(5)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 (6)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量; (7)河口地区生物的需水量和防止咸潮入侵的基本水量等。

21

(工程生态调度方案须考虑:下游河道生态用水需要、缓解下泄低温水影响需要、鱼类洄游和产卵需要、降低大坝泄流造成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程度的需要、水体水质保护和防治富营养化的需要。)

第三组问题(本人补充):

1.本项目建设是否存在环境风险问题

(1)施工期间大量施工人员集聚可能发生疫情问题。

(2)营运期的地质灾害问题、船舶航运发生油污泄露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水库富营养化问题。 (3)洪水季节溃坝的风险、洪水下泄生态风险问题(如,鼠类的大迁移问题)。

(如果是高坝大库,需要考虑诱发地震可能导致环境风险。而中、小型水库或平原小水库基本不存在

这种可能性。)

2.根据题意,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应定为几级?生态影响评价需重点说明哪些问题?

(1)适宜二级评价。工程处于河道下游,影响范围不足50km2,影响区内无原生植被、也没有重点保

护野生动物,淹没区主要为河漫滩地,不涉及敏感生态保护目标,也不涉及移民。

(2)生态影响评价重点需调查清楚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类、种群数量与结构、洄游特性、“三场”分布,适宜的生境条件,评价工程需说明对半洄游性鱼类的影响方式、程度、范围等,并提出设置过鱼通道、保

障生态流量等解决措施。

3.低温水下泄主要影响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

(1)下泄低温水可对鱼类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水温变冷,水体的溶解氧量和水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影响鱼类和饵料生物的衍生,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下泄低温水将使鱼类产卵季节推迟、影响鱼卵孵化甚至造成不产卵。下泄低温水还会降低鱼类新陈代谢能力,使鱼生长缓慢。水温低、饵料生物生长缓慢,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育肥和越冬。低温水还会对农作物产生“冷害”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2)采取分层取水、合理利用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宽浅式过水断面的灌溉渠道、“田间调温”等措施。分层取水主要建筑物有多层平析门、叠梁门、翻板门、浮筒等竖井式、斜涵卧管式以及多外不同高程取水

口布置等形式。是目前减缓低温水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4.简述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及生态问题。

(1)消落带(区),是指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库区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大坝建成,水库完工后,为保证发电需要,库区冬季正常蓄水水位较高,而夏季为防洪,水位下降。这其间水位落差

暴露出的土地,即为消落带。

(1)生态问题主要有:

①生态系统发生重大变化。蓄水前良好的陆生生态系统变成水生或半水生生态系统,而反复的水淹与

出露,使消落带原有植被难以成活而退化,成为江岸带中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

22

②水环境污染。水位下降后,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染物将留滞在消落带上,在高温下易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或导致流行病发生。更严重的是,累年冬、夏两季蓄退水位,头一年沉淀在消落

带内的污染物,又将成为第二年水质污染源,周而复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③生态屏障消失。消落带植被淹没消失,库区失去了一道生态屏障。消落区形成之前,库区两岸的植被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而且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拦截和过滤功能,地表径流携带的氮、磷等相当一部分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进入库区水体。而消落区形成后,这些功能将基

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将进入水体,导致库区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重。

④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由于库岸长时间在水中,库岸山体吃水比重加大,而当夏天水位下降时,坡度

较大的山体就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等。

⑤影库区的旅游景观,浸泡的泥土不易排水,污染伴着垃圾、杂草,造成景观破坏。

第三公路案例

(2007年考题)拟建210km双向4车道高速,使城A与现有高速路相连,沿线有低山丘陵、山岭重丘区、山间盆地、河流。设计车速100km/h,路基宽26m,平均高4.5m;跨越X、Y、Z3河建3座大桥;山岭重丘区凿6条隧道总长5km;公路在出城A后沿X河左岸逆流敷设路段长20km,X河为城A饮用水源,公路通过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预防区分别为30、15、50km。土石方1900万m3,设取土场26处,弃渣场36处。征地1540 hm2,其中耕地724 hm2,林地690hm2,其它126 hm2。评价范围内有二级保护植物,跨越少许的大型桥梁与下游某县城地块15km。该河流为县城主要水源。评价范围内有村庄、学校8处敏感点,其中1处中学处于公路东侧。临路两栋平房敏感点距公路中心线约90m。

第一组问题(原题):

1.简要说明二级保护植物调查应给出的结果。

(1)应给出此二级植物的名称(含拉丁名)、分布格局、生境条件(海拔高度、土壤); (2)调查样方设置,包括样方设置点土壤、坡度、朝向等自然环境特征,样方的地理坐标、样方数

量等;

(3)调查植物盖度、频率、植株高度、在群落中的成层与排序情况、覆盖率、密度、单位面积生物

量、优势度等指标;

(4)给出植物分布及覆盖度图、生物量图。

(当然一级保护植物也需要做以上调查。植物调查关注样方,样方如何设置?调查哪些内容或样方

调查表包括哪些内容?需要清楚。)

2.简要说明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应给出的结果。

根据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流失量计算的需要,应给出地形、坡度、坡长、降雨、风力、植被覆盖率、土壤、既有水保设施等基本情况,通过调查与计算给出土壤侵蚀类型、原因(风力、水力、重力等)、侵

蚀模数、侵蚀强度、土壤流失量、工程可能损失的水保设施量。

(水土流失的考点,一是水土流失调查内容,二是调查形成的成果,还有预测、计算结果。) 3.简要说明线路选线应从哪几方面考虑减轻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选线方案分析应主要针对占地、植被损失、施工期水土流失、地表水、声环境、环境空气等方面影响的比较,对经过敏感区域时,还需从规划相容性、土地利用、噪声影响、投资等方面进行比选,并提出

绕避敏感区域的替代方案。尽可能量化比选。

4.给出对学校教室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方案。

23

根据题意,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监测,其中靠近公路最近的、教室窗户面向拟建公路的学

校必须进行监测。

(1)应在学校教室四周距离教室大于1m处设置至少4个监测点,根据教室布局及走向,可在教室

窗前增加监测点。

(2)若教室周边有其他噪声源,需噪声源边界外1m处对其排放噪声进行监测。 (3)监测高度为1.2m。(4)测点距离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

(回答本题时要注意不要与竣工验收监测弄混了。本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而非竣工验收监测。答此题时,画出一个监测布点图更好。此外,在学习此题时,应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

5.指出公路运营期的水环境风险。

运输危险品车辆在跨河桥梁处(X、Y、Z河)发生事故,化学品泄漏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特别是X河为饮用水源,在跨越X河及伴行X河段风险影响更明显,须采取工程措施和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

险应急预案。

(这道题与2006年公路案例其中一题其本相似,只不过是提问的方式不同。本题应结合题干提到的

河流来答,必须指出X河的风险问题。随后的2008年又考了相似的内容。)

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

1.分别指出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生态影响途径。

(1)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途径主要是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对土地利用格局、植被、土壤的不利影响;高填深挖路段、取弃土场及各类临时堆场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影响;还有人员活动、车

辆运输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与辗压的影响;施工活动对周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

(2)营运期主要是道路营运初期的水土流失影响,对生态完整性的分割影响,对野生动物迁徙的阻隔影响,交通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运输危险品车辆经过敏感目标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影响。道路的迫近

效应、城镇化效应可能引发的次生生态影响。景观生态影响。

2.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其中生态影响评价应为几级评价?理由是什么?

(1)施工期的生态影响,包括对二级保护植物的影响、水土流失影响等。营运期的交通噪声影响,特别是对村庄、学校的影响,以及经过河流段的环境风险,特别是跨越与伴行X河的环境风险影响。

(2)生态影响应为一级评价。由于项目处于饮用水源地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而且影响范围内还

有二级保护植物。

3.生态现状调查应提供哪些基本图件?

地形地貌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及“三区”划分图、水系图及饮用水源地功能划分

图。

4.简述隧道工程的环境影响应关注哪些方面?

(1)隧道弃渣未能充分利用而处理处置不当占地破坏生态及水土流失影响; (2)施工中隧道排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影响; (3)对洞顶植被生长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

(4)对洞顶居民生产生活,排风口对其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隧道排水对其饮用水井的影响; (5)隧道进出口噪声影响明显;(6)隧道洞口形式设计与景观的协调性; 此外,应关注隧道的放射性。

第三组问题:

1.指出林地的生态现状调查因子(或指标)。

森林覆盖率、森林郁闭度、林木蓄积量或生物量、森林物种组成、林内重要保护性动植物。

2.在工程分析中除交代题干提到的工程外,还需要交代哪些工程建设内容?

24

收费站、服务区、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数量、位置、工程量,特大桥、大中桥、涵洞数量、位置、

工程量,施工临时工程等。

3.给出5项以上水土保持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公路路基进行浆砌片石或水泥等进行边坡防护、设置排水沟、防洪坝,路堤及路堑边坡砌石或砖混结构防护、土工格栅结合人工绿化工程防护、设防洪排水沟、导水堰等,容易发生塌方处设挡墙。 4.给出针对二级保护植物应采取的措施。

(1)加大调查力度,弄清该种植物的分布范围、生境条件。

(2)实施就地保护,工程建设尽可能避开其集中分布区,各类临时工程严禁占用保护植物的分布区,

划分保护范围,设置警示牌,严禁车辆辗压及施工人员进入。

(3)对于确实难以避开的,采取移植措施,异地保护,移植保护需保障其成活。

(4)通过设置合理的桥涵及水土保持措施,保障植物生长的水、土壤等生境条件,避免发生明显的水

土流失。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教育施工人员爱护野生植物,不得滥采滥挖。 5.该工程是否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依据是什么?

(1)需要。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处于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建设项目,需编制水土保护方案。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