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1 2 3 4 机械名称 挖掘机 自卸汽车 推土机 平地机 型号 W60 10t TY100 P90 YZ18 5 重型振动压路机 BW225D-3 6 7 8 地质钻机 CFG桩机 洒水汽车 QPS-110 SH30-2 5t 2 4 12 1 需要台数 1 5 1 1 1 备 注 4、主要材料计划 主要材料计划如表3示
表3 主要材料计划表
序号 1 2 3 4 5 材料名称及规格 水泥PO. 32.5 43,Be水玻璃 110型经编土工格栅 砂砾石 A、B组填料 单位 t t m2 m3 m3 数量 5000 173 5766 1740 5104 备 注 5、主要施工工艺 5.2、CFG桩施工
1
L3DK2+690.08-L3DK2+980段CFG桩加固区地质情况:整个场地主要由人工填土,淤泥,粘土,细(粉)砂组成。
CFG桩加固方案:桩径40cm,桩间距1.5m,桩长12.7~16.6m,正三角形布置。桩顶铺碎石垫层,厚0.5m,内铺一层110型经编土工格栅。
CFG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试桩拟定方案、报工程师审批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桩机进场、拼装、就位混合料原材试验、配合比选定报工程师批准
循修正施工工艺和参数、调整配合比报工程师审批插入桩管桩管内灌封底混合料振动沉管至设计深度环检查成孔深度和质量试件制作 重复试件试压移机 N报废重打成桩检查本路段完成 成桩7天后开挖、截桩头 N 成桩28天后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报工程师认可砂垫层及土工格栅铺设报工程师认可报工程师监控振动拔管本桩完成全程自控、记录灌注混合料2
图1 CFG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5.2.1、桩机就位
桩机就位必须平整、稳固。待桩机就位后,调整沉管与地面垂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5.2.2、沉管
(1)根据设计要求测放桩位。
(2)移动桩机就位进行沉管对中,即调好桩机垂直并使桩管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桩高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3)启动桩机,振动沉管,振动过程中要观察沉管是否有挤偏现象,下沉速度是否异常等。
(4)如在沉管时水或泥可能进入桩管时,先在桩管内注入高1.5米左右的封底混凝土,然后开始沉管。
(5)沉管达到设计深度或持力层时,判定该深度或贯入深度是否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满足了这些要求和规定,方可终止沉管。测定沉管的贯入深度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a桩尖未破坏;b沉管未偏心。 (6)沉管过程中专人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每米沉管的振动时间或锤击数和最后1m的振动时间或锤击数,对与锤击沉管还应记录最后两阵每
3
阵10击时的贯入度及总锤击数。
(7)记录激振电流变化情况,一般可1m记录一次。 5.2.3、灌浆和拔管
沉管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立即灌注混和料,减少时间间隔,以免管底渗入水和泥浆,影响成桩质量。
(1)施工前选择好混和材料规格。根据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的实际要求,混合料按设计配合比经搅拌机加水拌和,拌和时间不得少于1min,如粉煤灰用量太大,拌和时间还要适当放长,加水量按塌落度5-7cm控制,成桩后浮浆厚度以不超过20cm为宜(施工时作适当的调整)。 (2)合理布置搅拌机的位置,以缩短混合料出料至倒入沉管加料口的时间间隔,使混合料进入桩管后有较好的流动性,当气温过高时,考虑加缓凝剂。
(3)搅拌时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进料,并搅拌均匀。
(4)混合料出料至桩基吊斗后利用卷扬机将料斗拉至桩管加料口逐渐倒入,使管内空气能够排除,以免形成气体,影响成桩质量;沉管至设计标高后须尽快投料,直到管内混合料与钢管投料口平齐。若投料口量不够,应在拔管过程中投料,以保证成桩桩顶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5)桩管内灌满混凝土后开始拔管,拔管前,应原位留振约10s后再振动拔管,拔管速度不超过1.2 m~1.5m/mim,每上拔1m左右应停拔而进行倒打轻击,在沉管底拔至设计桩顶前倒打和轻击不得中断。拔管过快易造成局部缩径或断桩;拔管太慢,震动时间过长,会使桩顶浮浆增厚,易使混合料离析,导致桩身强度降底。对淤泥或淤泥质土,拔管
4
速度可适当放慢,拔管过程中不宜反插留振。成桩后桩顶标高应考虑计入保护桩长。
(6)拔管时第一次不宜过高,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要灌入的混和料量为限,加灌混和料时控制管内混和料面不底于自然地面,一般高出2m为宜。
(7)灌混合料过程中按规定制作和保养混泥土试块(每台班一组)。 (8)沉管上拔至距地面2m时要特别放慢速度,以保证这段桩身直径符合要求;沉管拔出地面后若发现桩身混合料面低于设计桩顶标高时,应立即将桩顶浮土清理干净,补灌混合料至设计标高并用振捣器振实。 (9)灌入过程中由专人统计混合料用量,计算充盈系数,理论灌量由沉管外径和桩长计算得出,一般情况下充盈系数大于1。
(10)施工结束后注意保护桩头,在龄期未到之前禁止重型机械局部碾压,并不得填土加载。
(11)为避免对刚施工好的桩挤压,施工相邻桩时采取跳打方式,即隔1-2条施工1条,余下的桩必须等到上次施工的桩接近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沉管。
(12)考虑到地下水较高,水压较大,地下水有可能会在邻近桩尚未初凝的桩身内形成临时排水通道,影响桩身质量,施工时在附近开挖集水井排水。
(13)桩管拔出地面后,确认桩符合要求后应用粒状材料或用粘土封顶,然后移机继续下一根桩的施工。 5.2.4、打桩顺序
5
桩施工顺序,主要应考虑新打桩对已打桩的影响。打桩顺序有连打法、间接跳打法。具体采用何种打法最好由现场实际地质情况来确定。连打法易造成邻桩被挤碎或缩颈,在粘性土中易造成地面隆起;跳打法不易发生上述现象,但土层较硬时,在已打桩中间补打新桩,可能造成已打桩被震裂或震断。
另外施打顺序与土性和桩距也有关。在软土中,桩距较大时可采用隔桩跳打,但施工新桩与已打桩时间间隔不少于7天。在饱和的松散粉土中,如桩距较小,不宜采用隔桩跳打。因为松散粉土振密效果较好,先打桩施工完后,土体密度会明显增加,而且打的桩越多,土的密度越大,桩越难打,在补打新桩时,一是加大了沉管的难度,二是非常容易造成已打桩断桩。满堂布桩时,无论桩距大小,均不宜采用四周转圈向内推进施工,因为这样限制了桩间土向外的侧向变形,容易造成土体大面积隆起,断桩的可能性增大。应遵循由“中间向四周”或“一边向另一边”的原则。
(如下图2所示)
()连打法()间隔跳打法图2 桩的施打顺序示意图 连打法; 间隔跳打法
5.2.5、封顶
当桩管拔出地面,确认桩符合设计要求后,其上部可用粒状材料或
6
粘土进行封顶并做好标记。此时应注意,封顶的顶面标高应加上保护桩长的高度。(注:保护桩长是指成桩时预先设定加长的一段桩长,一般取50-70cm,扩大桩头施工时将其剔掉,以确保顶部桩体质量。) 5.2.6、凿桩头
桩身达到龄期后,在确定桩顶标高施工扩大桩头前,应先凿除桩体保护桩长至扩大桩头底部标高。砍桩头前桩周工作垫层碎石土为避免机械扰动造成断桩宜采用人工进行开挖。砍桩头可采用风稿自上而下凿除混凝土至指定标高,也可用錾子对称截桩至指定标高。 5.2.7、接桩
当CFG桩在凿除浮浆后或由于浅部断桩(1.5m之内,超过1.5m接桩开桩土体可能回导致相邻CFG桩断桩)造成桩体顶面标高低于扩大桩头底面标高时,应采用强度高出桩身一级的混凝土进行接桩。接桩部分的桩径应比设计桩径大20cm,与既有桩体的咬结长度不小于20cm。
如下图3《CFG接桩示意图》。CFG桩接长示意图比桩身强度高一级混凝土接长长度扩大桩头底部标高10cm10cm≥20cmCFG桩桩身 7
5.2.8、CFG桩施工质量检测
(1)、CFG桩施工中,每台班做一组试块(3块),进行28d强度检验。成桩28d后按总数的2‰进行单桩承载力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其承载力、变形模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CFG桩的桩身质量、完整性应满足设计要求,利用低应变检测方法检验,按总桩数的10%进行检验。
(3)、CFG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方法符合下表4的规定。
CFG桩施工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4)
序号 1 2 3 检验项目 桩位(纵横向) 桩身垂直度 桩体有效直径 允 许 偏 差 50mm 1.0% 不小于 设计值 检验数量 按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 检验方法 经纬仪或钢尺丈量 经纬仪或吊线测 钻杆倾斜度 开挖50—100cm深后,用钢尺丈量
5.2.9、CFG桩施工注意事项
CFG桩施工严格按试桩确定的混合料配合比和技术参数进行,技术人员旁站监督,确保成桩质量。并作详细的成桩记录。
CFG桩施工时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采用隔桩跳打,邻桩施工间隔时间大于7天,以免窜孔或影响桩身强度增长。CFG桩应快速施工完,以防缩径、断桩。用收紧钢丝绳加压方式提高沉管效率时,防止发生翻架事故。
桩入土深度:摩擦桩以标高控制(桩架上画进尺标记)为主;端承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混合料充盈系数应≥1.2,当小于1时,采用全桩复打;缩径桩局部复打超过缩径处1.0m以上。
每次向桩管内投料时尽量多灌,第一次投料灌满桩管。拔管过程中
8
随时用测锤检查管内混合料面下降情况,防止拔管过高,造成缩径或断桩。气温5℃以下灌桩时,混合料加热保暖;桩顶混合料强度达到50%设计强度前,应采取防冻措施。成桩过程中密切注意地面隆起和桩顶浮浆(不超过20cm)情况,必要时桩顶静压(≥3min/桩,1.2倍桩设计荷载),以防缩径和断桩。 5.2.10、CFG桩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过程控制:定位偏差、垂直度要求符合规范,严格按施工参数:配合比、塌落度、终孔条件、拔管速度施工。 (2)、做好检测和测试工作。
(3)、为避免出现CFG桩断桩率较高的质量通病,采取以下措施:
a) 采用片石、碎石工作垫层的石块粒径不大于30cm。
b) 由于设计满堂布桩且间距较小,一般采取连打跳排的施打工序。且施工新桩时与已打邻桩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7d,必要时可在混合料内掺入缓凝早强剂。
(4)、桩时应从路基中间向四周推进施工。 5.3、土工格栅铺设
土工格栅铺设前,先铺一层厚25cm的碎石垫层,洒水致密,再人工从小里程侧向大里程侧摊铺和缝合。
土工格栅在使用前,必须对其拉伸强度或抗拉强度、延伸率进行抽样检验,每1万平方米为一组,不足的按一组计。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见表5。
表5 土工格栅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9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2 3 4 5 铺设范围 搭接宽度 竖向间距 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 不小于设计值 沿线路纵向每+50、-0mm 100m抽样检验3尺量,查施工±30mm 处,且每检验批不记录 ±50mm 少于3处 回折长度 土工格栅铺设后,再在其上铺一层厚25cm的碎石保护层。在保护层未铺前,严禁碾压及运输设备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作业。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