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机床牌号

2024-06-30 来源:欧得旅游网
高三复习研讨课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科 目 教学课题 机械加工 (3.51) 3.51班教室 一 课 时 金属加工与实训 授课日期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教学方法 高三复习研讨课 讲授法 比较法 练习法 机床牌号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1、 2、 1、理解机床牌号在加工选择机床中的意义; 2、掌握机床牌号的组成方法; 3、熟练掌握机床牌号各部分的意思 培养学生提取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调控 调动学生激情任务驱动提出任务 组织 教学 导入 新课 教学 过程

一、回顾金属切削运动的相关术语及概念。 1、切削运动的概念 2、切削运动的种类 二、回顾近十年高考题引出新课 机床牌号 一、切削用量的概念 切削用量是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总称。又称切削三要素。 二、切削过程中形成的三个表面 1.待加工表面(工件上有待切除的表面) 2.已加工表面(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产生的表面) 3.过渡表面(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之间的面)专 业 理 论 知 识 指 导 - 1 -

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已加工表面进给方向 三、切削速度Vc 切削加工时,刀具切削刃上的某一点相对于待加工表面在主运动方向上的瞬时速度。 单位: m/s 或 m/min 1.主运动是旋转运动时: Vc=Dn/(60×1000) m/s 或 Vc=Dn/1000 m/min D---工件或刀具在切削表面上的最大回转直径 mm n---主运动的转速 r/min 2.主运动是直线运动时: Vc=2Lmnr/(60×1000) m/s 或 Vc=2Lmnr/1000 m/min Lm---刀具或工件往复直线运动的行程长度 mm nr---主运动每分钟的往复次数,即行程数 str/min 四、进给量f 指在主运动的一个循环内(一转或一次往复行程)刀具在进给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 如:车工 mm/r 五、背吃刀量ap (切削深度) 指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mm 车工 ap =(D-d)/2 D----待加工表面直径 mm d----已加工表面直径 mm 六、切削要素的选择 实践证明:对刀具耐用度影响 Vc f ap 1.粗加工:加工目的(提高劳动效率 保护刀具) 选择 大ap 大 f 中或低Vc 留加工余量 一般0.5—1mm 加工目的(精度或质量 提高劳动效率 保护刀具) 2.精加工:选择 较小ap 较小f 较高 Vc 最后一刀 0.1mm 高速钢Vc<5m/min 硬质合金Vc>80m/min 七、注意事项 1.单位 2.新公式与车工公式 八、考点分析 1.考试重点切削加工产生的三个面、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的计算。粗、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为重点。 2. 考题类型 填空、选择、判断、计算。 3.试题分数 3分 、6分--------15分 分数:低————高 九、课堂练习 课堂 小结 课后 作业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产生的表面 2、正确理解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3、能够进行切削用量的计算 1、习题册P30页3题 P32页2题 2、近十年高考《切削用量》内容 加强重点知识 巩固 机床牌号 板 书 设 计 课后 反思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切削用量的概念 二、切削过程中形成的三个表面 三、切削速度Vc 四、进给量f 五、背吃刀量ap (切削深度) 六、切削要素的选择 七、注意事项 八、考点分析 九、课堂练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